别吵醒寂寞 别吵醒寂寞
你肩上的红蜻蜓还在吗?
关注数: 3,082 粉丝数: 1,053 发帖数: 4,260 关注贴吧数: 1,136
广州队不死的原因 转自 虎扑 体坛速报 广州队的故事向来很难写,尤其现在。这支国内目前最“敏感”的球队刚刚经历了一个出人意料的赛季,以不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的结尾告终。 平均年龄20.3岁的青年军,意外拿到联赛第3名,最后一刻还有冲超可能。这个成绩超出预期,也预示球队前途无量,当然是成功的。 但心有不甘才是更真切的。何况外界有传言:如果冲超失败,这可能就是广州队历史上最后一场球。 11月3日末轮赛后,俱乐部的赛季答谢晚宴办得很矛盾。南京索菲特银河酒店八楼,有人在最大的宴会厅里办婚礼,喜气洋洋。广州队租用了旁边一个小厅,7围台,有俱乐部员工、教练、球员、球迷代表、赞助商以及零落的媒体。 现场氛围凝重,但也情绪激动。不过在场所有人都听到俱乐部董事长刘倩咬牙说了一句:“广州队不会死,恒大足校不会死,我们春暖花开见。” 这话让人欣慰。但说实话,你不能非常确定这句话到底是信念,还是信心。 刘倩可能是中国足坛最特殊的职业经理人:恒大出事后,广州队近似于孤岛。母公司有类似情形的俱乐部都解散了,唯广州队没死。 刘倩毕业于清华,因为工作执行力强受到重用,但这些都不如一个庸常的画面让我对她有更具象的认识——冲超失败后的第二天,她以难得轻松的口吻描述她从小家住在汉阳的长江大桥脚下、周末总和弟弟跟着开大货车的父亲去汉口新华路体育场看武汉队比赛的场景。 脑补一下:一个小女孩在破旧的新华路看台上玩耍的情形,跟眼下她穿着正装焦虑地斡旋于政府、足协、球队、足校、赞助商之间的样子有巨大反差? 扯远了。刘倩终于接受了《凰家看台》约了大半年的采访。但在这次采访里,她也有很多顾虑。因为广州队虽然顽强,但也在走钢丝,对外透露的信息稍有不慎就很麻烦。 年初球队濒临解散时,有个新闻是:俱乐部的人哭着开了一场绝望的会。这个事刘倩是记得的。 广州队曾濒临解散 2024年1月中旬,广州队出现在中国足协的联赛资格准入公示名单里,次日她独自飞马德里处理公务。飞行中途,她发现邻座有人在上网,于是自己也连上网。打开微信一看,很多条来自俱乐部的信息:有人向足协举报广州队没有解决欠薪问题,已形成舆情,时间紧迫,准入很难过了。 她当即买了第二天清晨最快折返回广州的机票。 回到广州,一个密闭的没有窗户的会议室,俱乐部管理层轮番发言,每一个发言的人都哭了,情绪失控。 这就是广州队这一两年的氛围,从上赛季结束到本赛季结束,被一种悲怆所包围。俱乐部确实难。但这氛围不是刘倩想要的。 很多人不知道,球员自己也不知道,2024赛季前,刘倩、俱乐部常务副总王帅、主教练萨尔瓦多三人开了一个小范围的会,一致同意把2024赛季的目标定为:利用一切资源力争最好成绩,甚至冲超。 刘倩想绝处逢生。 广州队的独特性和复杂性就在这里。明明预算有限,投入很低,俱乐部还要树一个冲超目标。 道理简单。凤凰网在赛季初就分析过:恒大危机的笼罩之下,广州队没有什么退路了。如果任由自己暂时沉寂在中甲,踢出一个不痛不痒的成绩,仅仅是保级,球迷会减少,球队更得不到社会资源的关注,更只有死路一条。 刘倩最大的底气是“全校班”。 恒大足校球员为广州队加油 俱乐部的年投入在中甲只能排在中下游,冲超是不敢想的。不过广州队不是百分百的孤岛。跟其他球队的不同在于,他的身后有一家足校。 恒大足校已创办10年出头,恰好到了开始结果的时候。中国足协官网上可以查到,今年10月份以来u15、u16、u19、u21青年国家队相继发布的集训公告里,恒大足校总共有24名球员在列。 广州队这批年轻人一同在足校以统一技战术风格成长起来,整体实力在中甲不算弱,配以三个外援,让俱乐部管理层有了“殊死一搏”的底气和想象空间。尽管这三个外援的工资加起来才100万人民币。 这么说吧,若没有此前10年的青训投入,广州队应该已经没了。 刘倩怕外面有人多想,所以不敢说太多:俱乐部在缓解欠薪问题后,想尽一切办法,把资源全部倾斜在球队身上,为冲超。 第24轮广州队主场2比0大连后,离冲超区只差2分。俱乐部第一次真正看到了冲超的巨大可能。然而球队马上在另一个维度上充分展现了年轻:第25到27轮,广州队遭遇了一波三连平,丢掉了冲超主动权。 广州队主教练萨尔瓦多 三连平后,刘倩找主教练萨尔瓦多谈了一次话,萨尔瓦多一个45岁的大老爷们,当场痛哭。可见他们都曾在周密的计划里对冲超抱有很大的期待,也对无法冲超的后果抱有恐惧。 冲超失败第二天的采访聊天中,刘倩说她人生从未经历这样的痛苦、失落、不甘。 广州队很穷,没死掉是不容易的。俱乐部员工开玩笑,说广州队现在更像一个“公益组织”—— 大家以很低的薪资(几千块月薪)为俱乐部工作,说义务劳动都不为过。 答谢宴上,酒过三巡,工作人员跑到外面抽烟。听到一位在球队多年的兄弟说:“球员还小,踢好球就行,我们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希望俱乐部能赶快熬过去。”生活很现实的。 在球队生死的问题上,俱乐部管理层没有过丝毫犹豫。用刘倩的话说:“容不得犹豫,一犹豫就完蛋。” 广州队还有很多忠实的球迷 球迷对俱乐部的援助也很“公益”,不只是买货。球队每个主场比赛的赛前一晚会住在花都一家酒店,俱乐部选了一个老板刚好是广州队球迷的酒店。老板说,你们想用什么价格住进来,就用什么价格住进来。 很多企业不碰广州队,但本地国企浪奇做出了表率,算雪中送炭。 很多球迷说广州队被政府层面冷落,但有关部门其实在可能的范围内对俱乐部提供了不少支持。2024赛季花都主场的场租和安保费,在广州市体育局、足协的斡旋下,花都体育场和安保公司都允许广州队延期付款。 中国足协、省市足协多年来把很多青少年比赛、活动放在恒大足校,对足校的日常营收是有切实帮助的,广州队甚至中国足球实则也从中受惠。国内能坚持10多年的上了规模的足球学校不多,宋凯知道这一点。 可以说,虽然举步维艰,但广州队也得到了很多善意。 眼下又到准入关口。 广州队未来还存在不确定性 11月25日之前,俱乐部需要把所有准入资料提交到足协,留给他们筹集资金处理欠薪问题的时间不多了。 刘倩考虑了很多其他办法,其中包括:卖人。 虽然现在的国内市场里一名球员的身价甚至可能无法覆盖恒大足校多年来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投入。她甚至愿意卖几个球员给同城竞争对手广州豹,只要广州队能活。 国企现在营收压力很大,谈判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 广州队还计划提前售卖2025赛季套票凑钱。刘倩想过最极端的情况:哪怕借钱也要过准入。 有人给刘倩提过一个极端方案:广州队没了就没了,债务也一并消除,足校自己再拉起一支队伍从最低级别联赛打起,也算是一脉相承。 但刘倩说:“这几年这么难大家还在坚持是为什么,是因为「广州队」三个字。没有了这三个字,人们不会再聚拢在一起了。” 恒大集团的债务问题还没尘埃落定,青训是当前中国足球的主基调,足校和广州队在历史的夹缝中,前有迷雾,后无归途,但没有到放弃的时候。 广州队有望在2025赛季把主场搬回越秀山,而不是消失掉。
关于男生寝室 我是本院2019届新生,关于我们这届的男寝,我有很多话要讲。在2019年暑期的七月份,我在了解了很多信息之后最终决定选择这所院校,其中本科男寝的配置是四人间,独卫,个人满意。 于是度过了整个暑假,到了九月份,我在新生群临时接到校方通知:由于招生人数超过原计划人数,学校的解决办法是所有女生住宿条件不变,本科男生改为六人寝,无独卫,退回八百元差价。 这种临时变卦行为让所有男生非常不满意,你们招生人数超标结果后果是牺牲男生的住宿标准,恶不恶心?!招生人数超标了是我们的错吗?你们开开心心收学费,我们***住六人寝,做事要有良心!做人要厚道! 再来看看六人寝退八百块钱我们是不是就能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了。军训期间,一层楼两百来号人,只有六个洗澡间,六个单间厕所,晚上洗澡排队排到十二点不夸张。 厕所我都懒得说,六个坑,四个冲水开关在滴水,上个厕所水滴屁股上你想想啥感觉。 而且晚上上厕所非常非常非常不方便,你要把寝室门打开会影响室友休息,有的室友生病了发个烧上个厕所还要走嫩老远,还不一定能舒舒服服上个厕所(因为滴水)所以四人寝和六人寝的差距根本不是给八百块钱能说明白的。 六人寝寝室多两个人,也许是和善的人,也许是烟鬼,也许晚上抖音外放,也许打游戏无能狂怒,当然不排除和善的同学。 最后 并不是说你们报考这所院校就一定会有和我们相同的遭遇 这只是前车之鉴, 希望你们认真考虑
毒鸡汤喝多了会中毒吗?会,还会让鸡现原形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消费和付款变得更简单了,自媒体流量变现渠道也多了。不说互联网做广告卖产品能赚钱,粉丝多做平台能赚钱,就说你写文章看得人多了也能获得丰厚分润。于是各路商家和自媒体人齐上阵,在网上每一个角落散播毒鸡汤。 那些毒鸡汤基本上都是针对女性的,为什么针对女性,我在《二更被关停,但还有更多女性食堂,看它们背后的一些事》说过,就是因为女性一般,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男性财权,且因为感性,钱又好赚。于是,你会发现朋友圈一堆迎合和讨好女性的文章,被无数女性转载传送,这个我想大家都看习惯了吧。 情绪煽动必须制造矛盾,编故事也要有正反面角色,可怜的中国男人们,就每天登上那些毒鸡汤的恶人榜。它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引导结论,会编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面,都有一个穷凶极恶的男的,去辜负和伤害女人,以此制造女性恐慌,信奉它们得出的结论。其实里面的故事,既无法确定真实性,本身也没有普遍性,故事和结论之间更缺乏逻辑性。可这些对受众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的引导结论,无非就是这些: 1、女性变了,女性崛起了,女性已经不需要靠男人了,那些男人还想用点小恩小惠哄骗女生,呜呼哀哉 2、女性单身很正常,结了婚才可怕,结婚太不幸了,都是女性在付出,呜呼哀哉 3、女性为家里付出太多了,整个家都是女性撑起来的,但却得不到人爱,呜呼哀哉 4、女性太可怜了,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不公了,呜呼哀哉 5、女性是天生的小公主,世界上怎么就这么多直男癌,不去珍惜,呜呼哀哉 6、女性是天生的女王,只不过被世俗埋没,这可悲的世界,呜呼哀哉 ......等等一系列的结论,都指明一个方向:女人就应该爱自己,女人怎么做都是对的,女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男伴无底线爱护。而反之,男人应该爱女人,男人做什么都有毛病,男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女伴无底线索取。 这种先举例论证,本身就有一定的迷惑性,越好的编者迷惑性越强,想要察觉出问题,需要足够的逻辑和更高层面的认知。很可惜,很多女性都不具备,尤其是文章的内容既迎合了女人的私心,又引导女人的感性,最后刻意制造了恐慌,在这一整套的流程下,女性一般也不会去深思了。 她们最后一般会全盘接受其中的结论,接受了之后她们便奉如圭臬,一旦遇到谁提出其中的问题触犯了结论,她们便会将里面的反面男性直接套到他身上,而不去看他究竟是不是如此。 我就亲眼见过一个男生去相亲,姑娘问他为什么和前女友分手,男生说女友嫌他当初穷就走了,姑娘立马炸了:“她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你却认为她是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太不尊重女性了”。说完,姑娘气呼呼的走了,可她不知道的是,对面的男生一直很上进,已经靠自己的买房买车了。而那姑娘,一看就是毒鸡汤看多了,那些毒鸡汤里经常为女生嫌贫爱富辩驳,举出的反例就是好吃懒做毫无希望的男性,最后得出“女生离开不是嫌贫爱富,而是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的结论。 在姑娘眼里,谁敢说女生嫌贫爱富,他一定就是好吃懒做不上进了。毒鸡汤不断传颂之后居然成了真理了,不过想想也是,在第一次接触这种毒鸡汤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分析辨别其正确性,以后就更不会也不愿了。最后我们通常会发现,那一类的女生本身就不聪明,戾气超重还很固执,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准荒唐的死理一点就着。 这种情况的泛滥,虽说是因为趋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安好心可以鼓吹起来的,但那些中毒甚深的人本质上还是有很大问题。朋友圈就像一个养殖场,是鸡是狗还是猪,看她生活中常转发的文章,基本就现原形了。而那些整天发毒鸡汤的人,无非就是各种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劣根性,典型当了**还想立牌坊。 这里奉劝一些男生,在选择女生的时候,一定要看她有没有关注那些三观可怕的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朋友圈和她的上网喜好,确实是粗识一个人最有效率的方式。
毒鸡汤喝多了会中毒吗?会,还会让鸡现原形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消费和付款变得更简单了,自媒体流量变现渠道也多了。不说互联网做广告卖产品能赚钱,粉丝多做平台能赚钱,就说你写文章看得人多了也能获得丰厚分润。于是各路商家和自媒体人齐上阵,在网上每一个角落散播毒鸡汤。 那些毒鸡汤基本上都是针对女性的,为什么针对女性,我在《二更被关停,但还有更多女性食堂,看它们背后的一些事》说过,就是因为女性一般,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男性财权,且因为感性,钱又好赚。于是,你会发现朋友圈一堆迎合和讨好女性的文章,被无数女性转载传送,这个我想大家都看习惯了吧。 情绪煽动必须制造矛盾,编故事也要有正反面角色,可怜的中国男人们,就每天登上那些毒鸡汤的恶人榜。它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引导结论,会编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面,都有一个穷凶极恶的男的,去辜负和伤害女人,以此制造女性恐慌,信奉它们得出的结论。其实里面的故事,既无法确定真实性,本身也没有普遍性,故事和结论之间更缺乏逻辑性。可这些对受众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的引导结论,无非就是这些: 1、女性变了,女性崛起了,女性已经不需要靠男人了,那些男人还想用点小恩小惠哄骗女生,呜呼哀哉 2、女性单身很正常,结了婚才可怕,结婚太不幸了,都是女性在付出,呜呼哀哉 3、女性为家里付出太多了,整个家都是女性撑起来的,但却得不到人爱,呜呼哀哉 4、女性太可怜了,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不公了,呜呼哀哉 5、女性是天生的小公主,世界上怎么就这么多直男癌,不去珍惜,呜呼哀哉 6、女性是天生的女王,只不过被世俗埋没,这可悲的世界,呜呼哀哉 ......等等一系列的结论,都指明一个方向:女人就应该爱自己,女人怎么做都是对的,女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男伴无底线爱护。而反之,男人应该爱女人,男人做什么都有毛病,男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女伴无底线索取。 这种先举例论证,本身就有一定的迷惑性,越好的编者迷惑性越强,想要察觉出问题,需要足够的逻辑和更高层面的认知。很可惜,很多女性都不具备,尤其是文章的内容既迎合了女人的私心,又引导女人的感性,最后刻意制造了恐慌,在这一整套的流程下,女性一般也不会去深思了。 她们最后一般会全盘接受其中的结论,接受了之后她们便奉如圭臬,一旦遇到谁提出其中的问题触犯了结论,她们便会将里面的反面男性直接套到他身上,而不去看他究竟是不是如此。 我就亲眼见过一个男生去相亲,姑娘问他为什么和前女友分手,男生说女友嫌他当初穷就走了,姑娘立马炸了:“她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你却认为她是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太不尊重女性了”。说完,姑娘气呼呼的走了,可她不知道的是,对面的男生一直很上进,已经靠自己的买房买车了。而那姑娘,一看就是毒鸡汤看多了,那些毒鸡汤里经常为女生嫌贫爱富辩驳,举出的反例就是好吃懒做毫无希望的男性,最后得出“女生离开不是嫌贫爱富,而是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的结论。 在姑娘眼里,谁敢说女生嫌贫爱富,他一定就是好吃懒做不上进了。毒鸡汤不断传颂之后居然成了真理了,不过想想也是,在第一次接触这种毒鸡汤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分析辨别其正确性,以后就更不会也不愿了。最后我们通常会发现,那一类的女生本身就不聪明,戾气超重还很固执,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准荒唐的死理一点就着。 这种情况的泛滥,虽说是因为趋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安好心可以鼓吹起来的,但那些中毒甚深的人本质上还是有很大问题。朋友圈就像一个养殖场,是鸡是狗还是猪,看她生活中常转发的文章,基本就现原形了。而那些整天发毒鸡汤的人,无非就是各种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劣根性,典型当了**还想立牌坊。 这里奉劝一些男生,在选择女生的时候,一定要看她有没有关注那些三观可怕的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朋友圈和她的上网喜好,确实是粗识一个人最有效率的方式。
毒鸡汤喝多了会中毒吗?会,还会让鸡现原形 这几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消费和付款变得更简单了,自媒体流量变现渠道也多了。不说互联网做广告卖产品能赚钱,粉丝多做平台能赚钱,就说你写文章看得人多了也能获得丰厚分润。于是各路商家和自媒体人齐上阵,在网上每一个角落散播毒鸡汤。 那些毒鸡汤基本上都是针对女性的,为什么针对女性,我在《二更被关停,但还有更多女性食堂,看它们背后的一些事》说过,就是因为女性一般,直接或者间接掌控男性财权,且因为感性,钱又好赚。于是,你会发现朋友圈一堆迎合和讨好女性的文章,被无数女性转载传送,这个我想大家都看习惯了吧。 情绪煽动必须制造矛盾,编故事也要有正反面角色,可怜的中国男人们,就每天登上那些毒鸡汤的恶人榜。它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引导结论,会编一个个故事,每个故事里面,都有一个穷凶极恶的男的,去辜负和伤害女人,以此制造女性恐慌,信奉它们得出的结论。其实里面的故事,既无法确定真实性,本身也没有普遍性,故事和结论之间更缺乏逻辑性。可这些对受众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故事的引导结论,无非就是这些: 1、女性变了,女性崛起了,女性已经不需要靠男人了,那些男人还想用点小恩小惠哄骗女生,呜呼哀哉 2、女性单身很正常,结了婚才可怕,结婚太不幸了,都是女性在付出,呜呼哀哉 3、女性为家里付出太多了,整个家都是女性撑起来的,但却得不到人爱,呜呼哀哉 4、女性太可怜了,每天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太不公了,呜呼哀哉 5、女性是天生的小公主,世界上怎么就这么多直男癌,不去珍惜,呜呼哀哉 6、女性是天生的女王,只不过被世俗埋没,这可悲的世界,呜呼哀哉 ......等等一系列的结论,都指明一个方向:女人就应该爱自己,女人怎么做都是对的,女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男伴无底线爱护。而反之,男人应该爱女人,男人做什么都有毛病,男人应该被世界尤其是女伴无底线索取。 这种先举例论证,本身就有一定的迷惑性,越好的编者迷惑性越强,想要察觉出问题,需要足够的逻辑和更高层面的认知。很可惜,很多女性都不具备,尤其是文章的内容既迎合了女人的私心,又引导女人的感性,最后刻意制造了恐慌,在这一整套的流程下,女性一般也不会去深思了。 她们最后一般会全盘接受其中的结论,接受了之后她们便奉如圭臬,一旦遇到谁提出其中的问题触犯了结论,她们便会将里面的反面男性直接套到他身上,而不去看他究竟是不是如此。 我就亲眼见过一个男生去相亲,姑娘问他为什么和前女友分手,男生说女友嫌他当初穷就走了,姑娘立马炸了:“她之所以离开,是因为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你却认为她是贪图享受爱慕虚荣,太不尊重女性了”。说完,姑娘气呼呼的走了,可她不知道的是,对面的男生一直很上进,已经靠自己的买房买车了。而那姑娘,一看就是毒鸡汤看多了,那些毒鸡汤里经常为女生嫌贫爱富辩驳,举出的反例就是好吃懒做毫无希望的男性,最后得出“女生离开不是嫌贫爱富,而是从你身上看不到希望”的结论。 在姑娘眼里,谁敢说女生嫌贫爱富,他一定就是好吃懒做不上进了。毒鸡汤不断传颂之后居然成了真理了,不过想想也是,在第一次接触这种毒鸡汤的时候,都没有很好的分析辨别其正确性,以后就更不会也不愿了。最后我们通常会发现,那一类的女生本身就不聪明,戾气超重还很固执,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认准荒唐的死理一点就着。 这种情况的泛滥,虽说是因为趋利的社会,很多人都不安好心可以鼓吹起来的,但那些中毒甚深的人本质上还是有很大问题。朋友圈就像一个养殖场,是鸡是狗还是猪,看她生活中常转发的文章,基本就现原形了。而那些整天发毒鸡汤的人,无非就是各种合理化自己的自私和劣根性,典型当了**还想立牌坊。 这里奉劝一些男生,在选择女生的时候,一定要看她有没有关注那些三观可怕的号。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朋友圈和她的上网喜好,确实是粗识一个人最有效率的方式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