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l_1986
zsl_1986
关注数: 5
粉丝数: 82
发帖数: 8,638
关注贴吧数: 44
感谢A黑,让我用上了更便宜的A卡 实话实说真的感谢A黑,否则农企敢把7900XTX卖到8999。在黑子们不懈努力下现在6000多就能搞到,性价比爆棚,比当年6900XT定价8000+香太多了。而且我习惯了A卡失真的饱和颜色,已经看不惯N卡的真实色彩了。A卡害人啊!
讯景7900XTX自改水冷,丐版价格顶级非公性能 趁着双十一出了一些旧配件和不用的电子设备,平进平出搞定了7800X3D和7900XTX,完成了AM4平台的进化。趁着活动低价入手讯景7900XTX,又买了BY家的水冷头改造成水冷版显卡。本人不追求极致性能,只追求安静,所以不超频。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风扇全部最低速,满载结温不超90度。已经很满意了,因为风扇转速极低噪音很小。整体性能也很满意,守望2直接跑到165HZ。2077开启FSR全光追也可以平均60帧以上,可以流畅玩了。显卡+冷头一共6800,比什么非公强得多。有动手能力的可以尝试,性价比拉满。
完成第四个大师,每周一个的节奏 春丽也上大师了,总体感觉还是很好用的,伤害很足,空中很灵活。除了费气基本没什么缺点了。
零次完美蓄力的卢克也能上大师 完美蓄力太难掌握,所以只能用非蓄力的招式,好在卢克拳脚比较优秀,伤害还是可以的。主要靠sa1打伤害。
挂一个作弊选手,百分百拆投。
A卡测试版驱动更新了AFMF功能,农企版大力水手3 最新的测试版驱动集成了AFMF农企版大力水手3功能,而且不需要游戏内开启,只要在驱动面板中设置就OK了。游戏里只要开启全屏并且关闭垂直同步即可启用,适用于几乎全部D11和D12的游戏。性价比拉满了。
讯景海外7900XTX功耗这么夸张的吗? 跑了个3DMARK TS,GPUZ显示最高功耗488W。。。于是去显卡中心限制5%的功耗输出,再测试最高功耗400W,但是跑分基本没变。
7900XTX求助 我今天从6900XT换成了7900XTX,但是奇怪的是接上DP口要一直没有信号。我把DP线接到主板DP口上之后可以检测出独显,但是无法启用一直用的核显。请问这个怎么操作啊?
一下午凑齐了全部配件,可以装机了。 替换掉5900x和6900xt的组合
上周杰米上大师之后,用了一周肯也上了大师。果然杰米锻炼人啊
1500场杰米终于上了大师 杰米上了钻石4之后好难打,对手都是肯dj这种拳脚贼硬的主,稍不注意就被对面打个半死,喝酒还要抓对时机,否则就会被打断。。。不过杰米上了大师的好处就是再玩儿别人应该轻松一些了吧。
你们懂什么,以前的乡贤不都这么干的? 以前的乡贤在外面坑蒙拐骗,赚来的钱给乡里铺路盖房,捐个名声。怎么到了互联网时代,乡贤换个皮就不认识了?
果然穷玩车富玩表屌丝玩电脑 你看看,屌丝就是斤斤计较这点儿钱,都不能让割割们赚钱了,动不动就翻脸。看看人家掏粪工人的粉丝,能给割割钱都算福报。
翔赢了的根本原因是精防,而不是JP啊~ 翔这种精防水准,就算用的不是JP,一样会赢的,和JP没有关系。随便换一个强度在线的人,把把精防龙尾脚那也是必然会赢的。
大厂就这质量把控?还不如大陆山寨厂品控呢 刚出没俩月的产品,各种质量问题五花八门。烧sd卡这种100%的硬伤,扳机键无法按到底有死区,按键回弹有问题,掉盘死机。还有其他的各种小毛病层出不穷,加上耍猴一样的营销手段,还不如大陆山寨厂呢。至少山寨厂的品控没这么拉胯
看到价格崩盘我知道这次我又赌对了 之前有SD,后来ROG出了之后因为机能比较强,就提前把SD原价出掉了。后来看了一些提前评测,发现ROG的性能参数和很多国产7840是一样的,于是又看了些国产WIN掌机的介绍。最后发现ONEXPLAYER2EVA无论从做工还是性能上都是最好的,唯一缺点就是贵。但为了更好的体验,还是买了EVA。7.23的时候抢到了ROG,到货后趁着价格还合适的时候毫不犹豫的出掉了,结果这周价格就崩了,说明ROG本身还是有缺陷。EVA用到今天一点不后悔,非常完美。8.4的2K屏效果非常好,玩游戏降分辨率也不会特别模糊,而且续航和散热因为体积大做得更好。唯一的缺点就是重量比较大,但对健身的我来说毫无压力。 那些说ROG出了WIN掌机,国产就死绝的想法,还是太幼稚。差异化是很有用的一种产品策略,不要小看。
海鲜市场捡漏一个2T版本的EVA 低配7399价格买到一个2T版本的,赚了。跟新的一样。
键盘怎么出下中脚+绿冲? 请问有没有简化操作的?总感觉不能100%用出来绿冲。。。
能在这个贴吧发帖的,应该都不会看中一体机游戏吧? 能来这个贴吧的,都是有一定电脑水平的人,怎么可能满足于一体机上的游戏呢?所以选Q2还是PICO4存在争议吗?肯定是买分辨率高,舒适性好的产品啊。反正最后都是要串流PC游戏的。
外设更新完毕,秀一下桌面搭配 显示器三棒子G7,键盘龙骑士2PBT,鼠标斯巴达X,耳机SONY H7。
更新外设和存储,CPU和显卡没动就花了1W+ 三星G7占了一半的预算。。。键盘鼠标换的ROG龙骑士2和斯巴达X,耳机搞了个索尼H7。存储搞了金百达的4000条子32G和两条2T的7100。
价格便宜40%,传统性能略输,A卡画质加成抵消光追优势 众所周知,A卡底层算法和N卡就不一样,根本不是某些人说的调参数就能搞定的事情。所以A卡画质抵消N卡光追优势,FSR抵消DLSS优势,传统性能略输,价格是4090的60%,性价比如何自行判断。
国产显卡的意义 国产显卡的意义,不是为了满足臭打游戏的,GPU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进行运算。现在美国开始限制CPU和GPU对中国出口,那么国产显卡的意义就是为了打破这种限制。只要我有了,我就有希望在未来赶上别人。而不是说一上来我就弄个国际水准,这也不科学。这次宣传,无非是让普通大众知道一下国产GPU也能用来打游戏。但打游戏根本不是国产GPU要干的事情,国产GPU要干的主要还是面向运算用户。就跟内存颗粒一样,国产之后,三星也不失火了,价格也下来了。总有那么一天,皮衣刀客也不会再耍猴了。
第一次玩儿,不知道是不是这么玩儿的
一体水冷是残次品,软管分体水才是完美的 这两天吧里又在讨论水冷问题,作为一个玩了七八年水冷的我来说一说经验吧。 首先一体水为什么是残次品,有以下几个致命缺点:1.无法添加冷却液;2.大部分铜铝混用;3.接口方式非标准。无法添加冷却液就意味着当冷却液蒸发干了之后,整个水冷就废了。铜铝混用意味着原电池反应会逐渐腐蚀冷排冷头材质。接口方式非标准意味着漏水率加大。 分体水又分为硬管和软管两种。硬管的优点就是好看逼格高,缺点是漏水率高,更新配件需要大改。软管的缺点是不美观,剩下的则全是优点。 我从一开始就玩儿软管水冷,首先软管的接头全部都是过盈配合,也就是说接头处只要拧紧了100%不会漏水。然后就是更换配件的时候,只需要把软管拉到水冷系统最高点拧开接口,不需要泄水冷却液也不会溢出来。硬管则是必须整体泄水才能拆换零件。 我玩了这么多年水冷,对分体软管又做了一些优化,将软管换成了欧酷带止水插头的管子,他这个管子有个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拧开也不漏水,这样可维护性基本就完美了。还可以自行增加删减冷排数量,改变CPUGPU的连接方式。比如CPU和GPU分别各自连接冷排,还可以CPU和GPU共享几个冷排。前者的优势是CPUGPU散热自成体系互不干扰,缺点是不灵活;后者的优势是当CPU和GPU负载不同的时候,可以最大限度利用更大面积的冷排。我选择的是后者,因为大多数游戏CPU和GPU不可能同时最大负载,所以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冷排的散热能力。 OK,总结下来,软管水冷才是最完美的PC散热方案。机箱散热风扇可以做到较低转速达到风冷高转速的效果,静音性能明显。后期维护基本也不需要,只要看水箱的水位高低,定时补充一点冷却液即可。
N卡A卡老用户评价两个厂商的显卡 N卡我用过MX440,5200,6800,560TI,GTX670,980TI,1070TI,1080,3080。A卡用过RADEON X300,HD5770,HD6850,580,6900XT。从HD6850开始,ATI被AMD收购后,就一直被N卡压着打。所以之后一直用的N卡。总体来说N卡用的多,A卡用的相对少一些。但总体感觉确实是A卡色彩更饱和一些。 如果你一直用N卡,肯定没有那么明显的感觉。但是一旦你换过A卡,你就会感觉色彩饱和度方面浓烈许多。很多照片因为相机本身问题,无法体现的很明显,但是实际现场对比很容易发现区别。像我这种N卡A卡都用过的,明显可以感觉到差距。 很多人说N卡调参数就可以色彩变好,可以通过滤镜改善,但其实仍然是不足以改变实际情况。特别是滤镜,那个明显就是通过改对比度的手段获得强烈视觉刺激而已,但是色彩饱和度仍然是不达标的。我说的饱和度,不是指色准,而是通过屏幕显示出来的色彩。A卡所谓的通透,其实就是色彩的饱和度能100%通过屏幕显示出来,N卡的饱和度永远达不到100%,表现出来就是感觉泛白。你哪怕调了参数,他饱和度通过屏幕还是达不到100%。 当然以上是我的个人体验,仁者见仁,感觉这种事某种程度也是玄学。但是我用过这么多卡,确实感觉A卡色彩更饱满,更通透。
DIY的精髓在于折腾 最新成果,3A平台成就达成。玩了好多年DIY,配件一直都是二手的,旧的卖掉换个更好的。从E3 1230V2,到5820K,再到9700KF,目前是折腾到了5900X。显卡也从HD6850,到560TI,GTX670,GTX980TI,GTX1070,GTX1070SLI,GTX1080,GTX1080SLI,3080,一直到现在的6900XT。一路玩儿下来的经验就是,机箱和电源买好的,可以一直用下去。从1070开始就加入了分体水冷的玩儿法,现在自己改造了一套分体水冷,除了显卡的冷头需要随着显卡更新以外,其他的都可以通用,非常划算。目前很满意自己的电脑了,性能与散热达到了最优的平衡,还能兼顾静音。下次折腾估计就要DDR5出来以后再说了吧。
我认为完全没必要追求老黄的光追 之前我买了3080,测试了一些主流光追游戏,基本上开了之后性能爆降,当然DLSS确实能提高帧数,但代价是画面很糊。而且光追特效主要集中在水面反光、镜面反光上,很多游戏场景里一闪而过罢了,初看很惊艳,玩一会儿你就不在意了。而且随着虚幻5,微软的DX加入,软光追特效也都会加进去了,老黄的光追技术并不会形成壁垒。所以目前那仅有的几个光追效果游戏,不值得让大家花那么多溢价买。我趁着矿潮把3080卖了,入了6900XT,用起来也不错。说白了,光追的游戏除非你旁边也摆一个屏幕对比,不然你真的玩儿起来,基本是不会发觉有多大差距的。
我想到一个问题,中国看新冠一分不花,美国看新冠上万刀 美国人不是人吗?凭什么中国哪怕最穷的人,看新冠都不要钱呢?美国人想看新冠,不仅要排队,还要套巨额医疗费。美国不是全球最发达的国家吗? 得州人碰见大停电,电价900刀一度,而中国人08年大停电,2天就给你修好,电费还是几毛钱一度。都是人,凭什么待遇差这么多呢?
我的判断还是可以的 去年10月份等等党说继续等的时候,我判断年内是不可能降价的,于是加了1000多买了3080。用了几个月后矿潮来临,显卡疯长,3080一卡难求。2月中3080价格涨到1W+,全民挖矿的热潮来临。通常所有人都知道赚钱的门路时,这个门路就要死了。于是我高点出手,1W块卖掉了3080,在6900XT还有不少现货的时候,入了一块全新的还能倒赚1K多块。结果3080的钱刚到账,就开始矿难了,看来我的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
卖了白嫖半年的3080,入了6900XT公版 8600咸鱼买了全新的公版6900XT,用的是卖掉的3080,卖了1W。买了BY的水冷头,把6900XT改造成水冷了。然后MPT解锁功耗墙,拉到2750跑TS,分数和参数如下。比较满意的成绩了,75度是超频而且风扇最低转速的情况下,达到了性能和噪音的完美平衡。后来又拉到了2800就开始掉驱动了。。。不过打游戏还是默认频率就好。
出掉3080,换公版6900XT,改造水冷跑分 昨天1W出掉了3080,原价咸鱼买了6900XT公版,改造水冷。拉到2750跑分测试,风扇最低转速,温度75还算满意了。
3080的频率范围是怎么个设置? 默认频率范围不是1450~1710MHZ么,为什么我的丐版3080玩游戏的时候都会自动睿频到1800MHZ~2000MHZ以上呢?那给出的默认频率范围又有什么意义?
哪一张效果更好? 兄弟们评论一下,哪个效果更好一些?
3080金属大师水冷改造完毕。风扇最低速运行,烤鸡75℃以下。噪音比空调静音还安静。
不折腾了,加钱入了金属大师3080 今天去中关村里找了一家,金属大师7100到手。加钱1400,不折腾了。咸鱼现在像样点的2080TI也要5500以上,索性加钱买了3080,起码战3年。
买不起MATE20PRO不是华为的错,而是你的错。 有人喷MATE20PRO贵,不如买三星,我笑尿了。人家MATE20PRO在欧洲卖的更贵,不比三星便宜,欧洲人照样买的不亦乐乎。所以说明在欧洲人眼里,华为一点都不比三星差甚至更好。欧洲一直都是华为的销售主力区,甚至很多欧洲人托人来中国买华为。相同售价的情况,也根本不存在买三星不买华为的情况。所以买不起华为不是华为的错,而是你自己的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