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987cctv654321
立足自然,自然生活
关注数: 4,961
粉丝数: 18,427
发帖数: 1,302
关注贴吧数: 49
落叶 清早,无风,天高云淡。行走在夹道树下,耳际总有蚕食桑叶的声音,飒飒作响。抬头一看,金黄的树叶,在树枝间碰撞、滑落;在空中翻转、打滚。一片跟着一片,归宿树底。听着、看着,心头涌起阵阵凄凉。 又回头一想,落叶在空中留恋、盘旋……离开树枝,那是本意啊?从西而来的秋风,一夜三千里,吹度五门关,横扫万物。花草树木,尽遭蹂躏。叶黄、叶落,绽放秋色,仅仅是感知、牺牲自己,传达讯息而已。 陡然间,一种可怕的年头袭击了我的心灵。造物主是多么的虚伪,秋风瑟瑟,又让脆弱的绿色,承担起秋色的重任。
爱情线 虽然,黛玉、宝钗与宝玉的恋爱,是《红楼梦》的关键线路之一。但,它毕竟不是当代时髦地言情小说、快餐文化。阅读它,仅仅沉迷于爱情地结局,而不结合现实生活的需要,就改变了作者的初衷。 试想,宝钗与宝玉结婚后、虽然短暂也有过缠绵的蜜月生活,说明宝玉或多或少给这份姻缘给予厚望,不幸地是终成了空自牵挂。说明了什么?只有一点,宝钗虽然智商不低、但她情商为零。而黛玉则不同,她活的时间让宝玉似傻若痴,死了也让宝玉思慕不已。 所以,他们的爱情是一对矛盾体,带有辩证关系。实质是:作者间接告诉读者,幸福生活既需要美满的爱情也需要勤俭持家的物质基础。 顺便分享:黛玉与宝玉是从熟惯走向相爱的知己关系;宝钗与宝玉是从需要走向生活的婚姻关系。黛玉对宝玉是投心,宝钗是借助金玉良缘搞垮了黛玉与宝玉的心智,又借王熙凤之嘴给黛玉早早戴上了二奶奶的大帽子,让这丁帽子压垮了黛玉的身体。这就是实用主义利己主义。
宝玉 当我们把《红楼梦》翻来覆去,又一次翻到百零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看着宝玉说的:“林妹妹、林妹妹,好好儿的是我害了你!你别怨我,只是父母做主,不是我负心。”我就忍不住要为黛玉喊冤,宝玉只是一个敢做不敢当的种!金钏儿身上这样、晴雯身上这样、在你身上也这样!你在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仙曲警芳心中说他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蜡枪头。”预言的何等准确啊!作为女儿身,相许柳湘莲、潘又安足以,死也死的轰轰烈烈。遇见贾宝玉是何等不幸啊!
结局 贾府的读人态度是‘人治主义’,与这个合,则结局好;与这个背,则结局悲。薛文龙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结局不算悲哀吧?王熙凤、袭人都是这样。黛玉、晴雯、鸳鸯……算不上太坏,可结局就是含怨含恨而死而已。薛文龙之流死了,不算悲剧。恰恰死的是,与他相反的人,所以红楼梦是一本悲剧性质的书、死的是贾府掌权派认为稳妥可靠有灵性的人。这样的人早妖、死了,才值得惋惜、才让人觉得悲哀。
性格 红楼梦,将至少几百人的性格剖析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随着一页、一页的翻纸声,至少一二百人的思想、感情、欲望、追求、行止见识,如一条流淌的小溪,潺潺然在你心中流过。那么清澈、透明,丝毫没有遮掩。如同裸奔的鱼儿,有点滑抓不住,却又是那么的裸露。 油然,她们的结局在你脑中孕育,又一步步得到证实。华夏的文化就是这样嘛!不怪呼四十回潦草点!
【芹痴】有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荣华想来也是如此,在庇护、吹捧、自身德行地照耀下,才会枝繁叶茂、经久不衰。当史家衰败,薛家祸事绵绵,元妃、王子腾相继死亡,贾府注定也不能一枝独秀了。只不过贾府书礼传家,不刻薄下人,结果好点而已。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人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黛玉五岁抛父进京,在贾府一路走来。意识到了孤独、凄凉、无助……至七十九回,与宝玉一起修改《芙蓉女儿诔》,终以“茜纱窗下,我本无缘;黄土笼中,卿何薄命”。虽写给晴雯,但正说黛玉与紫鹃。也是由“茜纱窗下,公子无缘;黄土笼中,小姐薄命”改来。时隔不久,八十二回,黛玉在恶梦中就拉住宝玉的手说:“好,宝玉,我今日才知道你是个无情无义的人!”这说明了当权派的无情、残忍,也说明了黛玉的聪明、对世事的准确预料。正好为九十八回,黛玉临死前说的:“宝玉,宝玉,你好——”做了铺垫。至此,我丝毫没有说宝玉无情的意思,只是觉得黛玉太聪明了——她老早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而已。
悟 《红楼梦》,将中华千年万载之文明、文化集于一体,让几十位年轻、聪明、行止不凡之男女展现在世人眼帘。警幻、启迪、规引……我们这些患有痴、贪、嗔、慢、疑各种各样的人。也许我们五毒俱全,也许患其一二,终归都对妄迹抱有幻想,对真源视而不见。但愿,我们能够从中汲取教训,反省自己,走上正路。
悲哀 贾府(红学)充满了冲突。一大批(黛玉、晴雯、司棋等)是非分明、寻找世间万物真源的少男少女被无情的封建礼教、势力吞噬的无影无踪。几个(宝钗、袭人等)趋于世故、与旧势力相合的、侥幸活下来的,也充满了悲哀、美中不足而已。
秋风行 秋风频挥毫,力道终有限。 青松不沾色,秦岭难翻过。 大家续续 拜托
随笔——悲剧 十八世纪中叶,《红楼梦》问世以来。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晴雯……几十位青年女性的美丽、聪明、思想、感情、意志、才华令无数阅读者伤悲——死一个人、十个人……并达不到悲剧的效果。这儿的悲剧是曹雪芹用自己的才华,把一群青年女性推向了人间无双、仙界无二的境界。与其说她们是山川日月之精华,还不如说曹雪芹是山川日月之精英。 古往今来,并不缺少悲剧。曹雪芹代自谓渣滓浊沫的贾宝玉,意识到了毁灭地是山川日月之精华,看出了写出了她们悲剧的命运。 悲剧并不可怕,可怕地是,世间之悲剧并没因《红楼梦》地问世而终止、还在继续发生……且,再没有人看见!
秦可卿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可见,没价值的东西毁灭了,不是悲剧。秦可卿的思想、感情、意志、行止见识、人格没完全跃入读者眼帘,第九回 恋风流情友入家塾 起嫌疑顽童闹学堂 就一病不起,于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含怨而死。说明,她并不是一个美丽、可爱的人物。至少与黛玉、宝钗…不能相提并论,甚至连晴雯都不如。她的死,并不是悲剧——达不到悲剧之悲剧的效果,最多让人叹息而已。这就是红楼梦十二钗之一的秦可卿最早一命呜呼的原因吧!
香菱学诗 哪位高人给我一个全面解析,为何要安排香菱的情节?
【芹痴】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哪位高人帮我解读一下,怎么理解“身前身后”?
李纨 红楼梦,总体上是“温柔之乡,富贵之地”。然而,曹公却没给李纨富贵荣华方面的奢侈,给她设计了一条:身世上是李宫裁而已;生活上是一个寡妇罢了;情趣上能耐得住寂寞,不大写诗、却是一个点评的高手。在黛玉临死前,列入十二曲的也只有她。所以,我认为,她是一个很好的人,她做的一切都不过分、仅仅为了养育贾兰而已。
怨 怨字在处更珍惜
说说 红学之女人,皆“群芳髓”,难学其一二;人物结局,“万艳同杯(悲)”,天下无双;生活之过程,千红一窟(哭),人间少有。
两位一体 各位看官,黛玉是不是妙玉的替身?
黛玉两次进京,都有贾语村陪,巧合吗?
对秦可卿的分析 分析秦可卿,首先要紧盯判词“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这个‘敬’就是贾敬;“宁”就是宁府。“‘宿孽’总是情,这个情才是追踪的根源,究竟是什么样的情——宿孽,也许就是焦大说的“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所以,大家不要冤枉了秦可卿啊!
王熙凤 贾瑞病在垂危之时,贾代儒去荣府讨人参,王熙凤只将“渣末泡须凑了几钱”,命人送去,只说:太太送来的,再也没了。 这就是真实的王熙凤吗?做事,总嫁祸于人。
梨香院 地处东北角、贾老僻静之处。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尤其这个“下”珍藏“冷香丸”就更有意思了。薛宝钗,是不是就走这样一种路啊?
秦可卿 秦可卿,给贾宝玉梦中授云雨之事,真是虚化的吗?
渐 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不给我。薛姨妈,偏偏给她两支——她在抱怨什么?
香菱 “菱花空对雪澌澌”,看官注意这个“空”。她是甄士隐的女儿,她以出场,周瑞家的就说“好个模样,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这让人不解啊?!
元妃 楼主所看红学,与八七版有很大不同。八七版元妃判词“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个“兕”究竟指谁?
疑问 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知己生活中,那些情节、诗词能佐证【枉凝眉】八七版中: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贾母识人否 贾母素知秦可卿是个既妥当的人,生的纤巧袅娜,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见她去安置宝玉,自是安稳的。
主角 八七版第五回,开场之话颇有意思:“第四回中既将薛家母子在荣府内寄居等事略已表明,此回暂不能写矣。”是不是说:主人公基本交代完成?
薛宝钗 梨香院,当日荣公养静之所,当所荣俯至尊之地。我想,为啥作为宝钗(薛姨妈并非主角)安身之地呢?提出这个设想,我在寻找八七版究竟是不是高鄂所著?或者他就是整理者,不是续写者。
李纨 李纨一出场,就说族中男女无不诵诗读书者。虽说青春丧偶,居家处膏梁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惟知侍亲养子。这在说明李家教育的成功吗?还是在说,贾家这一代人联亲的眼光?
贾宝玉 贾宝玉与林黛玉,第一次相见,都有是曾相识的意思。尤其贾宝玉说:虽然未曾见过,然而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之作远别重逢,未为不可。这个可以理解,毕竟一个绛珠仙子一个神瑛侍者。那贾宝玉与甄宝玉第一次相见,也有这个感觉,怎么理解?
林黛玉的不归路 初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张如圭 贾语村第一次革职的原因:情性狡猾、擅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接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这个“虎狼之属”是不是就是这个张如圭之流?一个投机钻营的张如鬼。把“不管黑道白道,读书人在于一个理”的贾语村带坏了。
紫娟 黛玉恍恍惚惚去问宝玉:‘宝玉,你怎么病了?’,宝玉回答:‘为林妹妹病了’。黛玉再没说什么,只说“我也该回去了”,显得那么无奈、无助。剪帕断痴、给贾母说:“你白疼我了”。等等说明,黛玉求死之心的坚决。在这种情况下,紫娟依然如故:对黛玉的照顾更加细致;对当权派的冷淡、痛恨,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就连宝钗都觉得,紫娟有忠心。所以,我认为,人活一场,有紫娟这样一个朋友多好。
袭人 袭人:做人稳重,做事踏实;帮雏儿的宝玉做了云雨事;宝玉出家后,有寻事之心,又觉得不好;她哥哥做了嫁妆,在哥哥家寻死又觉得对不起哥哥;嫁给蒋玉菡,又觉得对她挺好。她究竟怎么一个人啊?谢谢
疑问 一局输赢料不真,香销茶尽尚逡巡。欲问目下兴衰兆,须问旁边冷眼人。这儿的“冷”,指的是冷子兴吗?“一局”又指的什么?谢谢。
疑问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这个“为底迟”,说明了林黛玉什么样的心境?哪位楼主给我解析一下。谢谢
【芹痴】赏析 雨在椟中求善价,钗在奁里待时飞。(平生报复,苦未逢时)
判词 香菱(英莲):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香菱)空对雪(薛藩)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吐槽】情 做人,“淫”字不可滥;“情”字也不可以染。淫荡缠绵于情色之中,一切也就不用问了! 这些虚无的东西,剪不断理还乱。一旦沾染,难以脱身哦! 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文章经济之类的,传宗接代、迁延社会的也就够了!
调皮话 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服;明天的牛肉填不饱今天饥饿的肚子。所以,今天最实在,展开双手,拥抱今天!
花 我们还在感伤花开花落……岁月蹉跎,又入秋了。就连肥硕、葱翠的叶子也快偷偷憔悴了。
赏析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这儿为啥“亲近”不相逢呢?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