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懂伐 幽默懂伐
关注数: 63 粉丝数: 138 发帖数: 35,031 关注贴吧数: 10
周立波“海派清口”再升级 拒上央视春晚 继2008年“笑侃三十年”和2009年“笑侃大上海”系列后,明年2月23日(正月十四),周立波将再度推出“笑侃百年”系列,演出场所也升级至更大的上海大舞台,一人面对8000名观众,比这两年的“主场”长宁体操中心又翻了一倍。 面对更大的舞台、更多的观众,周立波一点也不怵,“一万人以内,我一个人的气场完全罩得住!听说上海大舞台的最高纪录是张学友的10场,我希望两年后创下新的纪录,而且绝不接受不满场! ” 分成? “我肯定拿大头” 由于和原先合作的演出公司三年合约期满,周立波选择了“另起炉灶”,转投上海东亚演出公司,希望凭借其10多年大型活动的操作经验和全国场馆的资源优势,将“海派清口”推向全国乃至全球巡演。明年2月23日的“笑侃百年之立波在上海”后,“笑侃百年”系列明年计划踏遍全国省会城市,周立波每到一个城市便会融入当地的百年人文历史。 “其实全国演出的邀约我每个月都会收到,但很多都婉拒的,毕竟没有专业团队我不会轻易出手,而市场就在那里不会跑,那就适当让市场留点饥饿感吧。”如今找到了合适的合作方后,周立波决定放手,“以后我所有的演出活动都会由东亚来操办,他们配备了人员和办公场地,我除了手头还有一场早就接下的以外,不再亲自做了”。至于如何分成的敏感问题,周立波没有正面回答,“我肯定是拿大头,至于具体怎么分……我们双方都很大气,我们不需要给对方压力,更多是对‘笑侃百年’系列广阔前景的期待。如果要到翻合同的阶段已是不妙,只有彼此信任才行”。 上海大舞台是“笑侃百年”系列的出发点。为确保观演效果和互动氛围,周立波参与设计和审定了舞美环节,斥资百万重金全新打造舞美制作和音响工程,诸如打造神秘舞台道具、延展舞台形状和尺寸等,皆由他现场感受后亲自定夺。对于场地翻倍,他没有任何压力,“其实我去广东、去江浙一带演出,观众人数都在4500-6000左右,所以对我而言没有很大区别,在大舞台也不会觉得陌生。我的好友毛阿敏明年1月19日也在上海大舞台开唱,我是嘉宾,正好还可以提前练练嗓子”。自信十足的他甚至牛气地宣布,不提前发赠票,“我很在乎上座率,为了稳定市场不让赠票流出去,就算是领导也得实名登记,然后到现场对名字给票”。 除了“笑侃百年”,周立波更有心心念念的“海派清口歌舞秀”计划,“名字我都想好了——唱别人的歌说自己的笑话,我会选不存在版权的歌曲演绎。大家也不用顾虑我是否会江郎才尽、题材枯竭”。 春晚? “没有这个必要” 近年来,周立波一边在全国各地乃至全球演出,同时又进军电视圈,参与了《壹周·立波秀》、《中国达人秀》、《小崔说立波秀》等多档节目,不可否认的是,电视媒介对于周立波的知名度向全国辐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近日,郭德纲现身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第三次审查现场引起不少关注,多年来坚持称要“将机会留给其它需要出名的演员”的郭德纲,终于也被央视春晚“收编”。下一个上春晚的会不会是周立波?面对外界猜测,周立波表示对于央视春晚的态度并没有改变,“没有这个必要。这和清高不清高没有关系,人是要有底线的,如果央视春晚导演组邀请我,我还是会婉拒”。而早在成名后,他就表达了不上央视春晚的态度,称这是对艺术和对观众的尊重,“你对着一个不熟悉的人群去说什么,是不负责,是自己的自不量力”。 虽然不上央视春晚,但周立波向记者透露,除夕夜他还是会出现在央视的荧屏上,不过那是央视二套的财经春晚,“应该是18点到20点,录播的,和春晚在时间上无缝连接”。
人鱼大战半小时 小伙钓起130多斤重“鱼王” 三人抱鱼合影,右一为马俊 读者供图 (1/7) 隐藏查看图注1 / 72 / 73 / 74 / 7 进入新闻图片站 他将向钓鱼协会汇报战果,并挑战自己的纪录。 记者请教了沪上一名钓鱼行家,他表示,在上海还未听说过有人钓起这么大的乌青,到目前为止很可能是在千岛湖水域中钓起的最大的一条鱼了。能顺利钓起如此大的鱼,可能和当时天气冷,湖里食物少,鱼的体力较差有关。 查看原图 一条长1.68米、重量超过130斤的大乌青,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抗争,最终败下阵来,成为26岁小伙马俊的战利品。日前,马俊开车将大鱼从千岛湖运回上海,亲朋好友闻讯赶来,一睹 “鱼王”风采。 马俊告诉记者,他是个钓鱼迷,早前曾听说有钓友在千岛湖钓起97斤重的大鱼,便在前天开车前往千岛湖威坪镇,打算试试运气。他手持2.7米的抛竿,3000型纺车轮,用7号大力马线,采用沉底钓法,钓饵则是煮熟的番薯。“之前我和钓友在岸边投喂了大量饲料,称为打窝,可谓势在必得!”马俊说,他随后在岸边静候大鱼上钩。 有鱼上钩了。“它一咬钩,我就看出苗头了!”马俊难掩兴奋之情,看着弯成弓的鱼竿,他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体力的比拼——遛鱼。 “鱼在水里的劲头很大,只有遛累了,才能拖上岸。”马俊说,钓友开着小渔船在水面来回折返,马俊则紧握鱼竿,牢牢掌控着大鱼。鏖战过程中,这条大鱼试图摆脱刺入嘴里的钩子,无奈总被“牵着鼻子”。人鱼大战半个多小时后,大鱼终于渐渐体力不支,被拖到岸边。马俊和钓友又费了好大劲才将大鱼装入网兜,随后用浴盆运回家。 “这是一条乌青,带盆称足有140斤,身长1.68米,腰围128厘米,鳞片比一元硬币还大好多。”马俊说,估算下来乌青起码有130多斤。
多看一眼引来打斗 刑事法律是以犯罪为规制对象,是以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为主要内容,最能体现国家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传统刑事司法中以国家为本位,强调的是国家对罪犯行使刑罚。近年来,随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的加速,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权利给予了高度关注,人民法院普遍重视刑事和解。以徐汇法院为例,今年1月到8月,该院共受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32起,其中30起案件的当事人达成了谅解,刑事和解成功率达93.7%。 多看一眼引来打斗 1991年出生的小吴来自汕头,是上海一家食品公司的员工。今年4月2日晚上将近九点,小吴走出公司准备到位于龙吴路上一家银行的ATM机取款。快到自助银行的时候,小吴瞥见路边坐着三名年轻男子。三人举止怪异,小吴不禁多看了几眼,没想到竟遭到三人言语挑衅。小吴心生恼怒,于是取款毕,小吴等着三人起身离开,尾随其后,边走边打电话给同在一家公司工作的老乡小马,要求“增援”。路上,小吴又碰巧遇到了四位同事,于是叫上他们一起帮自己“出口气”。眼看人多势众,小吴和兄弟们快步追上了走在前面的三人,双方扭打成一团。 不一会,三名男子都被打得躺在了地上,随即拨打了“110”。事后经鉴定,三名男子受伤还真不轻,其中一人三根肋骨骨折,一人右眼钝挫伤,分别构成轻伤和轻微伤。伤者还提出了二十余万元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请求。小吴为自己一时冲动连累了兄弟感到深深懊悔。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王旭光法官了解到,几位被告人在工作中表现一贯良好。他们所在的公司也感到是非惋惜。为此,法官与单位进行沟通,希望能一同参与民事赔偿调解。与此同时,法官又与被害沟通,引导他们理性诉讼,合理赔偿。最终,双方达成了五万元的赔偿协议,由六位被告人的公司代为交纳了赔偿款。日前,法院对这次案件作出宣判,小吴等六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了缓刑
人口密度超东京 三年内上海人口或超承载量 2012年08月15日07:25解放网-解放日报我要评论(0) 字号:T|T [导读]上海中心城区人口密度是东京的2.4倍、伦敦的3.5倍、巴黎的4.8倍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上海常住人口净增661.15万,年均增长66万,外省市来沪常住人口占比由“五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8.6%提高到39%;城镇建设用地已占市域总面积的48%,接近50%生态极限值上限。市政协近期就此进行专题调研,认为“十二五”期间,须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及人口布局调控,以保持人口和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调研发现,上海人口增长致使资源、环境等承载能力紧张。除人口规模本身带来的问题,人口分布的结构缺陷也很明显。仅占全市1/10土地面积的中心城承载了将近全市一半的人口。按城镇用地计算,上海人口密度高达9589人/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16828人/平方公里,而这一密度在东京为6992人/平方公里,巴黎为3540人/平方公里,伦敦为4762人/平方公里。另一方面,调研显示,本市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在过去十年中有所提高,主要表现政府部门在电力、水源、公共交通等方面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提升。 参加调研的委员认为,“十二五”期间,如本市年均常住人口增长超过50万,生活源、污染源排放量将持续加大,可能超过城市水体和大气环境能承受的容量。 根据资源环境对人口承载的预测,课题组认为,在土地方面,以同类国际大城市人均用地占有量为参照标准,上海人口容量的极限约为2200—2300万。如能改变发展模式,调整陆域面积用地结构,人口容量极限可达2500—2800万。在水资源方面,目前的水资源规划供应量目标是满足2000万人口的用水需求,如果今后能加大长江新水源开发力度,和治污、节水力度,未来上海淡水资源可支撑2800—3000万人口。另外,根据生活垃圾规模,在实现减量化、资源化基础上,人口承载能力可达2500—3000万。 课题组指出,“综合各类因素,如按现有规划、当前标准和现实情况计算,制约上海人口承载量的短边因素主要为生态环境,上海人口承载量为1800—2300万;如能突破现有规划和某些政策条件,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方式,则制约上海人口承载量的短边因素为土地资源即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上海人口承载量可达到2500—2800万。” 委员们建议,在调控人口分布方面,要严格控制中心城区高强度、高密度住宅建设,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倡导集约式发展,着力安排人才公寓和公共租赁房建设。同时要把郊区新城、重点新市镇建设作为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核心动力。以促进产城融合为突破口,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向郊区新城延伸,让新城成为“反磁力”中心、疏解和吸纳中心城人口
高校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下月启动 2012年02月26日08:41东方早报我要评论(1) 字号:T|T 上海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联合召开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会议表示,今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将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启动。 2012年高校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会议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精神,根据市政府对人才引进工作的要求,部署2012年非上海生源应届普通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的重要会议。 会议指出,2012年的相关工作要以规范管理、优质服务为手段,力争实现促进就业、引进人才、确保稳定的工作目标。 会议还明确了今年非上海生源毕业生进沪就业工作将于2012年3月1日正式启动,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已于近日联合下发了相关工作文件,相关政策在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明确了用人单位作为申报主体的要求。 据悉,为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市教委已牵头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重要优化,除继续开设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受理点外,首次增设了一批高校、区县、开发园区的代理受理点,并在部分用人单位试点网上申报,同时还开通了相应的咨询和投诉热线。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