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hei2002
jihei2002
关注数: 8
粉丝数: 153
发帖数: 4,879
关注贴吧数: 3
发现一个活的左齿大T 既然左齿是双齿到单齿之间的过渡,那66,67,68,大T在同一时期应该都有装机,平时见到68和66左齿不少,大T和67几乎没见过。这次发现有个老外挂了个左齿大T,说明确实是存在的,接下来就等着发现左齿67了。
关于大火帽和小火帽 大小火帽的说法跟区别早晚关联。 一般说小火帽往往跟后期捆绑,小火帽小鱼鳞后期机。 后期机质量下降基本玩过的人都有共识,这里主要是指机身材料和做工方面。 一般大火帽的机,刚性和圆润度都好些,边角的割手感比后期机好。 大T是例外,大T目前还没发现有小火帽机,铝壶的单齿大T也是大火帽。耐磨和割手方面,大T上盖没问题,主要是侧仓底部那两个方角割手感比66.67的大火帽机厉害,原因是底部折叠方式不同。大T等于是底部全封闭的,6.7.8是开缝式的,具体自己拿实物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有人说g11侧仓底下也全封闭,但它那不是直角啊,有近似圆弧的处理,当然不会那么尖锐。耐磨方面有个时期的大T挂钩极不耐磨,一个是大T机芯打火仓多次折叠,工艺决定了材料不能太硬。还有就是某个时期大T的弹簧超级强,加重了磨损。 g11也是例外,它的原装煤油版只有一种火帽,而且比6系列的小火帽还小,因为它油壶顶部不同。 68是一个例外的例外,我甚至怀疑所谓的小火帽68就是“始作俑者”。按照时间来说68是1958年出的,一出来就是铝壶,也可以说68是铝壶机鼻祖。我怀疑68先出了铝壶,然后大T,66,67也跟着后面出铝壶机了。或者大T66这些58年之前先改成的铝壶,然后68一出来就直接铝壶,这好像都能说得通。但是6800有双齿机,肯定是铝壶了,然而大t,66,7双齿机没有铝壶全部都是钢壶,所以感觉68是先出双齿铝壶,这时候t,6,7还是双齿钢壶,后面慢慢也改成铝壶,但火轮此时全部都过渡到单齿大鱼鳞了。 68由于是铝壶而且机身是扁的,所以一出来配的火帽就跟T,6,7在用的配钢壶的大火帽不一样。大火帽外径9.1左右的样子,68的火帽外径8.0左右。然后6800油壶一直没变过,火帽也没变,就一直是8.0的小火帽。T,6,7到了单齿大鱼鳞铝壶时候还是沿用之前配钢壶的大火帽,甚至到了小鱼鳞火轮出来66和67还是大火帽。所以我前面为啥说怀疑铝壶就是是6800先出,大t,66,67再跟进的,你看它们到了铝壶甚至小鱼鳞阶段火帽都不愿意改呢,哪会先改自己的壶啊。 所以,到了最后66、67这俩货终于和68一起统一标准了,都用小火帽,说68是小火帽的始作俑者也没错吧?
国产铜66续航测试 @鸣哥哥 4年前吧,当时贴吧有个兄弟他手上那个67也在测续航,每天来贴吧反正在哪里回帖就@ 我一下,通知下说几天第多少天了。本来我是不在意这个问题的,因为众所周知67的续航没得说,没必要非得多少多少,反正随便加随便用。 后来他天天@,跟打卡似的。闲着也是闲着,我就把手上一个光板铜6加满了油。当时正在试验怎么给铜机包浆,平时不放身上用,而是放洗手间里,早晚刷牙的时候拿起来打几下,中间有时候蹲坑顺便玩玩。当时使用频率每天不超过20次,大致相当于不玩机每天半包烟的状态。 最后到了45天才彻底打不着,就是彻底没油了。我找到当时一个回帖,那机后来还拆机改了双齿,那还在续航测试期内,没加油,反正是倒过来甩几下火还能大点的状态。 当时测试还是比较随便普通机子,也没刻意去说调整棉花尽量多装油。如果现在再来一次肯定会超过当时的记录,因为我测完了当时好像还有几个人不以为然,他们的机子觉得这也一般般。
很久之前的帖子,后来就一直没遇到过同样的机子了。现在回头看, 很久之前的帖子,后来就一直没遇到过同样的机子了。 现在回头看,还是很有意思。
经典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一例(赏析) 去年在别处有个人发了个奇贴,完美诠释了啥叫一本正经滴胡说八道。原帖链接就不发了,为了完成本月的版主任务,姑且拿出来当反面教材水一帖吧。 先把原帖截图贴出来😂
奥产双齿火轮结构图 横纹和大鱼鳞纹结构相同。
又回看了对土鸡第一场 第一局土鸡上来失误送4分,第一个主动得分是一传没到位果子混乱中捅后场得到的,后边颜妮短球分第二分。我们没打开就是开局阶段尤其前两个球朱婷没下,整个前半局朱婷左右都不下球,第一个下的还是副攻掩护下的半个人拦网。现在回头看,那就是伤了,前面凡有一半成功率丁霞也不会慌成那样。其实队里应该都知道朱婷的伤情,郎导说的没想到是不可能的,看当时场上球员的表情就知道了。第一局发球果子和龚翔宇?还是张常宁?忘了,反正各得一分,也不算太差。拦网一分未得,对方也没多好,有一个是朱婷一传失误姚笛摔调二号位矮了张常宁没捅过去,这是送的对方拦网。总之第一局其他人打得不差,张常宁几个球也下了,龚翔宇接完一传自己上来3.5号位也打下去了,大刘二换三上去也下了两个球。 第二局惨案上来几分很快就把朱婷换下,但是小李上来就被对方双人拦了一次,后面进攻不多。这局主要是开局阶段苹果几个背飞都没打死被抓了反击。最神奇的是这一局我们主动得分全是江苏双姝的,第一个球是小宇四号位平拉开几乎空网,其他人一分未得,拦网一分是张常宁。下半局就把媛媛换上了,就是打意大利的阵容。媛上去连打两个都被防起,局末苹果背飞还是没打死,n扣0中。 所以前面两局就已经出现了打意大利的阵容,没准备,朱婷的伤没想到,郎导没指挥不调整,这都是不存在的,第一局没过半就用完了两次暂停。 第三局还没看,待续。
俄罗斯女排是不是再次崛起了? 风水轮流装转。
张常宁最后都快哭了 最后两个球的时候,不知道有人留意吗? 其实我觉得张从世联赛开始状态一直不差,“都给宝宝打”言犹在耳,之前我以为奥运会有无朱方案张李主打,李现在一传又不要别人保。但是最后尴尬的是张作为大号龚翔宇来使用的,下一场无朱了吧?
还把朱婷放场上不是等于自废一个进攻点吗? 没有一个球不是拍过去的,根本发不了力啊。 要她的后排和拦网?张常宁也行啊。 这个是无法理解的事了。
看到一个奇怪的6600 小鱼鳞的钢壶机,看着品相不是太好,不然就收回来看看。
看到一个老外自己diy的大T 说是K金的。
关于g11的科普和分代 之前发过的帖子莫名其妙消失不见了,稍微编辑下错别字,重发。 先说观点:g11就别分代了。 有人说第一代是煤油机型,我表示怀疑。你看啊G11的G是啥意思?gas啊,气体机啊。它本来型号就是作为气体机出品的,前面有了大T,66,67,68,69,都是煤油机,它还再弄个煤油机出来自己打自己?我觉得呢,当时气体机的时代早都来了,爱酷也不得不随大流,没有气体机还叫大厂大牌么?得,把6系列稍微改一下不就行了么?结构和原理基本一样,外型区别一下,整个8角形截面,在当年还是很新潮的。重点在设计一个气瓶,其实就是把原来机型的油壶改成气瓶,利用6系列已有的挂钩,加上两个尖牙,打火的时候把气瓶上盖顶开,出气同时火轮打火,齐了。 然后呢,它不得不在原有6系列上面做一些针对性的改进。比如说g11的挂钩要负责顶开气瓶盖,那这挂钩要够硬,不然顶几次弯了就麻烦了。所以g11的挂钩就基本没见过有磨断的,二手机拆下来挂钩经常一点磨损痕迹都没有。挂钩是硬了,那机头要不要加硬?肯定也要啊,不然硬的磨软的,软的铆钉孔很容易磨变形,然后打火的时候挂钩那一对尖牙就顶不起气瓶了。有的机身可能硬化淬火不行,软一点,挂钩孔就被磨穿了,我遇到过这样的机。还有呢,要保证挂钩尖牙顶起瓶盖,那挂钩上下移动的行程也要精确一点,稍微歪一点前后晃一点那也不行,所以g11的挂钩底部多加了一个胶的连接底座,上面塞在挂钩底部的孔里,下头塞到大弹簧里,这样打火时候挂钩就很稳定了。所以结果就是打火力量足够,保证挂钩顶起气瓶盖,而且挂钩行程稳定干脆,弹簧和挂钩之间还有胶垫缓冲震动。有人说g11打火手感好,也许是源自于此吧。 还有呢,g11它这个气瓶的设计决定了气瓶在机身里要比较松垮,能轻松转动,不然怎么调节出气大小呢,而且始终一个方向顶容易磨损不均匀,影响寿命。那就不能跟6系列兄弟们那样用机身或者弹簧底座把油壶(气瓶)卡紧了,气瓶松的怎么办?只有把侧仓底下加多出头一点,兜住气瓶底盖,这样就不会掉出来了。 好了,上面就是把g11因为是气体机而必须跟6系列不同的地方列出来。那么再看,如果它第一代是煤油机,还有这个改变的必要吗?所以我觉得g11最开始就是气体机,后面可能是不好卖?还是为了油气两用多一个卖点?反正他们发现虽然是气体机,但是要用油也很简单啊。你看,不需要改变任何机体构造,加个火帽,然后油壶完全按照气瓶的形状和大小来,只要把油壶头部弄尖避开挂钩上顶气瓶的两个尖牙就行了。油壶头部尖了,最上面棉芯口那里就小了,火帽也要小点才能配套。所以g11的煤油机型就是所谓尖嘴油壶原装小火帽,这个搭配。
终结贴:火轮不行弹簧背锅可以休矣!
聊一聊所谓的“打火手感”以及跟火轮的关系 这个手感,肯定跟你手相关,跟声音和火花是无关的,毕竟手是没有这个功能的。 再具体一点,狭义的手感其实就是打火时手指头受到的反作用力自己机身的震动。 既然是反作用力,那作用力是啥?是火轮摩擦火石的阻力啊。在直接手拨火轮的机子上这感觉会明显一点,那这个手感跟火轮当然有关系,但是不孤立只和火轮有关。火石的软硬,弹簧的松紧都会影响到阻力大小。 在自动弹射的火机上,手感就先跟按钮弹性关系大了,上了保险怎么按它也不会打开,那后面的手感就没了。再后面弹开上盖摩擦火石的手感是不能直接感受的,但是机身的震动感是有的,再配合上声音和火光,这是一种综合的“手感”,有点玄学的意思。 磕头机的手感又是另外一回事,侧压机也类似,其实磕头机是下压机,本帖就不说这个了。 咱们爱酷机的手感,这里只说6系列这种哈。 手感第一个来源是机身大小,重量和形状以及花纹,还没打火呢这是第一感觉的手感。有人偏爱68的扁,有人偏爱短6的一把抓,有人喜欢g11的棱角,有人喜欢67的圆润,有人喜欢大T的硬朗。 手感的第二个来源呢,这开始到正题了,咱们爱酷6系是五爪棘齿,360/5=72,也就是火轮每次打火转72度,火帽每次开合是接近90度,这里面的差额是咋回事呢?这里就有个差不多20度的虚位,为啥呢?假如火轮每次也转90度不留有虚位的话,那首先不一定能保证你打火之后关盖拨齿片能回到上一个棘齿后面,也就是你下一次再打可能打空了,而且一直回不到位一直空打,除非你手动去转一下火轮,所以很多拨齿片固定在火帽里的机都是五爪棘齿。好,正是由于这个虚位,每次打火刚开始的时候火轮是不转的,没有阻力,这时候手指受到的反作用力是挂钩底下弹簧被压缩反馈回来的阻力。这个力不光跟弹簧强弱有关,因为我们不是直接用手垂直向下按压弹簧,而是通过上盖后端你手按的位置和铆钉再加上挂钩孔的位置这三点行程的一个杠杠作用。这个杠杆一头是手指往下按一头是弹簧往上弹,中间还有个力臂力矩的长短。为啥同样的结构不同的机型打起火来会有不同的感觉呢,甚至同一盒里面同样的机型新的拿出来不同个体都有差别呢,就是跟这个力矩大小有关,这个力矩又跟挂钩孔的位置有关。所以同一个机新的和用旧了手感不同,哪怕忽略弹簧的变化光是挂钩孔磨损也会带来手感变化。极端例子是挂钩孔严重磨变形的机子,还有手感可言嘛?
奥产火轮四世同堂 从左到右: 1,双齿横纹,从1937年大T开始,德产大T,战后法国占领区版沿用。 2,双齿大鱼鳞,目前看从6300开始用,53年54年出现?大T,初代66,初代67,初代68沿用。 3,左单齿大鱼鳞,大概58,59年出现,目前看6600有装机,6800也有,大T和67没看见实机,理论上同一时期各机型应该都有装机。 4,单齿大鱼鳞,从钢壶机大T,66,67,铝壶6800开始用,然后铝壶大火帽6系列沿用。 5,单齿小鱼鳞,从大火帽铝壶6系列开始,一直到后期小火帽。
科普贴-奥产机“箭标”到底是什么意思? 几乎每个新手在玩机之前都隐约听到过这个“术语”,可是你要细究起来,大家说的可能又不是同一回事。这就很魔性很洗脑了,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箭标。 这个标啊,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机子上的物理标识,另一个是人为给这些机子贴上的带有主观色彩的标签。嗯,税标,箭标,反正带个**标八成比没标的牛逼一点。 在奥产爱酷机上流传最广的最被公认的是“初代箭标”,“一代箭标”这样的说法,后面这个箭标的概念又被泛化了,什么机都想傍一下,这就有点乱套了。 楼下一层一层说。
奥产机早期中期晚期的划分首先这里仅仅指的奥产6系列,大T,g 奥产机早期中期晚期的划分 首先这里仅仅指的奥产6系列,大T,g11这些机型。 1,第一次划分可以用两分法,钢壶的早,铝壶的晚。这种分法对6800和g11没用,因为这俩没有钢壶。大T是绝大多数都是钢壶,铝壶的是最后一代,相对来说时间短,绝对生产数量肯定比钢壶少了。66和67这种划分就比较简单了,钢壶和铝壶就是泾渭分明。铝壶呢,6800和6900都是铝壶,没有见过有钢壶的,所以这俩机型一出来就是铝壶,那么说明这时候铝壶 生产工艺完全具备,那么66和67,大T也在这时或者稍后都用铝壶。因为你从工厂的角度来考虑那就是必然的,同样的材质对生产管理那肯定是首选。6800是58年出的,那么可以说爱酷的铝壶机时代大致就是60年前后。或者可以大致从60年这里分开,前面的是钢壶时代后面是铝壶。有人说不是58年就是铝壶了么?这个问题是这样,6800一出来是铝壶,不代表其他机型马上同时跟进啊,6800先试水不行吗?其它机钢壶备料用完机器折旧完了再转产也是说得过去,所以料敌从宽,60年估计稍后差不离,早两年晚两年也都有可能。 2,再来划分钢壶时代,大T,66,67的钢壶机也分早晚,同样都是钢壶机,从火轮来分: 双齿的早,单齿的晚。这里又有点复杂了,大T双齿又分横纹和大鱼鳞,横纹早,大鱼鳞晚。66和67没有横纹,所谓的双齿初代箭标,它们第一代就是双齿大鱼鳞。这还没完,大T,66,67的双齿大鱼鳞机里面又可以分早晚。大T可以通过火帽和底刻以及火石顶针去分别:晚一点的双齿大鱼鳞火帽最上面是两圈,之前的是3圈。底刻来说多了made in austria,之前的所谓老底刻是patent austria。火石顶针晚点的变成实心大头顶针,早期的双齿都是空心顶针,两头都是空心顶针,一头顶火石一头插在底座上,晚点的就一头实心顶针顶火石,一头弹簧直接套在底座上。 66,67火帽上没变化,火石顶针跟大T早晚期变化是一样的,另外火石弹簧拉杆上面的箭头标也能区分。所谓的双齿初代箭标66和67配置都一样的,粗头箭标和空心顶杆,粗头箭标里又分短尾和长尾。晚一点的双齿箭标标配是细头箭标+实心顶针。详细的以后另贴探讨。 到这里钢壶时代还没分完呢,前面双齿时代完事了,但这里又冒出一个刺头儿特例:6800,它是铝壶,但是有双齿机,虽然很少,但是没办法忽略啊。所以这里能不能说58年6800出的第一代双齿铝壶呢?或者说66,67大T双齿机一直出到50年?不好下结论。 钢壶机到单齿时代就不太复杂了,大T就是单齿大鱼鳞,两圈火帽实心顶针。66和67就是单齿大鱼鳞细箭标
“烤蓝色弹簧”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很多新手鉴别奥产喜欢拿 “烤蓝色弹簧”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说法 很多新手鉴别奥产喜欢拿这个说事,这里详细说下。 所谓的烤蓝弹簧,比较明显的蓝色,在晚期尤其停产前的小鱼鳞小火帽机上比较多见,就是当年某宝二三十块那种。 1,后期机也有不是蓝色弹簧的,我曾经一批收了几个后期长款6600,有蓝色也有近灰色的。 2,老一点的机器,早期的那弹簧应该说是蓝黑色,跟误传的那种烤蓝弹簧差别很大。你要看这个去鉴别那不是闹笑话吗? 3,就算是后期标准的烤蓝弹簧,你拿洗银水之类的除锈剂一擦,立马变白了。或者当年出厂是烤蓝,时间长了慢慢氧化了或者保存环境的原因也看不明显了。 4,烤蓝不代表好,也不代表是或者不是奥产,日本机也有烤蓝弹簧的。这个颜色是表面处理的结果,同一个厂家的可能不同批次处理出来的颜色不一样,不同的厂家也可能处理出来的效果一样。 那么,这个说法是怎么流传起来的呢?我猜如下: 当年刚停产的时候有人开始炒奥产,那时候他们把市面上后期机的库存大量收了屯,前面说过后期那种当年卖二三十的机基本都是烤蓝,所以先入为主了。另外炒卖的人其实也不一定是玩机懂机的人,就是强行找个噱头和卖点,哪怕再新手,只要不瞎都能看出来,还能有掌握了鉴别方法的成就感呢,于是就传开了。 烤蓝又怎么样?不蓝又怎么样?这个根本就是没意义的事情。后期机还有出厂火轮淬火就不合格的,你啥弹簧来打火也不行。火轮没问题,你上哪儿揪根弹簧塞进去都行,就是这么回事。
关于国产和奥产的各种科普都发在这个贴子1.奥产已经在2010 关于国产和奥产的各种科普都发在这个贴子 1.奥产已经在2010年代停产,国产的是国内厂家买下商标使用权进行生产。注意,现在国产理论上可以把爱酷这个牌子用在任何机型上,比如跟Zippo一样的翻盖机或者一块钱的一次性塑料气体机,用爱酷牌子没毛病。 2.商标是是商标,专利是专利。专利可以说爱酷机没有专利了,爱酷在90年代和之前的火机,底刻上还有patent austria字样,奥地利专利,这个时候它的专利应该还在保护期,别人仿那是不行的。但是再后来到停产前0几年那段时间吧,底刻就变成TMREG Vienna了,维也纳注册登记的商标。这大概是说imco的商标别人不准用,至于火机,专利没有了你仿一模一样的,谁都行,别用爱酷牌子谁也找不着你。 3.结合前面两点,现在大家默认的国产爱酷机,其实是国产商标权厂家仿制或者所谓说复刻的奥产爱酷的6600,6700,6800这3个机型的后期晚期版本,也就是2010年某宝都还有20多块卖的那种奥产机。为啥怎么说呢?现在国产爱酷的牌子其实也有其它的机型,但是那就几乎没人拿来跟奥产机一起说事了,因为无论是战壕机还是翻盖机还是侧压机,外观就跟奥产类似的机型差很远了,拧不到一块去。或者说这3款才能算仿奥产爱酷机,因为外观几乎看不出来差别。
奥产爱酷吧开张,只限奥产机相关话题交流分享 奥产爱酷吧开张,只限奥产机相关话题交流分享
帮朋友换了个铆钉 这个机铆钉孔磨松了影响手感和打火,机头屁股上台,侧仓上下晃动。用了2mm外径壁厚0.5的空心铜管,一头用原机的半球形钉帽塞进去,另外一头用的好像是一个大T拆机铆钉小的那一头。 内径太小了塞钉帽扩孔比较费劲,有一头弄得不好看,先凑合,下次换要把钉帽磨得更细一点。 现在打火的时候铆钉是不转的,机头和火轮一起转,关盖的时候只有机头转。侧仓纹丝不动,比全新机还紧。
关于爱酷火轮改进的想法 最近玩了一个日本产的磕头机火轮,也是鱼鳞纹,直径比爱酷的小很多,但是锋利无比,手拨火轮只需要稍微转一点就火花很大了。 由此我想到啊,爱酷的火轮能不能把直径做小一点呢?这样火石管口抬高了,火花更容易接触棉芯,很多人不是诟病爱酷先天设计缺陷棉芯太高了吗? 小火轮应该用双棘齿结构,棘齿比火轮大,两边夹住火轮,火轮转一圈打火几次是由棘齿大小决定的。 另外,棘齿和火轮结合部位应该多预留几个孔,这样换不同的插孔打火的时候火轮磨损的位置不同,可以延长火轮的寿命。固定插孔的毛病是火轮有的地方受力大磨秃了,有的地方磨损不大。多说一句国产的火轮可以拆下来稍微转一下棘齿微调一下火轮磨火石的位置,说不定可以延长一半的寿命。 另外火轮铆钉孔应该改大,用两层铆钉,外面一层空心铜管,里面实心对锁螺丝。很多别的古董机就是这种转轴设计,我觉得可以借鉴。
4800还没到手,这个先玩着。侧压最大的毛病是点烟一松手火帽把烟头夹住了。
来来来,大神们广州方圆还出过大T?有图有真相 我估计是方圆在奥厂找的代工贴自己的牌,当时国内仿的6系列是什么水平?怎么突然就仿出一模一样的大T来了呢?
闲着没事改g11玩,一个不锈钢火帽,一个奥产大火帽。
新g11大鱼鳞干打火点燃纸巾
都说一代箭标,那你说说这两个箭标谁是一代?
发现一个错位的双齿火轮,大神们有解吗? 弄了几个早期66,其中有个双齿碎花背板的机,两边的棘齿是不同步的。然后我以为坏了,把铆钉拆了一看,并不是,你怎么装它都是这样错位的。两边的棘齿相对,那个凸出的卡进火轮的凸点对齐,棘齿是同步的。但是呢,火轮上那两边的坑却不在同一个位置,而是相对中间的铆钉孔180度对称的。 那么,问题来了。 1.这是故意的?就是为了两边的棘齿相互备份? 2.出厂没质检?那棘齿没问题啊,我的另外一个大t横纹两边的棘齿跟这对棘齿完全一样。那就是火轮的孔开错了?这个可能性为零。还有就是这种火轮应该配另外一种凸点不在同一个位置的棘齿?66是50年代出的,之前大t双齿早已成熟,这么折腾不符合逻辑啊。 3.这么做是把一圈打5下变成了打10下?两边的齿轮流工作,跟人走路一样交替前进?我还没验证,这只是个不成熟的猜想,如果每次关盖拨片的行程不足以退到同一边的下一个棘齿后面,那再次打火就会是另外一边的拨片棘齿工作了。这个不好验证,要装回铆钉在火轮上标记然后打火数一圈几下? 图片回头补。
请教牧码人和大神们,大t还有铜油壶德国版的?
国产火轮要加强弹簧,奥产的用铅笔芯润滑 崭新大鱼鳞实在是受不了,跟火石不共戴天的感觉。逼急了,我忽然想到给它润滑润滑,用铅笔把火轮涂了两圈。嗯,感觉好多了,是心理作用吗?
这不上次法国买了个老机嘛,后来都出了没机了,空窗期煎熬啊,又看到法国有一个差不多的,就找老外还价,20欧不干,最后25欧加运费10欧,到手差不多300。 买的时候只能看到外观有锈,里面看不到,我心里还想着要又是熔焊的老机就好了。今天终于到了,一看不是,还是个小鱼鳞。拆了信封一打火,哟嚯,把把着。这路上20多天啊,难道老外发货之前还特意加油? 有点失望,这机买亏了。 晚上把锈撸掉了,仔细看看,不错,外面有锈,里面基本全新啊,整机无任何磕碰变形,火石管上没有碰装的痕迹。虽然是小鱼鳞,但是大火帽,平头拉杆,长火石管,老底刻。 很硬,硬邦邦,比g11结实,我昨天才改的g11啊。 尤其打火啊,这手感真不赖,尤其关盖那一下,绝了。我还把弹簧挂钩都拆了研究一番,没研究出结果来,好像挂钩比我手头一个外观细节都一样的机纤细一点。
弄了几个g11回来研究研究 感觉啊,几点: 1.铆钉是尼龙的,对机头磨损小。 2.大弹簧超级大,是67两倍,这个保证了打火手感。 3.我这几个机火石弹簧拉杆里面并没有加长杆,跟6系列是一样的。 4.挂钩很好磨,用小电磨很快就磨完了,并没有牧码人大神说的那么难磨。 5.g11都说打火好,我觉得跟它气瓶有关。很多机子使用并不多,因为气瓶没气就闲置了,不像油机无限加油,用到报废。 6.我这个机是原装带火帽的,这个火帽比67好,有弹性。
我是不是疯了?
我差点成了吧里唯一一个只有气体机用的人了 把手上的全部机子都挂某鱼上去了,结果全被人给收了。。。。 本来以为最后肯定能剩两个没人要,刚刚最后一个机也被人问了,看那意思是想要,我给说说缺点,犹豫了。 收啊,谁怕谁?收完了我还有7个西班牙原产可立福气体机呢,这比奥产imco稀罕,可***。对了,好像还有个10几年前买的z。
法国买的老67终于到了 也海淘了一把,结果花了差不多40欧。到手一看,还不算亏,因为某鱼同样的老机子标380,但我这机子几乎全新,况且我这也算为国内增加存量了嘛。看火石管几乎没有碰撞变形的痕迹,大鱼鳞没说的,火石顶针是大头老款,拉杆3点平头,老底刻完美。风罩中间那一横条是比别的批次机子宽的,这个风罩我现在只有两个,另一个就是现在天天烧的老机。
收了个五星音哥彩罩 其实我不喜欢音哥那几个字,要是光有五星就好了。卖家说那几个字是缅甸文,音哥是一种宗教名称什么的。不过这个鸡看机身,老底刻,大鱼鳞,勉为其难就收了吧。另外这个彩罩啊,我觉得如果自用的话,可以用指甲油填在里面,我们自行车磕了碰了自己补漆也是这么干的。暂时烧不到这个机,也就没拆铆钉什么的了,简单清理了一下。
哪种油烧出来是蓝火? 我看到某鱼上有人的视频里是纯蓝色的火焰,幽蓝幽蓝的,爱酷油和萝卜油大部分是橘黄色的,不爽。
修复铆钉孔,老机满血复活 火石换了几茬儿,打火率还是不好。机头和机身的铆钉孔磨得很大了,尤其机头铆钉孔快成椭圆形的了。之前一直以为是萝卜铆钉比原配铆钉细的原因,后来想想不对,原配的铆钉也会磨细,而且对比一下萝卜钉也没细多少。之前侧仓能往上提1毫米,机头能往下压1.5毫米,可见旷量有多大了。 这下挂钩孔,机头孔,侧仓孔都用鸡眼钉包上了,旷量消除,打火率恢复,大鱼鳞还能再战几年。当然,值不值得,几十块钱的东西,主要还是感情嘛!另外,也有点小成就感,这也是手艺么。
雪茄油壶,带螺纹的 我之前说过雪茄一次性的铝瓶子,就是大号的油壶啊。这次回老家居然还找到了,好多年了,一个兄弟给我的,发上来看看。原厂油壶做成这样不行么?
捶了两颗油壶 老机大火帽原配的油壶感觉导油不畅,换了个油壶不怎么合,留着大缝,于是把油壶捶了一下。
修过挂钩孔的老机恢复丝滑
光板铜6改双齿,如丝般顺滑
火烧,改双齿也救不了我的3代轮 趁做饭的时候烧了,再改双齿,最后挽救一回,还是不行,就打着了一次
走近科学:某鱼淘机之奥寨疑云 前几天看到一个机,就5张图,标价98。
一个疑问,奥产所有的机都是2.5火石吗? 停产之前我买过20多块的五星麻点67,没有火石直径的概念啊。都是在菜市场旁边2元店买的塑料小盒子包装的火石,5粒还是6粒?5块钱好像。 真不挑火石,挂钩磨断了,直接把剩下的弯一下塞进去还继续用到2017年。
维修:运费比东西之贵之~给奥产挂钩孔延寿 昨天发的给我删了,维修贴都不给发是吧? 奥产67原配的挂钩磨了一道深槽,换成了国产挂钩,一个多星期机头挂钩孔就给磨穿了。 某宝发现几块包邮的神器或可一试,折腾一下看看。
又收了一个67烧鸡奥产 机子是老机啊,大火帽,火石管长一截,底刻就不好说了,油壶是随便可以互换的。铆钉好像不是原装,我怀疑大鱼鳞被换成小鱼鳞了。机子很新,轻微几点锈,浓浓的不锈钢味啊,我觉得稍微氧化一点那种铝锅的感觉最好。
给大家安利一个日常吃鸡哦不拆机利器 说的是已经换了对锁铆钉的情况下啊,如果没换,那把机子侧放,铆钉处下面垫个硬物,然后老虎钳微微张开垂直对准上面的钉帽,现往下用力压,然后夹住钉帽,用力,再换个方向重复,就是把钉帽先夹成四边形,然后六边形,基本上到了八边形再把机子翻过来夹住另一个钉帽就可以拽出来了。
100块收了个二手大鱼鳞67,来是想当配件,只留桶身,毕竟不
看了恒星厂的产品目录和图片,imco群众想打人 imco在他们的产品里定位就是一次性垃圾机。佐罗有几百款,各种材质和花色。 求厂家停产imco,我们手里的国产也享受一把几百块的待遇。 或者干脆用佐罗这个牌子出改进版的,我看佐罗的7.80块的机子已经足够好了。
我好像看到有不锈钢版的五星音哥?难道恒星厂还干过这事? 无意中看到有卖的,难道五星音哥也算经典款??好好的一个机子给打上几个歪歪扭扭的汉字,秒变二手。。。。实在是欣赏不了啊。 那问题来了,这是其他厂家山寨的?还是恒星厂自己干的?还是有人找恒星订做的一批?
准备戒撸了,对身体不好 昨天晚上本来发过了,然后就帖子突然就凭空消失了哦??谁吃了?? 我的铜机撸了两个多月,毫无进展,所以决定戒撸,天天手上都是铜,对身体也不好是吧?
打火测试
铜壶吸油冒油到底是什么原理? 我的一个铜壶,用了一段时间从未出现过吸油现象。原配的是zippo那种棉芯,上次我把油壶和一个铜67一起用蒜蓉泡了,结果铜壶里面大概是进水了,就换了一条棉芯,也是里面带金属丝的那种,具体啥时候买的在哪儿买的我也记不清了,真的假的也不清楚。然后换了之后就出问题了,有时候打不着,要把机子倒过来放一会儿让油下来,或者朝下甩两下才行。点着了让它一直烧吧,会越烧越小,感觉根本就没有油上来。有时候放在那里烧又会冒油,明显看到壶顶上有油滋出来。 这到底是咋回事呢?是棉芯的问题么?
银行现在这阵容比瓜队还是要强吧? 哪个位置都不弱啊。另外小18越长越残,脸越来越鞋拔子了
刚撸的和放那里氧化了两天的对比 一个刚撸完,先用砂纸再用木贼草再用棉布。 一个是撸完放那里氧化了两天的。
国产和奥产的钢轮区别不只在纹路 手上刚好有个奥产的轮,想装到国产机上,拿出来看看,发现区别如下: 1,奥产轮比国产轮稍稍大一圈,这个只能用游标卡尺去量了。反正我把两个放一块,目测是大小不同的。然后把国产的棘轮跟奥产轮放一起,明显就不协调了,棘轮感觉小了。 2,奥产轮比国产轮薄,怎么说呢打个比方,奥产轮像空心轮胎,国产轮像实心的。 除了轮子本身材料工艺和纹路深浅的区别,这个大小尺寸是不是也影响打火率呢?没有道理国产的轮就比奥产差,这又不是圆珠笔芯是吧? 详情见图片
我现在敢说真要有6个朱婷一起上场也能拿世界冠军 主攻,接应这两边强攻是没说的,世界最强,一传也没说的。 副攻,移动比现在某些副攻快,拦网简直美德不能看,打哪儿都是朱婷在拦网,除了波斯挨个撸感觉其他攻手全都要崩溃了。而且3号位强攻比现在强,背后球?还要啥自行车?接应是朱婷还要啥副攻背后球啊? 自由人,朱婷现在的防守小球已经是自由人级别的了,今天看到网前的救球,感觉除了朱婷和林莉队里其他人都做不到。还有个倒地用脚踢过去的?这下加比就更崇拜了。一传,说实话,到处都是朱婷,一传也没那么重要了,只要不直接飞,撩高了谁都能抡下去。 二传,唯一的就是这个有点欠缺,可是要求也简单了啊,只要伺候好朱婷就行了呢。 恩,然后发球,几个朱婷改成大力跳发,花着来。 其实我是想说,朱婷现在真的是成精成仙了。
所以,上海的软肋到底在哪里? 金哥和花蕾怎么说也不赔吧?一铲和杨舟也不算赔吧?王唯一比天津的自由人也没差很多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