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y198346 dy198346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30 发帖数: 613 关注贴吧数: 9
你未痊愈,我不敢老 37岁的老将,12岁孩子的妈妈,熟悉体操的人都会记得“常青树”丘索维金娜。丘索维金娜8月5日参加伦敦奥运会跳马决赛,这是她的奥运绝唱。六次参加奥运会的体操元老这次没能带走奖牌,但无疑留下一个久久流传的故事。回顾丘索维金娜的体操奥运历程,前后跨度20年。1992年她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斩获奖牌,首战告捷。2002年,她的儿子阿利舍罹患癌症,多年以来,体操既是丘索维金娜的生活依赖,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台。她曾对儿子阿利舍说过:“你未痊愈,我不敢老”。无论是不舍,还是不忍,丘索维金娜这次真的要退役了。至于没能问鼎奖牌,丘索维金娜并不失望。“我对自己的比赛很满意,”丘索维金娜赛后说。这是8月5日,丘索维金娜在伦敦奥运会女子跳马决赛中。最终她获得了第五名。 她1997年曾经短期退出体操比赛,1998年同乌兹别克斯坦摔跤运动员克帕诺夫结婚,然后两人共同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2002年,她的儿子阿利舍罹患癌症,前往德国科隆就医,这是促成丘索维金娜加入德国国籍的重要原因。丘索维金娜当年在国际体联允许她为德国比赛后表示:“作出加入德国队的决定并不容易,过去几年发生在家里的事情是我到德国的重要原因。如果没有德国体操界人士的帮助,我的儿子可能早就离开人世了,我要感谢德国体操界和帮助过我的国际体操界人士,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很难走到今天。我别无选择,为了支付我儿子治病的高额费用,我必须努力工作。”   多年以来,体操既是丘索维金娜的生活依赖,也是她展示人生故事的舞台。20年,丘索维金娜犹如女子体操的一颗恒星,光芒未必最亮,但一定存在,可以依靠,可以指引方向。对于自己的家庭,丘索维金娜更是起到了这种支撑,她曾对儿子阿利舍说过:“你未痊愈,我不敢老”。这句母子情深的话,不知曾让多少人感动和铭记。这是一位执着的选手,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更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体现。   无论是不舍,还是不忍,丘索维金娜这次真的要退役了。至于没能问鼎奖牌,丘索维金娜并不失望。“我对自己的比赛很满意,”丘索维金娜赛后说。“现在正常的生活要开始了,我要看看正常的生活是怎么过的。我退役后会当一名体操教练,在多年的体操比赛中,我已经取得了所有的成就。”   谢幕之际,丘索维金娜没有忘记最后利用一下奥运会的最高舞台,那就是感谢这么多年在生活中和体操运动中支持和帮助过她的那些人。
老鼠与大象 老鼠是山神的宠物,它向山神要求下凡当一名普通的动物。山神说:“在动物世界中,大象是最强大的,你下凡后必须战胜大象,你才有资格回到我身边。否则你就永远留在动物世界吧。” 老鼠答应了山神的条件,但老鼠一来到动物世界,便感到它向山神承诺是轻率的。因为它到动物世界后,发现自己是一种又小又弱的小动物,要战胜大象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它后悔了。 但它还是决定试一试,它想自己要是从大象的长鼻子中钻进去,用身体堵住大象的气管,不让它喘气,大概会迫使它认输。这天它乘大象吃树枝之机,悄悄地钻进大象的鼻子中,准备实施它的计划。不料刚进去一小段路程,大象觉得奇痒,便猛地打了一个喷嚏,老鼠只听到一声巨大的轰响,它便觉得天旋地转,就像炮弹一样射向高空,半天才掉在地上,摔得它浑身上下像碎了一样痛。它这一下可知道大象的厉害了。大象由此也很透了老鼠,心想,它老鼠长得这么小,可胃口不小,它竟然想打我大象的主意,真是可恶。于是,一见到老鼠,大象就用它那大脚踩老鼠,老鼠险些丧命。此后很久,老鼠总是远远地躲开大象,它不想自讨苦吃。 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大象落入了猎人设下的巨网中。她挣扎了很久,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它在等死。老鼠想这真是天赐良机,大象现在已毫无抵抗能力,只要我在它的要害部位挖几个洞,它就会没命了。我不就战胜大象了吗。 然而,老鼠是善良的。它看到大象可怜的样子,它不忍下手。它的良心告诉它,应该救大象。于是,它开始用它锋利的牙齿咬网和绳子。不知过了多久,那张巨网出现了一个大缺口,大象猛地一用力,它终于从巨网中钻了出来。大象得救了。从这关键的事情中,大象看到了老鼠可贵的心灵,她决定同老鼠结下友谊。当然,老鼠也愿意交大象这个仁厚的朋友。于是,老鼠和大象化干戈位玉帛。 不久,山神找到老鼠,它向它祝贺,说它已经战胜了大象。老鼠说:“我还没有战胜大象呢,这大概是不可能了。”山神说:“老鼠,你已经战胜了大象,你将你的对手变成了朋友,难道世界上还有比这更完美的战胜吗?”
李微漪与狼相处的一年 几年前,一部《狼图腾》引发了中国人关于“狼文化”的议论热潮。当下,四川画家李微漪的作品《重返狼群》进入人们的视野,再次让大众审视狼文化,审视我们的生存境遇。李微漪说,自己写作此书,不仅希望大家看到狼身上那种现代人失落已久的品质,同时也希望大家关注草原保护,关注虽然与都市人遥远却和我们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 你家的狗是什么品种?” 李微漪轻轻一笑,没有作答,只是亮出表格上的“Mix”让旁边问话的狗主人看了看。 “原来是杂牌狗,那还养个啥劲?要养就养好的呀!瞧我这哈士奇,血统纯正,而且最像狼,连叫声都是狼嚎。”狗主人一边得意地说着,一边摸摸自家哈士奇的头,那狗也自鸣得意地叫了几声,学狼而终究非狼。这个场景是李微漪带着她的“格林”去医院打针时的一幕。听过旁边哈士奇主人的话,李微漪既遗憾,又得意。遗憾的是,有人渴望自己的狗像狼,却并不真正了解狼,如果狼真的来到他眼前,还不知他会如何反应呢,也许结果像“叶公好龙”那个故事一样;得意的是,自己拥有的,正是别人羡慕的。 因为,“格林”就是一匹狼。 追寻生命的自由与纯粹李微漪与“格林”的结缘,要从她去若尔盖草原写生开始说起。 这位80后女孩,生性爱自由,不愿意被拘束,喜欢简单与自然,用热情又敏感的赤子之心看待世界,平等地对待世间的一草一木。毕业于四川大学外语系的她,没有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工作,而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拿起画笔,成为了一名画家。2010年4月,她背起行囊来到若尔盖草原,旋即被这里磅礴而野性的壮美风光所吸引,塌下心来写生。在与当地牧民聊天时,李微漪听到了关于狼的故事:一匹公狼被猎人布下的夹子打伤爪子,它竟狠命咬断自己的爪子跑掉,一瘸一拐地奔了半程,被猎人及其爪牙堵在了一堆乱石中,经过一番殊死搏斗,它虽然咬死了一只猎狗,却终究被猎人用刀捅死在石缝里,临终还死死咬着刀柄。没过几天,一匹母狼大白天跑来牧场偷羊,吃下猎人投的毒肉,还自己用牙把背皮撕烂,死都没让猎人得到狼皮。它与那公狼本是一对,因为伴侣去世而殉情——毒药味道很大,连狗都骗不过,更别说比狗警惕性高很多的狼了。牧民们印象最深的是母狼赴死前夜夜的哀嚎,叫得人心惊胆战,它在为去世的伴侣而痛惜,也在为自家即将无双亲照料的狼崽而伤心。听过牧民的讲述,李微漪为这对狼的经历所震撼,从小被灌输的“恶狼”观念也随之略有改变。狼偷羊是为了活命,这也是食物链所决定的,而且随着草原生态的恶化,羚、麋、狍、鹿早已了无踪影,能吃的唯有羊了,狼族本身也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这一切,人有着更加不可推卸的责任。当时,她最关心的是那窝狼崽的下落。大费周章,她终于找到了一只奄奄一息的狼崽,它还未睁开双眼,可见生下来大概还不足十天(狼出生十二天才睁眼)。随即,她将狼崽带回成都家中救治,并给它取名“格林”,既有一份对绿色生态的向往(格林英文“Green”),也是想为它写一篇只属于自己的“格林童话”。她说:“《格林童话》中的狼形象曾影响了几代人的童年,导致他们对狼的误解和莫名敌视。而今天的孩子正是今后决定狼族命运的一代人。告诉孩子们真实的狼故事,就有可能挽救和改变狼族,改变人类的境遇。” 在城市里养狼,是一件冒险的事。小时还好,长得越大,风险越高。有几次,格林的嗥叫声惊动了邻居,甚至惊动了**上门“破案”,幸好被李微漪和她男友亦风用“掉包计”化解。狼是有野性的,她的家人曾担心有一天她不经意间被嗜血的狼咬断脖子。可是李微漪很珍视狼的野性,并想最大限度地保全它。在和格林相处的日子里,她也因小狼受过伤:“在狂闹的时候被它的爪牙钩挂流血,这些无心之伤很正常,而且这些小伤疤如今也成了我最珍贵的纪念,但我从未担心过它会攻击我,就像没人去担心家人要害自己一样。” 李微漪欣赏狼那种追求自由的精神。有一次,她想用项圈拴住格林拽出去遛弯,谁知它死死用后腿撑住地面,就是不动。李微漪的拧劲也上来了:她在电视上看过人牵过老虎,虎牵得狼牵不得?于是一方使劲拽,一方抵死不走,僵持得项圈把格林的脖子都勒出血痕来。待项圈松动了,它便一口咬住,且向主人投来狠辣的眼神。最终还是李微漪妥协了,明白了“世间万物,唯有狼不可牵”,把选择的自由给了这个拼死捍卫尊严与自由的小家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