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szyz821 wszyz821
关注数: 2 粉丝数: 35 发帖数: 685 关注贴吧数: 15
【每日一贴】鱼线的种类【转】 对于钓鱼爱好者而言,渔线始终是重要的渔具用品。但是,仍旧有很多的钓鱼爱好者对目前市场的渔线产品认识混乱,区分不清。这是不幸的,因为了解渔线种类,了解各种类型渔线的优点和缺点是必须的。只有这样,才能够针对不同的垂钓环境采用不同的钓线。选择正确的渔线,将大幅度地改善垂钓结果。 单丝尼龙线 1938年,杜邦公司宣布研制出了“尼龙”。这种材料是“新的人造超聚体”,能够加工成纺织材料,其弹性和强度要优于棉线、丝绸、毛线和人造纤维。第二年,杜邦公司开始生产单丝尼龙线。这种新的渔线,按今日的产品标准来看,要原始得多,所以当时并没有能够在钓鱼界流行开来。在其后的20年里,独特的达可纶辫线(辫线,即通常所说的编织线)成为渔线市场的主流产品。1958年,杜邦公司推出了斯特恩(Stren)渔线。与同时代的渔线相比,这种线更细,其适用性也更广,能够配合多种渔线轮使用。由于它的性能较传统渔线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所以斯特恩渔线很快就为众多的钓鱼爱好者们所接受,休闲钓鱼活动也随之日趋繁荣。 在目前的市场上,单丝尼龙线仍非常流行,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23%以上。正如渔线的名字所暗示的,这是一种成分简单的产品。生产者通过挤压的工序,将融化的塑胶挤过模子,形成线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生产企业众多,一些厂商的低价产品缺乏技术监督,加工工艺上难以达到生产优质品的水平,也就降低了渔线的抗张强度、抗磨损性、线结强度等指标。换句话说,“物有所值 ”是购买单丝尼龙线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购买时,最好要“货比三家”,从中挑出最合适的产品。 辫线 辫线,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编织线。在尼龙研制成功之前,达可纶辫线在市场上的地位不可撼动。达可纶辫线的线结强度、伸展性弱,抗磨损性低,所以当单丝尼龙线推出后,达可纶辫线很快就开始衰败。在今日的市场内,它只占有较小的份额,主要是一些鲶鱼钓手和拖钓爱好者使用。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凝纺聚乙烯、芳纶、凯夫拉等新材料的出现,构成了新的辫线种类,也就是通常说的“超级辫线”或者是“微丝线”。这些合成纤维更细,强度更高(比钢铁要强10倍以上)。 在超级辫线推出的最初阶段,它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但是,超级辫线的生产商们不断地进行技术方面的革新,使之性能逐渐增强。染色、铸造等各项工艺不断改善,克服了早期超级辫线存在的弊端。由于线径较单丝尼龙线更细,所以在水下的隐蔽性也更强,同时渔线轮的线容量也相应增加。辫线的延展度较小,鱼讯能够快速地传达给钓手。海钓爱好者使用辫线的人较多。有时,辫线可以和单丝尼龙线配合使用,这样可以增加小型号渔线轮的线容量。 碳氟复合线 在中国被称为“碳素线”“无影线”“防咬线”等名称,是以碳氟化合物为制作原料,主要应用于拟饵钓、钓罗非鱼以及各种形式的海钓。碳氟复合线最先出现在日本,因为日本的钓手非常注重拟饵动作的逼真程度,所以对钓线的要求也很高。碳氟复合线在水下几乎看不见,这是因为它各部分的折射率相同。由于其活跃性低,所以能够抵抗住阳光、汽油、盐分等物质的侵蚀。同时,它的避水性也非常优越,入水时动静轻微,干扰小。最初的碳氟复合线较硬,价格昂贵,但经过新技术的改进,碳氟复合线渐趋柔韧,价格也更为合理。区别碳氟复合线和单丝尼龙线的方法很简单。将线取一段后用火烧。如果火种移开后渔线自动熄灭,断口呈黑色,手指触摸后有碳粉沾染,即为碳氟复合线(请钓友在用火烧碳氟复合线时,千万不要闻烧线的气味,因为根据森萨公司多年研究的结论是这种燃烧后的气味对人体有毒,而且吸入人体后不能自行分解)。如果火种移开后渔线仍旧燃烧,断口颜色较淡,并有黄色颗粒状物质出现,则为单丝尼龙线。 2006年经过森萨公司与意大利GRUPPO DP公司合作,已经研究出具有尼龙线的柔软度,同时具有碳氟复合线的抗耐磨抗老化等特性的超级碳氟复合线。英文名称命名为“SUPER FLUOROCARBON FISHING LINE”。 很多钓手关心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使用碳氟复合线最为合适?”由于隐蔽性强,所以碳氟复合线非常适合在水体清澈的水域垂钓时使用,在钓各种有牙齿鱼类时也非常合适,例如:北方的狗鱼,南方的罗飞鱼等等;由于碳氟复合线具有非凡的抗咬和抗耐磨与抗腐蚀性能,也得到各种海钓爱好者的青睐。它的避水性使其不会像单丝尼龙线一样因为受到水的影响,而发生延长或缩短的情况。由于密度加强,碳氟复合线的抗磨损性能非常出色,拟饵能够在更深的水层运动,速度也更快。以前的钓手在使用拟饵时,为了能够使拟饵的动作更为逼真,就自己对渔线进行加工。现在有了碳氟复合线,则无须考虑这些问题了。使用碳氟复合线钩挂拟饵,会显得更为逼真,对对象鱼的诱惑性更为强大。与单丝尼龙线相比,碳氟复合线仍显得较硬,即便是在潮湿的状态下,这就要求钓手在抛投过程中更注意钓线的状态,寻找钓竿与钓线的平衡。 建议 没有一种钓线能够适用于任何的垂钓状况。在挑选渔线时,钓手首先要确定对象鱼的种类和尺寸、水体的状况、所用钓竿的类型以及其他相关因素。而在这些因素都确定之后,就要开始衡量渔线的各项指标了。这其中包括渔线强度、线径、抗磨损性、延展性、弹性、线结强度、可见度和耐久性。其实,钓鱼活动是一个可以细分的过程,这其中包括对钓具的认识、对水情的认识、对鱼情的认识等诸多方面。因此,我们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最好的渔线,只有最适合你的渔线。花费时间去了解每一种渔线的性能以及其特征,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这样做了,才能改善你的上鱼率,毕竟对钓手而言,上更多的鱼才是最终的目的。
【每日一贴】和大物拔河的控鱼技巧【转】 夏季到了,鱼的力气也大了,尤其是水库的杆坑撒大体型鲤鱼的也越来越多了,经常看到一些钓友中鱼后断线折杆,现将在网络上看到的一篇关于控鱼技巧的帖子找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本人也不是什么高手,所以也一同温习一下吧,希望在控鱼技术上有所提升。 垂钓大体型鱼经常碰上中鱼后抬不起竿子的情况。尤其水浅,鱼警觉性高,提竿即窜,力大无穷,让人措手不及。 钓鲤草有几点注意事项一般人都知道: 1、不用太硬的竿,有人爱用硬竿钓鲤草(罗非竿),其实这种极硬调竿是专为中小型快鱼或直接飞鱼设计的,并不适合遛鱼,鲤草成鱼,还是用硬调或超硬调弹性好的竿子比较合适; 2、线组稍长于钓竿,回旋余地大些; 3、抛竿不要太满,为扬竿留出富余; 4、别用太粗太大的钩,减小刺激。轻提竿,抬大臂,柔势提起鱼头,迅速带出窝子等等...... 遇到一提竿,鱼扭头就跑,抬不起竿的情况,用迅速倒竿反插水方式一般能够化解,用此法要有提前意识或较熟练的技术,等竿线快拉直了再想倒竿恐怕来不及的。倒竿、反插水,要始终保持弓竿,将钓竿或左或右横着压至水面,或将竿梢部分按入水中,此时竿稍带大线给鱼的是一股横向力,迫其转头;竿部分入水,阻力增加,也有一利...... 当感觉即将控不了鱼掉头的时候(鱼大),迅速大范围左右晃竿,也是临危一技。施展此技,也要始终保持弓竿状态不能松劲。鱼经此一晃,一般要蒙一下,此时再迫鱼掉头...... 防拔最后一招: 人鱼较力,毫不容情,情势已在紧要关头......此时,人多双手抓把,呈被动的虾米姿势,前拱后撅,竿虽半弓,已是弩末,眼看计穷......您在水边见过这景儿吧? 当人拼命拽着缰绳,还是拉不住前冲之驴的时候...突然松手,会有啥结果?犟驴同志一定收不住脚,打个趔趄甚至一交跌倒...此时再制他,是不是好下手了? 遛鱼防止拔河最后一招,谋借于此! 当鱼外窜,感觉即将控制不住的紧要关头,突然直竿卸劲,鱼多半会失衡来个“趔趄”“嘴啃泥”或起码一楞,此时迅速前趋一步弓竿倒竿(有水就别前趋了,胳膊前探迅速弓竿即可)...... 注:此招虽乃借力打力,但仍属败中求胜的险招,只适合身体不太大窜劲却不小的半大成鱼;真钓到大鱼,不紧不慢跟潜水艇似的,手竿恐怕很难控得了,失手绳也许能行......
【每日一贴】钓鱼小窍门【转】 1、鱼杆卡住的解决方法。 方法1:第一、二节卡住,那么先拆开。取第一二节和第四节,把一二节套在第四节里,左手把第四节垂直立在木板上,右手捏着第一节提起,掷下,提起,掷下,稍微用一点点力即可,十几秒就可以解决问题。 方法2:杆梢卡住,多因里面有水,可用电吹风烘烘,一般问题就解决了, 方法3:加点机油,用两块干布分别包住接头部分。两手分别往反方向用力拧试试。注意:用力也不能太大。不能让竿节变弯。否则会断的。 方法4:在卡住处包上锡箔纸,用火加热后,用方法1解决。 方法5:带回家等干了以后,不用太费力就可以退回来了。 防止卡住的方法是打蜡,但第一节不好打,我就在第一节的接口前面打蜡,然后缩进去,把蜡涂在第二节的内壁上。 如果打开手杆的后盖,放上一小快蜡,在平时它会不断的磨损,碎屑会充满各个角落,就自动打蜡了。当然打好后要及时取出来,打的太多可能也不好。 2、钓竿脱节的维修办法 方法1:用自动喷漆均匀地喷于细节根部,根据脱节的松紧程度决定喷漆厚度,一般半天左右喷漆即可干燥,再用砂纸磨光至适当厚度即可。 方法2:用502胶水涂于竿子的细节根部,上面再均匀撒一层粉末,待其固化,用锉刀或砂纸磨光至适当厚度即可。缺点有浸水易溶的毛病,一旦浸水,过不了几天,竿子就又脱节了。 方法3:贴一层透明胶。缺点一旦受热或浸水,透明胶就揉搓成砣,死死地卡在节缝内,弄不好竿子就会报费。但在野外可以作为一个临时的办法。 3、钩子挂到树上的方法。 方法1:取半根点燃的香烟,插在另一根手杆的杆梢上,将子线烧断即可。如果手杆较软,来回晃动,对不准子线,可以将香烟贴着树干向上滑,比较容易接触子线。我前两天刚用了此方法,很好用。 方法2:折断树枝,然后慢慢解开。 4、钩子挂底的方法 方法1:向两边走,斜着拉一下。 方法2:将浮漂压入水下,等浮漂上浮,刚露出水面时,迅速向前上方提杆。 方法3:栓上失手绳,将手杆扔向水库的中心,然后拉回来。扔出时用力要均匀,注意折断杆梢。 方法4:坐船到水库中央。 5、防止铅皮抽开的方法。 方法1:剪一段自行车气门芯,2-3毫米,套在铅皮座上。 6、防止手杆辫梢磨损的方法。 方法1:在辫梢上涂抹502,使辫梢与手杆连接的空芯处变硬,注意辫梢的前端不能涂上,不然会系不紧的。 7、防止大线与辫梢脱松的方法。 方法1:在大线与辫梢连接的扣上加一粒太空豆,系好扣后,拉紧太空豆。 8、防止人不在时手杆被鱼拖入水中的方法。 方法1:装杆止。 方法2:加失手绳。 9、防止鱼食和好后,返水变软的方法。 方法1:用热点的水和食。 方法2:再加点食和一下。 10、防止切子线的方法。 方法1:提杆用力不要太猛。 方法2:用软一点的杆子。 方法3:遇到大鱼时使用失手绳。 11、钓到大鱼没有抄网的方法。 方法1:一手抓住鱼腮,另一只手的两个手指捏住鱼的两只眼睛。 方法2:两手抓住鱼腮。 方法3:用太阳伞的叉子叉鱼。 方法4:当钓到大鱼没有带抄网,或抄网小不适用时,方法很简单,脱下一件上衣,将鱼遛得精疲力尽后拉到岸低的浅水处,用衣将鱼裹住,鱼会服服贴贴地随你抱起,比用抄网还稳妥。鱼被衣服裹住后一般不会蹦跳。 12、巧妙利用旧太空豆的方法, 方法1:把太空豆从旧母线上拔下来,用一根和母线直径大小差不多的缝衣针从太空豆中间穿过,把新母线穿在针鼻里,然后把针从太空豆里拉出来就可以重新利用了。
【每日一贴】扬竿刺鱼和飞鱼的技巧【转】 扬竿刺鱼和飞鱼入护的技术是悬坠钓术最基本和最实用的技术之一,学习好这个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捕捉鱼讯的能力和快速解决小鱼入护的效率,对全方位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非常有帮助。  扬竿刺鱼的基本动作   根据垂钓不同的鱼类,我们扬竿刺鱼的方式也稍有区别,下面我就几种不同鱼类的垂钓情况,来分别谈谈它们扬竿刺鱼的规范动作。   1.短软竿垂钓鲫鱼:在使用较短、较软的鲫鱼竿垂钓鲫鱼时,扬竿刺鱼的动作要“快、准、稳、柔”。具体的扬竿动作是:发现可以扬竿的鱼讯后,大臂带动小臂向前、上方上扬、前推(此时手腕不可随之发力,尤其是不能向上方翻腕抖动)。只需将手臂举至眼部高度即可,如果此时鱼钩刺中鱼嘴,则钓竿呈现受力弯曲;如果没有刺中鱼,则钩、坠不会飞离水面。   如果是使用细线、小钩专门垂钓小鲫鱼,扬竿刺鱼的动作更需要减小幅度和力度,但是扬竿的速度和爆发力可以适当增加,以小幅度的手臂快速上提为宜。   2.长竿垂钓混养鱼:使用长竿垂钓混养鱼时,扬竿的力度和幅度都要较之短竿、软竿垂钓鲫鱼有所区别,此时的扬竿要点:捕捉扬竿鱼讯要及时、扬竿刺鱼要果断、上推上扬幅度稍大些,手腕要贴紧竿把,不可上翻,以免不中鱼时线、坠、漂、钩向空中飞舞。   3.硬竿垂钓罗非鱼:施钓罗非鱼最大的扬竿特点是“凶悍”。罗非鱼的鱼嘴极厚极硬,提竿时,需要加大力度刺鱼,确保中钩时不易脱钩;于是在钓该鱼种时,很多时候使用的都是自重很重的硬竿,配以较粗的线组,便于瞬间用较大力度扬竿刺鱼。   飞鱼   钓竿底部顶在掌心之中,食指伸直贴紧竿体,其余手指自然握紧竿把,虎口向上;扬竿时,大臂带动小臂快速举竿前推完成刺鱼动作;完成刺鱼动作后,保持短暂片刻的稳竿,一来可以化解鱼的初始挣扎力度,二来可以借竿的调性感觉鱼体大小,完成“称鱼”的过程;基本确认鱼体大小后,牵引鱼上浮水面,决定是否飞鱼。飞鱼时竿往左上角上扬45度角左右(以右手握竿钓手为例),鱼往身体左下侧角荡回,在接鱼前的瞬间,竿体往右上角侧偏;控制荡回的鱼有瞬间的停留,方便左手轻接子线下端:接鱼后右手向右上角伸直举竿,用竿自身的弹力通过整条线组撑住鱼,最后刮鱼下护。   接鱼的位置   将鱼飞起后,握竿的手臂注意鱼的出水角度,尽量控制在身体左侧(以右手握竿钓手为例)约15度左右的地方;左手手掌自然分开,拇指与其余四指呈约90度且掌心略下、虎口向前,待鱼离水接近身体时,左手迎鱼伸出,以虎口或食指关节位置挡住子线。此时,最好将鱼的距离控制在手掌下边缘:随后,用拇指与食指捏紧子线(不能将线组完全捏住,要留有少量游动的松紧度,以防鱼体挣扎过猛而断线),将中鱼的钩尖靠准挡针,迅速向下翻转手掌将鱼从钩上脱落。   扬竿刺鱼、飞鱼看似简单,但正确操作,动作的流畅,是日后垂钓和参赛的重要基础,大家有机会一定要练习好!
鲫鱼打窝技巧(转) 打窝在有些地区叫做“打塘窝”,有的地区称为“做窝”。打窝就是在选好钓点的正前方或左右两侧,投撒些鱼的食物,让它沉在水底,以引诱鱼儿到窝的附近来活动,以利于钓到较多的鱼。   在打窝前,要用长竿或钓钩对水域的底部进行探测,摸清该窝点的水深,特别是水底是干净的还是杂物很多的或是有水草的,如果杂物过多或水草过于繁茂深厚,则不宜作窝,这样的水域,不易钓到鱼。   打窝应打在离岸边不太近又不太远的水域中,如果太靠近岸边,鱼会害怕;但离得太远也不好,垂钓起来比较吃力,若有500克以上的大鲫鱼吞钩,就不容易提竿。窝最好是打在比竿长小1米左右处,若用的是4米的竿,则窝打在离岸3米左右的水域中比较适宜。   打窝用的鱼食有两种:一种是用豆饼、麦麸、酒糟之类的粗杂粮的细粉,加点有香味有粘性的粉料,放点水拌和做成蚕豆大的颗粒,大的如核桃大小圆球,晒至半干后使用,一般每个窝投放3~5颗;另一种是用米饭晒成干粒或直接用碎米,每个窝投撒一小把。还有一种是用碎米和干饭粒比较合适,因为鲫鱼个体小、嘴也小。打窝的数量不拘,可根据情况决定,一般可打2~5个,以轮换着垂钓。窝打好后,如果过   一会儿发现哪个窝点来了许多鲫鱼时,就应该再向这个窝点投些饵料,钓鱼界称这种做法为“添窝”,这样做是明智的,因为把这个窝巩固下来,就有可能在这里钓到较多的鲫鱼。   此外,选择钓点打窝的岸边,最好要有些树木遮荫,若在没有遮荫的阳光下垂钓,最好要位于阳光从左侧或右侧射来的位置,因为若在阳光从正面直射处垂钓,光线会直刺垂钓者眼睛,无法看清鱼漂的起落动静;若阳光从垂钓者背后射来,则人走来走去的影子倒映入水中,会把鱼吓得不敢前来吞饵。   最后,打完窝后切不可忘记,在岸边一定要做上记号,否则,等到要垂钓时,就会搞不清曾在什么位置打过窝,找不到打窝的地方了。   祝大家都有好的收获!
[转发] 春季钓鱼钓位的选择技巧 谚语有云:“七分钓位,三分钓技”。这种说法虽然不够全面和确切,但足以说明钓位和钓点选择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而钓位和钓点的选择是垂钓活动中最难掌握的一个环节,与季节、天气、环境、水清、地形、鱼情......等许多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综合诸多因素选择出相对理想的钓位和钓点实非易事,需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多年以来,如何才能选择一个最为理想的钓点,也是许多钓友都在共同探讨的问题。下面我把自己在春季垂钓选择钓点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介绍给大家,以求抛砖引玉之效,希望能对钓友们正确选择钓点有所帮助。 一、根据季节选择钓点 我们知道鱼有“三趋”既趋温、趋氧、趋食,在这三趋中,不同的季节又有侧重和主次。春季大地回暖,气温升高,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也在缓慢上升,此时的鱼以趋温为主,因此春季垂钓选位,应以不同位置的水温高低为重要依据,比如:应选择日照时间相对较长、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连续数日都是下风口的近岸处等都是春季水温升高相对较快的地方。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温差较大,所以不能在相同的季节来选择这些钓点,江南的春天会来的更早些,而北方却很晚。记得在1984元宵节刚过,我在上海黄浦江边用手竿垂钓鲤鱼就频频上钩,而在东北要在水库浅滩钓到鲤鱼却要等到立夏之后。在华中地区,初春时节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昼夜温差较大,最低气温仍然在0度左右徘徊,此时虽然鱼已经开始小范围活动,但仍然会在相对较深的水中,选位的依据与冬季垂钓相差无几。到了惊蛰和春分以后,鲫鱼、鲤鱼相继奔滩,进入了一年当中垂钓的第一个好季节。所以在仲春之前,最低气温在0度左右时仍然要选择日照时间较长的相对深水区,仲春之后,最低气温在5度以上时就要选择进水口附近、大面积浅滩、水中有立杆植物或稀疏水草的地方、与大水面相连的小水域、下风口的近岸处等水温升高较快的钓点。当然在选择这些钓点的时候其他方面的因素也要同时顾及。 二、根据天气情况选择钓点 根据多年的垂钓经验,天气变化在任何时候对钓鱼的影响都非常之大。限于篇幅,这里只说天气变化对春季垂钓选位的影响。春季天气变化对选位的影响非常大,比如:前几天都是连续晴好的升温天气,今天突然降温,今天的钓点就不宜选择在下风口或者太靠近进水口的位置,降温的第一天虽然仍然要选择浅滩,但最好是选择背风或偏风处的滩,不宜选择顶风岸边的滩,最好能选择大面积浅滩中水相对较深的地方作为钓点,也就是我曾经在以往的文章中所说的“滩中凹”;如果是在降温之后的第二天或者连续降温的天气出钓,则更要选择水相对较深一些的背风处,若是在水库的进水口附近至少要离开进水口30米以外,选择2米以上的水深。在气温正常的晴好天气,如果连续两天以上东风或者东南风,就宁可舍弃日照时间较长的北岸或东岸,而选择西岸或西北岸边处在下风口的浅滩做钓点。再如:在阳光明媚而有3-4级风的晚春,应以迎风岸边的浅滩为首选,不要怕水面风浪太大而看不清漂像,下风口的风浪和浑水会使鱼变的非常胆大,吃钩很稳,在泥土质的陡岸,风浪冲刷会使岸边的水变的浑浊,这时3.6米的竿都嫌长,只要岸边的水深适宜,有时就在近岸脚下1米多深的水中就能钓到十几斤的大鱼。再就是天气突然晴好,温度骤升而且风平浪静,春季的这种天气出钓一般早晨和上午在近岸浅滩选点能钓到鱼,中午和下午鱼会浮在远离岸边的水表晒阳取暖很少活动,此时近岸很难钓到鱼,钓点就要离岸远一些,而且如果没有好的窝饵诱鱼下底是很难钓获的,如果窝饵和钓饵俱佳,在离岸较远的钓点仍然可以不断上钩。春季的细雨天气虽然鱼比较好钓,但毕竟气温尚低,人被淋湿了会感到寒冷,而且即便是有雨具,也免不了到处是泥,弄得人很不舒服,所以本人一向不主张雨天垂钓。休闲垂钓以人本身舒服快乐为第一目的,其次才是鱼获,之所以要钓获更多更大的鱼,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刺激和满足成就感的快乐,并非是为了多得到几条鱼,所以不可本末倒置。 三、周边环境对钓位选择的影响 周边环境对钓位的选择有时是影响很大的,既有有利的因素,也有不利的因素。靠近大路或岸边经常有噪杂声的地方是不宜选做钓位的,尤其是春季要钓浅滩其影响会更大。而水边有畜禽饲养场、并有生活废水或畜禽粪便排入水中的排水口附近水深适宜处会有鱼聚集觅食,有时要把钓点选的离排水口很近,有时则要稍远一些,一般来说,排入量大而且已经很长时间、水质较肥则稍远,排入量小、时间短则要近一些;有时岸边会有树冠伸向水面的大树或倒在水中的树,靠近树冠下的水域或倒在水中树的近旁都是比较不错的手竿钓点,岸边有菜地或者有田间除草抛弃水中的附近也经常会是不错的钓点。
初学钓鱼要增强提竿意识(转) 钓鱼提竿有点像足球射门,那么对钓翁来说,“提竿意识强”是钓技素质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增强提竿意识,使钓者能够从客观现实中引出经验、理论,用来指导自已的垂钓活动,提高提竿的有效率。  所谓“提竿意识”包含提竿前、提竿时、提竿后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及其作出的反映.其中心环节是对提竿时机的认识和掌握。准确掌握提竿时机是个关键.这里且不论鱼的种类、钩的大小、钓饵的品种、坠的轻重、水的深浅。从漂上的反映看大体有这样几种表现:   1.送漂,漂向上升。这是鱼吞钩后抬头、上浮产生的现象。   2.闷漂,漂向下沉。这是鱼吞钩后溜底游去所致。   3.漂移位(或变向),漂不送不闷,只是平行地移动。这是鱼吞钩后原地调转方向,或缓慢地向前、向后划行。   4.漂又送又闷,连续点动、上下抽动或左右颤动。这是鱼吞钩后裹食钓饵牵动鱼线所致。   以上四种现象是基本的.代表了各种淡水鱼吞钩的不同方式反映在漂上的典型动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或轻或重、或多或少、或快或慢、   或断或续等似是而非的变化现象。这说明不同鱼种吞钩方式虽有不同,但并非一成不变,在特殊情况下会出现吞钩异常现象。有时也许是鳗、鳝、老鳖、小杂鱼或虾、蟹、贝类在索食。   对鱼吞钩后反映在漂上的几种动态.事先有无明确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提竿意识的强弱。只有认识了的东西才能敏锐地感觉它,否则会形成视而不见、见而不知的情况,不知便不能作出自觉反映。   说到提竿时机,据我的观察不管漂子出现上述哪种动态都应及时提竿,而且宜早不宜迟。特别是漂的动态缓慢连续,及早提竿,上钩率可达90%以上。所谓早,不是提前,不是神经过敏,也不是贸然行动无的放矢,而是看准漂子呈现吞钩动态后,毫不迟疑地立即提竿。我们知道,只要鱼把钩吞入口内,提竿即可钓上鱼.许多钓鱼的书刊都介绍说,鱼吞钩后吐钩前为最佳提竿时机,这毫无疑议。但在做法上有人却认为待鱼“吃牢”、“吃稳”后,迟一点提竿无妨,另有不少人主张,提竿不早不迟为好。殊不知,鱼吞钩时人们可以发现,但何时吐钩那就没准了,谁也难以准确判断,待发现时已迟,后悔莫及.所以说只要从漂上发现鱼已吞钩应立即提竿.另外,人们从观漂到提竿有一系列过程。眼睛看到漂动反映给大脑,大脑指挥手臂,手竹提竿,加上鱼线长度所产生的拖延,都占去一定时间。所谓及早,实际上已经不早了,若再等待“吃稳”、“吃牢”良机很容易错过。   至于有时漂子很快全部送上水面或拉了黑漂,钓者反应不及,提竿迟也钓到了鱼,甚至离开钓位回来钩上牢牢地勾着一条鱼。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无人钓的鱼塘内,或在索饵徊游期鱼贪食吞钩较猛,咬了死钩的情况下。若以此认为“迟也无妨”、“更有把握”,这是一种误解。在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自然水域,鱼少、难钓,很少遇到全送全闷情况。如果钓者提竿意识强,反应敏捷,无须等到送全漂、拉黑漂。   不要顾虑提竿早了会提空竿,无论迟或早,绝对不空提是不太可能的。空提的原因很多,若把钩、饵、小杂鱼捣乱等因素排除在外,就迟早而言,空钩往往不是由于提竿早.而是提竿迟了。甚至可以说,只要观漂是准确的,没有提竿早的问题。只有提竿迟的问题.迟容易形成误,空提的主要原因在误.不在早。要想减少空提,我体会是无误自然少空、误比空更使人遗憾。   及早提竿是建立在准确、细致观漂的基础之上,没有锐敏的观察力很难保证提竿的有效率。从增强提竿意识角度考虑对提竿前的观漂要求是:一要聚精会神,排除杂念。这正是钓鱼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特点之一,也是提竿意识强的重要标志.观漂不能受左右干扰,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应做到眼不离漂,手不离竿.二要细致观察,能看出一颗漂,甚至半颗漂的动静,对竖漂能看出升降的厘米分化和漂体倾斜度变化。那种粗枝大叶,对漂上出现的微小动态无知,或不以为然、犹豫迟疑都是提竿意识差的表现。三要判断准确,不要把水面小鱼触线拱漂当作鱼吞钩,特别要善于区别风浪摆动漂与鱼吞钩漂动的差异,排除假相,去伪存真。   在提竿意识方面,还应包括自信心、“敌情”观念。钓翁对自己所选的窝子使用的诱饵、钓饵、钩、线和钓技等要了如指掌,充满信心。见到邻近渔友连连起鱼,应泰然处之,排除外界干扰。当产生厌倦、烦躁心情时要及时设法调整自己的情绪,对精神状态要有自控能力。所谓“敌情”观念即钩一入水,就要想到鱼可能来吞钩,即是用空钩试水深,或提竿看看钓饵,也要按提竿要领去做,以防意外跑鱼。这是因为有时贪食的鱼会把空钩吞入口内,或是大一点的鱼吞钩后暂时不动,若忽略了这一特殊的吞钩现象,思想上无准备,漫不经心地把竿拿起往往会放跑大鱼,这也是提竿惫识差的一种表现。
冬钓注意 冬钓首选天气是温暖而且稳定的多云天,其次是连日气温稳定的晴天和阴天;天气忽冷忽热,忽晴忽阴或雨雪天气不宜垂钓。但是,如果寒潮到来前的2~3天时间,因水体回暖,却异常好钓,一直可延续到下雪或小雨的当天,但第二天就很难钓到鱼了。如果天气很冷,要等三四天以后,待较冷的气候稳定后,也能够钓到鱼。钓位选择也很重要,选好钓位才能收获多多,冬天垂钓应该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如水域的阳光直射的一边,有树木、建筑物、自然物体挡风的地方。在这一水域中相对温暖一些,水面有水草遮盖或蒲草、芦苇等硬杆水生植物根部以及下面有杂草、砖石处,闸塘、水电站的底脚或桥涵、堤坝、码头的拐角处等,选择不靠路边、无人声、动物声、机器、车辆声音等噪声干扰以及重力操作的振动等处。冬钓为了更好地刺激鱼地食欲。可以在当天出门之前. 把一部分蚯蚓或红虫剪碎. 连肉带汤一同装人瓶中(蚯蚓, 红虫不要混装)。在打窝子时. 把它拌进食里一同投人钓点. 这样诱鱼快. 窝子持续地时间长。另外特别提醒钓鱼爱好者注意; 在使用虫饵钓鱼时. 一定要留神. 当手指受伤出血时. 最好不要让伤口接触红虫. 以免感染一种血管寄生红虫病。如果钓鱼时不注意手部卫生而误食了蚯蚓卵. 也会得一种类似蛔虫病地肠道寄生蚯蚓病。以上两种病例. 在国内外已多次出现. 尤其是红虫病极难治愈。冬钓开始了,在快乐的垂钓过程中注意卫生,注意保暖。
钓鱼五招 自古以来,钓鱼是讲究看天气的。不同的天气钓不同的鱼,不同天气钓不同的水,钓鱼 这种界定是十分清楚的。其实,看天气主要是看阴晴、看气温、看风向(看风向单独讨论),因为晴天钓鱼和阴天钓鱼是两回事,气温高和气温低钓鱼差别也相当大,晴天要钓浑水,钓深水,钓远水。阴天可以钓清水,钓浅水,钓近水。晴天光线强,在浑水中好钓鲤鱼。阴天的光线弱,在浅水中好钓鲤鱼。至于看气温,除了看基本气温外,还要看温差。温度在5℃以下,35℃以上,有些鱼会停止进食,要想钓上它们会有困难。温度在20℃左右时好钓鲫鱼、鲤鱼,温度在30℃左右时好钓草鱼、鳊鱼。温差在5℃至8℃左右,是比较好钓鱼的。一天之内,温差超过15℃,则不好钓鱼。 看塘型与选择钓点有关,塘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塘型,钓点是不一样的,通常的选择是“长塘钓腰,方塘钓角,大塘钓边,小塘钓心等等”。其实,看塘型有三大要点:一是看滩,二是看湾,三是看阳。春钓滩,看准滩位十分重要。秋钓湾,塘湾在哪里要清楚。冬钓阳,朝阳的地方要明白。当然,没有滩可以钓浅,没有湾可以钓深,没有阳可以钓明,这是看塘型的变化。而最为要弄清楚的是塘的走向,塘的摆放是否规则,塘的形状是否正规,以深水为准,是坐北朝南还是坐东朝西的,一定要看清分明,心中有数。它与变更钓点有关,由于天气变化等因素影响,需要搬移钓位时,塘的走向不同,下一站钓位是不同的。值得说明的是,看塘型决定钓位不是唯一的。确认钓位的因素很多,特别是当塘底的状况与塘型不一致时,看塘型就会失去它的有效性,应当明察。 来到塘边,是钓还是不钓,是钓浅还是钓深,是钓上层鱼还是钓底层鱼,是由水质来决定的。水质有浑清之分、肥瘦之分、好水和坏水之分。浑水有泥浑水和淡浑水两种;清水有纯清水和养殖清水等。肥水和瘦水,径渭分明,好水和坏水,一闻便知。如果是浑水(不论那一种),阴天或雨天,不要下钓,改在晴天来钓。养殖清水可钓深、钓远。如果是肥水,呈油绿色,不论晴天阴天,要钓浮食,钓中上层鱼,应以钓鲢鳙鱼为主。是瘦水,水质为浅黄色,不论阴晴,都能钓底。有腥味的水,为有鱼,为好水。有臭味的水,臭气刺鼻,为坏水,坏水里是没有鱼的。 看水质与布窝有关,浑水要布显色饵,如白酒米、灰面等。清水能布本色饵,如糠饵、豆饼、颗粒饲料等。肥水应布小窝,瘦水能布大窝。钓饵多变,一般应与窝饵同步。浑水当中,更要色显饵活,不必犹疑。 看风向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判断风力,内陆风力一般分为十二级,风力的大小与浪头有关。一二级微风轻风,水面会有波无浪。三四级风力,水面会有波有浪,拍打岸边有轻轻响声。五级六级风力,会浪头翻滚,拍打岸边有响声加大。七级八级风力,水面会翻白浪,也叫白头浪。九级以上,水面会涌上堤岸。五级六级以下的风浪中,还是能钓鱼的,钓不了手竿可以钓海竿。 鱼泡也叫鱼星,鱼泡有大有小,有远有近,有疏有密,有走有停。看鱼泡决定窝子打在什么地方,包括应该打下什么样的窝饵。大泡是草鱼饵,大泡多,说明草鱼多,虽然也吐泡,但可以共饵,不再专门布窝。在看鱼泡的同时,还要细看水面的鱼花,如果水面不断有大鱼花出现,说明水底缺氧,可以钓浮。如果无泡可看,有两种情况,一是鱼已离底,一是水中确实没有鱼,风浪之中是不好看鱼泡的,就可以根据塘型和风向布窝。
春季钓鲤鱼 一. 鲤鱼的生活习性 要想钓好鲤鱼,必须了解鲤鱼的生活习性。鲤鱼适应能力非常强,能耐低温,也能抗酷暑。一般个体较大,在自然水域中,二年即能达到成鱼,体重超过1公斤。 鲤鱼喜群居,一般三五成群,但是大鲤鱼喜欢独来独往,深入浅出,鲤鱼喜欢在水质较肥的泥塘水域中活动和进食,食性杂,荤素都吃,但春季比较喜欢吃荤食,是淡水鱼中最聪明的一种鱼类。在五一前后繁殖后代,繁殖期间不进食,繁殖期大约一个月左右。 繁殖前后是鲤鱼 进食的高峰期,尤其是在繁殖前,也就是春季,最喜欢进食荤性饵料。鲤鱼喜欢的水温是20—28摄氏度之间,水温高于10摄氏度开始进食,低于5摄氏度时基 本停止进食。 二. 选窝 春季钓鲤鱼,选窝非常重要。根据鲤鱼的生活习性和春天的气候特点,到达钓场后,首先应选择水质肥厚,杂草较多的地点。这里从水质上能看出来,一般这样的地方水质都较暗且混浊一些。 春天气温偏低,在选窝上首先应选择大向阳的地方,也就是北岸,阳光能直接照射到的地方,一般向阳地点水温都高于其他水域 1-2摄氏度。水温决定鲤鱼的进食情况,所以春天钓鲤鱼水温最为重要。鲤鱼生性比较狡猾,所以选钓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在有水草、木桩、树头、垃圾堆及老钓点等环境较复杂的地方。 这些地方可以使鲤鱼感觉到安全,又食物充沛,易于藏身,利于繁殖后代。钓鲤不钓草,等于瞎白跑是有道理的。鲤鱼喜欢安静,尤其是大鲤,更是如此。所以选窝要选在远离人声、杂声的僻静处,自己要尽量少走动,被惊动的大鲤鱼一般不会再回来,这点是一定要注意的。 春天钓鲤鱼,应把窝做的 近量靠近岸边,水深不要超过1米。有时在春季选择水深时甚至10几厘米的地方一样可以钓到鲤鱼。 尤其在中午气温最高的时候,更是这样。因为春天水温低,靠近岸的浅水区相对于深水区水温要高的多,春天选择钓点时,还应该选择在背风处,因为春天一般风都比较大,水经风一吹水温非常容易下降,所以背风处也是好钓点,春钓鲤鱼与其他季节在选窝上是有所不同的。 三、饵料 在选好窝后,做窝用的饵料在春季钓鲤时显得非常的重要。不把鲤鱼引进窝,一切的功夫都白费,都是徒劳的。春季打窝用饵,味道一定要重。 春季打窝用饵,可以添加诱鱼、香草奶味(香精)、千香源(千里香)、集鱼素等。鲤鱼喜香、甜,所以打窝用饵里要加上适量香甜类的香精。饵料加入玉米油香精、甜薯膏、甜荒食、特香甜、速效药酒鲤等,这些香精是北方地区春季垂钓鲤鱼时普遍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南方地区则是加入麦香膏、大头布丁、速效药酒鲤、甜果冻鲤等 在饵料中按比例加入上述香精。当窝中鱼星泛起时,就可以下杆垂钓了。这些香精在春季垂钓鲤鱼时,效果较为理想。加入香精后的饵料在水中穿透力较强,香甜适度,是鲤鱼难以抗拒的饵料。 五、钓具 春季钓鲤鱼钓具方面与别的季节有所不同,一要考虑鲤鱼的个体大、冲力强,要在钓具上充分考虑杆、线、钩的承受能力。二要考虑春季鲤鱼吃钩轻,吸入弱,要求钓组的灵度。三要考虑春季钓浅、钓边,钓具不易太长。 杆长4.5米,不要太长,因为钓边钓浅,杆子太长操作起来不是太方便。线一般选择1.5—2.5号强度好的优质线。钩选择白袖5-7号。
钓草鱼的钓法 下面就说说一些关于钓草鱼的钓法:关于甩与递。手竿浮钓草鱼的方法有两种,就是甩钓与递钓了。通常来说,在宽广的水面里基本采用甩钓都可以的。而甩钓钓线要齐竿或比竿稍长一此。这样的落点比较远,这里水面静,而且易上鱼。同时,如果可以遇上较大的鱼的时候,遛鱼也会有充分的回旋余地的。不过,使用长线是要以甩着方便、出线顺畅为原则的。在池边有杂草的、塘中有苇丛和水面有浮萍的环境下浮钓的,主要都是采取递钓的。为了递钩准确而入水轻、不惊鱼,应该适宜用比竿短3米左右的中长钓线。深与浅。浮钓草鱼的时候,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鱼情,再视具体的情况灵活地掌握自己在钓鱼时,应该是钓深还是钓浅。一般的净塘和水库都可以将水线稍为调长一些,钓深一些;草多或者是水中的漂满浮萍的的坑塘,我们应该将水线调短一些,再钓浅一些。总之,我们必须根据草鱼所在的水层来调整水线的长度,如果不是这样上鱼率必然是很低的,甚至钓不到草鱼。注意事项。第一、递钓近岸处,垂钓者一定要注意隐蔽。当发现池塘中有草鱼靠近时,要借助隐蔽物遮住身体(没隐蔽物要躬身猫腰悄然接近)。鱼一旦发现人,它们就会争相逃遁。同样道理,所持钓竿也应尽量隐蔽,然后再将饵钩轻轻递入有草鱼活动的水中。在净塘里甩钓,由于钩饵的落点比较远,尤其是塘中撒有饲草的时候,因为草鱼只顾得追草进食,这时就不再十分顾及人影和竿影了,垂钓者就不必格外谨慎小心了。
添加剂的基础知识 很多钓友对添加剂怀有不少的神秘感,经常询问我有没有一些效果强大的添加剂,可以马上改善渔获量?而某些广告也宣称某种添加剂能钓百鱼,甚至死鱼都开口。事实上添加剂的作用真有这么强大吗?以下是根据我这么多年的比赛和休闲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些我对添加剂的认识! 为什么要用添加剂? 随着物质条件越来越好,鱼饵厂家不断推陈出新,开放钓鱼场里面的鱼儿生活条件也大幅改善,再不像以前那么单纯,有食物就抢着吃。在有比较~有选择下,开放池里的鱼对口味的要求就像我们对餐馆的菜牌那样,越来越挑剔难以捉摸,在食物比较充足的情况下,单纯的基础饵不一定能引起池中鱼儿的兴趣,必需利用添加剂增加或者改变饵料的色,香,味,状态.以迎合鱼儿对食物的要求。 添加剂的属性! 鱼饵制作离不开色,香,味,状态这四要素,鱼的整个觅食过程,首先鱼是远距离通过视觉和嗅觉发现食物,如果食物的颜色香味能刺激起鱼的兴趣,鱼就会游到饵料附近利用味觉判断食物是否合乎自己的口味,最后食物的状态会让鱼决定是一口吞下去还是小口小口慢慢吃甚至先拱一段时间食物再吃。 所谓色是指改变饵料的颜色,一般来说白粉这类的雾化剂使用的比较多,有时需要将饵料的状态调整到非常雾化,也是属于色诱的范畴。一般来说这个属性大部分情况下的作用没有另外三种明显 香指气味对鱼类的嗅觉刺激,大家最熟悉就是这类添加剂,其中以香.腥.酸为主。最大的作用是吸引鱼靠向鱼饵,促使整个觅食过程加快。如果这个环节选错了气味或者浓度掌握不好,反而将鱼赶跑了! 味指的是味觉,鱼和人一样必须依靠味觉判断食物合不合自己的口味。钓鱼者往往忽视这个因素,同时味觉因素也是最难抓摸的因素。味觉是影响鱼儿决定这食物是否符合自己要求的最关键因素,味道不对即使鱼引来了也没用,鱼儿始终不肯也不愿意吞进嘴,最多哄一两下。有时味道不对不是味的问题,而是量的问题。打个比喻,厨师做了一款烧排骨,看起来颜色很诱人,闻起来肉香味很浓,当你急不及待吃了一口就马上吐出来了,因为厨师一不小心放多了两倍盐。通过这个例子就明白为什么同一款添加剂,不同的人使用效果出来很可能是完全不同。还有,不少香味引鱼的添加剂的味道是非常难吃的,例如酒的香味会吸引鱼过来,但酒的辛辣味道鱼是很抗拒的。如果用量掌握不好,只会适得其反! 状态指的是饵料的松散度和软硬度。同样是面粉,大厨师会制作成为松软可口的蛋糕,不懂的很可能制作成“砸死狗”面团。有经验的钓手会根据鱼情来调整饵料的松散软硬度来使鱼更容易吸进嘴里。拉饵的出现使钓鱼人更容易应付滑头鱼,随着丸九极上昆布丝的应用,竞技选手人人都心照不宣的作为改变饵料状态的秘密武器。拉拉糊就是很好的例子。还有粘颗粒的出现,无非就是模仿平常的喂食状态来吸引鱼进食。因此,应付超级滑鱼对饵料的状态研究是必不可少。不过这是属于竞技的范围了,一般普通玩休闲的没必要去钻研这种牛角尖。 通过以上的属性介绍,大家应该明白要使用添加剂首先要了解添加剂的基础属性,摸清鱼的口味,来进行合理搭配才会事半功倍,否则只会适得其反。。鱼喜欢吃什么不能靠主观思想去判断,不是你认为鱼会吃它就一定会吃。很多顾客咨询我使用什么添加效果最好?用多少分量。事实上没去过的鱼塘,我不可能知道那里的鱼喜欢吃什么呢?当然凭经验去推荐一些广谱有效的添加剂是没问题,但最准确还是临场去捉摸鱼的口味。很多有竞技界的大师他们善于去摸索鱼喜好的味型,然后根据鱼情调整饵料状态,并不是他们靠什么神秘的添加剂。 添加剂也需要配合钓法。添加剂很多情况不是单纯添加到饵料里面就OK的,很多时候需要配合钓法。举个例子,猪母乳就很多人以为会容易死窝,其实是没有配合适合的钓法去使用的缘故。猪母乳这种刺激性味道的添加剂如果按平时那样只钓一个钓点,那么在钓点里面的味道越来越浓,没多久鱼就不敢靠近或者失去对鱼的刺激诱食性。使用这类添加剂最好是搓小饵(尽量减少窝里的残留量)经常变换不同的钓点寻找鱼钓。还有一种用法是开一团基础饵,添加不同的味道的添加剂,当A味道鱼不感兴趣,就用B味道,这样轮流刺激鱼的食欲,有时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以上的前提是必须窝里有鱼,窝里没鱼神马都没用! 有没有超级特效添加剂?这个答案大家有兴趣有条件可以问问添加剂的权威-台湾杨建训老师。相信他的答案和我一样,只有相对有效,没有绝对特效!起码我钓了差不多20年还没见过一款超级强效添加剂! 总结全文,钓鱼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要迷信某个环节,也不要忽略某个环节,因为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极大影响渔获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