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519520 wx519520
关注数: 52 粉丝数: 2,015 发帖数: 12,423 关注贴吧数: 25
通化县森林覆盖率逾八成 (邱广玉报道)通化县积极开展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80.5%,形成“山上高标准造林、山下高品位绿化”,造林质量和生态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2011年,全县完成山上造林总面积44241.9亩,占计划的103.5%;义务植树72.3万株,占计划的121%;村屯绿化完成310个;县城绿化26464平方米,新增绿地2.4万平方米。 注重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始终把造林绿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了县4个班子领导包片,各局包乡镇,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包保制度。县、乡成立了领导小组,层层签订了责任状,落实责任,明确了部门、责任人、完成时限、质量要求。实行县领导包片,林业技术人员包乡镇,真正做到目标分解到位、任务到人、责任到人。 注重科学规划。按照城乡一体绿化美化的原则,做到科学规划,优化布局。县城以移植乡土景观树种大苗为主,体现生物多样性,花、草、树、藤并重的原则。在实际操作中,采取多层次、多品种、多形式布局,做到 了“建一房绿一点,建一区绿一片,建一路绿一线”,完善了“公园敞开化、道路景观化、庭院花园化、城市园林化”的绿化美化格局,突出了自然景色,体现了地方风格;工程造林按照合理规划、适地适树的要求,提前整地、采用优质壮苗、由造林专业队施工,高标准栽植,确保苗木成活,并加强造林后期管理,保证幼树快速成林;村屯绿化美化突出乡镇所在地村镇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街道、庭院、小区绿化美化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绿化村屯;2011年,对全县310个可绿化村屯全部实施了绿化美化。 注重保证质量。为保证造林质量,在操作规程上采取了“四个坚持”和“两个提前准备”。“四个坚持”,即坚持高标准选苗。加强苗木质量管理,所有造林绿化苗须经森防站检疫,从源头上进行有害生物防控,并进行检查验收,对合格苗木核发苗木标签和合格证;坚持高质量栽植。2011年全县推广了6项造林绿化科技成果。其中:林冠下红松造林750亩;发展红松干果林8000亩;高效吸水剂浸根造林占总面积的100%;坚持高起点发展。做到了合理配置,乔木树种与灌木树种相结合,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乔灌木与草本花卉相结合,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实现多品种平面绿化与立体绿化相结合的绿化美化目标。全县山上山下呈现出了树成行、绿成趟,针阔混交、花灌搭配的绿化美化格局。 注重投入保障。在投入保障上,2011年,全县春季造林绿化总用苗量887万株,造林绿化总投资2363万元。仅重点绿化段补贴就达660万元,使造林绿化在资金和用苗上有保障,进一步提高了县城和乡村的绿化美化标准;在政策保障上,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各项优惠政策,坚持“谁造林,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继续实施“采育挂钩”等措施,实行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和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参与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由于造林绿化成绩突出,通化县先后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县城”、“吉林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县城被命名
通化县再获全国文明县城称号 日前,经中央文明办复检,通化县再次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继2009年获得这个反映城市整体文明和谐程度,被誉为最有价值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后,通化县始终将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作为一项没有终点的工程,提出了“天天文明城,年年文明城”的创建口号,确定了“一年一个变化,三年上一个规模”的总体规划,把改善民生、提升文明、优化环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贯穿于创建全过程。 城乡面貌——美丽如鲜花绽放 “县城这几年变化太快了,太漂亮了!”谈起县城建设,县城居民朱女士如数家珍:“一到夏天,到处都是花,成花海了!” “周边市县的人,成群结队到这来玩呢!” 2009年至今,通化县累计投入资金近7亿元,相继完成了城区供热节能和地下管网改造、管道天然气、县医院、水幕喷泉、河南公园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工程,继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后,又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和“吉林省森林城市”等多项荣誉,并成功加入了国际健康城市联盟。 文明创建,让城市深层次的美丽绽放得更加通透。党政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环保、低炭、全民植绿护绿,生态环境更加良好;规范守信的良好经营秩序逐渐建立;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时代风貌得到了充分展示。正是由于文明县城创建,使通化县的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秩序得到规范,城市服务不断提升,城市品位正在升华,一座更具活力、更加进步、更富魅力的新兴城市正在崛起! 居民言行——优雅如赴“文明之约” “通化县人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乱扔杂物。每次大型文体活动后地面都是干净的,连纸片和烟头都很难见到。”环卫工人李师傅这样评价县城居民。“县城很多地方都栽种着果树,从春天开花到秋天结果,当地人都不会去摘。”园林工人董大姐笑着说。 有文明市民,才有文明县城。通化县着力倡树文明风尚,将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根本,广泛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提升市民文明素养,使通化县满族剪纸享誉中外,文学、美术、舞蹈人才辈出;深入开展“爱家乡、讲文明、树新风”、“做文明可爱的通化县人”、“人走斑马线,车让人先行”等主题教育活动,让市民真切地认知文明、践行文明,并使文明行为持续、内化为习惯;组织相关部门和媒体记者,参与“劝导、监督、曝光”志愿巡访活动,有效遏制了不文明行为…… 社会关系——和谐成为幸福之果 “通化县人好啊!遇到有人问路,解答得不厌其烦;自行车没气了,可以到任何一个修车点免费打气;有人遇到危难,身边人都会帮忙。”在县城打工的外地人吴先生感慨地说。 通化县坚持把新增财力的70%解决民生问题。在城镇困难群众全部纳入低保的同时,率先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生活补助,100岁以上老人每月补贴800元;加大卫生事业投入,新农合参保率达到100%,农民群众到县医院血液透析每次甚至只需几十元;居民的住房、就业、上学环境不断改善。幸福感和安全感使通化县人更加谦让平和。 深入持久地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县里每年都召开综合表彰大会,用近千万元表彰奖励各类先进典型。感恩人物、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树立起李一奎、冷春生、纪若林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县级先进典型,有力弘扬了感恩图报、守望相助、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站在新的起点上,通化县文明创建活动又瞄准了新的高度。
吉林省2012年计划招350名“三支一扶”大学生 昨日,省人社厅召开全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工作会议。今年全省计划招募350名(2010届续聘170名,新招募180名)高校毕业生从事“三支一扶”,服务期限2年。 每月发放1500元补贴 报名者须是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2012届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或吉林省籍2012届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及以上学历毕业生。 报考支教岗位的考生必须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或具有教师资格证书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报考其他岗位的考生所学专业应与报考职位要求相关或相近。今年全省计划招募350名(其中,2010届续聘170名,新招募180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服务期限2年。 参加吉林省2012年“三支一扶”计划的大学生将按月发放工作、生活补贴,每人每月1500元,在基层服务期间,由服务单位所在地县(市、区)“三支一扶”办负责统一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保险,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参加社会保险。 3年内考研究生初试加10分 中央和全省公务员考试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定向招考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等人员。此外,全省县以上相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招考专业对口,且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三支一扶”大学生所服务的事业单位有空编或有相对应的自然减员需补充人员时,服务期满考核合格并符合用编条件的可按相关规定为其办理用编及聘用事宜。 服务期满考核合格选择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的,可享受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3年内如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成绩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大专学历“三支一扶”大学生,可免试进入高等学校接受成人本科学历教育。 服务期满后,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其在基层服务期限计算为工龄,正式录用(聘用)后无试用期。 14日起可进行网上报名
通化县向国家级生态县迈进 2012年,通化县打响国家级生态县创建的“发令枪”。作为全省首批国家级生态县——通化县,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道路上,率先起跑,到2015年全面实现创建国家级生态县的目标。  在过去的几年里,通化县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环保成绩单:环保目标责任制考评全市第一;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文明县城”、“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十二五”期间又提出了“环境立县”的发展战略,成功地成为全省惟一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和全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整体推进县。  目前,该县已出台《通化县生态县建设规划》,成立了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领导指挥部,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分工负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工作网络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责任管理体系”,实行组织监督、媒体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模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为把国家级生态县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该县紧密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从抓基础、抓整治、抓调整、抓培育入手,全力实施生态产业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水污染防治工程、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程、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工程7大重点工程。工程项目127项,总投资约34.07亿元,确保2013年实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推进县和2015年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目标。
通化县组建美女交警中队 近日,不少通化县市民惊奇地发现,人潮涌动的快大茂镇街头再添一道靓丽风景线,那就是通化县交通管理大队女子中队队员正在上岗执勤。新组建的女子中队目前共有11名队员,她们是通过层层考核选拔出来的,平均年龄在25岁。  百里挑一 文凭高车技好  据通化县**局介绍,能进入女子中队的可谓是百里挑一。招考时,通化县**局、人事局、劳动局三局联合,保证了选拔的公开、公正、公平,所有入选人员均系专科以上学历,身高168cm以上。除了对年龄、文凭、业务能力、综合素质有严格的要求,还要求有精湛的驾驶技术。  2011年10月1日女队员招录到位后,为了能让女队员们尽快进入角色,通化县**大队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使得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女大学生们历尽磨炼,训练场上11名女警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严寒和女性生理、心理困难,仅用20天的时间,便熟练掌握《交通安全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人**察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优异的考试成绩投身于交通管理工作。  这些女警平均身高在1.68米,穿上统一制服,英姿飒爽,充满青春活力。女警们主要在通化县七中、大亨岗楼和通化县政府门前等繁华地段之前,不仅代表了通化县**的形象,还代表着通化县的城市形象。  温柔执法 面对群众满脸笑  据了解,女子中队的队员们采取以步巡为主,车巡为辅,以“三个必”为工作准则,即老人、盲人、残疾人必扶;儿童必送;违章必纠。通过与百姓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贴心的沟通,女警们正稳步成为“盲人的眼睛、残疾人的拐杖、外地人的向导、行路人的朋友、行车人的路标”。  女警们的付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她们用自己的温柔行动去感化不文明的交通违法行为,用自己的诚心去感动每一位群众,百姓们笑着称她们为“铁面无私的铿锵玫瑰”。  此外,女子中队还在通化县七中、通化县实验小学、东宝中学等处设立“护学岗”,维护车辆、行人交通秩序,确保学生安全通行。  真情为民 捐款帮扶老大娘  春节前夕,**们在执勤时,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举步艰难地走到女子中队岗楼前,**主动上前,将老人搀扶过人行道。在与老人的交谈中,**了解到老人家境十分困难,老伴身患重病卧床不起,自己又于前不久将腿摔坏,因没钱治病,落下终身残疾,当天特意坐车从乡下赶来,为老伴买药。听完老人的遭遇,这群善良的姑娘主动献出自己的爱心,花380多元为老人购买了所需的**,并为老人购买了一张返程车票,将老人送上了回家的客车。临走时,老人紧紧握住女警们的手,流下了激动的泪。  (杨晓明 王骄 记者 王耀辉/报道)
首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