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蚂蚁河畔 家住蚂蚁河畔
关注数: 26 粉丝数: 21 发帖数: 586 关注贴吧数: 1
发往天国的信函(二) 爸:若是您还健在,今天是您84岁的生日。您在世的时候,无论我昨天身在何处,今天我都会出现在您眼前,为您祝寿。以往每年都盼这个日子,自从您离开了我们,我就怕这个日子到来。日子越是临近,心里越是难受。几天来,几乎夜夜梦见您,梦见您依然健在,容颜依旧。我知道这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今天我没去上班,我知道即使去了也无心工作,索性呆在家里给您写这封信,和您聊一聊,说一说咱家的情况。 我妈身体很好,冬天太冷,路太滑。冬天我妈都是去大连我二姐那儿和威海我大哥哪儿过冬,春天再回来。怕我妈闷得慌,在我大哥那儿和我大姐那儿时间长一些,是因为他们两家都白天家里有人,另外,我妈也80了,她一个人在家我们也不放心。您放心,您教育的儿女没有不孝顺的。只请您保佑妈妈健康长寿,让儿女们尽到孝心! 我大哥大嫂一家都很好,丽、霞、奎也都很好,他们的孩子也都很活泼、很懂事儿,学习也都很好,大奎家的小俊涵相当招人喜欢,小家伙挺淘的,您不是常说淘小子出好的吗。 我二哥家又为您添了一个重孙,小家伙十分听话,非常好哄。只是小刚小两口负担更重了,好在我二嫂能给他们帮一把。 我大姐家也买了新楼房,去年装修好搬进去住了。东东两口子上班忙,我大姐就把小佑佑接回来照顾,累得十分开心。我大姐夫退休以后为儿子发挥余热,在一家木器厂维护机器,事儿不多,也不累。 我三哥最近表现的特别好,不像以前那么喝酒了。他不喝多酒,就讲理,就不欺负我三嫂了。您不知道,他以前经常喝多酒欺负我三嫂。他家楼大,您有耳朵背,我三嫂又怕您知道,总是笑呵呵的出现在你面前。鑫杰高一了,学习挺好,脑子也特聪明,就是贪玩。请您保佑他好好学习,后年考个好学校! 我二姐家也很好,我二姐夫身体恢复得相当好。以前怕您上火,没告诉您。那年他生重病,在北京做的大手术。您还记得吧,那年大奎、小玲陪您和我妈去威海。您一直为大奎、小玲没在威海陪他爸妈,而跑北京去玩儿,为此您还不高兴。其实他们是去北京帮他二姑伺候他二姑父,而我们怕您和我妈知道,一直没解释。婧婧考上了大连市甘井子区**分局,去年已经上班了。 我这一切都好。雪杨十分懂事儿,今年大四了。四月中旬参加公务员考试,我俩想一个女孩子,不求她大富大贵,有个稳定的职业就行了。总之,咱家一切都很好,您放心吧! 爸,不知您在那里过得怎样?缺什么不?我说过,缺少什么一定告诉我们,跟自己的儿女千万别客气。清明节快到了,到时候我们一定回去看您。 爸,您离开我们快两年啦,我知道您永远不会从我们心里走出去,始终活在您儿女的心里。相信您会看到这封信。就聊到这吧! 爸,照顾好自己! 您的老儿子
细说我的亲人们————之(三)大姐夫妇 大姐二十三岁时结的婚,这在当时算是很晚的。她现居住在住在亚布力,大姐夫在七三八处工作。 大姐刚结婚时,大姐夫家中并不富裕。由于大姐夫的父母是后组成的家庭,他们共同的儿子就大姐夫一个,所以大姐婚后就跟公婆一起生活,而且是跟老年的公婆一起生活。老人事儿多,病多,家中就姐夫一人工作(大姐婚后工作一直没调转过去),生活可想而知了。好在大姐会操持家务,精于理财,日子过得居然有模有样。 大姐结婚的那天,爸爸对流泪的大姐唯一叮嘱的就是一定要孝敬公婆。大姐向爸妈保证了她能做到,而且她的确做到了。婆婆瘫痪五、六年她毫无怨言地伺候了五、六年,公公一直到去年才去世,享年九十三岁。 大姐文化不高,却很会教育孩子。她对孩子从不溺爱,唯一儿子念到研究生毕业,后考进哈市药监局工作,并进很快入了中层领导的职位。 大姐夫性格内向,不善言辞,但心灵手巧。木工、瓦工、电工、电器维修、修理钟表、以及洋铁匠活无所不会。结婚时的家具是他自己做的,婚后时兴的电视机、落地式是他自己组装的,他给各家做的养花工具有微型小铁锹、小铁耙不仅惟妙惟肖,还非常好使。更令人叫绝的是快五十岁的他竟考上了国家干部。 大姐夫妇直到现在也没有大富大贵,但说是小康之家却也不为过。一家人的生活虽然平淡,但是过的却是满足;过的却是很有尊严。
细说我的亲人们————之(二)大哥、大嫂 大哥、大嫂同岁,相识不久就结婚了。和他们大多数同龄人一样,绝对是属于先结婚后恋爱那一类。 大哥小时候很淘气,甚至淘得有些出格,为此没少挨父亲的责打。 大哥手很巧,曾经用小钢锯条磨成的小刀给我做过一把木头匣子枪,做得非常逼真,甚至连标尺、扳机都做得像真的一样。 大哥念书不多,小小的年纪就下乡了。返城后,懂得了知识的重要性,经过自学,看懂了三国、西游、水浒、红楼;看懂了唐诗、宋词,练就了一手漂亮字;就连毛笔字也写得有模有样。 大哥性格直爽,乐于助人。工作以后颇受领导重视,上班几年就当上了车间主任并入了党。那时候进步、入党全凭自己真干,而不是投机钻营。他从不对领导溜须拍马,阿谀奉承,低三下四,所以,正科以后就原地踏步了。 大嫂,性格温顺。可能是从小就失去了父母的原故,大嫂十分珍惜家的氛围。对待三个小叔两个小姑就像对待自己亲弟、妹一样。对我父母更像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从不顶撞。来我家三十几年了,从没跟任何人红过脸。我们都敬重她,把她当成自己的姐姐。她和大哥结婚时,我才八岁,正是淘气的年龄,衣服穿脏了,刮破了都是大嫂给洗了,补了。老嫂比母这句话,我深有体会。 大哥、大嫂年轻时条件不好,但很恩爱。我一直认为是大嫂太溺爱大哥,凡事都听大哥的,甚至没有了自己的主见。长大以后我才懂了,这才是大嫂表达对大哥爱的特殊方式。 现在大哥、大嫂快六十六,除了照看孙子、外孙子;孙女、外孙女,还经常一起钓钓鱼,一起锻炼锻炼,尽享天伦之乐。大哥还在几年前帮五十多岁的大嫂学会骑自行车,我们都笑称他俩在恋爱。我们也都由衷地祝愿大哥、大嫂晚年幸福、平安快乐!
细说我的亲人们——之(一)母亲 母亲今年七十八了,身体还算硬朗。虽然因脑血管病住过几次医院,都治疗的及时,加上哥嫂们护理的得当,没留下什么后遗症。现在上下楼、散散步,都没什么问题。 和父亲一样,母亲老家在河北省,年轻时随父亲来到一面坡。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在当时的采石场工作,活累、工资也不高,子女又多,母亲就和其他家属一起装火车。十冬腊月,滴水成冰,常常脸上淌汗,头上顶着霜,落下头疼的毛病,至今还经常头疼。 母亲非常贤惠,尽管家里相当困难,但从不阻止父亲尽孝。尽管当时我家常常花探头钱,但每逢年节,都会给奶奶寄钱,常常比父亲提出的数额多寄十块,二十块的。要知道,当时的十块、二十块能解决很大的问题。父亲也因此而在兄弟面前面子十足。 母亲十分讲理,无论是和一起干活的姐妹,还是街坊邻居。记得我小的时候,谁家夫妻闹矛盾、婆媳不和、邻居不睦,母亲经常被请去,评理说和,使得夫妻重归于好,婆媳重新互相关爱,邻里互谅互让。母亲与邻居相处,从不占便宜,也和人从不计较。我家西面的邻居把杖子都夹到我家窗边,别的邻居看不过眼,和母亲说西院太欺负人了,母亲只是一笑,说:“那点儿地方不长金子,也不长银子,多点少点没啥”。由于母亲与邻居友善,我家到现在还和好多邻居走动的如同亲属关系。 母亲不是胆儿小怕事儿,而是十分珍惜邻里缘分。对于敢欺负我们的人,从不胆怯。我家那儿有个人,属打八街那种。由于当过**(听他自己说的,也不知真假),邻居都欺负遍了。一次怀疑是我大哥背后写字骂他,就站在大道上骂个没完。母亲知道自己孩子的品行,跟他讲理。这家伙根本不听,反而骂得更加难听。母亲大怒,扇了他几个耳光。从而引起两家大战,结果是我家彻底地打服了他家。其他邻居拍手称快,也使得他家从此再也不敢撒野,一直十几年邻居们相安无事。 母亲教育我们孝敬老人;手足亲爱;和睦邻里;帮助别人。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兄弟姊妹几人,尊长爱幼、手足情深;孝敬父母、友善待人。虽然都已成家,但每到春节,住在本省的都要聚到最大的哥哥家,一起过年,年年如此。住在外省的,也会定期回家,我们家始终都在浓浓亲情包围中。 现在母亲年纪大了,特别是父亲去世后变得有些“敏感了”。我们都知道,现在该是我们做子女尽心尽力的时候了。所以我们兄弟姊妹几人私下早商量好了,那就是无论如何,也要让老母亲生活的开心、生活的幸福。
童年的回忆——蚂蚁河夜浴    小时候家住蚂蚁河边,那时家里很困难,屋矮、窗小,一日三餐都用灶坑,炕烧得很热,夏天更是如此,惹得难以忍受。     一日正热的睡不着觉,大哥突发奇想,提出去河里洗澡,我和三哥立即响应。说走就走,为了方便,只穿背心裤衩,登上鞋就往外跑。.000000000     小的时候家住在蚂蚁河边,那时家很穷,房矮窗小。一天三顿都用灶坑,炕烧得很热,夏天更是如此,晚上热的睡不着觉。     一天晚上正热的难受,大哥突发奇想提议去河里洗澡,我和三哥立即响应。为了方便只穿背心、裤衩登上鞋就往河边跑,一到河边儿,扔掉背心儿就往河里钻。     由于在河边居住,从小家长就不禁止我们上河里洗澡,所以我们都会游泳。大哥、三哥水性极佳,像水中的游鱼,时而蛙泳,时而自由泳,时而仰泳,时而潜泳 。自由泳、蛙泳身姿轻盈,潜泳一个猛子扎下去,二、三十米外才浮出水面。我水性稍差,自由泳身形笨拙,潜泳扎不出十米,但不影响我水中尽兴,像小鸭子一样,一次又一次地往河底里扎。游累了,躺在水面上仰泳,不时摆动一下手脚防止下沉,随波逐流。眼望着满天繁星,耳边是此起彼伏的蛙声,惬意极了。      终于累了,冷了。我们相约上岸,拧干裤衩上的水,由于身上湿漉漉的,不好穿背心,只好穿上鞋就往家跑。一路要穿过一片草地和一段庄稼地,蚊子很多,一路上手中的背心上下不停地飞舞,到得家中身上还是被咬了很多大包。炕已经不太热了,游了很长时间的泳,加上又跑了一段路,很是疲劳,很快就进入了梦乡。那时,蚂蚁河夜浴,每年都得来几次。      现在,家已搬到了街里,我已离开家乡十八年了。虽然每年夏天都回家,可不是赶上涨水就是来去匆匆,再也没去过蚂蚁河里洗澡,听说现在去河里洗澡的人已经很少了。真的很怀念那时的岁月,那贫穷而充满欢乐的年代。写到这里,又想家乡了。              
发往天国的信函 爸:    你走了,带着对全家人的眷恋,带着全家人对你的不舍,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我不知道老天爷为什么这么残忍,让我们家面临生离死别。至今我才深深地感受到 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那是怎样的撕心裂肺的痛。 今天,亲友们给你圆坟,我才确信这几天经历的不是梦境,是真真实实的现实。我知道从今天起西土门岭的南坡,是你的儿女们有生之年永远的牵挂。 我不知道天国里有没有饭店,您不会做饭,如果有你可以买着吃。天国里有没有卖酒的,你身体好的时候爱喝几口,这几天给你寄的钱足够你在天国里生活。你生前一直节俭,舍不得花钱,在那别省着。    我不知道天国里交通是否便利,我想会的。你生前积德行善,会得到百神相助的。你会和爷爷、奶奶、大爷们相会的,这样你在天国里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爸,在那边缺什么,一定要告诉我们。和自己的子女不要客气。我们今后会在百天、周年、以及每年的阴节去看你。请你放心,我们会孝敬好妈妈的,会把对你俩的孝心用在她一人身上,也请你保佑妈妈健康长寿。你知道,妈妈在儿女们才有去处,才有家呀。    爸,自成年以来,我就没怎么流过眼泪,我知道你看不起流泪的男人。可这几天我还是忍不住总是流泪。爸,别笑话我。真的是,男儿有了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呀。    爸,我们多想在你膝前多呆几年、几个月、甚至几天,可我知道那是梦想了。你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愿你在天国里一切安好!亲爱的老爸安息吧!!!   
我的老父亲     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他用那瘦弱的身躯养大了六个儿女。虽然他文化不高,讲不出大道理,但他用他的慈祥、他的善良、他的孝心教育了他的儿女。     父亲极慈祥,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有打过我,甚至很少严厉地说过我。但我敬重他、爱戴他、甚至有些崇拜他。     父亲极善良,小时候尽管家里很穷,但他从没让一个讨饭的人空手离开我家门。他收入不多,却先后帮助过河北省老家我的两个堂兄、一个表姐、还有一个远房亲属。他们都吃住在我家、挣钱归自己。都先后攒够了钱,回去成了亲。     父亲极孝,早在青年时就因为要照顾守寡的奶奶,而放弃了去延安抗大学习的机会, 五十年代初,为多挣钱养家并能帮衬奶奶,他先后放弃了铁路、房产等工作,来到了当时的采石场。就因为采石场能挣计件工资,多出力多挣钱。尽管子女多,家境困难。但每逢年节,总会给奶奶汇钱的。     父亲极讲手足情,尽管自己困难,每当过年时都要给更困难的二伯父寄钱,他曾用国家给他的伤寒病补助款,资助他上大学的弟弟。     父亲是我用一生也读不完的书,是我一生的楷模。父亲的身影总在我脑海里闪现,望着病床上的父亲,我要对他说:这辈子做你的儿子我没有做够,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还是你的儿子。
记忆中妈妈的四次流泪     刚上一年级的腊月,妈妈杀了一只大公鸡,由于很长时间没吃肉了,我望着火炉上炖着的鸡肉,闻着扑鼻的的肉香,高兴地蹦又跳。嘴里不停的念着rou的四个发音,开心极了。突然,我看见妈妈默默地用衣襟擦眼泪。当时不解,这么高兴的日子,妈妈为什么还流泪?现在懂了,妈妈是为没让儿女过上好生活而流的心酸泪。     上高二了,由于高考无望,没和妈妈商量,就偷偷地上了两年就毕业的快班儿。妈妈知道后,没有埋怨我,只是默默地流泪。当时不解,既然上不了大学,还不如早点儿毕业,找点儿活干,减轻家里负担。现在懂了,妈妈是为儿子未能成龙,而流的失望泪。     结婚那天,我携新娘子给妈爸鞠躬。当妻子甜甜地叫妈爸改口时,妈妈一面笑着应着,一边悄悄地抹眼泪,当时不解,大喜的日子,妈妈为什么还流泪。现在懂了,妈妈是看到儿女都成了家,而流的幸福泪。     有孩子了,由于和妻女分居两地,妈妈整天都盼着我能解决两地分居 ,历尽千辛万苦,我终于调到了外地,能和妻女团聚了。当我把调令拿给妈妈看时,妈妈流泪了。当时不解,妈妈天天都盼着这一时刻,这一天终于到来了,妈妈为什么还流泪?现在懂了 ,妈妈是为儿子离她远去,而流的牵挂泪。     可怜天下慈母心。如今,每当想起妈妈的眼泪,我都心痛不已。我默默地发誓,一定好好做,让妈妈高兴,妈妈再流的泪只能是开心的泪。可是,这一天什么时候才能到来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