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嬉游 继续嬉游
关注数: 3 粉丝数: 277 发帖数: 911 关注贴吧数: 5
关于微信收费的常识 转载 常识 1 : 使用微信不是免费的 微信本来就是付费的。 微信产生的每一比特流量,都是要付给运营商钱的。 移动数据费用理所当然的缴给运营商。移动投入巨资建立网络,这是他应得的。 那么,我们对网络速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是理所当然的。既然付了钱,在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 LTE 的今天,我们要求有个像样的 3G 网络过分吗? 常识 2 : 3G 牌照的龌龊史,和消费者无关 消费者不需要考虑什么 TD 牌照, 2G 网络技术之类的问题。消费者只需要选择更快更好的运营商即可。 国家和运营商之间的一切龌龊不应该由消费者埋单。哪个公司作出错误的决策,哪个公司承担损失。哪个公司没有顶住压力,哪个公司承担后果。这是作为一个负责人的成年人应有的态度。更何况一个堂堂五百强公司? 微信在中移动的 2G 网络上造成了很大压力。那么,中移动要么加快 3G/4G 建设,要么改善技术。 消费者如果不去选择更好的运营商,市场怎么向前?这就是日本开始在全国覆盖 LTE 的今天,我们却在这里讨论微信收费的原因之一吧? 常识 3 : 中国移动赚了多少钱? 2012 年净利润 1293 亿元。注意,这个是净利润不一定和公司规模直接相关。营收大净利润少的公司比比皆是,尤其是国营基础服务。 这意味着什么? 腾讯 2012 年的净利润不过 123.32 亿元。 苹果在的净利润也不足 3000 亿人民币( 410 亿美元,最近汇率)。 日本运营商 Softbank ?也不过 290 亿人民币左右(4658.7 亿日元,最近汇率)。 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 常识 4 : 中国移动赚钱有多容易? 中国移动的净利润率则在 23% 。净利润率同样不一定和规模相关。 这意味着什么? 超越了产品最创新,人才最顶尖的苹果。( 20% 左右) 也让同是运营商但是不断增加基础投入的 Softbank 羞愧不已。(16% 左右) 只有腾讯赚钱要更容易些。( 28% )注意,腾讯的主要收益来自游戏。不需做太多实体投入的虚拟物品的销售,本来的低成本会带来高纯利。 总结一下,中国移动赚的,比腾讯多 10 倍,比 Softbank 多 4 倍。从赚钱的容易程度比较,他超越了顶尖的科技公司,超越了日本同行。 为什么? 因为他比苹果更创新? 投入比腾讯的虚拟物品成本更低? 经营策略比 Softbank 更进取? 知道运营商业务为什么需要许可证了吧? 支撑移动网络的,不是个捉襟见肘悲惨兮兮的公司。 常识5 : 消费者不是不愿意付钱,关键是付给谁 QQ 会员卖了多少年? AppStore 的付费下载也有很多。微信收费这个事情引起反弹,不是收费荒唐,而是收费的角色荒唐。 可能性 1: 微信这个 App 在 Store 收费? 或者内置功能收费? 那么我会买,因为产品本身做的不错。 可能性 2: 腾讯打算按月收取服务费? 那么我会考虑。流量费用付给运营商,服务费用付给腾讯,天经地义,没什么可说的。 可能性 3: 为了使用微信,消费者支付给运营商额外的费用? 凭什么?也是大家反对的重点。参考日本的例子。 可能性 4: 运营商发卖针对微信的流量包? 如果比现在的流量便宜,我当然会考虑买。问题是这种可能性很小。 可能性 5: 运营商从腾讯收取费用,但是,微信仍然免费? 这个可能性最大,而且尤其需要警惕。看似运营商有好处,而用户没有亏? 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腾讯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游戏。网游用户补贴钱去为运营商不给力的网络埋单? 这个先例一开,所有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都要面临这个风险。创业者们为了提供 OTT 服务,都要先做个游戏业务吗? 消费者不是反对支付费用。消费者是反对支付不明不白的费用。 提供更快更稳定的网络?那么我愿意付出流量费用。提供更好更给力的服务?那么我愿意出服务费用。 应该缴给服务商的钱,缴给了运营商,才是不可接受的。应该缴给游戏公司的钱,缴给了运营商?那简直是滑稽的。 最后的话 作为业界人士?事情可以很复杂。涉及商业,技术,甚至节操。 但是,作为消费者?如果市场能保持竞争的势态(三家运营商不联合起来对付微信),那么,事情就很简单。 一个运营商的一切都可以看作“黑箱”。牌照选择是 CEO 需要考虑的,而非消费者。消费者只需判断结果:谁提供更快,更稳定,更便宜的网络? 也只有这些常识,而非任何似是而非的借口,才能推动市场向前。 本文转载,个人觉得有阅读价值遂转,望版主给过。
老人毕生积蓄换来10万个定窑瓷片 挖遍定州工地 不足40平方米的店面内,已有些许白发的马联合戴着眼镜,手执放大镜边观察几块定窑瓷片,边认真地向来访者介绍说:“这应该是宋朝的,一个高10厘米左右的盆罐。”历经数10载风雨无阻,穷尽毕生积蓄,马联合换来了十几万个老定窑瓷片。置身在一堆白色瓷片中,马联合黝黑的皮肤显得格外耀眼,每一个瓷片,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地道出原委。今年年初,马联合建起这个位于定州刀枪街上的“定窑标本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1   10年挖遍定州大小工地  上学时学校组织到博物馆参观,马联合与定瓷结下不解不缘。课余时间,他或者把玩家里的几把瓷壶,或者泡在定州市博物馆里面。“定瓷虽然产于曲阳,定州却成为其对外运输的必经之地。”他向记者介绍说,“也因此定州有丰富的老定窑物件。”   2001年,下岗之后的马联合开始收集定窑瓷片。建筑工地、土料场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地”。每天准备好探照灯、铁锨,打听了目的地,马联合便骑上自行车开始了“寻宝之旅”,“刚开始去挖瓷片的时候觉得挺丢人的,可是没办法,就是喜欢。”。  到后来,每天晚上一点钟左右,听见门口拉土料的大车经过,睡梦中的马联合如强迫症般翻身起床,带着工具,循着车声就骑车追去。他儿子回忆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父亲浑身湿透的回来,衣服里还藏着挖到的瓷片。”“这不算什么,只要能挖到瓷片,虽然累点我也知足。”马联合笑说。  除了多年辛苦挖捡,家里的积蓄也被他一点点换成瓷片。10余年来,马联合收集定窑瓷片十几万块,经考证横跨唐晚期到金元代。  2   首建定瓷公益博物馆  随着瓷片越来越多,很多人慕名前来观赏。为减少接待时间,2011年6月份,马联合利用网络广发英雄帖,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进行展览。“我原来住在三楼,每天接送来客,要来回上下楼梯几十次。一个月里大概来了一千人来看瓷片的。”他说。因此,在朋友的鼓励下,马联合产生了开办一家公益性质定窑标本博物馆的想法。随后他瞒着妻子转让了家里一处房产,又在刀枪街上租下一处房子。今年初春,首家公益“定窑标本博物馆”就这样静悄悄地开张了。  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对此,马联合说,“人家来看瓷片是因为喜欢定磁,都是同道中人,怎么能收人家钱?再说我也不依靠这个盈利。”由于博物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今年4月陈文增当场赞助两万元。说起以后博物馆如何维持下去,马联合乐观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定瓷标本博物馆吸引了定瓷国家级大师——— 陈文增、蔺占献等。他们认为馆中很多定窑标本非常珍贵,有的还是绝无仅有的。  3   “给多少钱都不卖”   当记者问起马联合最喜欢的作品时,“其实都喜欢。”他憨厚地笑说。随后马联合的儿子拿来一块巴掌大小,但光面有十分罕见且精美的牡丹花纹的瓷片。该瓷片是在渣土堆里发现的,不仅花纹相当罕见,而且立体感很强,用手摸却光滑如镜。马联合回忆说,这是个人物瓷枕,工艺太特殊。陈文增断定它是北宋时期的作品,采用印花和剔花两种工艺制作。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无法仿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因此该瓷片极具研究价值。  “曾有一对美国夫妇想要买走这个瓷片,出价一万元。”他儿子说。然而却遭到了马联合的断然拒绝,他反复跟家人做工作说:“这是老祖宗给留下的定瓷文化,卖了就缺失了一部分,所以给多少钱都不能卖。”如今,放弃专业、走上制作新定瓷道路的儿子,现在彻底理解了马联合的苦衷。“当时特别不理解我父亲,因为父亲常年执着于捡瓷片,基本上没有收入,家里当时挺困难的。”马联合的儿子说,“可是现在博物馆建起来了,看着前来学习的人们,从这些碎片中学习新技巧,推进定瓷事业进步,就值!”当记者追问是否会为了维持博物馆卖几片瓷片,马联合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4   “能支撑,就会一直坚持”   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国内的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马联合仍是一句话:“给多少钱我都不卖”。也因此,很多定州的“同行”们在背地里都称他为收藏“傻子”,马联合听后只是笑笑,继续头头是道地聊着自己的定瓷碎片。  当记者追问他是否觉得自己傻时,他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这些碎片,也许能卖几万块钱,但没有这些钱我也能过,可是没有这堆碎片,定瓷的文化就没有了。”事实上,为了有足够的钱支付定窑标本博物馆每年8000元的房租,尽管每天吃着简单饭菜,穿着10块钱的衬衫,停掉了家里的数字电视,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连网线也暂时断掉,可是马联合仍然过得有滋有味儿。“生活苦点没关系,只要能支撑,这个博物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方便定窑爱好者参观。”马联合坚定地说。  链接  定窑,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造地点在今河北省的曲阳县涧磁村与东、西燕山村。和其他的几大名窑一样,曲阳县古属定州,而定州又是当时瓷器的“集散地”,故称“定窑”。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老人毕生积蓄换来10万个定窑瓷片 挖遍定州工地 在不足40平方米的店面内,已有些许白发的马联合戴着眼镜,手执放大镜边观察几块定窑瓷片,边认真地向来访者介绍说:“这应该是宋朝的,一个高10厘米左右的盆罐。”历经数10载风雨无阻,穷尽毕生积蓄,马联合换来了十几万个老定窑瓷片。置身在一堆白色瓷片中,马联合黝黑的皮肤显得格外耀眼,每一个瓷片,他都能如数家珍般地道出原委。今年年初,马联合建起这个位于定州刀枪街上的“定窑标本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   1   10年挖遍定州大小工地  上学时学校组织到博物馆参观,马联合与定瓷结下不解不缘。课余时间,他或者把玩家里的几把瓷壶,或者泡在定州市博物馆里面。“定瓷虽然产于曲阳,定州却成为其对外运输的必经之地。”他向记者介绍说,“也因此定州有丰富的老定窑物件。”   2001年,下岗之后的马联合开始收集定窑瓷片。建筑工地、土料场成了他的主要“工作地”。每天准备好探照灯、铁锨,打听了目的地,马联合便骑上自行车开始了“寻宝之旅”,“刚开始去挖瓷片的时候觉得挺丢人的,可是没办法,就是喜欢。”。  到后来,每天晚上一点钟左右,听见门口拉土料的大车经过,睡梦中的马联合如强迫症般翻身起床,带着工具,循着车声就骑车追去。他儿子回忆说:“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父亲浑身湿透的回来,衣服里还藏着挖到的瓷片。”“这不算什么,只要能挖到瓷片,虽然累点我也知足。”马联合笑说。  除了多年辛苦挖捡,家里的积蓄也被他一点点换成瓷片。10余年来,马联合收集定窑瓷片十几万块,经考证横跨唐晚期到金元代。  2   首建定瓷公益博物馆  随着瓷片越来越多,很多人慕名前来观赏。为减少接待时间,2011年6月份,马联合利用网络广发英雄帖,利用一个月时间集中进行展览。“我原来住在三楼,每天接送来客,要来回上下楼梯几十次。一个月里大概来了一千人来看瓷片的。”他说。因此,在朋友的鼓励下,马联合产生了开办一家公益性质定窑标本博物馆的想法。随后他瞒着妻子转让了家里一处房产,又在刀枪街上租下一处房子。今年初春,首家公益“定窑标本博物馆”就这样静悄悄地开张了。  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对此,马联合说,“人家来看瓷片是因为喜欢定磁,都是同道中人,怎么能收人家钱?再说我也不依靠这个盈利。”由于博物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今年4月陈文增当场赞助两万元。说起以后博物馆如何维持下去,马联合乐观地说:“走一步看一步吧,车到山前必有路。”   定瓷标本博物馆吸引了定瓷国家级大师——— 陈文增、蔺占献等。他们认为馆中很多定窑标本非常珍贵,有的还是绝无仅有的。  3   “给多少钱都不卖”   当记者问起马联合最喜欢的作品时,“其实都喜欢。”他憨厚地笑说。随后马联合的儿子拿来一块巴掌大小,但光面有十分罕见且精美的牡丹花纹的瓷片。该瓷片是在渣土堆里发现的,不仅花纹相当罕见,而且立体感很强,用手摸却光滑如镜。马联合回忆说,这是个人物瓷枕,工艺太特殊。陈文增断定它是北宋时期的作品,采用印花和剔花两种工艺制作。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仍然无法仿制出如此精美的瓷器,因此该瓷片极具研究价值。  “曾有一对美国夫妇想要买走这个瓷片,出价一万元。”他儿子说。然而却遭到了马联合的断然拒绝,他反复跟家人做工作说:“这是老祖宗给留下的定瓷文化,卖了就缺失了一部分,所以给多少钱都不能卖。”如今,放弃专业、走上制作新定瓷道路的儿子,现在彻底理解了马联合的苦衷。“当时特别不理解我父亲,因为父亲常年执着于捡瓷片,基本上没有收入,家里当时挺困难的。”马联合的儿子说,“可是现在博物馆建起来了,看着前来学习的人们,从这些碎片中学习新技巧,推进定瓷事业进步,就值!”当记者追问是否会为了维持博物馆卖几片瓷片,马联合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4   “能支撑,就会一直坚持”   美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以及国内的收藏爱好者慕名而来。马联合仍是一句话:“给多少钱我都不卖”。也因此,很多定州的“同行”们在背地里都称他为收藏“傻子”,马联合听后只是笑笑,继续头头是道地聊着自己的定瓷碎片。  当记者追问他是否觉得自己傻时,他一本正经地告诉记者:“这些碎片,也许能卖几万块钱,但没有这些钱我也能过,可是没有这堆碎片,定瓷的文化就没有了。”事实上,为了有足够的钱支付定窑标本博物馆每年8000元的房租,尽管每天吃着简单饭菜,穿着10块钱的衬衫,停掉了家里的数字电视,甚至为了节省开支连网线也暂时断掉,可是马联合仍然过得有滋有味儿。“生活苦点没关系,只要能支撑,这个博物馆我会一直坚持下去,方便定窑爱好者参观。”马联合坚定地说。  链接  定窑,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烧造地点在今河北省的曲阳县涧磁村与东、西燕山村。和其他的几大名窑一样,曲阳县古属定州,而定州又是当时瓷器的“集散地”,故称“定窑”。定窑创烧于唐,极盛于北宋及金,终于元。以产白瓷著称,兼烧黑釉、酱釉和釉瓷,文献分别称其为“黑定”、“紫定”和“绿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