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Wya5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4
发帖数: 1,854
关注贴吧数: 11
【公告】祝贺嘻哈小贵123同学当选沧州一中吧吧主 经过同学讨论和版委会商议,决定由嘻哈小贵123担任吧主一职。不多说了,年轻人,好好干吧
【公告】想竞选吧主的都进来看看 我想大家竞选吧主的目的都应该是为沧州一中吧尽自己的一份力.我也是想到这个,自己已经毕业,对学校现状不太了解,所以贴吧需要一名在校生担任吧主一职.但是步骤只是进行了一半,就出现了种种状况,我对此比较失望,大家都是一中学生,都是自己人.一中是我们共同的家,一中贴吧同样也是,至于一定要这样吗??这是新吧主还没上任,能让我放心吗??吧主不是只会动嘴不会行动的人,也不会为不必要的事斤斤计较,望大家好好考虑!
【拜年】沧州一中吧给贵吧拜年啦!! 新春将至,代表沧州一中吧祝十四中的同学们身体安康,学业有成!
【拜年】沧州一中吧给贵吧拜年啦!! 新春将至,代表沧州一中吧祝七中的同学们身体安康,学业有成!
【拜年】沧州一中吧给贵吧拜年啦!! 新春将至,代表沧州一中吧祝五中的同学们身体安康,学业有成!
【拜年】沧州一中吧给贵吧拜年啦!!! 新春将至,代表沧州一中吧祝三中的同学们:身体健康,学习进步!
【温馨】新年祝福贴 不知不觉中,又快过年了.哈哈,猪年又要到了!!我又长了一岁.大家心里肯定有很多想说的,就在这里说出你美好的祝福吧,可以祝福任何人,同学,朋友,老师,亲人......
【公告】关于竞选新吧主的若干事宜 不知不觉中,已经在贴吧混了两年多了.看着沧州一中吧从无到有,从冷清到繁盛.我也从母校沧州市第一中学毕业了,进入了大学校园.大学里因为大一不让带笔记本,还需要每天跑到图书馆上网,所以对吧内的情况关注的少一些,我在此向大家道歉了!现在吧内同学普遍反映应该再加一名吧主,而且我觉得既然是沧州一中吧,就应该教给应届生来管理.想当吧主的同学们在这报个名吧,观察一段时间后,经过同意,就可以提交申请了.
【公告】吧友都近来看看 今日本吧出现了自开吧以来第一例刷屏的行为,虽然情节不算严重,也并非恶意爆吧,但是以严重影响了本吧正常秩序.处于贴吧管理透明,特此公开处理.望大家支持...处理决定:挚爱F挚爱玉米2 封号3天希望今后能以更恰当的方式来支持自己的偶像
举报 我想发高中的历史笔记,可却说有非法内容抗议..
【英语】浅谈历届NMET中表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 情态动词是中学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重点考察内容之一。其中表示推测用法的情态动词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更是屡见不鲜。现结合近几年的高考题目,对表推测的情态动词的用法作一归纳,希望对各位考生会有所帮助: 【考例】1. Naturally, after I told her what to do, my daughter _____ go and do the opposite! A. may B. can C. must D. should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统一招生考试英语试题(安徽卷)) 【分析】Can,may,must都可用来表示”推测”,但侧重点各有不同: May常用来指”事实上的可能性”,而can则表示一种”理论上的可能性”例如: The railways may be improved.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railways will be improved. =Perhaps/Maybe/Possibly the railways will be improved. 铁路可能会得到改进。(意味着已有具体的改进计划或方案。) The railways can be improved.=It is possible for the railways to be improved. 铁路可以得到改进。(意思是铁路还不完善,尚有问题存在。) 理论上的可能性(can)比事实上的可能性(may)更弱。 在一般的陈述句,can与sometimes几乎相同,表示一种偶然的可能性。比如: Even expert drivers can make mistakes.甚至是很熟练的驾驶员也可能会犯错。 =Even expert drivers sometimes make mistakes. =It is possible for the expert drivers to make mistakes. 因此,如果讲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不是一般情况,就用may,试比较: Mr Reed looks pale.He may be ill. Mr Reed is in poor health.He can be ill at any time. Must指逻辑必然,作“想必”、“准是”、“一定”解,用来表示我们对某事有把握的推论或揣测。(考虑到迹象如此,再无别的结论=It seems certain that….): They must be very tired now, for they have been working the whole morning. 他们现在一定是非常累了,因为他们整个上午都在工作。 析:填C.must。意思是”不出所料,当我告诉女儿要做的事时,她准会去做相反的事。” 【考例】1、Mary ___ be in Paris.I saw her in town only a few minutes ago.(NMET1994) A.mustn’t B.shouldn’t C.can’t D.may not 2、.--Is John coming by train? (NMET 2002 Tianjing ) --He should,but he ___ not.He likes driving his car. A.must B.can C.need D.may 【分析】May用于否定时,not不是否定may,而是否定句中的动词,这一点与can不同,试比较: He may not know the truth.他可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It is possible that he didn’t know the truth.) He cannot know the truth.他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真相。 must表示推测的这种用法通常用在肯定句中,在疑问句中常用can(可能),在否定句中常用can’t(不可能,不会是),而不用mustn’t。例如: --- Somebody is knocking at the door. Who can it be ? It must be Wang Hong. --- No, It can’t be Wang Hong, because she left for Shanghai this morning. ---有人在敲门。会是谁呢?一定是王红。 ---不,不会是王红,因为她今天早晨就动身去上海了。 因而You must be joking.在意义上相当于You can’t be serious. 析:1、填C。意思是”玛丽不可能在巴黎。几分钟前我还看见她在镇上。2、填D。意思是”--约翰会坐火车来吗?--应该会,但他可能不会。他喜欢开车。” 【考例】1.---I heard they went skiing in the mountains last winter. (NMET 2002Beijing ) ---It ___ true because there was little snow there. A.may not be B.won't be C.couldn't be D.mustn't be 【分析】Could,might表示过去的可能性。 I thought it might be true.我本认为那是真的。 He could be very unreasonable.他有时可能毫不讲理。
沧州一中吧导航贴 沧州一中吧:http://post.baidu.com/f?kw=%B2%D7%D6%DD%D2%BB%D6%D0沧州一中资料区吧:http://post.baidu.com/f?kw=%B2%D7%D6%DD%D2%BB%D6%D0%D7%CA%C1%CF%C7%F8沧州一中校友会吧:http://post.baidu.com/f?kw=%B2%D7%D6%DD%D2%BB%D6%D0%D0%A3%D3%D1%BB%E1欢迎大家浏览以上三个贴吧,并且希望将此三个帖吧推荐给其他同学
【通告】声明 此帖吧为沧州一中分吧,主要作用是提供学习资料,以便大家查阅,我会将一些资料及时贴出来,也欢迎大家也加入到为同学服务的行列,提供一些好的资料.吧规请参看沧州一中吧,此外本吧严禁灌水,版聊等妨碍同学们查阅资料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对其进行删除,封号处理(要比总吧严的多,望注意).即日
【英语】高中三年英语重要短语 Useful expressions From Junior Books 1. be afraid of 2. agree to do sth. 3. not…at all 4. one after another 5. at last 6. at once 7. at the same time 8. at work 9. be away from 10. go away 11. make the bed 12. do one’s best 13. be busy with 14. be busy doing sth 15. by bus /car / plane 16. catch up with 17. catch cold 18. day after day 19. do some cleaning 20. eat up / use up 21. in the end 22. fall ill 23. on foot 24. make friends with sb. 25. in front of 26. get back /in /off /on 27. get on with 28. give up 29. go on doing sth. 30. go shopping 31. be good at 32. hand in / out 33. have a good time 34. have breakfast / supper 35. have sports 36. hear from 37. here and there 38. hold a meeting 39. hold on 40. hurry up 41. keep on doing sth. 42. all kinds of 43. a kind of 44. laugh at 45. listen to sb. 46. no longer 47. look after / at / for/ up 48. make a mistake 49. make a noise 50. in the middle of 51. neither…nor 52. from now on 53. a number of 54. at once 55. once upon a time 56. put on / sth down / up 57. get / be ready 58. take / have a rest 59. ring up 60. send for 61. by the side of 62. go to sleep 63. stop sb. from doing sth. 64. take a walk 65. take away 66. take out 67. take down / off 68. take a train / bus 69. think about 70. all the time 71. on / in time 72. too…to 73. try on 74. turn off 75. wake up 76. by the way 77. one the / one’s way to… 78. write down 79. take a message for sb. 80. What a pity! 81. of course 82. turn left 83. feel well 84. neck and neck 85. fall behind 86. take turns 87. hands up 88. as usual 89. prefer a. to b. 90. You’d better not do sth. 91. Help oneself to sth. 92. change one’s mind 93. make a mistake 94. take one’s time 95. knock into sb. 96. be covered with 97. with one’s help 98. wear out 99. sell out 100. be in surprise 101. be afraid of 102.at the foot of From Senior Book One 103. meet for the first time 104. at the beginning of 105. nice meeting you 106. go away 107. in one’s opinion 108. summer vacation 109. a general idea 110. find out 111. right now 112. from dawn until dark 113. go on doing sth 114. by the lights of 115. as a result 116. pump water 117. on an open fire 118. give one’s regards to sb. 119. that’s nice of sb. 120. send sb. best wishes 121. follow one’s instructions 122. by the side of 123. at the end of 124. a little man with glasses 125. have a way of doing sth. 126. dip sth.into sth. 127. hold up 128. instead of 129. make a face 130. have difficulty in doing sth 131. have difficulty with sth. 132. know about 133. more or less 134. stay the same 135. way of life 136. bring in 137. I guess 138. go off to Guangzhou 139. see sb.off 140. take a taxi 145. a friend of mine 146. by air /sea 147. say Hi to A. from B. 148. have a good trip 149. tie the boat to a tree 150. by the river bank 151. all night long 152. be about to do sth. 153. nothing except / but 154. at a high price 155. stay long 156. cover a.with b. 157. so that 158. in rows 159. from now on 160. in order to 161. make sure 162. knock sb. down 163. obey the rules 164. break the rules 165. in the past 166. wash away 167. take a look at 168. take a picnic 169. a great many 170. agree on 171. supply sb. sth 172. all over the country 173. at the crossing 174. plenty of 175. as soon as possible 176. set up 177. spend ...in doing / on sth. 178. as follows 179. fall off / down 180. for quite a while 181. a great part of 182. on the morning of 183. the number of 184. cut off 185. at 5.3 centimetres a year 186. as a result of 187. It is said that 188. do one’s best to do sth. 189. change a. for b. 190. a waste of money 191. make a decision 192. go up 193. bring down 194. get sb.to do sth. 195. be used to doing sth. 196. keep a record of 197. thanks to 198. at one time 199. make plans for 200. at home and abroad
【语文】高考作文快速审题十五法 l.同步审视法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性的一步。文章的立意就是在审题的过程中确定的。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快速作文要求在一两分钟之内完成审题任务,确定文章立意,不但要求对作文题目把握得准,而且要求速度快捷,不能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地去分析和揣摩。下面介绍几种快速审题雄基本方法。 非快速作文审题时,对作文题目的命题意图、写作对象、选材范围、中心表达等方面的问题可以分步进行分析、推敲,快速作文的审题不能这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同步审视法要求对题旨、题材、中心、重点、体裁等做同步审视,也就是说,一览无余,同步完成,不再按部就班,逐条揣摩。这好比盖图章,一般人签名是一笔一画地写, 而盖图章则只要往纸上按一下就行了,很显然,盖图章比一笔一画地写要快得多。一个神枪手在向目标开火时,不象一般射手那样,第一步托枪,第二步瞄准,第三步开火。他的瞄准和扣扳机动作也几乎是同步完成的。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也是这样。 同步审视法要求简化审题程序,采用扫描的办法,对题 目瞥一眼,立即就能决定写什么,表达什么主题。比如写《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这个题目,按常规审题的程序是: ①这道题写作的对象是:事。 ②这道题写作的范围是:一件事。 ③这道题取材的范围是:身边的事。 ④这道题题旨的中心是:有趣的事。 ⑤这道题的文章体裁是:记叙文。 通过以上程序的思考和分析,然后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有趣的事情。 但审题还没有完结,还必须继续思考第七个更重要的问题:什么是有趣的事?所谓“有趣的事”,就是指能给人以新鲜感的事,也就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事。这样的事,一般说来有点出人意料之外,情节比较曲折,甚至有点富于戏剧性。但是光有有趣还不行,还必须有意义,能给人以启迪和教育。分析到这里,审题的过程才算完成,最后的结论是:用记叙文的形式,写一件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们喜闻乐见的而又有意义的事。这样的审题方法,虽然对题目把握得比较准,但是程序太繁琐,费时太多,不符合“快速”的要求。 同步审视法只要瞥一眼《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有趣的》这个题目,瞬间就能做出判断:写一件新鲜的人们喜闻乐见的有意义的事。为什么同步审视法能迅速对题旨做出判断呢?关键的问题是使用扫描法,简化了思维程序,省去了繁杂的分析过程。因为“身边的”、 “有趣的”、“一件”、“事”等因素,在题目中都有明显的标志,可以一览无余,不必再按部就班去思考和分析。既然是写“一件事”,体裁当然是记叙文,这个问题也无须考虑,写任何文章都要注意社会效益,因此所写的事情不但要求有趣,还必须有意义。这样,把七个思维程序简化为一个,只要抓住一个“趣”字稍加分析,就完成了审题任务。 同步审视法的另一个要领是高屋建瓴。只有居高临下,才能一览无余。有些作文题,表意层次比较复杂,如果逐条推敲,必定费时间。这时只要抓住关键的一步进行思考,其它各步也就完成了。比如写《改革之风吹进了校园》这个题目,运用同步审视法审题,看到题目,立即就能明确题旨:写学校的改革新事.把眼光集中到“改革之风”的“风”字上,稍加思考,就知道“风”即事,明确了“改革之风”就是“改革之事”,那么题目的题旨、题材、中心、体裁等问题都在瞬间解决了,所有审题应该完成的任务,都已在思考“风”的同时一览无余,同步完成。这样审题所需的时间短,而对题目也把握得准,从而达到了“快速”的要求。
【历史】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识记 1.14世纪,商业、银行金融业先后在意大利各共和国以及荷兰、英国等地兴盛起来。 2.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出现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3.资本主义在工业中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4.在开辟新航路方面走在最前面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5.开辟新航路的航海家、时间和航线 ①1497--1498年 达·伽马 欧洲一印度 ②1492年 哥伦布 欧洲一美洲 ③1519-1522年 麦哲伦 环球航行。 6.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7.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各国。这是14至16世纪反映欧洲各国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8.意大利文艺复兴最早的两位代表人物是诗人但丁和画家乔托。但丁的代表作是《神曲》。乔托的名作是《哀悼基督》。 9、 文艺复兴时期主要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 10.彼特拉克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11 、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美术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代表作是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的壁画拉斐尔的代表作是《西斯廷圣母》、《雅典学派》 12.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是莫尔和莎士比亚,莫尔的代表作是《乌托邦》。 13.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珂德》是和莎士比亚戏剧并列的世界文化瑰宝。 14.天文学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开端。天文学革命的著名代表及其贡献: 波兰哥白尼确立“太阳中心说” 德意志开普勒指出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 意大利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证实了日心学说的正确 15.意大利的布鲁诺、英国的弗兰西斯·培根是提倡唯物主义科学研究的卓越思想家。 16.德意志的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了德意志农民战争。 17.“圣像破坏运动”揭开了尼德兰革命的序幕,尼德兰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 理解 1.中国的火药、罗盘针和印刷术对欧洲的影响: ①火药把骑士阶层作得粉碎;②火器的广泛流行,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③罗盘针有利于开辟新航路,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④造纸术和印刷术,便利了文化知识的广泛传播,成为新教的工具和科学复兴的手段。 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 引起了“商业上的革命”,2 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扩大了经济和文化的往来;主要商路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3 西、葡、英、尼德兰取代了意大利的商业地位。 引起了“价格革命”,4 金银价格下降,5 物价猛涨。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暴利,6 封建主衰落了,7 劳动人民日益贫困化;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殖民掠夺,8 增加了资本的积累,9 同10 时也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贫困、落后。 第二章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 识记 1.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2.16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形成。 3.1649年,英国议会处死查理一世,英国宣有为共和国。 4.1688年的“光荣革命”(宫廷政变),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 5.1588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树立海上霸权。 6.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和伦敦公司.开始向印度和北美殖民。17世纪初英国开始在北美和印度进行殖民扩张。 7.17、18世纪,英国先后打败荷兰、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自夸为“日不落”的大殖民帝国。 8.18世纪法国的著名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 9.大革命前,法国社会中的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资产阶级。 10.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爆发。其导火线是三级会议的召开。
【化学】有机化学中常见误区剖析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 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 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 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 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 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烯烃均能使溴水褪色。 如癸烯加入溴水中并不能使其褪色,但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时却能使其褪色。因为烃链越长越难溶于溴水中与溴接触。 7、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 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8、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 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9、误认为块状碳化钙与水反应可制乙炔,不需加热,可用启普发生器。 由于电石和水反应的速度很快,不易控制,同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中产生的糊状物还可能堵塞球形漏斗与底部容器之间的空隙,故不能用启普发生器。 10、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 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11、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 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 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3、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 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4、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5、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6、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 苯酚是酚类。 17、误认为苯酚是固体,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故大量苯酚从水中析出时产生沉淀,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苯酚与水能行成特殊的两相混合物,大量苯酚在水中析出时,将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是苯酚中溶有少量的水的溶液,上层相反,故应用分液的方法分离苯酚。 18、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 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9、误认为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碳酸只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微微变红,于是断定苯酚一定不能使指示剂变色。 “酸性强弱”≠“酸度大小”。饱和苯酚溶液比饱和碳酸的浓度大,故浓度较大的苯酚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20、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21、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 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22、误认为苯酚与溴水反应生成三溴苯酚,甲苯与硝酸生成TNT,故推断工业制取苦味酸(三硝基苯酚)是通过苯酚的直接硝化制得的。 此推断忽视了苯酚易被氧化的性质。当向苯酚中加入浓硝酸时,大部分苯酚被硝酸氧化,产率极低。工业上一般是由二硝基氯苯经先硝化再水解制得苦味酸。 23、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 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24、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 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5、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 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6、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7、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 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8、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 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9、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 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 30、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 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31、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 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32、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33、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醇和甲酸。 34、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 例:乙烯与环丙烷。 35、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 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数学】抽象函数问题的求解策略 函数是每年高考的热点,而抽象函数性质的运用又是函数的难点之一。抽象函数是指没有给出具体的函数解析式或图像,但给出了函数满足的一部分性质或运算法则。此类函数试题既能全面地考查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及性质的代数推理和论证能力,又能综合考查学生对数学符号语言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以及对一般和特殊关系的认识。因此备受命题者的青睐,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不断地出现。然而,由于这类问题本身的抽象性和其性质的隐蔽性,大多数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感到束手无策。下面通过例题来探讨这类问题的求解策略。 例:设y=f(x)是定义在区间〔-1,1〕上的函数,且满足条件: (i)f(-1)=f(1)=0; (ii)对任意的u,v∈〔-1,1〕,都有—f(u)-f(v)—≤—u-v—。 (Ⅰ)证明:对任意的x∈〔-1,1〕,都有x-1≤f(x)≤1-x; (Ⅱ)证明:对任意的u,v∈〔-1,1〕,都有—f(u)-f(v)—≤1。 解题: (Ⅰ)证明:由题设条件可知,当x∈〔-1,1〕时,有f(x)=f(x)-f(1)≤—x-1—=1-x,即x-1≤f(x)≤1-x. (Ⅱ)证明:对任意的u,v∈〔-1,1〕,当—u-v—≤1时,有—f(u)-f(v)—≤1 当—u-v—>1,u·v<0,不妨设u<0,则v>0且v-u>1,其中v∈(0,1〕,u∈〔-1,0) 要想使已知条件起到作用,须在〔-1,0)上取一点,使之与u配合以利用已知条件,结合f(-1)=f(1)=0知,这个点可选-1。同理,须在(0,1〕上取点1,使之与v配合以利用已知条件。所以,—f(u)-f(v)—≤—f(u)-f(-1)—+—f(v)-f(1)—≤—u+1—+—v-1—=1+u+1-v=2-(v-u)<1 综上可知,对任意的u,v∈〔-1,1〕都有—f(u)-f(v)—≤1. 点评:有关抽象函数问题中往往会给出函数所满足的等式或不等式,因此在解决有关问题时,首先应对所要证明或求解的式子作结构上的变化,使所要证明或求解的问题的结构与已知的相同。如本题未给出函数y=f(x)的解析表达式,而给出了一组特定的对应关系f(-1)=f(1)=0,以及两个变量之差的绝对值不小于对应的函数值之差的绝对值的一般关系。在(1)的证明中,利用f(1)=0,把f(x)改写成—f(x)—=—f(x)-f(1)—;在(2)的证明中,利用f(-1)=f(1)=0,把—f(u)-f(v)—改写成—f(u)-f(v)—≤—f(u)-f(-1)—+—f(v)-f(1)—,这些变形起了重要的作用,因为是这些变化创造了使用条件的机会,也创造了解决问题的捷径。 另外,有关抽象函数问题中所给的函数性质往往是对定义域内的一切实数都成立的,因此根据题意,将一般问题特殊化,选取适当的特值(如令x=1,y=0等),这是解决有关抽象函数问题的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 总之,抽象函数问题求解,用常规方法一般很难奏效,但我们如果能通过对题目的信息分析与研究,采用特殊的方法和手段求解,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同时在运用这些策略时要做到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语文】高考易错成语560例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地理】方法研究 地理学习方法 抓“概念”重“消化” 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 抓“原理”重“理解” 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 抓“综合”重联系 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在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综合性分析问题上,要做如下努力: 有计划地做一批综合性典型训练题,学习从自然因素到经济因素全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要注意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抓“共性”重“个性” 地理环境既有共性,更具个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重视事物共性的总结和个性的分析。 抓“归纳”求“规律” 这是归纳推理的思维方式,从特殊性的地理事物中,归纳出普遍性的规律。如通过观察,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统后,根据分布和成因,可归纳出:(1)每个大样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统;(2)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热带、副热带海区呈顺时针方向(反气旋型)运动,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运动;(3)每环流系统的西部都是暖流,东部都是寒流。上述结论,就是通过对三大洋洋流分析后,推及出来的普遍规律。 抓“一般”推“特殊” 抓“对比”找“异同” 抓“运算”促“智能” 地理计算在“双基”中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能力。为了培养、提高地理运算能力,要做如下分类练习; 比例尺与图距、实距换算。 地方时与区时的换算。 绝对高度、相对高度与等高线的计算。 垂直气温的计算。 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恒星日与太阳日的换算 昼夜长短的计算。 人口密度与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 各种百分比的计算等。 通过反复练习,熟练掌握计算技巧,从计算结果中,阐明地理事物的性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抓“读图”明“空间” 地图具有形象、直观的作用,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发展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可以进一步明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空间组合。 为了培养查阅、填画地图习惯,要求: 书上的图必须一一理解,学会分析、应用。 充分利用填图册,按要求和规格填写地理事物。 无论是平面图、立体图,还是示意图、景观图,要求能画出大体轮廓,以加深印象和记忆
【政治】方法研究 政治上课很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40分钟,比课外努力两个小时的效果还好。逼自己把老师讲的东西当成故事来听,会有趣、轻松很多。课后没事干时偶尔翻翻课本,抽点时间理清一下知识的逻辑关系,对记忆有很大帮助。如果有时间,还可以找点课外书来看。不一定要和政治有关,随便什么有关社会、科学的都行,甚至某些小说、野史亦可。多看点书,答题时虽然用不到这些东西,但会带来很多灵感。 多做题。对选择题搞题海战术,形成条件反射,考前重点看自己曾经做错过的题目。对于解答题,要多看,从标准答案中学习一些答题技巧。注意选择一些解答详细,最好有分析思路的参考书。参考书贵精不贵多。 偶尔看看报纸、新闻,或从其它方面了解一些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有助于开放性题的解答。答开卷部分时,能写多少写多少。因为少写扣分,多写不扣。阅读材料时注意看清楚题目,不仅要理解文章,把握好答题的大概方向,还需弄清楚材料的每个细节,根据一些关键字答题。同时注意组织好语言,不仅要让改卷老师看得懂,还要让老师看得舒服。
【生物】方法研究 生物学习方法 方法有两个,一是归纳,二是做题。 首先讲讲归纳,这是我个人最推崇的方法。因为我高三这一年花在比赛上的时间很多,没有严格地按照老师的进度很系统的复习,但知识归纳帮助我将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的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像优化设计上的归纳就很不错,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我高二的时候做了全部自己写的那种归纳,上高三不久,就在优化设计上对它给出的框架做了补充。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课本是最最最根本的,大家一定要三本课本读的滚瓜烂熟。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察看就可以了。 在做好了以上两种归纳的基础之上,便做着两种归纳的归纳,也就是特殊知识点的归纳,把基本知识中一些自己掌握不好的、易忘的、易混淆的、难懂的、有代表性的和特殊的知识点或例子另外抄写来,还有把习题归纳中常错的、易错的、常考的、特殊的知识点也一起抄下来,这样就组成了特殊知识点归纳。平时在听完课,做完习题后应该着重做基本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而在准备考试的时候,应该先看一边书本,再看一遍知识归纳,一边看一边把重点要点写下了——也就是做特殊知识归纳,最后就只看这本特殊知识归纳。如果时间允许,边看边把记不住的打上记号,到了最后的最后就只看有记号的。这样就可以把所有知识点过一遍了。懂的看一眼就行了,因为这些知识本来就烂熟于心了;而不太有把握的,经过这样抄一遍,看几遍也都攻下来了,所以上考场的时候就可以信心百倍了。我高考前两个星期就是先花了一个星期把书本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看了一遍,做了特殊知识归纳,然后接下来那个星期就看特殊知识点归纳和习题归纳(我是看卷子的)。 然后讲讲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常用:优化设计、黄冈考典、易错题宝典、龙门书局(实验!) 要点: 多做 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 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 归纳 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 听课 做好预习 听课时记一些特殊的例子,自己预习是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 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及时提问 以上是复习准备的方法,是知识录入,那考试时应该怎样把知识提取出来呢?我想,首先应该确信自己每个知识点都弄懂了,遇到一个问题时,要做的就是把答案从大脑中提取出来。看到一个题目,先把握住这道题要考的是什么知识点,然后以这个知识点为关键词,搜索若干个出相关的知识点,就像在网上搜索资料一样;简单的题目答案一下子就找出来了,而复杂的题目则需要在搜索出来的知识点中选择一个最适合的或是搜索出所有合适的知识点。后一种方法在生物考试中尤为重要,因为生物这门学科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联系性,生物体各种形状和功能的联系决定了我们学的各个知识点的联系,也决定了试题答案要求全面。生物试卷中更多的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全面和体现联系是取得高分的关键。牢固的基础知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开阔灵活的思路则是学好这门课,考出好成绩的根本。 上面介绍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我觉得不仅适用于学习生物,也适用于学习其他科目,当然要根据每个学科的特点而不断改良。我的学习方法,像知识归纳,是要花很多时间和心血的,我并不十分聪明,所以只有用更多的勤奋来收获更多的知识。勤奋、付出,是每一个求学的人都必须做到的。
【化学】方法研究 化学学习方法 学习化学,是以实验、实物直观为基础,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和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是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 化学学习原则是根据学习任务、学习规律和总结化学学习经验,而对化学学习提出的基本法则。它是用来指导和改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质量的。 化学学习规律原则有哪些,还有待深入研究。就目前化学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习经验来看,以下几条是基本的学习原则: 1.手脑并用原则 (1)要明确化学学习是认识过程,艰苦的脑力劳动,别人是代替不了的。 (2)对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使学生能主动地学习,就要不断地使他们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化学研究既有宏观的物质及其变化的现象、事实,又有微观粒子的组成、结构和运动变化,还要学习各种基本技能。认识到学习时动手、动眼、动口又动脑的重要。自觉地全神贯注读、做、想练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改进动脑又动手的方法,提高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另一方面,要从心理学、生理学和信息论等方面,提高对主动学习的认识。如信息论认为,学习是信息通过各种感观进入大脑,进行编码、转换、储存、组合、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就信息输入来说,有强有弱,当学习者高度主动自觉时,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就能主动调节感受器官,接受各种输入信息。如果学习不主动,信息没有很好输入,后面的信息处理就要发生很多问题。因此,要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被动地学,只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而不开动脑筋想是学不好的。实验不动手做,也掌握不了基本技能的。学习中遇到问题,通过思考解决不了时,就主动请老师、同学帮助解决,做到勤学好问。 2.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 系统化和结构化原则,就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体系,成为他们的知识总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孤立的、不相联系的。因为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易于转化成为能力,便于应用和学会学习的科学方法。它是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的飞跃之后,在理解的基础上,主观能动努力下逐步形成的。这是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加深,也是实验中运用知识前的必要过程。因此,在教和学中,要把概念的形成与知识系统化有机联系起来,加强各部分化学基础知识内部之间,以及化学与物理、数学、生物之间的逻辑联系。注意从宏观到微观,以物质结构等理论的指导,揭露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在本质。并在平时就要十分重视和做好从已知到未知,新旧联系的系统化工作。使所学知识成为小系统、小结构,然后逐步成为大系统、大结构,达到系统化、结构化的要求。 3.学习与发展相统一原则 学习与发展相统一原则中的发展,包括能力、个性、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思想等多个方面。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发展能力,培养观点问题。已有专门章节论述,这里就不多讨论。要强调的是,这个原则要求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采取各种途径、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从自己实际出发,提高能力,培养观点。例如,自学能力较差,就要加强阅读练习,学会从阅读方法等方面入手,争取老师、同学的帮助逐步提高。对教师来说,学生的发展是不一样的。因此,要对学生的能力、观点、个性等方面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针对学生情况,发扬长处,克服缺点,因材施教。使学生不断发展,在更善于学习中,把学习效率与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4.及时强化原则 及时强化是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如,元素符号、分子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是化学特有的。教学实践表明,化学用语没有学会和记住,是造成学生学习质量不高、学习发生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及时强化,才能迁移应用。强化不是消极的重复和记忆,而是积极的为了进一步的学习与应用。它包括了知识的理解加深,使之系统化及时记住该记的内容,等等。 强化要及时,方式方法可多种多样。以平时为主,以课内外学习自我强化为主,而这又是在教师有计划地安排检查下进行的。 在课内外所采用的阅读教材、口头和书面练习,实验及讨论等各种实践活动都要给学生具体的帮助和检查督促,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上下功夫。
【物理】方法研究 物理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一定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同时更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很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别难,尤其是进入高中以后,经常可以听到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于是就更觉得中学物理非常难学。 物理固然有复杂性的一面,但是只要我们抓住物理学的特点,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这门功课是完全可以学好的。在此,笔者就想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学好中学物理。 一、要善于观察, 于观察的过程中学习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中物理现象的科学。这些现象包括力现象,声音现象,热现象,电和磁现象,光现象,原子和原子核的运动变化等现象。学习物理的主要任务就要研究这些现象,找出其中的规律,了解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使同学们知道和掌握,以更好地为生产和生活服务。我们知道,我们周围的世界就是由物质构成的,许多生产和生活现象都是物理现象,要学好物理,就要认真观察周围存在的各种物理现象。 观察首先要广泛,全面。物理学得比较好的同学,大多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的。因而,这些同学往往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眼界开阔,见多识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学习物理时,往往实物感较强,思路较宽,比较容易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从而进行正确的分析。例如,看到彩虹,不是单纯地好奇于她五彩斑斓的色彩,而应注意观察里面有几种颜色?为什么有这几种颜色?这几种颜色是如何排列的?为什么会是着这样排列的;打开收音机,不应只是单纯地听一听美妙的音乐,而是看一看里面有哪些元件?这些元件是怎样组和的?为什么通过这些元件可以听到电台广播?电台广播是如何发送的......。勤于观察,善于提出问题必将使自己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推动自己去看书,去研究,去探索。这样有的放矢,必将打消畏惧物理的心理,对物理真正产生兴趣。 观察要有针对性。同学们在广泛观察的基础上,应该重视观察与已学的知识有关的物理现象。例如:初中学习了"压强"这个物理概念,我们就要注意观察物体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压强与作用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象载重拖拉机的履带;载重汽车的后轮变成四个;刀磨快了才好切东西;以及钉图钉、缝衣服、在沙地上行走等等。都应该注意这些日常现象,并能将这些现象与"压强"这一概联系起来。久而久之,脑中必然积蓄了大量的物理现象以及与之有关的物理知识。 观察还必须目的明确。俗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看到的现象,不应专注它的好看与新奇,而是应当找出这些现象后所隐藏的物理原因、物理规律。例如:纺锤型的圆锥滚轮沿V形轨道向上滚。我们不应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滚轮放在斜轨下端是不会自动向上滚的。我们只要知道滚轮向上滚时,重心是不断下降的,那么滚轮上坡的道理就会一下子明白了。另外,看到硬币浮在水面上,应该与液体的表面张力联系起来;看到肥皂泡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应该与广的干涉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们观察的目的才算达到了。 我们千万要忌讳对周围的一些现象漠不关心,不观察,不思考,这对学习物理是不利的。其实,物理上许多定律的发现和重大的发明都是源于观察的基础上。大家都比较熟悉的,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建立在仔细观察苹果落地这一现象的基础上的。瓦特在烧开水时,观察到水蒸气产生的力量推开了壶盖的基础上,发明了蒸汽机等。过去一些同学进入中学后往往觉得物理越学越难,这和他们长期困于书本之中,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生活和现象,对一切都漠不关心恐怕不无关系。 二、要重视实验, 勤于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掌握物理规律。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宋代诗人陆游曾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说,要获得知识,仅靠书本上的知识不够的,还必须我们亲身实践,把知与行、脑与手结合起来。
【数学】方法研究 数学学习方法 一、全面复习,把书读薄 从历年试卷的内容分布上可以看出,凡是考试大纲中提及的内容,都可能考到,甚至某些不太重要的内容,在某一年可以在大题中出现,如98年数学一中,不但第三题是一道纯粹的解析几何题,而且还有两道题是与线性代数结合考了解析几何的内容,可见猜题的复习方法是靠不住的,而应当参照考试大纲,全面复习,不留遗漏。 全面复习不是生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相反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各内容,各方法的本质联系,把要记的东西缩小到最小程度,(要努力使自已理解所学知识,多抓住问题的联系,少记一些死知识),而且,不记则已,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二、突出重点,精益求精 在考试大纲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握,会(或者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 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要抓住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如微分中值定理,有罗尔定理,拉格朗日定理,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由于罗尔定理是拉格朗日定理的特殊情况,而柯西定理和泰勒公式又是拉格朗日定理的推广。比较这些关系,便自然得到拉格朗日定理是核心,这这个定理搞深搞透,并从联系中掌握好其它几个定理,在考试大纲中,罗尔定理与拉格朗日定理都是要求理解的内容,都是考试重点,我们更突出拉氏定理,可谓是精益求精。 三、基本训练反复进行 学习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致电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习题, 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下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前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乍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习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记住了就要牢靠。事实证明,有些记忆是终生不忘的,而其它的知识又可以在记住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得到,这就是全面复习的含义。 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关于分吧的通知 由于贴吧规模逐渐庞大,针对性相对削弱,所以决定分吧,新建沧州一中校友会和沧州一中资料区两个贴吧(已添至相关贴吧),望请大家主意.http://post.baidu.com/f?kw=沧州一中资料区http://post.baidu.com/f?kw=沧州一中校友会
分吧,不错吧 沧州一中的学子进
【年级主题贴】2005级 05级的同学这里转
【年级主题贴】2004级 04级的同学,在这里
【年级主题贴】2003级 03级的同学,在这里畅所欲言
本吧声明 此吧为沧州一中吧分吧,主要作用是校友联谊,寻人等.发表与其内容无关的帖子会被删除.方便起见,03,04,05三届的主题贴我发了,其他年级的同学来了可建立自己年级的主题贴.各个班的同学也可建立自己班的主题贴,方便同学交流.其他吧规参见沧州一中吧即日
无法新建贴吧 无法新建贴吧,迟迟不批准 沧州一中资料区 沧州一中校友会
举报 无法新建贴吧,迟迟不批准沧州一中资料区沧州一中校友会
举报 不能新建贴吧了,说要通过审查,可是都审查了好几天了,也没有消息.请管理员同志解释一下
全国卷1出错了 化学一道Alcl3根本不导电,还电解个吗呀
【世界杯专题】德国世界杯主题曲MV 德国世界杯主题曲MV--Time of Our Lives 这首歌曲由Toni Braxton 和 Il Divo 共同演绎 一位是R&B 天后 一个是全球现在很走红的美声男子组合 一起提前激动下了~~大家看一下,感受如何 http://www.worldcups.com.cn/bbs/dispbbs.asp?boardid=6&replyid=1092&id=378&page=1&skin=0&Star=1 喜欢就顶一下!
【呜呜】结束------------------------- Everything ends
【删贴公告】
【留言板】老师-----最可爱的人!!! 师恩难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有可能是你一生中最难忘的人.如果你想念你的老师,那就在这里写下他的名字和最想对他说的话,为他祝福吧!!!(最好是毕业生)
【月考讨论】 哇哇!这次英语过不了100了,太垃圾了!!一楼保不住了!!
【年少的回忆】看你记得多少 啊
举报 秋天 吧 吧主长时间不理吧务.导致吧内秩序混乱
【语文】高考易错成语560例 1. 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 3. 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形容蛮横或固执。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胫,小腿。 15. 不负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孚,使人信服。 16. 不为(wé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 22. 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5. 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一急促。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27. 侧目而视:斜着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谨畏惧而又愤怒的样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达到了绝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30. 诚惶诚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时代臣下给君主奏章中的套语。 31. 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32. 曾经沧桑:比喻曾经见过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里。 33. 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蚕、鲸,名词作状语) 34. 沧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谷子。 35. 从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规劝,如同水流向下那样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无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锋芒,表面看来好像很愚笨。多含褒义。 39. 大器晚成:指能担当大事的人物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就比较晚。 40.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勇于承担,不谦让,不推托。仁,正义,正义的事,引申为应该做的事。 41. 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 42. 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43. 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44. 东山再起:东晋谢安退职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45.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 46. 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 47. 多事之秋:事变很多的时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濡,沾湿。 49. 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都能够详尽地说出来。 50. 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 51. 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
【欢迎】一中吧致二中吧公开信 听说二中学生会考要到我们学校考!再这里我先向各位问好了!祝君愉快,马到成功!!!
打油一首忆陈思 子建侍才高八斗,却与二丁相醉酒煮豆燃萁叹七步,壮志难酬空白首
【讨论】期中考试专题 终于结束了,叹!应该比上次好些吧.大家都咋样呀??
【讨论】关于校刊 听说咱们学校又要办校刊了.真不好说到底是个好消息,还是不好.说实话,我没啥兴趣.没办法,高三了嘛.不过我还是鼓励大家尽量投稿(不知有没有好处),两个月一刊,不知是只个领导作秀看,还是可以让我们自己欣赏.投稿的邮箱地址我现在还不知道,以后再贴给大家.大家如果有自己满意的文章,也可先贴到咱们贴吧,由我或自己再进行投稿.
献给亲爱的祖国-----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六周年! 献给亲爱的祖国 祖国, 您五千年的岁月, 写满了数不清的纷争。 一次次的不屈,一次次的战胜, 勾勒出不变的中华精神。 我们, 在您的胸怀中生存了五千年, 于是, 骨子里便有了五千年不变的中华魂。 您的疆域, 辽阔而雄浑, 如那拂晓高歌的雄鸡。 一次次的飞跃,一次次的奔腾, 您终于站成了东方巨人。 我们, 在您的肩上成长了五千年, 于是, 性情中刻下了五千年不变的“勤奋”。 五千年, 您依旧青春满怀, 五千年, 您仍然步伐激昂。 我们, 将您的脚步追随了五千年, 于是, 见证了您五千年的沧桑。 您也曾经迷惘, 曾经低沉, 但1949年民族的一声巨吼, 就使世界为之震动; 1978年的一声春雷, 推开了面向世界的大门。 在您那辽阔而美丽的大草原上, 羊群像珍珠撒满绿绒; 在您那充满希望的田野里, 麦浪滚滚把天地染得金黄。 在您那曲曲折折的海岸边, 一尾尾鲜鱼塞满了渔网; 在您那郁郁葱葱的森林里, 到处是祖国未来的栋梁。 当新世纪的钟声敲响, 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您的身上。 我看见, 丰收的硕果压弯枝头; 我看见, 机器转动得自由欢畅。 我看见, 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闪射着太阳的光芒; 我看见, 基因密码带领我们走进自然科学的殿堂。 我们和您一道迎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时代, 我们和您一起跨入了一个崭新灿烂的纪元。 我们明白, 我们的双肩将托负起您明天的希望; 我们清楚, 我们的双手将创造出您未来的辉煌。 祖国, 我们定将令您 永远屹立在 —— 世界的东方!
同学们,努力!!!!!!!!!!!!!! 还有一年,拼了!!!!!!
【招募】沧州一中的校友注意了!!!!!!!!!! 欢迎做客沧州一中吧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B2%D7%D6%DD%D2%BB%D6%D0&rs2=0&myselectvalue=1&word=%B2%D7%D6%DD%D2%BB%D6%D0&tb=on 共叙一中情怀
【招募】沧州一中的校友注意了!!!!!!!!!! 欢迎做客沧州一中吧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B2%D7%D6%DD%D2%BB%D6%D0&rs2=0&myselectvalue=1&word=%B2%D7%D6%DD%D2%BB%D6%D0&tb=on 共叙一中情怀
【重贴】浮萍的心事 2002年第4期 一中原来的校刊,现在可能不办了吧
【吧主号召】来吧者必看!!!!!!! 鉴于沧州一中吧长驻吧民非常稀少,即日起开始实施新措施.即:任何一个来此贴吧浏览的一中同学,有责任向自己的同学宣传和推荐此吧.人多才好办事嘛!谢谢大家!!!让同学们在网上有一个自己学校的新天地.此贴长期有效
换吧主了????? 变化真大呀!!!!
【招募】沧州一中的校友注意了!!!!!!!!!! 欢迎做客沧州一中吧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B2%D7%D6%DD%D2%BB%D6%D0&rs2=0&myselectvalue=1&word=%B2%D7%D6%DD%D2%BB%D6%D0&tb=on 共叙一中情怀
【招募】沧州一中的校友注意了!!!!!!!!!! 欢迎做客沧州一中吧http://post.baidu.com/f?ct=&tn=&rn=&pn=&lm=&kw=%B2%D7%D6%DD%D2%BB%D6%D0&rs2=0&myselectvalue=1&word=%B2%D7%D6%DD%D2%BB%D6%D0&tb=on 共叙一中情怀
【校史沿革】光荣历史 漫步走进沧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史展览馆,过去的一幕一幕尽映在眼前。沿着先人留下的足迹,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徜徉,流连、回味...... 河北省沧州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13年,为津南地区第一所官立中学。始名天津第二中学校。1914年学校改归省辖,更名直隶省立第二中学校。1915年,呈请占用沧县城内前清城守尉废署作为分校。这所学校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926年建立了津南地区第一个中共党支部,因而被称为“津南地区革命策源地”。30年代,这里的革命活动如火如荼,写下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我校是一所省级重点中学,具有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教室治学严谨,执教有方;学生学习刻苦,奋发向上。八十八年来,共培养出革命志士、专家学者、各界领域的劳动英才达三万余人。 改革开放以来,学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办学条件日益改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曾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等20余项省级以上集体荣誉称号,并被中央教科所确定为“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实验基地”。 步入21世纪,在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引导下,在“十五计划”的战略部署下,我校全体员工意气风发,决心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高尚的教育事业之中,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祖国建设者不懈奋斗!
申请吧主!!!
【课余闲暇】音乐推荐!!! 大家都喜欢音乐吗??说来听听.也交流一下
【感谢】致谢高中吧!! 各讨论区的学习方法均转自高中吧.特此致谢!!!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