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很芃芃💢 zbcusa1987
太阳很芃芃
关注数: 23 粉丝数: 590 发帖数: 21,432 关注贴吧数: 18
【海贼团】致伪A饭们:4A来啦! 真正的A饭,敢于无视飞转的电表 真正的A饭,敢于触碰烫手的机箱 老规矩,先上配置: CPU:AMD Athlon x4 760K国行盒装 散热:AMD盒装自带 主板:华擎FM2A88X-HD+ 内存:AMD Memory Performance Edition 4GB DDR3-2133 硬盘:希捷500GB 7200转 显卡:AMD Radeon HD6770 1GB GDDR5 机箱:先马天弓 电源:海盗船VS450 风扇:先马游戏风暴12cm红光LED风扇x2、先马8cm风扇x1 合计:2250夜间前面板红光LED效果,离SAMA官方效果图差远了...这么看还清楚一点白天看肿么样?----------------------------------------------------分割线------------------------------------------- 软件理论测试 AMD CPUAMD MemoryAMD GPUHD6770默频未超800MHz/4500MHz---------------------------------继续分割线------------------------------ 显卡危机3:高效全屏1倍抗锯齿17帧左右,勉强能玩,再降到中效应该就流畅了极品18宿敌:全效全屏玩起来也问题不大写在最后: 1、Athlon x4 760K+HD6770性能不差,大家不要对AMD有偏见,2250的主机能跑孤岛危机3、能跑极品18已经不错了,至于网游那更没压力; 2、4A虽然功耗大,但是换来了超越同等价格的性能,所谓有得必有失; 3、4A发热比较恐怖,CPU轻载都45度,GPU第一次FurMark达到了81度,拿手去摸机箱侧板,直接是烫的,所以后面增加了机箱风扇; 4、现在主机最大的缺陷就是噪音,由于预算有限,风扇都是3Pin不可调速风扇,所以开机后噪音超出一般水平,建议配个降噪耳机吧; 5、AMD平台还是大机箱大散热更合适,先马天弓本身机箱散热也不是特别好加剧了零部件温度上升。
【海贼团】Maxwell GM108等待发布 GTC 2014大会上,NVIDIA宣布2016年开始引入新的“帕斯卡”架构,而今明年两的GPU架构将是Maxwell麦克斯韦尔,此前已经推出了GM107架构的GTX 750 Ti、GTX 750两款显卡,笔记本市场上还升级了GTX 800M系列,有Kepler架构马甲也有Maxwell这样的新架构。除了GM107之外,NVIDIA近期还会发布GM108核心,定位更低。GM108之后的Maxwell就不一样了,属于高性能级别的,工艺也会升级,而且NVIDIA会同时针对20nm及16nm两种工艺进行测试。先说这个GM108核心,实际上此前发布的 GTX 840M/830M使用的Maxwell核心就是这个GM108,只不过NVIDIA并没有公布这个核心的详细规格。从GM107的规格来看,Maxwell架构中每组SMM单元中有128个CUDA核心,GTX 750 Ti是5组640个CUDA核心,GTX 750是4组512个CUDA核心,GM108会继续精简,CUDA核心数应该在256-384个之间,移动版GM108的显存位宽降低到了64bit,桌面版GM108位宽尚不确定。 虽然799元的GTX 750与399元的入门独显之间还有一些空白,但考虑到市场上的态势,GM108核心的独显很可能只会出现在OEM市场上,毕竟Haswell核显、APU的性能已经不弱,抵得过入门独显。 GM108很可能是NVIDIA最后使用28nm工艺的GPU了,未来的Maxwell架构肯定要布局高性能市场市场了,时间可能要到今年底,升级工艺还是必要的。TSMC在今年Q1季度就要量产20nm工艺了,不过此前有消息称AMD、NVIDIA普遍认为20nm工艺并不适合GPU这种产品,它主要是为移动处理器而生的,双方都把目光投向了明年Q1量产的16nm FinFET工艺。 消息称,NVIDIA现在同时做两手准备,分别针对20nm及16nm工艺做流片,如果16nm进度不出现延期,很可能就越过20nm工艺直奔16nm工艺去了。与之对应的是,前两天的GTC 2014预告上,NVIDIA还表示会谈谈20nm工艺高端Maxwell架构,结果黄仁勋根本就没提到这个事。
Radeon R9 280、R7 265、R9 290X x2即将来袭 NVIDIA本月开始会升级产品线,Maxwell架构的GM107核心双雄GTX 750 Ti和GTX 750下周就会问世。 AMD也不能闲着,除了昨天推出的一个HD 7770马甲版R7 250X之外,AMD还准备了几款显卡——中端产品有R7 265;高端产品还有R9 280,使用的是Tahiti Pro 2核心;旗舰级则有双芯的R9 290X X2,最快6月份的电脑展就会公开。VR-Zone得到新产品路线图显示,AMD将推出R7 265显卡迎接GTX 750 Ti的挑战,这款显卡的核心为Pitcairn Pro,也就是HD 7850的规格,1024个流处理器单元,而AMD此前推出的R9 270X和R9 270使用的是Curracao XT/Pro核心,是1280个流处理器单元,相当于HD 7870。 对于R7 265的价格,VR-Zone猜测在159美元左右,处于139美元的R7 260X和179美元的R7 270之间。 既然HD 7850都能复辟,HD 7950系列也不例外,AMD在高端产品中还准备了一个R9 280,使用的是Tahiti Pro 2核心,应该是1792个流处理器,28组CU单元。 这两款显卡的详细规格如核心频率、显存频率及显存容量还未知,发布时间也没有确定,也许跟R7 250X一样都是突然宣布,毕竟这两个核心都是现成的。 此外,双Hawaii XT核心的旗舰显卡已经进入开机阶段,最快在今年6月份的台北电脑展上就会发布。至于是不是确定叫R9 290X x2,或者使用新的命名,暂时还不得而知。 PS.大家请更新BIOS后自行升级到Radeon R9/R7系列新产品,另R9 290X x2单卡需自备RM850以上级别电源
【海贼团】Radeon R9 280、R7 265、R9 290X x2即将来袭 NVIDIA本月开始会升级产品线,Maxwell架构的GM107核心双雄GTX 750 Ti和GTX 750下周就会问世。 AMD也不能闲着,除了昨天推出的一个HD 7770马甲版R7 250X之外,AMD还准备了几款显卡——中端产品有R7 265;高端产品还有R9 280,使用的是Tahiti Pro 2核心;旗舰级则有双芯的R9 290X X2,最快6月份的电脑展就会公开。VR-Zone得到新产品路线图显示,AMD将推出 R7 265显卡迎接GTX 750 Ti的挑战,这款显卡的 核心为Pitcairn Pro,也就是HD 7850的规格,1024个流处理器单元,而AMD此前推出的R9 270X和R9 270使用的是Curracao XT/Pro核心,是1280个流处理器单元,相当于HD 7870。 对于R7 265的价格,VR-Zone猜测在159美元左右,处于139美元的R7 260X和179美元的R7 270之间。 既然HD 7850都能复辟,HD 7950系列也不例外,AMD在高端产品中还准备了一个 R9 280,使用的是 Tahiti Pro 2核心,应该是1792个流处理器,28组CU单元。 这两款显卡的详细规格如核心频率、显存频率及显存容量还未知,发布时间也没有确定,也许跟R7 250X一样都是突然宣布,毕竟 这两个核心都是现成的。 此外, 双Hawaii XT核心的旗舰显卡已经进入开机阶段,最快在今年6月份的台北电脑展上就会发布。至于是不是确定叫R9 290X x2,或者使用新的命名,暂时还不得而知。 PS.大家请更新BIOS后自行升级到Radeon R9/R7系列新产品,另R9 290X x2单卡需自备RM850以上级别电源
【海贼团】GTX750Ti、GTX750长这样:规格也定了 原文转载自驱动之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291%2F291821.htm&urlrefer=044458c135e1043d6e6e839999f79666 第一个Maxwell核心GM107虽然看上去很弱,命名也不利于GeForce 800系列,但毕竟新卡要来了。英国网站UK Gaming Computers首次曝光了基于新核心的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的实物照片。 两款卡在外形上完全一致,中端卡典型的短板设计,胖胖的,但看起来很扎实。具体是谁的不知道,据说来自影驰或者耕升。规格方面,VideoCardz的说法是,GTX 750会有768个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和ROP单元不详,核心频率1020-1085MHz,128-bit 1GB GDDR5显存等效频率5GHz。 SweClockers则是直接给出了GPU-Z截图、3DMark 11跑分成绩图。从图上看,GTX 750 Ti会配备960个流处理器、80个纹理单元、16个ROP单元、核心频率1085-1163MHz、128-bit 2GB GDDR5三星显存等效频率5.5GHz。 GTX 750则是减少到768个流处理器、64个纹理单元,核心频率不变,显存容量减半至1GB,颗粒改用海力士,等效频率也降至5.1GHz。 GPU-Z 0.7.6已经明确支持这两款卡(以及GTX Titan Black、GTX 760 Lite),因此可信度不会有问题,但别忘了是非公版卡,GTX 750应该是超频版。跑分方面,3DMark 11二者分别得到了P5963、P5250,比之前泄漏的高多了,已经可以超过GTX 650 Ti Boost,不知道是因为平台更强,驱动优化,还是超频所致。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都将在本月28日发布,分别取代GeForce GTX 650 Ti、GeForce GTX 650。
【海贼团】GTX750Ti、GTX750长这样:规格也定了 原文转载自驱动之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291%2F291821.htm&urlrefer=044458c135e1043d6e6e839999f79666 第一个Maxwell核心GM107虽然看上去很弱,命名也不利于GeForce 800系列,但毕竟新卡要来了。英国网站UK Gaming Computers首次曝光了基于新核心的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的实物照片。 两款卡在外形上完全一致,中端卡典型的短板设计,胖胖的,但看起来很扎实。具体是谁的不知道,据说来自影驰或者耕升。规格方面,VideoCardz的说法是,GTX 750会有768个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和ROP单元不详,核心频率1020-1085MHz,128-bit 1GB GDDR5显存等效频率5GHz。 SweClockers则是直接给出了GPU-Z截图、3DMark 11跑分成绩图。从图上看,GTX 750 Ti会配备960个流处理器、80个纹理单元、16个ROP单元、核心频率1085-1163MHz、128-bit 2GB GDDR5三星显存等效频率5.5GHz。 GTX 750则是减少到768个流处理器、64个纹理单元,核心频率不变,显存容量减半至1GB,颗粒改用海力士,等效频率也降至5.1GHz。 GPU-Z 0.7.6已经明确支持这两款卡(以及GTX Titan Black、GTX 760 Lite),因此可信度不会有问题,但别忘了是非公版卡,GTX 750应该是超频版。跑分方面,3DMark 11二者分别得到了P5963、P5250,比之前泄漏的高多了,已经可以超过GTX 650 Ti Boost,不知道是因为平台更强,驱动优化,还是超频所致。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都将在本月28日发布,分别取代GeForce GTX 650 Ti、GeForce GTX 650。
【海贼团】GTX750Ti、GTX750长这样:规格也定了 原文转载自驱动之家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291%2F291821.htm&urlrefer=044458c135e1043d6e6e839999f79666 第一个Maxwell核心GM107虽然看上去很弱,命名也不利于GeForce 800系列,但毕竟新卡要来了。英国网站UK Gaming Computers首次曝光了基于新核心的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的实物照片。 两款卡在外形上完全一致,中端卡典型的短板设计,胖胖的,但看起来很扎实。具体是谁的不知道,据说来自影驰或者耕升。规格方面,VideoCardz的说法是,GTX 750会有768个流处理器,纹理单元和ROP单元不详,核心频率1020-1085MHz,128-bit 1GB GDDR5显存等效频率5GHz。 SweClockers则是直接给出了GPU-Z截图、3DMark 11跑分成绩图。从图上看,GTX 750 Ti会配备960个流处理器、80个纹理单元、16个ROP单元、核心频率1085-1163MHz、128-bit 2GB GDDR5三星显存等效频率5.5GHz。 GTX 750则是减少到768个流处理器、64个纹理单元,核心频率不变,显存容量减半至1GB,颗粒改用海力士,等效频率也降至5.1GHz。 GPU-Z 0.7.6已经明确支持这两款卡(以及GTX Titan Black、GTX 760 Lite),因此可信度不会有问题,但别忘了是非公版卡,GTX 750应该是超频版。跑分方面,3DMark 11二者分别得到了P5963、P5250,比之前泄漏的高多了,已经可以超过GTX 650 Ti Boost,不知道是因为平台更强,驱动优化,还是超频所致。GeForce GTX 750 Ti、GeForce GTX 750都将在本月28日发布,分别取代GeForce GTX 650 Ti、GeForce GTX 650。
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已瞄准智能手机尖端材 转载自《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nikkei.com%2Findustry%2Fmanagement-strategy%2F7898-20140207.html&urlrefer=eac316b21988a1cd8a2b69fe08be817b 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将向市场供应更多可提高智能手机性能的尖端材料: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重量只有玻璃一半的显示屏树脂;东丽则改进电池薄膜,将电池持续时间延长约10%;通过碳纤维大幅提高飞机燃效等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或将推动市场格局的改变。日本各材料厂商将供应全球需求日趋旺盛的智能手机尖端材料,并引领材料技术的进步。 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可替代显示屏表面保护玻璃用的透明树脂。保护玻璃的重量约占1百多克重的智能手机的10%。使用新开发的树脂可以减轻手机重量,而且即使掉落,屏幕也不会摔裂。该公司在智能手机用高性能化学薄膜领域占有全球市场40%的份额,此项技术最快将于2015年投产。 东丽在锂电池防短路薄膜领域开发成功了厚度只有原来一半、仅5微米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扩大电池内部空间、多存储约10%的电力。15年度之前将投资约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35亿元)加强枥木县工厂的产能,用于新材料的生产。 旭硝子已经开始供应导电性能改善约30%、可提高画面显示响应速度的基板用树脂的试制品。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运动等变化剧烈的影像。 在手表型、眼镜型等可穿戴终端设备的材料开发领域,日本企业也占据先机。 日本制纸正在建设可用纸浆来量产柔性新材料的试产设备。 信越聚合物(Shin-Etsu Polymer)则开发成功了弯折状态下也能对碰触做出反应的触摸板薄膜。 住友化学和东丽等公司计划积极开发用于智能手机的尖端料料,这些企业认为,材料将左右今后智能手机的竞争。 2013年智能手机全球供货量已经突破10亿部。美国调查公司IDC预测称,在今后4年里需求将再增加近7亿部。此前,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但在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实现迅速增长。各公司一直在推进电子零部件的轻量化以及液晶屏幕的高清化等,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已开始关注材料。而在尖端料料开发领域具有优势的日本企业将积极争取这种需求。 美国波音在最先进飞机“787”、丰田在高档跑车上均采用了碳纤维材料,由此实现了大幅轻量化。东丽借助与优衣库共同开发的发热保温内衣“HEATTECH”,开拓了功能性服装市场。住友化学和东丽等认为,通过材料的根本性革新来提供产品性能的趋势将扩大至智能手机领域。希望将该领域培育为新的盈利来源。 附:一张图看清日本制造!PS.请问如何抵制日货
【海贼团】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已瞄准智能手机尖端材 转载自《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nikkei.com%2Findustry%2Fmanagement-strategy%2F7898-20140207.html&urlrefer=eac316b21988a1cd8a2b69fe08be817b 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将向市场供应更多可提高智能手机性能的尖端材料: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重量只有玻璃一半的显示屏树脂;东丽则改进电池薄膜,将电池持续时间延长约10%;通过碳纤维大幅提高飞机燃效等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或将推动市场格局的改变。日本各材料厂商将供应全球需求日趋旺盛的智能手机尖端材料,并引领材料技术的进步。 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可替代显示屏表面保护玻璃用的透明树脂。保护玻璃的重量约占1百多克重的智能手机的10%。使用新开发的树脂可以减轻手机重量,而且即使掉落,屏幕也不会摔裂。该公司在智能手机用高性能化学薄膜领域占有全球市场40%的份额,此项技术最快将于2015年投产。 东丽在锂电池防短路薄膜领域开发成功了厚度只有原来一半、仅5微米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扩大电池内部空间、多存储约10%的电力。15年度之前将投资约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35亿元)加强枥木县工厂的产能,用于新材料的生产。 旭硝子已经开始供应导电性能改善约30%、可提高画面显示响应速度的基板用树脂的试制品。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运动等变化剧烈的影像。 在手表型、眼镜型等可穿戴终端设备的材料开发领域,日本企业也占据先机。日本制纸正在建设可用纸浆来量产柔性新材料的试产设备。信越聚合物(Shin-Etsu Polymer)则开发成功了弯折状态下也能对碰触做出反应的触摸板薄膜。 住友化学和东丽等公司计划积极开发用于智能手机的尖端料料,这些企业认为,材料将左右今后智能手机的竞争。 2013年智能手机全球供货量已经突破10亿部。美国调查公司IDC预测称,在今后4年里需求将再增加近7亿部。此前,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但在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实现迅速增长。各公司一直在推进电子零部件的轻量化以及液晶屏幕的高清化等,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已开始关注材料。而在尖端料料开发领域具有优势的日本企业将积极争取这种需求。 美国波音在最先进飞机“787”、丰田在高档跑车上均采用了碳纤维材料,由此实现了大幅轻量化。东丽借助与优衣库共同开发的发热保温内衣“HEATTECH”,开拓了功能性服装市场。住友化学和东丽等认为,通过材料的根本性革新来提供产品性能的趋势将扩大至智能手机领域。希望将该领域培育为新的盈利来源。 附:一张图看清日本制造!PS.请问如何抵制日货
【海贼团】这才是真正的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已瞄准智能手机尖端材 转载自《日本经济新闻》中文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n.nikkei.com%2Findustry%2Fmanagement-strategy%2F7898-20140207.html&urlrefer=eac316b21988a1cd8a2b69fe08be817b 日本各大材料厂商将向市场供应更多可提高智能手机性能的尖端材料: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重量只有玻璃一半的显示屏树脂;东丽则改进电池薄膜,将电池持续时间延长约10%;通过碳纤维大幅提高飞机燃效等材料领域的技术革新,或将推动市场格局的改变。日本各材料厂商将供应全球需求日趋旺盛的智能手机尖端材料,并引领材料技术的进步。 住友化学开发成功了可替代显示屏表面保护玻璃用的透明树脂。保护玻璃的重量约占1百多克重的智能手机的10%。使用新开发的树脂可以减轻手机重量,而且即使掉落,屏幕也不会摔裂。该公司在智能手机用高性能化学薄膜领域占有全球市场40%的份额,此项技术最快将于2015年投产。 东丽在锂电池防短路薄膜领域开发成功了厚度只有原来一半、仅5微米的材料。这样就可以扩大电池内部空间、多存储约10%的电力。15年度之前将投资约6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3.835亿元)加强枥木县工厂的产能,用于新材料的生产。 旭硝子已经开始供应导电性能改善约30%、可提高画面显示响应速度的基板用树脂的试制品。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运动等变化剧烈的影像。 在手表型、眼镜型等可穿戴终端设备的材料开发领域,日本企业也占据先机。 日本制纸正在建设可用纸浆来量产柔性新材料的试产设备。 信越聚合物(Shin-Etsu Polymer)则开发成功了弯折状态下也能对碰触做出反应的触摸板薄膜。 住友化学和东丽等公司计划积极开发用于智能手机的尖端料料,这些企业认为,材料将左右今后智能手机的竞争。 2013年智能手机全球供货量已经突破10亿部。美国调查公司IDC预测称,在今后4年里需求将再增加近7亿部。此前,美国苹果和韩国三星电子一直走在市场前列,但在目前,中国企业正在实现迅速增长。各公司一直在推进电子零部件的轻量化以及液晶屏幕的高清化等,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已开始关注材料。而在尖端料料开发领域具有优势的日本企业将积极争取这种需求。 美国波音在最先进飞机“787”、丰田在高档跑车上均采用了碳纤维材料,由此实现了大幅轻量化。东丽借助与优衣库共同开发的发热保温内衣“HEATTECH”,开拓了功能性服装市场。住友化学和东丽等认为,通过材料的根本性革新来提供产品性能的趋势将扩大至智能手机领域。希望将该领域培育为新的盈利来源。 附:一张图看清日本制造!PS.请问如何抵制日货
关于AMD首款ARM处理器Opteron A1100 2014年1月底,AMD正式发布“Opteron A1100”,此前代号“西雅图”(Seattle)。 该处理器基于 64-bit ARM Cortex-A57架构,SoC单芯片设计,拥有四个或八个核心(前者为屏蔽而来),频率可超过2GHz,制造工艺则是GlobalFoundries 28nm。 缓存方面,每一对核心共享1MB二级缓存,总计最多4MB。全部核心共享一体化三级缓存,容量最多8MB。 内存控制器是全新设计的, 同时支持DDR3、DDR4。这就意味着, AMD成了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支持DDR4内存的芯片厂商,第一次领先于Intel(虽然是纸面上的)! 内存位宽是128-bit,双通道,类型支持SODIMM、UDIMM、RDIMM,最高频率1866MHz,最多可安装四条,RDIMM DDR3最大容量128GB。 处理器还集成了PCI-E 3.0总线控制器,八条信道,可拆分为单路x8、双路x4,还有SATA 6Gbps控制器,最多八个接口,整合光纤可支持它们全部全速运行。 此外还有两个10GbE万兆以太网端口、ARM TrustZone安全模块、加密和数据压缩协处理器。 至于是否会整合AMD GPU,无从确认。AMD将从3月份开始提供参考mATX规格主板给感兴趣的客户,配置有四条RDIMM DDR3内存插槽、PCI-E x8/x4扩展插槽、八个SATA 6Gbps接口,标准供电,支持一系列开发工具和软件,包括标准UEFI启动,以及基于“Fedora Project”(红帽赞助社区推动的Linux发行版)的Linux环境,可独立使用或装入标准机架。 至于基于Opteron A1100的服务器成品、OEM合作要到第四季度才会宣布。现在谈论性能和功耗还为时过早,不过AMD倒是公布了一些理论指标:SPECint_rate整数性能大约80,每核心10,热设计功耗25W。 相比之下,基于美洲虎架构的AMD OpteronX2150 1.9GHz SPECint_rate整数性能为28.1,每核心7,热设计功耗22W。 也就是说,AMD只用略高的功耗,就取得了将近三倍的性能,每核心性能也增加了超过40%。AMD宣称,Opteron A1100整体方案的价格只会有高端Xeon产品的大约十分之一,但未作进一步解释。鉴于Opteron X2150的性能和功耗,估计Opteron A1100芯片的价格也会在大约100美元。 Opteron A1100的定位是那些需要低功耗计算、大容量内存/存储的服务器领域,可以为客户节省CPU方面的投资,投入更多内存中。 此前的ARM Cortex-A15服务器尝试都很不成功,现在有了64位指令集架构,相信会有所改变。AMD Opteron X1100难言会大获成功,但至少是个新的开始,尤其是对于AMD这种需要转型突破的企业而言。 AMD宣称,ARM架构将在2019年占据四分之一的服务器市场,AMD则会成为ARM处理器、服务器的领导厂商。这是不是说以后自己可以弄个Android机顶盒玩玩?
【海贼团】12306:曾嗤之以鼻,现在几乎是个奇迹 吧主注:如果你没有耐心看完,请不要妄加评论! 1月11日起,12306网站开始销售除夕当日火车票。每到此时,铁路系统唯一的官方购票网站12306就会成为众矢之的。今年也不例外,12306再次被淹没在一片埋怨声中。 1月10日,一位ID名为“代码狗”的前淘宝工程师,后来在一家电商公司做技术副总的IT业内人士也在著名论坛“西西河”上发文,表达了他自己对12306系统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代码狗”在12306系统刚上线时也有过不少微词。为了证明12306系统很容易搭建,“代码狗”甚至曾经发起过一个名为“替12306设计系统”的开源项目。通过工作中的实践,“代码狗”对于12306系统也有了新的认识。 全文如下: 本人淘宝技术专家,2012年在一家百强民企做电商副总,当时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带队开发了一个B2C网站,走支付宝和银联支付通道,年营业额千万级(作者注:当然实在太少了,我只是说这个网站投入了实际的运营)。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对12306嗤之以鼻,觉得他们做得太烂了,认为自己能带队花几百万半年时间做个好的出来。于是我狂妄地想做一个开源的订票系统给他们。我花了一个星期时间思考建立数据模型,思考到库存这一步的时候,我才发现, 12306的库存复杂性比淘宝、京东高很多倍,运算量也大很多倍。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缓存、负载均衡技术并不能恰好满足12306的需求。 在平时,12306也就是个正常的电商网站。但一到黄金周,12306就是一个全站所有商品都秒杀,所有SKU都是动态库存的变态。 即使不考虑线下既有的电话、代售点等渠道,要实现一个12306,最少最少也是千万级别的硬件投入(作者注:这是当时的估算,没有精算,可能与实际相差较大,总之,我说得不一定对,12306的业务也许没我说的那么复杂,但也绝不是某些人喷的那么简单),软件和人力另算。 那些叫嚣只要40台服务器、只要2个架构师4个程序员、大谈分库分表和前端CDN的人们,只是纸上谈兵罢了。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做了三年CMS和BBS,就以这个经验来喷12306,未免太天真了。 媒体人喷12306,是他们不懂技术,没有能力和耐心来分析背后的难度。技术人员喷,则是因为大部分的技术人员在短时间思考时,容易陷入过于乐观的误区,经典的例子就是估算工作量,程序员们往往容易估算出一个超短的工期,把写程序的工作乐观地想象成了打字员照稿敲键盘的工作。 知乎那篇文章,我觉得不是洗地。排名第一和第二的答案都说得很客观。淘宝技术是比12306强大很多倍,淘宝现在的系统也是花了10倍于12306的钱、时间和人才做起来的。根本原因还是铁路运力不能满足春运需求,淘宝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12306这一年来进步非常大。从前段动画验证码、分时段抢票,到后端去小型机、虚拟化、内存数据库的运用。 可以说,12306是中国政府机关做的最强大的网站(电商系统),能在短短一两年内做出这样的改变,几乎是个奇迹,就连一些市场化的民企都望尘莫及,甚至一些上市公司都比不上它!(比如51job和ctrip)。 事非经过不知难, 在网上批判12306的人,大部分还是形成了【国企=垄断+腐败+低效】的思维定势。小部分是真的轻视了它的难度。 至于12306一期工程3个亿(含硬件)贵不贵我不评价,我只提供一个数字供参考,百度一年的研发费用(不含硬件)是10亿,这个数字来自百度财报。网上能查到。3亿看起来好大一个数字,真用到超大型的电商系统、搜索引擎系统里面,其实也不算什么天文数字了。 再解释一下,为什么秒杀压力大,以及为什么12306的动态库存很复杂。 先说秒杀。 2013年12月25日前后,天猫搞了一个圣诞季积分兑换活动,持续几天。25号上午10点12分,放出了15000个天猫魔盒(淘宝集市有人卖,大概190-230块),从成交记录上看,是19秒内全部抢完。 实际上,我也参加秒杀了,那天的题目特别简单(请输入xxx汉字的拼音首字母),我应该是5秒内答题完成并提交订单,结果告诉我排队的人太多,挤不进去,并提示14秒以后重试。人太多就是因为题目太简单了,门槛越低,5秒内挤进去的人也越多嘛,如果题目换成【2克浓度为3%的U235在大亚湾核电站能发多少KW的电】,5分钟之内也不会有1万5千人跟我竞争。 我想,14秒以后哪还有我的事情呀,于是重新答题秒杀,结果出现了服务器错误的页面。反复刷新几次,就告诉秒杀结束了。 在群里问了一下同事,有不到10个人回答我,都说没秒到(也可能秒到的人闷声发大财,不回复我)。 淘宝是什么技术水平呢,淘宝有至少4000技术人员,至少4万台服务器(这都是两年前的公开数据了,按规定可以谈论),2013年11月11日成交额351亿,2012年全年成交额超过1万亿。 淘宝拥有各种自主研发团队:服务器、交换机(网上可以搜索到淘宝公开的绿色服务器开放标准);操作系统(LinuxKerneltaobao版,yunos手机操作系统是阿里云的,暂时不计入)、Web服务器(Tengine)、Java语言虚拟机(JVMtaobao版)、数据库(MySQL内核taobao版,google和facebook也有自己的版本,HBase淘宝版、还有自己全部从头开发的OceanBase)、负载均衡器(LVS,LVS始创人就在淘宝,担任研究员)、Java运行容器(Jboss,其创始人之一,王文彬,也在淘宝,担任副总裁)。 淘宝还有数不清的开源项目和中间件,如高性能Java通信中间件HSF、分布式数据库中间件TDDL、异步消息系统notify等等等等。 以淘宝这样的技术水平,也不能做到秒杀时让每个用户都没有拥挤感,为什么呢? 一是 要尊重物理原理,一台服务器一秒钟能承受的计算量是有极限的,任你怎么优化,采用多高效的算法和编程语言,都突破不了某个极限,比方说汽车发动机驱动的F1赛车至今也不能突破400公里的时速(超音速推进号那个1千多公里的时速不能算,那是飞机引擎驱动的)。再往深了说,就不容易懂了。感兴趣的可以从著名的C10K问题开始看起。 二是 要考虑经济效益,十一黄金周的时候,北京主城区到八达岭长城的路堵得严严实实,但不能因为黄金周的高峰,就把这段路修成长安街那样10车道的高速公路。否则的话,花费天文数字(真的是天文数字,12306那3个亿大概只够修1-3公里)。修了一段路,黄金周是可以飙到80公里/小时了,可平时呢,拿来给两边的居民晒谷子? 淘宝目前的硬件和带宽数量,已经超出日常运营的需求了,就是留了相当大的余量给大促销(众所周知的是双十一,双十二,其实基本每个季度都有大促销,每个月都有促销,甚至天天都在促销——聚划算)。 amazon当年就是为了应对黑色星期五的大促销购置了大量的服务器,平时订单量没那么大了,amazon就把富余的服务器拿来搞云计算了。顺便说一下,阿里云是当今中国第一世界数一数二的云计算服务商,和amazon走的路也有点像。 再说动态库存。 淘宝秒杀天猫魔盒的时候,只有一个商品(行话叫做SKU),它的库存是15000个。有一个人秒杀到了,库存就减1,19秒卖完的,一秒要成功产生789个订单(下订单的请求可能是8万个,只是可能啊,非实际数字,也可能是1万个,用于说明一下壮观程度)。想象一下,你在广场上卖火车票,一秒钟有8万人举着钱对你喊:卖给我! 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比秒小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皮秒、飞秒。但交易系统登记一个交易可不像原子绕着原子核跑一圈那么简单,它要做这些事:检查是否恶意访问、取到系统时间、取到顾客默认收货地址、核对顾客秒杀资格(当时的规定是天猫T2.T3达人)、生成订单号、把顾客ID系统时间订单号收货地址写入订单系统、扣除顾客天猫积分、商品库存减一、给顾客打标记(每人只能秒一个,下次不能秒了)等等,这每一件事都要花费毫秒级别的时间,这些操作加起来的时间可能是接近1秒级别的,但由于淘宝的服务器比较强悍,而且采用了分布式和集群技术,结果比1秒理想一点。但即使有1万台服务器,也不能把这个时间稀释成万分之一秒,因为,商品只有一种,它有15000个库存,对应的数据库记录只有一行,所有的交易请求都要到这里来处理。 能不能把这15000个拆分成5000个商品并分配到5000台服务器上呢?那样不就可以5000台服务器同时处理了吗?答案是不能,首先,5000个商品,意味着有5000个商品详情页,5000个购买按钮,这对前期的营销、引流是个灾难。基本上就没法做引流入口了,显然这违背了商业管理原则,人为增加了信息混乱程度。其次,天猫魔盒秒杀也不是啥大事,即使按官方标价399元来计算,也就6百万的交易。如果6百万的交易要花费那么大的配套成本,那就太不划算了。再次,淘宝有十几亿商品,这十几亿商品的展示交易和管理,本来就是分布到上万台服务器上去了。没有必要再把每个商品按库存拆成多个商品了。 这789人抢到了,还不一定会付款(99积分换天猫魔盒还好一点,不需要去网银,成本也极低,大部分是会付款的,3999秒杀iPhone5S就不一定,有人可能网银有问题,有人可能改变主意不想要了),所以就又带来订单取消重新恢复库存的问题。还有想要的消费者们,会认为还有机会,继续在前台刷一会儿,最终这个秒杀会被热情的消费者们猛刷30秒到1分钟。 一分钟过去了,服务器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吧?等等,还有超卖,原来,某两台服务器在同一毫秒都拿到了锁,都去减了库存,15000个库存,被下了15500个订单,又得取消一部分订单。。。如果采用单线程独占锁,是可以做到同时只有一个服务器线程减库存的,但那样就对并发高峰的能力就差了好多了。8万人举着钱,可能只有8个人能下单成功,这个拥挤狂热的抢购就要持续10分钟以上。平时秒个天猫魔盒,10分钟也就10分钟吧,双十一就惨了,收银台一下子减少了90%,还想做到350亿,要么做梦,要么再加10倍服务器和带宽。所以,商业是不完美的,要在绝对正确和绝对的快速之间做个取舍,保证相对快速又极为正确,允许一定的库存错误和超卖(具体允许多少我也不知道)。 好了,讲了这半天淘宝,可以说12306了吧? 我以北京西到深圳北的G71次高铁为例(这里只考虑南下的方向,不考虑深圳北到北京西的,那是另外一个车次,叫G72),它有17个站(北京西是01号站,深圳北是17号站),3种座位(商务、一等、二等)。表面看起来,这不就是3个商品吗?G71商务座、G71一等座、G71二等座。大部分轻易喷12306的技术人员(包括某些中等规模公司的专家、CTO)就是在这里栽第一个跟头的。 实际上,G71有136*3=408种商品(408个SKU),怎么算来的?请看: 如果卖北京西始发的,有16种卖法(因为后面有16个站),北京西到:保定、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虎门、深圳。。。。都是一个独立的商品, 同理,石家庄上车的,有15种下车的可能,以此类推,单以上下车的站来计算,有136种票:16+15+14....+2+1=136。每种票都有3种座位,一共是408个商品。 好了,再看出票时怎么减库存,由于商务、一等、二等三种座位数是独立的,库存操作也是一样的,下文我就不再提座位的差别的,只讨论出发与到达站。另外,下文说的是理论世界的模型,不是说12306的数据库就是这么设计的。 旅客A买了一张北京西(01号站)到保定东(02号站)的,那【北京西到保定东】这个商品的库存就要减一,同时,北京西到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虎门、深圳等15个站台的商品库存也要减一,也就是说,出一张北京到保定东的票,实际上要减16个商品的库存! 这还不是最复杂的, 如果旅客B买了一张北京西(01号站)到深圳北(17号站)的票,除了【北京西到深圳北】这个商品的库存要减一,北京西到保定东、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虎门等16个站台的商品库存也要减1,保定东到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虎门、深圳北等15个站台的商品库存要减1。。。总计要减库存的商品数是16+15+14+……+1=120个。 当然,也不是每一张票都的库存都完全这样实时计算,可以根据往年的运营情况,在黄金周这样的高峰时段,预先对票做一些分配,比如北京到武汉的长途多一点,保定到石家庄的短途少一点。我没有证据证实铁道部这样做了,但我相信,在还没有12306网站的时候,铁道部就有这种人工预分配的策略了。 想象一下,8万人举着钱对你高喊:卖给我。你好不容易在钱堆里找到一只手,拿了他的钱,转身找120个同事,告诉他们减库存,而这120个同事也和你一样被8万人围着;也和你一样,每卖出一个商品要找几十个人减库存……这就是12306动态库存的变态之处。比你平时买东西的任何网站的库存机制都复杂几十上百倍。 再说一下抢票插件,机器永远比人快,当你好不容易从8万人里突出重围,来到了柜台前,你发现,我操,来了10万根绑着钱的竹竿,而且当有退票出来的时候,你要闯过3层人肉才能接近柜台,竹竿在8个人身后一伸,钱就到了柜台前。你低头看了一眼手机,票就没了,竹竿却永远在那里伸着,永不低头,永不眨眼。如果没有这10万根竹竿,虽然你很可能还是抢不到票,但不至于沮丧成这样:我TM为什么总是手最慢的一个?!! 防机器人抢票,也不是加个图片验证码那么简单。我写过文章系统性分析过,图片验证码有6种机器暴力破解的办法,抢票插件用的是我说的第三种,OCR识别(光学字符识别——观察者网注)。Google采用的Wave波形字母已经能比较好地防住机器OCR了,ems.com.cn上的验证码就是反面教材,机器OCR成功率接近100%,12306的比ems的图片验证码强一点。不过, 验证码设置得复杂一点吧,人们要喷:这只是便宜大学生和办公室白领,农民工连26个字母都认不齐,怎么搞?搞动画验证码吧,也有人喷,视力不好的人怎么办?最后验证码搞得太简单了,皆大欢喜了,其实最高兴的是开发抢票插件的公司。 就算采用了机器完全不可能识别的验证码,也防不住社会工程学的破解办法。招募一堆网吧打游戏的青少年朋友,每成功输入50个验证码给1块钱,或者等值的虚拟货币、游戏装备,我保证想赚这个钱的人数不胜数。这点钱对转卖车票的利润而言,是可以接受的成本。有没有什么技术可以防住社会工程学的破解办法呢?能防住网吧青少年的验证码只有【2克浓度为3%的U235在大亚湾核电站能发多少KW的电】。 以上讨论只是把12306当成和淘宝一样没有历史包袱从零起步的交易系统,实际上,它不是,它后面的票池,还有电话售票、火车站售票、代售点售票等多个传统渠道要服务。 除了客运服务,12306还有全国最大(很可能也是全球最大)的大宗物资货运系统。 架空政策(包括定价政策、警方打击黄牛政策、身份验证政策)谈技术,是不可能解决春运抢票困局的, 要想让春运的时候每个人在12306抢票都毫无拥挤感(但不一定能抢到票,铁路运力摆在那),那就是逼着12306买一大堆服务器对付春运,春运过去后,成为跟amazon一样牛逼的云计算服务商。和逼北京修一条10车道的高速公路去八达岭长城一个道理。 目前的12306技术上是还有问题,比如,抢票高峰,输入个身份证号和图片验证码都卡得要死(本人亲测),服务器端繁忙,你浏览器端卡什么呀。 但人家在进步。相信2014年春运的时候,技术已经不再是一票难求的主要问题。在铁路运力不可能神速增加的情况下,要做到春运更公平地买票,需要停靠政策调整。 下文针对的是春节国庆这种非常暑期。其它时期,大部分线路保持现状就行了,问题不大,极少部分票源紧张的线路可以按春运处理: 1、拍卖法,价高者得之 当硬座票拍出飞机票价格的时候,相信票就不难买了(可惜就是贵了),也没有那么多黄牛了。要说淘宝有什么能帮12306一下子搞定技术问题的,淘宝的拍卖系统可以帮忙,浙江省高院在淘宝拍卖一年多,成交26亿。 可惜这个方法不可能实行。现在的高铁票价都被媒体和意见领袖喷成啥样了,何况是拍卖。再说,火车票毕竟是生存之刚需,票价20年来不涨本来就有照顾补贴的成分在里面,全拍卖可能也是不妥当。 2、抽签法,运气好者得之 开车前2个月开放报名,开车前7天抽签,中途可取消。预存票款,抽不中退款。上传身份证和正脸自拍照,机器核对。 这样的话,拦截黄牛的成功率就高很多了,黄牛可以预存票款,可以找到大量真实身份证号,你黄牛再让每个给你身份证号的人把身份证照片和脸部自拍也给你试试?即使有人真想找黄牛,给身份证照片还是会犹豫一下吧。而且中间手工操作多了很多,黄牛成本提高,还不一定搞得到票。反正都是碰运气,我想真正的消费者还是会选择自己先去碰运气吧。 这个方法实施难度也大,无论怎么设计抽签规则,必然有人大叫“有黑幕,不要相信政府”。 开车前7天出抽签结果,改变行程的人应该在7天前就能决定改还是不改了。没抽到的也还有时间想别的办法。当然不一定是7天,15天,10天也可以,具体几天要有数据模型来算。 3、拍卖+抽签 软卧、高铁商务座等高价位的,拍卖,反正买这个的是经济能力相对较强的。那就拼谁经济能力更强吧。 硬座、站票抽签。 4、凭身份证进站,车票跟发票一样,是报销凭证,不是进站凭证;退票后钱进入12306账户,不可提现,只可该乘客下次乘车用;黄金周期间,个人账号最多订购10张票 这个办法可以打击黄牛囤票再转卖;运行一段时间后,按账户余额弄个排行榜就知道谁是黄牛,可惜这个需要车站设备改造配合。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guancha.cn%2FScience%2F2014_01_11_199046_s.shtml&urlrefer=132eec9cc7629b9f5b172a4bc60c9a72
【海贼团】HD Graphics 4600简单评测 最近手头拮据,变卖显卡改用集显 主机配置如下: 处理器Intel i7-4770K 散热器Corsair H100i 主板Gigabyte G1.Sniper M5 内存Corsair Vengeance Pro DDR3-1600 8GBx2 硬盘Seagate 1TB 7200rpm SSHD 显卡HD Graphics 4600 机箱Corsair Carbide 500R 电源Corsair VS450 显示器LG IPS234 上机作业http://tieba.baidu.com/p/2751794537 这个帖子主要是关于系统,尤其是HD Graphics 4600的性能如何最大化 先是默频环境 4770K/3.5GHz Vengeance Pro/1333 HD Graphics 4600/1250MHz我特意测试了一下剑灵,这是最近很多新手关注的游戏 在默频情况下腾讯显示HD4600剑灵能够达到四档配置 剑灵真的对硬件没啥特别大要求,主要看优化和网速~新3DMark Fire Strike跑分362分,看着土豪们动辄数千的跑分,心里淡淡的忧桑超频环境一 4770K/3.9GHz Vengeance Pro/2133 HD Graphics 4600/1500MHzCPU超频到睿频上限 内存超频到DDR3-2133 GPU超频到1500MHz(绝大多数HD4600稳定工作频率最多到1.5GHz,只有极个别能到1.7GHz) 新3DMark Fire Strike跑分382分,较默频提升5.52%,再次证明Haswell平台单纯超内存和GPU对提升图形性能帮助不大 超频环境二 4770K/4.4GHz Vengeance Pro/2133 HD Graphics 4600/1350MHz这块4770K在1.25V电压下最高只能稳定工作在4.4GHz 内存继续保持DDR3-2133 GPU只超频到1350MHz 新3DMark Fire Strike跑分408分,较默频提升12.71%,看来对了集显来说,CPU频率比GPU频率更加重要 AIDA64稳定性测试中,CPU平均温度60度左右,H100i的效果还是不错的 超频环境三 4770K/4.21GHz Vengeance Pro/2133 HD Graphics 4600/1400MHz这也是我目前使用的环境 4770K工作电压1.20V、外频100.25MHz、倍频42、工作频率4.21GHz 内存工作电压1.65V、时序10-11-11-27、工作频率2133 GPU工作频率1400MHz 新3DMark Fire Strike跑分429分,较默频提升18.50% 腾讯电脑管家整机跑分12517分,较默频提升6.57%,剑灵竟然已经可以五档了... AIDA64稳定性测试中,CPU平均温度55度左右 一句话总结,Haswell核显平台主要取决于CPU频率,在CPU外频不变的情况下,单纯内存超频几乎木有意义(这条也适用于独显平台,所以如果不是带K的处理器,最普通的1600MHz内存就行啦!) 附:4770K在最高稳定4.8GHz工作频率的截屏,电压太吓人了
首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