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心地 淨心地
关注数: 1 粉丝数: 80 发帖数: 1,347 关注贴吧数: 13
真正的上师不会自称活佛  ○西藏喇嘛的名字很多都叫'宁波车'、'仁波切'及'仁宝哲'等,这个名有没有意思呢?是否凡是叫'宁波车'的都是高僧?'活佛'又是甚么意思?   ◎'仁宝哲'、'仁波切'及'宁波车'其实都是同一个藏文字 Rinpoche 译言音。'仁宝哲'的意思是'宝'。这种称号并不一定用作称呼人物,有些物也称作'仁宝哲',西藏大昭寺的释迦牟尼像也被称为'觉窝仁宝哲'(Jowo Rinpoche)。'仁宝哲'在被用作称呼人物时,是一种尊称,并不是那个人的名字。为了礼貌及尊敬,西藏人很少直接称呼其所尊敬的人之名字。'仁宝哲'被用作对转世者之尊称,也用作尊称方丈、退休方丈及有地位的人物。所以,被尊称为 '仁宝哲'者不一定是转世者。   '朱古'(Tulku,亦译作'祖固'及'祖古'等,蒙古称为Hutukutu,亦译为'呼图克图')则不是一种尊称。这个字意思为'化身'或'转世者',只被用作大德高僧之转世而被核确无误的人身上。例如某师之转世我会尊称为'某某仁宝哲',但他只会自称为'某某朱古',不会对自己冠以'仁宝哲'的尊称。   至于是否凡是'朱古'都必定会大德,恐怕不能这样说。如果我们遇到一位 '朱古',就好好地恭敬即可以了,这样对我们肯定会有利益。但客观上来说,现今世界上有很多被核认为'朱古'的人,其中有些是大德转世无疑,有些或许是佛的化身,也有些只是较有修持的行者之转生,更有些不见得真的有证量的。如果你要去依止的话,就必须好好观察,不要迷信于一个称呼。依止师长是终生的大事,千万不要草率。与其拜一位真正老实修持的普通凡夫僧为师,也好过拜一位没内涵而空有个'朱古'名号的人为师父。名字是没有意义的,内涵才是我们拜师时所要追求的特质。只有具足明师必备的资格,例如明师十德等,就是一个有资格的好师父,有没有'朱古'名号倒不重要。   汉地有把'仁宝哲'及'朱古'译为'活佛'或'佛爷'的情况,此为大错。藏文中的这两个字皆没有上述的意思,大家万勿跟着这种错误的译法去称呼'仁宝哲'和'朱古'等。 -----《狮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宝哲问答选录
{ 生 命 换 来 的 佛 法 } { 生 命 换 来 的 佛 法 } 梦参老和尚 大家要知道,能遇到佛经,是你无量劫来的福德,不然遇不到。所以你遇到了,就生希有想。现代印刷术很发达,到处都有佛经;假使没有原始的经本,还拿什麽去复印啊!怎麽能印得出来啊!现在的写作文章,不能算是佛经,你要怎麽对待,我没意见,佛也没有说。我所指的是大藏经,那是诸佛之见。至於後人的知见,他写得很多,那是他的知见,不是佛的知见。我们皈依佛的人,学的是佛的知见,你还没有这个智慧抉择,也不用批驳他,你批驳丶辩驳,他也不接受,大家更增加烦恼,但是你要知道恭敬法宝。 你知道法宝难得到什麽样子吗?以前我们中国有三大高僧,到印度去取经得到成就的;去的人很多,有成就的只有三位。大家都知道唐僧,就是玄奘法师。还有,唐僧之後的义净三藏法师。还有,玄奘之前的法显法师,那是最早的,法显法师八十岁才到印度去取经,他回来之後翻了很多经。 在唐朝的时候,义净法师看见有很多人对经典不大恭敬,他就写了两首是晋末的时候,五胡乱华的宋国。「高僧求法难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後者焉知前者难。」说是後来看经典的,他不知道前人付出很多的辛苦,那些都是拿生命换来的。 「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遮日力疲殚,後贤如未按斯旨,往往将经轻易看。」古来人得一本经,真是当宝。现在人得一本经,印得很多,可以十本丶八本抱一抱就是了,他拿来看,看完了当小说一样随便就丢了,所以他也得不到好处。 古人得一本经,他的心就入进去,就念啊丶诵啊。之後,思惟经的义理,是这样的;所以他很快就证道,很快就开悟,很快就行了。现在的人精进心生不起来,希有心没有了。 这首诗是说去取经的时候,好难啊,路途非常的远,万里啊!交通工具不是坐飞机,而是一步一步走。我们现在坐飞机飞到美国,飞到温哥华,八九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还感觉很辛苦,一步一步走,怎麽走啊!过海要用船,没有船怎麽办呢?怎麽漂呢?弄块木头,或者弄只筏,困难得很,不是这麽简单。所以你要听到他使用的形容词,路又远,碧天,路上的青天,有时候看得不清楚,全是冰雪,有的是这样冷啊。热的时候,是走到沙漠旱海,中午热的时候可以高温四十多度,冰是零下几十度。一天之中,零下几十度,高温几十度,你想一想,那种日子怎麽过。 还有,每位大法师要去行脚的时候,晚上一定还要念经,一定要持诵,还要修行。有进修没吃的,哪有吃的,喝喝水都很难。大家看看玄奘法师就可以了。义净法师也有一部书,法显法师也有一部书。玄奘法师的书是《大唐西域记》,大家经常看的《西游记》不算数。他们都有笔记,看他们每天走的路,这个时候你才知道经的宝贵。 义净法师尊重我们大家都是贤者,凡是佛弟子都是贤者,跟圣人差一截,是贤而有德的人,读到佛经都是贤而有德的人。如果这个道理你没明白的话,往往将经轻易看,你也不重视这个法宝,看得很轻。 一定要重视佛经,因为重视了,你才会受持。如果受了三皈依,平常就要修持。修的时候要念三宝,别的修法你才能做。我跟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方法,临睡的时候丶早上醒的时候,念十声都好。如果在白天,你都能念皈依佛丶皈依法丶皈依僧,这麽念就够了。 何况你再念<普门品〉丶《金刚经》丶《弥陀经》,再念诸佛菩萨圣号,那就更好了。如果说你的业障很重,你能够这麽的来念三宝,自然就能消除业障。业障消了,智慧增长了,你自己看佛经,你就想要往里头进了,这是真正入佛门,就深入下去了,你就自然会去研究。 所以常念三宝的功德,非常的殊胜,我心里头随时念三宝。不只你们诸位在家的道友,就是我们出家道友时时刻刻也要念念不断地念三宝。为什麽我们拿串念珠呢?我们大家知道是念佛记圣号,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只要摸一下,就知道我们不能失掉我们的念头,不要失掉念三宝。 你受灾难的时候,往往是你失念的时候,魔丶灾难才能进来;如果你念念都念的时候,魔障进不来。你可别给他空隙,你一打妄想,或者一想别的,他就进来了。含义就是这样,所以我们拿串念珠,念念不忘三宝,只要一摸到念珠就想到。我们和尚摸摸脑壳,一摸脑壳就想起来了我是干什麽的,我应当做什麽。懂得这个道理,这就叫修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