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然兰舍
Zhdwg
关注数: 79
粉丝数: 90
发帖数: 2,387
关注贴吧数: 13
兰花植料的二八法则 当翻开阳台月季,面对一团腐烂根系,仿佛世界都静了下来… 山上采集的纯腐叶土,一年多了还是蓬松透气,月季喜欢大肥大水,但面对阳台只有侧光照环境,先天受限+水肥不当,立马烂根而亡。 回想今年几盆大胖芽的兰花莫名腐掉,翻看芦头总有一两条溃疡式烂根,看着烂根的月季,窜出一米徒长枝的茉莉,原来兰花腐芽水肥过大造成的。 兰花一旦装进盆里放到城市阳台,生长环境远比产地或大棚要严苛很多。城市阳台顶部的遮挡会造成顶光缺失,严重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阳台也缺少产兰地雾、露、霜带来湿度80-90%以上环境,不利于兰花夜间呼吸作用。 城市阳台环境下兰花生长受限,对植料中养份需求并不高,配制上应遵循薄营养原则。芦头相对圆大的春兰、建兰、墨兰等相对不喜肥,植料有机质:无机质应该按2:8配制,而蕙兰、莲瓣兰、春剑等芦头不明显的相对喜肥,有机质:无机质不超过4:6。 有机质指树皮、草炭、树叶、松针、兰花土等,无机质指植金石、珍珠岩、赤玉土、泡沫球等。 当然环境理想兰花生长旺盛的,植料中有机质是可以适当提高的。
去年人工授粉有几个果荚,自然结荚太少。 干旱,极端高温,造经济林,且行且珍惜。。。。
闲话宋梅组培 一千个养兰人手上,至少有一千盆宋梅。 1984年沈渊如、沈荫椿《兰花》中提到罗士韦教授研究兰花组织培养,罗士韦教授是我国植物组织培养先驱,在他指导下,中科院上海植研所于1973年组培建兰“大一白”成功,其后我国兰属地生兰的组培都取得成功。(图1、2、3)。 我国兰花组织培养商品化要晚十余年,在四川省农科院的魏亚鉥教授推动下,春兰宋梅组培苗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入市。90年代兰花热潮影响下,台湾省一些专家在福建等地设立组培,各产兰大省也相继组建。 国际上1960年对兰花组织培养成功,日本、韩国、台湾省对兰属兰花的组织培养应该都在60年代成功,兰花组织培养也随之商品化。 兰花组织培养主要通过茎尖组织实施,技术难度大、投资高、风险大,商品苗比种子草长1-2年。兰花组织培养属无性繁殖,但受培养激素等影响,商品苗会出现叶变长,花瓣变薄。 养过四川同心的宋梅组培草,叶长能到50CM,比诸友仁记录31CM长50%。(图4、5、6) 总体来看,通过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在兰花上并不成功。市场上除“绿云”无种可替以组培品为主外,基本见不到组培苗主导的兰花品种。 各种瓶苗冠以组培草乱象已有2、30年,后来还出现“种子组培草”新概念。(图7、8、9)
闲话宋梅种子草 一千个养兰人手上,至少有一千盆宋梅。 兰花为虫媒授粉植物,达尔文进化论也研究过兰花。兰花种子细若尘埃,人工用种子繁殖几率极小。我国千余年兰花栽培历史,或有能人擅此技,集圆、老十圆之分,西神绿芽、红芽之别,可能种子草作浪。 宋梅种子草指母本、父本均为宋梅,经人工同花或异花授粉所得成熟种子,在无菌环境下人工繁殖所得植株。种子繁殖虽有性繁殖,所培育出的后代在花型、花色、植株形态等与母本无异,肉眼凡胎难以辨识。 我国兰花种子繁殖,最早由吴应祥于1961年取得成功。吴应祥1952年任职中科院植物所,1958-59年派驻德国学习世界先进植物栽培技术。回国后利用建兰实验成功, 1963年发表《兰花的种子繁殖》。 吴应祥后来长期担任中国兰协名誉理事长,1991年筹建了中国兰花品种注册登记委员会并担任主任委员,为现代兰花事业发展贡献良多。 历史上,日本长期觊觎我国传统兰花,上世纪30年代已有相关种子繁殖研究, 50年代已取得成功。 1964年4月中、日开展 “兰花”外交,日本友人也是资深兰迷的松村谦三,为便于携带特地乘船抵达,将4盆最具代表日本育兰成果的杂交兰送给朱老总。其中一盆名为“观音”的杂交兰,花色颇似后来的蕙兰“传奇”。朱老总也将代表家乡的四川春剑“绿漪(银杆素)”、“大红朱砂”等同北京中山公园春兰“寰球荷鼎”、“如意素”、“寅谷素”回赠。 1979年松村谦三长子松村正直访华,有意牵线日本兰花回流,1980年由上海友谊商店出面,日本兰花开始返销。 兰花种子繁殖,在自然环境下8-10年才能成熟开花,无菌育种需3-5年。上世纪80年代研究发现试管培育2-3个月即能开花,利于选育。 一粒种子萌发的块茎,理论上可无限切分育种,又称种子组织培养。 兰花种子繁殖技术简单,成本低、收益高,2-3年能出商品苗,市场上的正品、子代、组培草均可成种子草。 10年前一场由兰花种子苗交易引起的经济官司,数万盆、金额数百万元,显冰山一角。 种子草有的会矮化株型,有小草型“宋梅”叶长不超25CM,比正品短20%左右。 1984年沈渊如、沈荫椿《兰花》中有种子繁殖详细介绍,爱好者可尝试一二。 宋梅种子繁殖有兴趣可翻阅兰花交易网用户名“国兰园艺科技公司”相关帖子。
闲话宋梅正品 一千个养兰人手上,至少有一千盆宋梅。 传统兰花栽培采用分株法,属无性繁殖。兰花单苗草寿命3-5年,采用分株法,却能永续传承,称为“正品”。 兰花长期分株繁殖,也有可能变异,尤其是些自身不稳定品种。在我国利用植物“芽变”,定向培育新种由来已久,沈渊如曾从宋梅中分离出多个品种。除“芽变”外,变异可以忽略不计。 宋梅故里-绍兴宋家店村(图1.2) 1865年许霁楼《兰蕙同心录》宋梅:(图3) 一名锦旋。五瓣紧边,极阔厚。翠嫩。头带尖锋。刘海舌,肩平。梗白,壳下稍紫,上三苞衣全绿色。贵种也。 “五瓣紧边,头带尖锋”,并赋曰: 广平词赋迥超尘,倾国寒香点额新。 春色三分芳讯远,可容借掷卜归人。 1923年吴恩元、唐驼《兰蕙小史》宋梅: 宋锦旋梅,五瓣极紧边,极圆,有尖峰,刘海舌,细干,平肩,色俏。乾隆时出绍兴宋锦旋家。开荷形水仙时居多,中草能开五瓣结圆梅,如极起发之草,亦能开并头也。 现“荷形水仙”开品 1959年诸友仁、姚毓璆《兰花》中宋梅记录:(图4) 叶长31.0cm,叶宽1.0cm,老叶半垂。 叶长不盈尺,宽不过分 1984年沈渊如、沈荫椿《兰花》中宋梅: 花开梅瓣型时,三瓣特别紧圆,蚕蛾捧,刘海舌;有时亦能开荷形水仙瓣或梅形水仙瓣,如兰草强壮时偶有并蒂花。老叶多呈弓形,苞叶淡红色,叶色浓绿,叶幅较宽,叶尖钝。为春兰梅瓣型中杰出名种,并被列入春兰四大名种之首。 提出宋梅 “梅形”、“荷形水仙”、 “梅形水仙”三种开品 沈渊如拍摄宋梅开品照 (图5) 传统兰、蕙传承饱受战争、严寒等劫难,常有绝种之虞。如果给宋梅“正品”一个期限,得改革开放前未出国门种源为正。50年过去至少两代人,物是人非,非收藏爱好不必求之。 1937年日本《兰华谱》宋梅彩照 笔者收藏1961年3月拍摄的北京中山公园宋梅彩照 1964年3月当年第五期《人民画报》刊登的宋梅彩照 此宋梅同一盆晚开彩照后来出现在1984年沈渊如、沈荫椿《兰花》中,感兴趣的可以对比一下。
小草型宋梅 叶长不到25cm
立春宋梅开
登高见山鹃 2023年春,补记
阳台盆栽月季新方法 土壤中水存在两种状态,一种为重力水,植物根系难以吸收甚至排斥,一种为毛细水,根能充分吸收。 现代农业浇水也从大水漫灌向滴灌,雾喷转变,让浇水更高效,减少水肥流失。 月季喜水、肥,阳台上盆栽多了,水肥管理会很棘手。之前养兰花懒人盆非常好,将懒人盆上盆方法复制到月季,夏天水肥管理应该会轻松很多。 24cm接水盘能盛水400ml左右,4根吸水绳沿盆边和盆面布置,加上陶盆,高温季能有效降低盆土温度,利于月季生长。
2024年重庆历时77天高温,破全国纪录,4盆建兰唯有翠玉牡丹放香,恰逢国庆,胡扯一篇。兰花本以幽香取胜,清代开始以瓣型论好坏延续至今,与其它花卉鉴赏相比实属独特。传统兰蕙主要是产自江浙的春兰、蕙兰,福建、广东的建兰,荷梅仙素奇,奇花反而出现得少,物以稀为贵。奇花一般多(少)瓣、多(少)捧、多(少)鼻或多(少)舌,最珍贵的当属春兰绿云,瓣捧鼻舌无论多寡都能称为荷瓣,古今独一份,有“神品”之称。,历经300余年仍人人追捧,只可惜正品难觅。80年代,中西部兰花百花齐放,蕙兰京彩牡丹、卢氏蕊蝶,春兰天彭牡丹,莲瓣金沙树菊等大放异彩。牡丹、菊形、树形花极大丰富了兰花的瓣型。有研究说,兰花花瓣为主要放香部位,一杆5-20朵花的蕙兰寓为香之王者,春兰大富贵瓣能二个月还放香,奇花多瓣,多以香著称,广受欢迎,几乎人手一盆。
一招解决虫害烦恼 家庭养花花草草,种种菜,总难免被害虫困扰。有的出于对家人身体健康,有的为避免宠物受伤害,一旦出现害虫,束手无策。除虫剂种类庞杂,以除螨剂为例,国内每年都有几十亿销售额,就算用药有时也难以选择。开始种花时,面对一些虫子不以为意,后来有种害虫危害太多,便开始苦寻对策。在查资料过程中,无意搜到云南花农用生物农药解决多年顽固虫害,顿时茅塞顿开。先上花镇楼 ,等下开摆 。。。。
一招解决虫害烦恼 家庭养花花草草,种种菜,总难免被害虫困扰。有的出于对家人身体健康,有的为避免宠物受伤害,一旦出现害虫,束手无策。除虫剂种类庞杂,以除螨剂为例,国内每年都有几十亿销售额,就算用药有时也难以选择。开始种花时,面对一些虫子不以为意,后来有种害虫危害太多,便开始苦寻对策。在查资料过程中,无意搜到云南花农用生物农药解决多年顽固虫害,顿时茅塞顿开。先上花镇楼 ,等下开摆 。。。。
风停雨歇,正是踏青好时节。 百多亩的偏僻山地,一直很少被人采挖,兰草保存较好。一边帮忙人工授粉,一边疏花手留余香,真心期盼资源永在。
永怀素——.莲瓣兰 忍了三年,看兰展时带花刀了一盆,花在开十天,有点春兰赶脚。
川渝兰展—2024 请欣赏
重庆巴南兰展--2024 慢慢欣赏
引的这路宋梅,去年3苗2花,今年5苗4花,今天同时放花
牡丹真国色,惟有天彭香 产自遵义凤冈的春兰奇花珍品,可惜破种子草祸祸了。。。。
兰花菌根共生与上盆大招 兰科植物与真菌共生,科学发现已100多年了。同为兰科的天麻,与蜜环菌接种后,养植天麻跟种杂交水稻一样简单。进一步研究发现,兰花的茎腐、软腐也是由真菌等引起的,最致命的数尖孢镰刀杆菌。有经验的养兰人早就观察到现在的科学发现,养兰时时常会使上让人不可思议的大招。 1、植料 植料前面专门讲过,这还有什么大招?其实这里面不可思议的大招就太多了。真菌不是喜欢疏松透气吗,咱就淘汰老一套的腐殖土、山泥上颗粒料,从2、3种到几十种颗粒应有尽有,担心植料传染,不怕,咱筛、洗、淘、九蒸九晒消毒。尖孢镰刀杆菌喜酸,树皮用久了植料过酸,简单,咱树皮类从8、9成减少到1-3成可好?再不济咱用石灰、草木灰兑水中和可好,还不行,加活性炭、硅藻土!大招轮换之下,植料开始贵过草了,还麻烦,有些养兰人先招架不住了,回头一看还是老祖宗的山泥+透气砂盆这一套真香,于是又回到起点。 但是山泥+透气砂盆只能小众,大多数人还得靠颗粒料,那就继续大招吧。 硬植料挤压兰根、芦头形成伤口,引发感染?改!芦头铺面全换成轻、软料,赤玉土、植金石、山泥、草炭、椰壳上。火山岩、砖粒、石子太锐利?淘汰!换蛇木、植金石、鹿沼土。贵?上火烧土、硅藻土。。。。植料太素没肥力,改,咱搓18位秘制有机肥丸子,上3-5年泡制才出厂的有机肥老汤。。。。。。 2、以菌治菌 菌致病,养兰人除对植料消毒外,恨不得兰花、盆具、环境也轮换消毒。消着、消着,发现也这不对劲呀,灭一次几天后菌还是会长出来了,该腐还得腐,总不能天天灭吧?而且共生菌、有益菌也一起灭掉了,如何是好?简单,上芽孢杆菌、木霉菌、放线菌、腐植酸,以菌治菌可好? 3、无大招,不养兰 所谓大招,千求万求,说破了不值一文,重点还是得为兰花营造理想的生长环境。 兰花共生菌,在不同品种、不同地域的兰根内部都不相。很多养兰爱好者也发现,兰花经手2-3年才好养。其实很好理解,真菌在空气、水大环境中无处不在,每个局部环境的真菌都不一样,种多了,环境跟上了,兰花会自己营造出自己的真菌群落,2-3年稳定了,兰花也就越长越好。 选品种,配植料,添盆,搭兰架,遮光,浇水,施肥,不亦说乎。关于养兰,大家还有什么大招,可说道说道。 4、有些人会说,到底有啥大招呀? 共生菌,既然是共生菌,共生菌在哪里?当然在兰根里。那就太简单了,自家养过2-3年以上的兰根就是天大的宝贝,里面都是自家小环境的有益菌,上盆时修剪下来的健康根,剪剪混在植料里一起,那可不是最理想的菌种接种?。。。。。。 兰根很奇妙,能入中药,剪短放盆里,有的一年还完好如初。。。。
懒人盆∽∽ 自吸水,轻松养兰
兰花用肥,经验还是科学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1、植物都离不开肥,兰花也不例外,也需要施肥 兰王诸友仁1959年《兰花》图1和沈渊如1984年《兰花》书中用肥图2、3
兰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从出土芽到成苗,至少要大半年,有的甚至长达2-3年,成苗草的寿命一般为3-5年。 兰花生长相对缓慢,相比很多植物更容易成活,但兰花又是以闻香为主,要想养出花来却又非常困难。 传统养兰经过长时间演变,采用泥陶盆+盆架+兰花泥+半露天+水+自制有机肥+光的栽培管理方法。 兰花泥为优选过筛的颗粒沉积腐殖土,结合半露天(夏遮阳,冬进房)+水、自制有机肥+光的管理手段,能发展出千盆种养规模。 传统方式虽然非常契合兰花自然生长环境,但占地面积大,加上优质兰花泥资源稀缺,逐渐被现代方式取代。 现代养兰为双塑料套盆+老三样植料+塑料大棚+水+肥+光+温+湿的栽培管理。 双塑料盆轻便隔热好,透明内盆便于观察。 老三样为轻石(火烧土、硅藻土、珍珠岩、植金石等)+土(兰花泥、赤玉土等)+树皮(脱脂发酵松树皮、发酵栎树皮、发酵柳树皮等) 兰花新植料层出不穷,至少得上十年的岁月检验才能判断其是否实用。 几十年颗粒料替代传统泥土,惟有老三样经受住了全国检验。这其实跟人一样,除了肉蛋奶,还需要蔬菜水果提供维生素。 兰花放香成份包含几十上百种化合物,所以从草的寿命,草的干物质含量,草的抗逆性,花的香气上,兰花离不开土中的丰富微量元素,所以兰花植料多少得用些土,无论仙土、润土、大疆土、赤玉土或自釆土,有土草才皮实,花更香。
疏水罩,用了沒——小配件大用处 我们所说的兰花为兰属地生兰,肉质根无根毛,需通过共生菌吸收磷钾等营养元素,而共生菌喜疏松透气土质,野生兰花根一般四散平行在表层疏松腐殖土层中,而盆栽兰花根则垂直下扎,所以要用到疏水罩来均衡盆内植料的透气性。 盆內用疏水罩,由来已久,是不是历来养兰人的智慧结晶。过去兰家用蚌壳或用陶制,现在的塑料疏水罩,兰盆一般高度在6寸以上,常用塑料锥行疏水罩选10-18cm高。 不要看疏水罩简单,用与不用效果会大不相同。无论陶盆、砂盆、瓷盆、塑料盆,疏水罩都得用起来。
如何区分虫腐和软腐 有时候根壮苗肥的草莫名其妙挂掉,很是让人丧气,这时候极有可能是因为虫害引起的。蜗牛和螨虫等害虫卵极细小,容易附着在兰苗上,随引种草引发传染,还有些蚊蝇,如小黑飞飞到盆土中产卵,孵化出蛆虫,引发腐苗。 虫害造成的腐苗,一般从芽外部入侵,在发病早期,细心观察会发现芽的叶裤出现轻微变色,芽有疆苗症状,明显比后出土芽长得慢。 软腐一般叶芯进水肥,早期症状为芯叶脱水而叶裤正常。 当然这只是在发病早期容易区分,一旦后期芽全腐基本都一样,要想准确判断,一般最好夜间浇完水10分钟左右,用电筒察看盆面是否有害虫出现,更准确区分虫腐还是软腐。 一般来说虫腐的危害更大,极易引发茎腐,全盆覆没。
日出青山近
《日》---国庆仙居顶摄影小记 每天清晨5点上山
仙居顶-国庆游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