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乘务长 hecaitou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2 发帖数: 492 关注贴吧数: 2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罪过,罪过,没想到随便钓一杆下去,能把人伤那么深。搞到半夜不睡,爬起来咬牙切齿发帖。长此以往,我很担忧这会对其心脑血管造成太大压力,那就罪孽深重,容易产生因果了。 我想,在这个吧里不止他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感觉很微妙,比如说喜欢谈爱与和平,喜欢谈吧友应该互敬互爱的米米他们这时候也消失了。不过正如我在之前《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也别太吧别人不当一回事》里写过的那样,我来此间,要的只是知识。公平并不是我所求,从来也就没这个打算。 其实,现在我新开这一贴,不是为了声讨,也不是为了鸣冤,而是想以此和诸位道别。 一个多月前,我突然对紫砂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买了几只壶之后,发现紫砂壶背后居然有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作为支撑。在文化上,在审美上,在工艺上,在材料上,都对应着相关的知识,这对于我而言是个全新的领域,也激发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我通过找寻答疑和科普,找到了这里来。 在这一个多月时间里,我认真系统学习了一下紫砂壶的知识。基本紫砂壶的专著我都阅读了,吧里的精品历史文献我也基本都翻了一遍。期间紫砂壶也陆续买了接近 20 只,高低贵贱,大小方圆都有。逐一把玩研究,也有了一手的个人感受。对照实物,再去看书,再去看吧里的观点,一切都变得清清楚楚。 紫砂壶有知识体系,但是没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复杂精深。紫砂壶市场水深,但是也需要看和谁比,和金融业相比,它不过是地面上的一滩水。所以,花费一个月时间来专门学习,已经足够,起码对于我而言已经足够。 现在,我在吧里找到了真正做壶的壶师,在他们那里买了我心心念念的全手工壶。我也在电商平台找到了靠谱的壶商,的确有溢价,但是能保证货真价实。我还在二手市场找到了我选择过的吧内壶商,可以随时关注他们的新品和动态。真没有那么复杂,我来这个吧也没几个星期,但是我已经找到了最有价值的资源。 接下去我感觉在这里已经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教育新人,我向来没有这种兴趣。展示珍藏,我也从来没有这个习惯。和人斗壶,从来我就无法理解这种行为。我说过的,我所渴求的是知识,而不是他人的认同或者敬仰。所以我认为接下去每多投入一分钟,它的产出都无法和几周前相比,所能产生的自我提升也会变得越来越微弱。 但是我继续在这里保持活跃,会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安。任何行为除了考虑对自身的价值之外,还需要考虑它所带来的外部性。比如说有人因为我的存在寝食难安,半夜无法入眠,要起来发帖咒骂。再比如说有人因为我的存在,陷入无穷的狂想,一会儿觉得我要卖壶,一会儿又觉得我是古玩商,一会儿想不通但是又认定我所图甚大。 所以,就到这里吧。 临别之前我想帮着解答一下许多人的疑问:你来这里干什么?简单说,这是一种训练的一部分。这种训练的前提是假定人会因为欲望而受苦,应该追求内心的解脱。但是接受了这种前提,人就很容易伪装出对什么都不甚在意的样子。所以,在我的这种训练里,非常珍稀每一次产生贪恋、贪婪之心的机会。就像我对紫砂壶产生浓烈兴趣,想要拥有占有许多紫砂壶一样。 当然可以去抑制或者阻断这种欲望,但是这么做并不会让它消失,反而让它在暗中变得更强。所以在短时间之内,要让自己彻底沉迷于此,让这种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没有什么地方比这里关于紫砂壶的欲望更加炽烈,没有什么人比这里的人对紫砂壶更加痴迷,也没有任何地方比这里拥有更多因为紫砂壶而产生的傲慢、虚荣、贪婪、恐惧之情。所以,这里是个非常好的训练场。 在我的内心欲望达到极盛的时候,我选择把我最喜欢的壶送给朋友。同样的,接下来的这段时间,我会把我的大部分壶都逐一送人。这样会因此产生强烈的痛苦和不舍,在心爱的壶消失之后又会产生内心巨大的空无。通过这种内心的两极变化,就很容易看到欲望的本质,也就有可能达成对欲望的超脱,回归平静。大部分人也能做到,但是要花更长的时间,经年累月,反复挣扎。把这个过程浓缩在几周数月之内,虽然烈度会很强,但是作为一种训练它的确节省时间。 不是非紫砂壶不可,只是刚巧遇见的是紫砂壶。也不是非要在这里激发起那么多的愤怒、不安、猜忌,只是需要观察生灭而已。无论有没有风,海面上总是要起浪的,浪随便找任何理由都可以。同时,无论有没有浪,浪下面还是海水,通过观察浪的生灭,要看的是海的不变。 最后,此间有三个我很感兴趣的年轻壶师,也许他们会看到这个帖子,我有几句话想给他们: 你在做紫砂手办,他们当做是搞笑;你在雕刻上模拟非传统的水墨笔法,他们没人能看出来;你用紫砂做成擦擦,这里没人知道什么是擦擦。有没有一种感受?自己处在一个极为封闭极为僵化极为狭窄的环境里?主动或者不自觉,你们都在求新求变。但是在你们既有的环境里,在这套传统的体系下,别说是承认你们的努力,连理解你们的人都少有。 所以怕是要及早做出选择。选择做一门生意,那就继续锤炼手艺,该交货交货,该考职称考支撑。选择做一门艺术,那就要去更大的世界里去看看。你们此刻的灵感,都不是来自体系之内。手办来自二次元文化领域,非传统水墨笔法来自西洋油画领域,擦擦就更不用说了,同样算是民间艺术但是文化完全不同。体系之外的大世界,给你们带来了新鲜的刺激,新鲜的灵感,于是催生出了你们的创造。要是还停留在什么泥工型款功,什么气韵味道古拙一类的东西里打转转,那还不如专心做生意。 我希望你们能走得更远,带来更多不一样的惊喜。 哦,对了,半夜起来发帖,不回应一下也显得不是很礼貌。那这样吧:若不是失怙失恃的孤露,怎么可能会体现出这样的教养?
虽然是手艺人 SEO 最好还是要做一下的。 吧里很多壶师都存在这个问题,去到某宝搜名字根本搜不到。比如说今天我想找沈凌,发了私信没回,我说自己去找吧。 搜:沈凌,没结果。搜:沈凌+紫砂壶,没一把是他的。搜:沈凌+沈建康,没结果。搜:沈建康+紫砂壶,有结果,但都是第三方。 这是某宝。换了某度,搜索:沈凌+紫砂壶-+某宝。结果一样,出来的全是个人简介,第三方卖壶平台。 这时候我就怀疑,紫砂壶这个关键词是高频搜索,所以大经销商购买了这个关键词,只要搜索就出他们自己壶。然后我就想,搜索一个肯定没被购买和污染的关键词:沈鈢。结果还是没有,而且估计是真没有。 最后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某宝搜:沈凌+壶。好了,这回灵了,第二行就是。我没弄错的话,店名里有个钰字。 虽然我知道,优秀的壶师不缺活,随便排期都得半年一年以上。但是,有个店能不断获得新客总是好的。而那些刚起步的壶师,怕也很需要来自搜索的自然流量。 所以,搜索引擎优化,也就是SEO还是值得了解和尝试一下的。起码别人去搜索引擎找你,能够找得到,而且是直接渠道。 别人有钱,可以把宜兴两个字买了,把紫砂壶两个字买了,甚至可以把底槽清、仿古、德钟这些关键字都买了。网友一搜索,就直接导入自家的店。但是,他们没那么多钱,买不完所有关键词,拦截不了所有自然搜索流量。 为了SEO,你可以设置一些独特的字符串。比如说吴悦这个名字太常见了,那么如果在所有壶的介绍页都写成“吴悦南云”,或者是“吴南云”,这样效果就会好一些。 又比如说,在所有自我介绍的文案里,加上一种根本不存在的壶,也从来不真的做。假设就叫喀嚓咣当壶,这个名字太特殊,太不常见,搜索引擎收录的可能性就很高。如果你的每个商品页都加上:喀嚓咣当创造者。那么别人看到简介觉得奇怪,搜索喀嚓咣当,就可以找到你的店铺。 不是说这么做肯定就有效,我就是用这个例子来解释一下SEO。网络世界不是平的,流量分配也不是平均的。流量要么去买,要么就得靠私域维系,要么就得靠SEO免费获取。而你想要得到免费流量,就得试着学一下SEO,除了SEO,针对App的ASEO也要学习,否则就没法从某红薯,某博,某信导流。 一个壶师,或者一对夫妻,开一家店,本身是很辛苦。但是,大商家买断了紫砂壶,买断了各种壶名,甚至连实力派、双国工这种字都买断了。那你就得自己想办法,从这种包围里撕开一条口子,和你的潜在客户有可靠稳定无需日常维护的方法联系得上。
一些个人观察,不一定对 整个 7 月份,我在某宝和海鲜市场,可能看了中百以上数量的店铺,小百的直播。从中,我有一些个人观察。考虑到我所见,和我所搜,都在算法控制之下,所以不大可能是全貌,也不知道距离真实有多远,就暂且作为一种个人观察分享一下吧: 1、黄金容量已经不是 200 ml 了,现在的人越来越喜欢小容量的壶。120-150 的壶,远比 200 左右的壶受欢迎。而且,用户还不断提出低于 100 ml 的要求,希望在现在的平均尺寸基础上再下降一些。现在,中品和大品的壶数量要少得多,辍只辍球仿古这种需要做大才好看的壶,如今也就最多 250ml。 2、传统的紫泥颜色,传统的内敛光泽,被认为是过于老气。现在的人更偏好鲜艳明亮的颜色,更偏好细腻有光泽的质感。所以对段泥的需求量增加了,白色黄色绿色更能满足消费者。甚至已经有壶商制造了粉红色的紫砂壶,销量也非常可观,证明有真实需求。 3、粗沙降坡泥的受欢迎程度在上升。现在的人们更喜欢粗粝古朴的质感,认为这样更有格调。在质感的喜好上,完全是两个极端,要么极为光滑细腻,要么极为粗粝粗糙。前者居多,后者还在增长。现在,店里没有个 8 目降坡石瓢都不好意思开店。 4、光素器保留了基本盘,但是从数量上来说,更多人喜欢刻绘。传统的梅兰竹菊很受欢迎,但是一些线描类的,具有鲜明作者个性的作品,可以卖到更高价格,几乎等同于入门级艺术品。也因为对刻绘的喜好,上色更流行了,浅色的段泥方器,以及便于作画和欣赏的石瓢也更受欢迎。 综上,我认为目前最受欢迎的应该是 90ml 抛光黄色段泥刻绘白描金瓶梅人物图谱四方樽。不同意那就是你对。
撒花:一周达到7级 来紫砂吧一周,今天发现自己已经水到了7级,不愧是传说中的水王。 本周我特别感谢两位吧友,一位是现在还在活跃的国工预备役,圆器达人, emo925。他有一个系列贴,介绍各种器型的制作,是对小白非常有价值的知识。此外,他有专门的一个系列讲解泥门、收缩纹、压缩纹,都是用他实际制作过程中的泥胚来讲解。类似的文章之前我看过不下50篇,还是看不懂具体什么是泥门,要看哪里,具体看什么。他一边讲解工艺,一边解释工艺形成的痕迹,非常直观,非常清晰,如掌上观纹,囊中探物一般,对于我这样的小白而言如获至宝,是我本周最有价值的知识类型收获,没有之一。另一位是已经不在怎么活跃的吧友,名叫含文婉清的小姐姐。她也有个长贴系列,内容是她和一群朋友一起从零还是做紫砂壶玩。从自己买泥开始,配齐工具,最后真的烧制了出来。这个帖子很打动我,原因有两点: 第一,看得出来,他们是真快乐,在紫砂上,在紫砂壶上找到了真快乐。不像很多人,云淡风轻地说什么品茶,什么禅茶一味,什么茶壶的文化底蕴,大师气韵,风水所钟,但是五蕴炽盛,说他的壶不好,立即没蹦起来。见到别人的壶,上去就是踩踏---根本见不到任何快乐的迹象,根本也见不到任何乐趣的存在。 第二,看到素人从零开始,烧制出了自己的壶,我对紫砂壶就获得了宝贵的平常心。它就是一把壶,就是服务于人的物件。一切意义和价值都是人去赋予,而不是靠钱来占有。受到这种启发,我立即觉得我茶几上的每一把茶壶都有可观之处,都有可爱之处,都有可玩之处。 再次感谢两位,网上相逢无纸笔,送上两张我画的图作为答谢。 言不一一,再拜再谢。
别把自己太当回事 也别把他人太不当一回事。 对于紫砂壶,我是名副其实的小白。这就是我的自我认知,也是我的站位,所以我立得很稳。既然我不懂,那么我来这里主要是为了学习。而且,我也的确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一手知识,一手经验,也得到了很多的人的热情指点和帮助。 不过,看到我是小白,有些人就不大看得上。我提出问题,回答上就很简短,语气上就很**,一付居高临下的嘴脸。这个我也能理解,从 90 年代到现在,论坛一直存在这个问题。小白认为难上天的问题,在老鸟那里不知道回答过多少遍了,早就答到厌了,早就看到厌了。我又不给人咨询费,凭什么别人要对我和颜悦色,细致入微地讲解?理解,都能理解。 我的确是个小白,不过是在紫砂壶这个领域,在其他领域可能未必如此。可能是我顶着个小白的等级,问着小白的问题,所以有些人教训小白教训习惯了,在超出紫砂壶的范畴之外,也要找点爹感。这样一来,事情就变得很好玩了。 有多好玩?这个周末大家都看到了。 为了简化形式,我换种说法讲直白一点好了: 我来这里,真的是小白来学习。对于这里的所有恩怨情仇,我一概不知,也不打算知道。对于这里的人,首先我无所求,我所求的无非是一点知识。我不需要谁给机会,也不需要谁给钱,也不需要谁给壶,更不需要谁给面子,谁给认同。 因为我不认识这里的所有人,和所有人都没有打过交道,所以我来这里相当于去看电影,银幕上的演员彼此都认识,都在一部戏里扮演各自的角色,我谁都不认识,就是个观众,那么我的乐趣就是看看戏,猜猜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接下去的剧情要往哪里走,剧情精彩不精彩。 剧情没值得看的内容,我起身就走。剧情精彩,我就呆着多玩一会儿。银幕上的角色喜欢不喜欢我,认同不认同我,我不是很关心。因为要在意这个,那自己就变成了演员,感觉挺奇怪的。 我和其他小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只对正确的知识和个人经验感兴趣。我对于在这里获得多大认可,多大名望,能否成为圈子里的一员,早日升级成为所谓资深老鸟没兴趣。我的梦想又不是有一天能接任吧主,然后好继承吧产,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萍水相逢,朋友,只是萍水相逢而已,恰巧这段时间我对紫砂壶感兴趣而已。如果接下来我对瓷器感兴趣,那我会去陶瓷吧,还是从小白学起。所以,我们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匆匆过客,很快就会擦肩而过,再不相逢。 不用担心,这里没有什么东西是我要觊觎的。除了知识没有什么事我想得到的。这让我和别的小白不一样,我不需要讨厌大家欢喜,不需要大家认可我的观点,所以我也没有什么顾虑。不违反管理的情况下,我高兴来怎么来。为了鼓掌多钻几个火圈的年纪,我早就过了。认为结识了大佬,自己就上了快车道的年纪,我也早就过了。有圈子孤立我,我就觉得失落彷徨无助的年纪,我还是早已经过了。 因此,和我打交道最简单不过:你给我知识,我尊重感谢你。你给我善意,我也报之以善意。你要横着来,硬充爹,那我的法子多得很,而且保证好玩,有观赏性。 对了,我真不是来和人沟通的,我是来和我选择过的人进行沟通。小白也是人,揉捏小白成习惯了,这不好。万一哪天捏不动了,大家岂不是很尴尬? **的话我也会说:对待他人,最好用平常心,尽量善待他人。
请教一下:这是什么心态? 吧里有些人的心态我不大能理解,很喜欢玩《抓卖壶者》的游戏。动不动就是:别跟我装,我就等着过几天卖壶。或者:别以为你在假装科普,我就看不出你是个壶商。诸如此类。 我就很好奇,这是什么意思?卖壶是一件低人一等的事情,还是说壶商见不得人?又或者是说,一个人科普紫砂壶的同时,就不能卖壶?我真的不理解,卖壶都是一种罪过了,可以拿来直接当做某种道德缺陷或者个人错误来作为罪名了。 那是什么意思?说这话的人都是飞到宜兴,直接到做壶师傅家里当面交易么?都从来不通过商人么?还是说,都是玩家相互交易,根本不过商人的手? 我在吧里看到一个卖壶的哥们,科普紫砂壶知识的时候,有人点赞,他会很惭愧地说:当不起,其实我也是抱着私心的。这一幕看得我很心酸,卖壶都成为原罪了。 今天吧里也有人预言,我即将卖壶。所以我很好奇,想问问吧友,是不是紫砂壶是天底下一等一的生意,人人都想分一杯羹?来到这个吧,除了卖壶之外,一个人不可能有别的目的?然后,卖壶是不是见不得人? 现在是公元 2023 年吧?不是 1893 年吧?对于商业的态度,对于商人的态度,是不是还应该停留在士农工商的层面上?停留在无奸不商的层面上? 最后,关于那个惭愧的老哥,我对他的愧疚之情是这么看的:我买一本顾景舟先生的《宜兴紫砂珍赏》,要花 380 块钱。我在其中学到了一些知识,这些知识我愿意免费分享,这是我的事。我想把它变现,那也是我的自由。至于说变现方法是开班授课,还是系列视频拿片头广告费,还是卖壶,你管得着吗? 分享知识,但不能卖壶,必须免费分享,那你怎么不直接抢呢?凭什么就一定要免费分享知识啊?所以,没什么愧疚的。 至于说喜欢用卖壶来指控别人的人,那我不觉得卖壶有任何问题,你怎么办呢?我要一直不卖壶,那你道歉吗?
感谢本吧救我一次 最近成功买了几个正经的紫泥壶以后,咱实话实说,我是有点膨胀了。都敢加吧里的手艺人好友了,都敢在吧里点开 1000 块钱以上的壶了。昨天晚上,我已经膨胀到了在无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访问咸鱼的程度,膨胀到了进去之后立即选择“按照价格降低排列”的程度。 不得不说,海鲜市场里的好货是真多,某宝里根本就没有那种货色,一看就知道是好东西。看着看着。我就看中了一款壶,价格略高,但是我想: 几百几百地买通货壶,最后还不是得花上千买个精品半手?一千一千地买精品半手,最后还不是得花中千买个职称壶?中千中千地买职称壶,最后还不是的花上万买个大师入门款?上万上万地买大师入门款,最后还不是买破产? 所以,一步到位是不可能的,但是向前半步是省钱的。反正我是那么想的,估计很多吧友不赞同。咱们暂且按下不表。 话说我看中了一款壶,有名有姓有款有证书。临门一脚了,我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突然冒出个想法:不如先去紫砂壶吧搜一搜这个人,看看吧友怎么评价? 结果一搜,哎哟喂,哪能呢?自己做壶,自己老婆不会做壶也出壶,自己上万,老婆也三四千。吧友七嘴八舌,有好些八卦可以看。我迅速养成了一个新习惯: 现在海鲜市场选壶,选中了找到匠人名字。拿了名字跑回贴吧,搜索一下这个人的八卦。这个搞法简直太好玩了,我一口气玩到了凌晨2 点。 通过吧友八卦,我知道一个频频出现的名字,其实根本不存在这么一个青年实力派,因为吧友把官方网站上同名持照人的资料都翻了出来,在某个级别上根本就没有这个人。 还有大师是明确让弟子批量生产敲章的,还有人都休息好几年了,新壶还在出的…… 我看八卦看得很快乐,结果就彻底忘记了要买高货这件事情。而且,我现在觉得,买一把好壶回来,就能高兴一下下。根本不如我选了壶,回来翻八卦那么好玩,那么赤激,那么持久。 当然,从中我也认识到一件事:所有我在海鲜市场看中的壶,拿作者名字回到吧里一查,一般都有八卦,都有事。这就证明我目前选壶的能力不行,眼光不行,浑身上下都还有一股浓郁的韭菜味,所以才会反复被这些人的壶所吸引。 总之,很感谢紫砂壶吧,感谢吧友们(如今还在和如今不玩的都有),感谢大家的发帖,感谢大家的八卦。吧里大佬说要锻炼自己的眼光,以前我不晓得怎么才能锻炼,紫砂珍赏反复看,感觉提升也不高。现在好了,我找到了一个新方法,太上老君八卦炉炼就悟空一双火眼金睛,紫砂壶吧历史八卦救我钱包于水火,帮我锻炼眼力。 非常感谢,周末愉快!发一张自拍聊表谢意。
求教:应该入什么中不溜壶? 作为一名紫砂壶小白,之前听人劝,吃饱饭,按照多看少买和紫泥为先的原则,入手了几把入门级的紫泥壶。在吧里分享之后,巨巨们和吧友们认为还成,算是已经及格了,起码没有继续吃药。然后又有巨巨说:差不多得了,就这么收手吧。接下来如果还是买这种普通货色,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那我就想请教一下,入门级之后是什么壶?应该是中不溜壶了吧?但是,什么是中不溜壶呢?我没有一点概念。是说按照价格来,需要达到小千乃至中千级别吗?还是说按照职称来,需要助工(含)以上级别的师傅制作?又或者是按照按照泥料来,需要入手天青、底槽清、红皮龙、红棕泥?甚至是按照工艺来,必须是办手工精品乃至全手工?不会是它们的全部,外加造型吧? 我研究了一下,怎么感觉都是在靠加成加价啊?有职称,加一点。有刻绘,再加一点。泥料有说法,继续加一点。但是,价格是上去了,我怎么判断是一把合格的中不溜呢?对了,买中不溜到底是在买什么? 为了对症下药,呸呸呸,不是,为了有的放矢,这里我说说我的个人需求:1、我喜欢光素圆器,不喜欢任何题款、刻绘、铭文,不喜欢方器花器任何仿生器,非常讨厌粗砂低目。2、我喜欢传统造型,但不喜欢瓢,实在是太多太泛滥了。3、我喜欢中品(含)以上的壶,小品壶倒茶太辛苦,整天顾着倒水了。 基于以上几点,那我应该选择什么中不溜壶?按照什么原则购买?需要达到什么标准? 这里先谢过了。
为什么没有紫砂样片这种东西存在? 我是紫砂小白,目前还在学前班深造。在深造过程中,我有一点个人感受:看再多书,看再多贴,看再多图,和紫砂壶拿在手里完全是两回事。拿到一把紫砂壶,可以催动五感同时去感受。色型之于目,气味之于鼻,音声之于耳,茶汤之于舌,肌腠纹理起伏之于掌,人五感同开,这时候的认知是真实具体切身的。 在网上能看的都是图,图能看出什么来?既然没有切肤之感,那人之常情就是选择光滑的,明亮的,润泽的,鲜艳的紫砂。没办法,人类的婴儿就是如此,这种偏好是写在 DNA 里的。没有常识,人就不会相信什么神光内敛,神物自晦,反而认为那是劣等品,那是喑哑无光。最终买了一堆艳若桃花,贼光四溢的玩意儿。 类似我这样的学前班小白,看书里专家说,看吧里大拿讲,都还是图片。学了一堆知识,等上网买个壶回来,还是看不出一二三四五来,因为就没有一手的经验。如果一个人从未见过光,但是学了一堆光学知识,等见到光的时候,他怎么可能确定那就是光呢?我都没玩过真紫砂壶,我买回一个来,我又如何判断取舍呢? 记得以前公司培训客舱服务的时候,专门有红酒课程。法国人就很鸡贼,除了卖红酒,还卖一种叫酒鼻子的东西。简单说,味觉和嗅觉是一种主观感受,那么一瓶酒不同的人喝出不同的味道,用不同的形容去表述,这都是有可能的。 但法国人说:不!我们规定,只允许用浆果味、巧克力味、烟草味等等有限的 54 种味道来形容红酒的滋味。你说你不知道如何分辨?来,买一套酒鼻子回去。酒鼻子是一盒小玻璃瓶,每种瓶子里都有一种法定认可的红酒味道。你说你不知道红酒应该如何评鉴味道,那你每天拿着酒鼻子反复练习,练习到有嗅觉记忆了,背熟了每一种标准味道,你再去喝酒,喝完你说你喝到了什么味道,那就靠谱了。 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于是想到紫砂壶。为什么没有人出紫砂的样片呢?我看很多紫砂矿的书里都有,某一款矿泥,比如统一在 60 目,然后按照不同的窑温,烧结出一个个的圆形样片。 拿如果我有这样的一套东西,先买回家里天天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茶水烫,那我岂不是能很快学习到真实的紫砂触感和真实的紫砂样貌?比如说真正的四号井底槽清,很难有机会接触到一把壶。但是样片是有可能的。靠买壶或者借壶,分辨台西、湖釜等等紫泥有什么区别,代价很高,时间很长。但是用一套样片来学习,这是有可能的。 总之,我很好奇,所有人都在说说说,却没有谁设计一个标准件。如同衡器一样,确定一个标准,而且这种标准可以感知,可以学习。比如说今天我看了一下午汉瓦,发现家家汉瓦都不同。嘴、钮、盖、把手、壶身,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位置想放在哪里就放在哪里,尺寸想做多大做多大。有前辈教导我: 先选择一种泥,一种器型,进行精研,先搞通一样为止。但是我看着 8888 种不同的汉瓦,我实在不知道怎么研究,哪一种是对的,哪一种是好的,以至于我不知道什么才叫做美的,那叫我如何专研一种?在我看来,它们甚至都不能算是一种。 所以,有标准吗?没标准我就不烦了,直接宣布我的中药罐子就是天青泥,我的圆形便当就是标准无把无嘴扁桑。我家的陶土盐罐,毫无疑问,它就是汉瓦,高汉瓦。 对了,师傅们喜欢用剩下的泥料做小杯子,多少卖点钱。那我也分享一点小知识:一套标准的 54 种香味的酒鼻子,市场售价 2000 多。里面还不是酒,只是香精。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