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700722 chen700722
关注数: 592 粉丝数: 396 发帖数: 2,600 关注贴吧数: 1
雾霾 分) }' B ] 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 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 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 度降低到 1000 米以内, 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或 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Fog );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 1000 - 10000 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Mist )。形成雾时大 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 ( 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 到 100% 就可能出现饱和 )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 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 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 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 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 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 100 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 10-20 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 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 或青白色。 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 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 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 : 霾( m á i ),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 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 雾霾图片 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00 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 称为霾 (Haze) 或灰霾( Dust-haze ),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Haze) 。 3 霾与雾的区别 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 ( 如 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 100% 就可能出现饱 和 ) 。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 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 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 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 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 相对湿度介于 80-90% 之间时的大气混 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 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比较厚, 可达 1 - 3 公里左右。 霾与雾、 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 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 0.001 微米到 10 微米,平均 直径大约在 1 - 2 微米左右, 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由于 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 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 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
雾霾 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 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 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 度降低到 1000 米以内, 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 (或 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 Fog );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 1000 - 10000 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 Mist )。形成雾时大 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 ( 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 相对湿度不一定达 到 100% 就可能出现饱和 ) 。就其物理本质而言,雾与云都是空气 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所以雾升高离开地面就成为云, 而云降低到地面或云移动到高山时就称其为雾。一般雾的厚度比 较小,常见的辐射雾的厚度大约从几十米到一至两百米左右。雾 和云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雾滴浓度分布不均匀, 而且雾滴的尺度比较大,从几微米到 100 微米,平均直径大约在 10-20 微米左右,肉眼可以看到空中飘浮的雾滴。由于液态水或 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 或青白色。 2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 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 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霾 : 霾( m á i ),也称灰霾(烟霞) 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 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也能使 雾霾图片 大气混浊, 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 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 10000 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 称为霾 (Haze) 或灰霾( Dust-haze ),香港天文台称烟霞 (Haze) 。 3 霾与雾的区别 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 ( 如 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 100% 就可能出现饱 和 ) 。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 8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 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 90% 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 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 相对湿度介于 80-90% 之间时的大气混 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 其主要成分是霾。 霾的厚度比较厚, 可达 1 - 3 公里左右。 霾与雾、 云不一样,与晴空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霾粒子的分布比较均 匀,而且灰霾粒子的尺度比较小,从 0.001 微米到 10 微米,平均 直径大约在 1 - 2 微米左右, 肉眼看不到空中飘浮的颗粒物。 由于 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其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 因而霾看起来呈黄色或橙灰色。 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 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 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 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出现雾时 空气相对湿度常达 100% 或接近 100% 。 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 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 度小于 1KM 。当有效水平能见度 1 - 10KM 时称为轻雾。 4 ‚‘雾’和‘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 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
密云新老八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国古代人民就非常喜欢大自然,一些文人雅士,经常对本地区的诸景观进行比较评说,一些好事者还对诸景加以分类归纳,一般以四个字为基数,如燕京八景。关沟七十二景。延州八景等。我县也不例外。在清代和民国时期出版的《密云县志.》就先后载有两个密云八景。前八景系康熙十二年(1673)年,县志所载,其八景为冶塔仙灯,圣水鸣琴,白檀晴光、青洞晓色、霞峰散影、水沼呈祥、五峰凌空、回光返照。后八景系民国二十七年(1938)《县志》所载,其八景为;黍谷先春、潮河信泛、雾灵积雪、渤海涌珠、鹦鹉遗迹、西岩夕照、石湖映月和庵溿桃花。 在密云老八景(前八景)和新八景中,有三景在黍谷山,这就是老八景中的白檀晴光和新八景中地:黍谷先春,西岩夕照,这充分说明了黍谷山风景在密云县诸景33观中所占的重要位置。下面将以上三景分别进行介绍; 白檀晴光;指黍谷山西岩寺旁的白檀树,该树又叫银杏、白果、公孙树,南方称鸭脚树,为远古遗存树种,弥足珍贵,人称植物界的活化石。该树植于辽代,已1000多年,但每年都挂果。此树枝疏叶朗,在天气晴朗,日上中天或月挂中天的时候,光线从枝叶间直射下来,照在白谈树的扇细胞、形蜡貭叶上,熠熠生辉,地上则斑斑点点,极像艺术家的水墨丹青。 黍谷先春;人不知春草知春,在春寒料峭,冰雪仍未开化的早春,它处草木尚枯,独此山中草木先绿。而在所有草木中惟鼠李最先返青,黍谷山阳坡此种灌木极多,在它处仍冰封大地时,该处阳坡的鼠李已经绿色盎然了,一团团,一簇簇,煞是好看、醒目,给人温暖的感觉。 西岩夕照;西岩指西岩寺背后的山崖。每当夕阳落入西山之后,独西山豁口处存留的光线却直接照到此崖,辉光返烁、鲜红如血,在周围翠柏的衬托下,鲜艳夺目。给人们留下久久不能忘怀的印象。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