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天小下 大天小下
关注数: 1 粉丝数: 42 发帖数: 2,771 关注贴吧数: 12
宝钗真的很俗吗,不然,宝钗的读书仕途观 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 第四十二回,宝钗跟黛玉就读牡丹亭那一段的对话可以看出,宝钗对这个世道的为官禄蠹也是痛恨的,悲观消极。(也是作者的想法,认为这个世道读书做官,没意思,一人之力无法扭转天下为官者) 与宝钗劝解宝玉读写仕途经济学,也是一个对比。宝玉是完全看不上当官的蠹虫,宝钗说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宝钗是希望有这样的人能出现。 宝钗的读书仕途价值观的核心不是写写诗词(再看历史,任何一个诗词文人,都是有家国情怀的),应该是为百姓为天下苍生谋福立命。宝钗的梦想是有个开明盛世,读书人为官,辅国治民,安天下。 这个世道的男子读书读的多了,反倒更坏了,还不如种地做生意的。宝钗家是皇商,接触的人多,接触的当官的也多,少不了要行贿打点人之类的,也算看透,但宝钗为了家族不得不妥协。 宝钗认为女子不要多读书,是怕女子读书读多了,也会像这些男子一般变坏。 宝钗的入世有无奈,虽然悲观但抱有希望,宝钗希望天下的女子都好好地,不要被这世道的风气所污染,宝钗期盼天下的读书人做官皆为良臣。
贾家对贾环的不公,贾环有做错过什么吗,为什么不招人喜欢 贾环会用灯油烫宝玉,根本原因就是贾府众人对贾环的不公。 贾环诬陷宝玉强奸金钏,还是贾环妒忌宝玉能得到所有人的爱,而他却被人嫌弃。 种种行为,都是贾府的人对贾环不好在先。 贾府疼爱贾环的只有贾政和赵姨娘。 不要说贾环是庶出,迎春,探春,惜春都是庶出。 首先是贾母偏心,贾母最宠宝玉,其次是贾兰,黛玉,史湘云,“宝钗”,然后是探春,接着是迎春,惜春,贾环从来就没入过贾母的眼。 记得有次,贾母叫人送菜,贾母给宝玉,黛玉,贾兰,三人送了,没给其他人送。 记得贾母大寿,南安王妃要见这几个姊妹,贾母也只叫了湘云,宝钗,黛玉,探春几个来,还着重说了只叫探春陪着来,此处可看出贾母不那么喜爱迎春和惜春。 记得贾环用灯油烫伤宝玉的时候,王熙凤骂赵姨娘,说赵姨娘不管管贾环。 而在前面,贾环输钱,说莺儿耍赖,王熙凤对赵姨娘说:贾环是主子,横竖有人教导他,与你(赵姨娘)什么相干 (这里,王熙凤也说了,贾环是小孩子家) 贾环写的灯谜,所有人都嘲笑贾环,这又怪贾环了。 然后是元春,元春省亲后,让宝玉和众姐妹住进大观园,没有提到贾环,也没有提到说贾环年纪尚小,待贾环长大些后再搬进去,而是直接忽略。 长大点后的贾环性格是怎样的呢? 蔷薇硝事件: 贾环讨要蔷薇硝,得到的却是茉莉粉。拿回去被发现是茉莉粉后,贾环的态度是这茉莉粉也是好的,叫彩云留着用,而不是生气说自己被骗。 这里可看出贾环懂点事儿了,不那么争强,或者贾环认命了,觉得自己受到这样的待遇也属正常,都习惯了。 贾环是一个孤单的孩子,缺少亲情的爱护。不论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不及其他姊妹。 贾环在贾府是被打压的 贾环还是个孩子,性格好美稳定。 贾环的这般,小环境是赵姨娘自己不会做人,没给贾环个好榜样,大环境是贾家对贾环的不公。
这些孩子怎么都好可怜,要么没爹,要么没娘,要么父母双亡 元春----出嫁前不知情,有娘,爹忙于工作没时间,元春为了家族牺牲了自己 迎春----有爹还不如没爹,亲娘没了,还被邢夫人奚落责骂 探春----有爹有娘,但感受不到爹娘的爱 惜春----没娘,亲爹一心好道,爹死了,也没写惜春 黛玉----娘早死,娘死后,被接到贾府,就跟没爹没娘一样,之后,亲爹也离开 湘云----母亲难产而死,父亲悲痛而亡 宝钗----有个娘疼爱,但宝钗也命苦,打小为薛家操心,亲娘还要问宝钗的主意 袭人----被父母卖了换银子 晴雯----无父母,跟着哥嫂,当贾府的丫鬟 鸳鸯----与父母两地分离,父母在金陵,后来也死了 香菱----五岁人贩子抱走,十一二岁拿出来卖,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习惯了顺从,名字也被改来改去 宝琴----跟着爹流浪,一直行走在路上,居无定所 妙玉----家道破落,父母双亡 尤氏姐妹----没有爹 紫鹃----父母不详,为黛玉操碎了心 雪雁----父母不想,打小跟着黛玉来到贾府,离了故乡 司棋----表弟的逃跑而绝望 十二官----都是被父母卖了的 宝玉----众星捧月,贾府的命根子,怕老爹 所有丫鬟----基本都是10岁左右被卖到贾府,学着开始伺候人,记得晴雯是服侍了宝玉5年8个月 所有人都缺爱,都没有完整的童年。 普通老百姓家,虽然日子艰苦,但孩子都是天天由父母照看,据说以前贵族家的女子为了保持身材,也是为了不被丈夫冷落,都是雇佣奶娘照顾孩子。
滴翠亭事件,颇有争议,粗聊一番 滴翠亭宝钗无意中听到了红玉和坠儿的谈话,这里关于宝钗的心理活动描写很有意思,宝钗这里认为:小红眼空心大,刁钻古怪。我们知道红玉是林之孝的女儿,相比其他的丫头,心气自然会高一些,毕竟林之孝还是比较有权的。 宝钗在这里是不想多惹麻烦,不想得罪人。 宝钗怎么说呢: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假设小红认为黛玉真的在亭子外边。 宝钗说看到黛玉在这里弄水儿,而不是说看到黛玉趴在墙角根听你们说话。宝钗的话里的意思,黛玉并没有听到什么,黛玉没有留心或者不知道里面有人说话。 黛玉朝东一绕就不见了,黛玉离开了滴翠亭,这意思还是在说黛玉没留意到滴翠亭中的对话。 小红多心,小红在这里赞宝钗,说黛玉的不好之处。(侧面反应了宝钗和黛玉两个人在小红心里的形象) 滴翠亭事件,算是小红,宝钗,黛玉三个人结下的一个因。(虽然黛玉完全不知情) 事件后,小红肯定是担心的,但是后续她和贾芸的事并没有东窗事发,那么在小红的心理,黛玉的形象是不是得到了一些改变,小红对黛玉心怀谢意。 作者没有写完的部分,应该还会有小红和黛玉之间了解这个因。 而宝钗和黛玉结下的这个因,是不是让宝钗觉得内心有愧,后面对黛玉更加照顾,也算了却这个因。 黛玉被人拿来当挡箭牌: 丰儿说黛玉叫平儿去她那里 藕官烧纸,宝玉说是黛玉让藕官烧的废稿 雪雁被借衣服,雪雁说是黛玉让紫鹃收起来了 可以看出,一是黛玉的人缘很好,二是在贾府大家都不愿意得罪黛玉,一说是关系到黛玉的,也是有怨不敢言。 作者这也是从另外一个方面表现黛玉的好。 这个阶段,黛玉和宝钗两人之间,更多的是一种竞争,较量,看谁更厉害。到后面才是互相欣赏,感情升华。 这一章的后面一章是宝钗羞笼红麝串。宝玉和蒋玉涵交换信物 前一章是黛玉春困发幽情。小红和贾芸暗传心事 这前后两章都是写暧昧关系。 了黛玉与宝玉,宝玉与宝钗,宝玉与蒋玉涵,小红与贾芸 还写了黛玉葬花,葬花词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所有人中,花是被埋葬的。
贾府下人眼中的宝玉、黛玉和宝钗 尤二娘问兴儿关于贾府内部的情况,兴儿向尤二娘陈述的 黛玉 一个是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一肚子文章,只是一身多病,这样的天,还穿夹的,出来风儿一吹就倒了,我们这起没王法的嘴都悄悄的叫他`多病西施' 形容的很贴切 宝钗 还有一位姨太太的女儿,姓薛,叫什么宝钗,竟是雪堆出来的。 每常出门或上车,或一时院子里瞥见一眼,我们鬼使神差,见了他两个,不敢出气儿。 尤二姐笑道:“你们大家规矩,虽然你们小孩子进的去,然遇见小姐们,原该远远藏开。”兴儿摇手道:“不是,不是,那正经大礼,自然远远的藏开,自不必说。就藏开了,自己不敢出气,是生怕这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气大了,吹倒了姓林的,气暖了,吹化了姓薛的 宝玉 他长了这么大,独他没有上过正经学堂。我们家从祖宗直到二爷,谁不是寒窗十载,偏他不喜欢读书.老太太的宝贝,老爷先还管,如今也不敢管了。成天家疯疯颠颠的,说的话人也不懂,干的事人也不知。外头人人看着好清俊模样儿,心里自然是聪明的,谁知是外清而内浊,见了人,一句话也没有。所有的好处,虽没上过学,倒难为他认得几个字,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又怕见人,只爱在丫头群里闹。再者也没刚柔,有时见了我们,喜欢时没上没下,大家乱顽一阵,不喜欢各自走了,他也不理人。我们坐着卧着,见了他也不理,他也不责备。因此没人怕他,只管随便,都过的去。 宝玉会和谁在一起 只是他已有了,只未露形。将来准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则都还小,故尚未及此,再过三二年,老太太便一开言,那是再无不准的了。 贾府下人的眼睛雪亮着,都看得出宝玉和黛玉的关系,一个人这样传,所有人也都会这样传。 后面,也提到,宝玉的小斯茗烟都知道了贾琏在外纳了尤二娘,宝玉也知道,可王熙凤就不知道,当然,谁也不敢告诉王熙凤。 可见,贾府的消息扩散的很快。
这一段没太看明白,请教各位 宝玉因让诸姊妹先行,自己落后.黛玉便又叫住他问道:“袭人到底多早晚回来。”宝玉道:自然等送了殡才来呢.觉心里有许多话,只是口里不知要说什么,想了一想,也笑道:“明儿再说罢."一面下了阶矶,低头正欲迈步,复又忙回身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黛玉道:“昨儿夜里好了,只嗽了两遍,却只睡了四更一个更次,就再不能睡了。”宝玉又笑道:“正是有句要紧的话,这会子才想起来。”一面说,一面便挨过身来,悄悄道:“我想宝姐姐送你的燕窝"一语未了,只见赵姨娘走了进来瞧黛玉,问:“姑娘这两天好?"黛玉便知他是从探春处来,从门前过,顺路的人情.黛玉忙陪笑让坐,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又忙命倒茶,一面又使眼色与宝玉.宝玉会意,便走了出来. 黛玉问袭人什么时候回来 宝玉问宝钗送的燕窝是要说什么 赵姨娘来,黛玉给宝玉使眼色 这里,宝玉问黛玉的病情,一夜咳嗽几次,醒几次,特别暖心,虽然是很普通的问候,但问的很细心,其他人问都问病情怎么样了,身体好不好之类的 后面赵姨娘来,倒是出乎了我的意料,也许用赵姨娘的简单问候来对比宝玉的细心,但赵姨娘会进黛玉的门,倒也蛮感动的,可见赵姨娘的心还是有好的,只是平常太被人欺负,想想,如果我天天被人欺负被人职责被人骂,连块完整的布都得不到,好伤心,真真的会移了性情,赵姨娘的闹,都是在人多的时候闹,以此来诉自己的委屈
【重阳节】湘云做东,菊花诗十二首,潇湘妃子夺魁,绛花洞主落榜 忆菊----蘅芜君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 空篱旧圃秋无迹,瘦月清霜梦有知。 念念心随归雁远,寥寥坐听晚砧痴。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 访菊----怡红公子 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 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愁。 蜡屐远来情得得,冷吟不尽兴悠悠。 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挂杖头。 种菊----怡红公子 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故故栽。 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 冷吟秋色诗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 泉溉泥封勤护惜,好知井径绝尘埃。 对菊----枕霞旧友 别圃移来贵比金,一丛浅淡一丛深。 萧疏篱畔科头坐,清冷香中抱膝吟。 数去更无君傲世,看来惟有我知音。 秋光荏苒休辜负,相对原宜惜寸陰。 供菊----枕霞旧友 弹琴酌酒喜堪俦,几案婷婷点缀幽。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霜清纸帐来新梦,圃冷斜阳忆旧游。 傲世也因同气味,春风桃李未淹留。 咏菊----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画菊----蘅芜君 诗余戏笔不知狂,岂是丹青费较量。 聚叶泼成千点墨,攒花染出几痕霜。 淡浓神会风前影,跳脱秋生腕底香。 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 问菊----潇湘妃子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 簪菊----蕉下客 瓶供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 长安公子因花癖,彭泽先生是酒狂。 短鬓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 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 菊影----枕霞旧友 秋光叠叠复重重,潜度偷移三径中。 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 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珍重暗香休踏碎,凭谁醉眼认朦胧。 菊梦----潇湘妃子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残菊----蕉下客 露凝霜重渐倾欹,宴赏才过小雪时。 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半床落月蛩声病,万里寒云雁阵迟。 明岁秋风知再会,暂时分手莫相思。
黛玉湘云,一个潇湘妃子,一个枕霞旧友 前五六年,湘云陪伴宝玉一起长大。 后面,黛玉陪宝玉一起长大。 湘云和黛玉,相似的命运,湘云出生不久就失去父母,贾母怜,接到身边抚养,可能是怕湘云在她叔叔婶婶那根本就活不了。用古人的说法,湘云一出生,就克死了父母。 黛玉,6岁丧母,被接到贾府,后面父亲也逝去。 宝玉之于黛玉之于湘云,都算是青梅竹马。 湘云长大一点后,被送回史家,在史家,湘云虽是小姐,却被她婶娘当作下人一般使唤,是说不上一点话的,湘云的针线活好,宝玉喜欢湘云做的东西,那也是长年累月的经验做出来的。 湘云来到贾府的时光是最快乐的,有那么多姊妹一起顽,也可以一起作诗,湘云的才学不浅,也着实难得,要知道湘云在史家是没地位的,但作的诗还是那么好,可见湘云自身是好学的。 记得刚起海棠诗社的时候,宝玉要贾母接湘云过来,一大早就接的,午后才过来,可见湘云在家里肯定被为难了。 湘云把宝钗当作知心姐姐,把内心的苦都向宝钗倾诉,宝钗心也好,懂其苦楚,但要说能有心灵上的共鸣,也只有黛玉能真正的懂湘云。 最后一个中秋夜,只有黛玉和湘云,吟出,“寒潭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何等凄美!! 湘云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的时候,大多都是快乐。 从种种读来,感觉湘云对宝玉是有情,不止于兄妹之情,却也无处诉。 黛玉与湘云,着实让人心疼。
关于书中年龄的矛盾 书中一开始,甄英莲是个小娃娃,然后贾雨村去参加科举,当官一年就被罢免了,然后又到林家教书,这个时候提到黛玉是5岁,一年后,黛玉的母亲死了,而这个时候贾雨村和冷子兴聊天中可以得知宝玉这时候是七八岁,而且他们还说到贾敏是在一个月前去世的,在他们聊天后的第二天,贾府就有人来接黛玉了,而在黛玉进贾府的第二天,就收到信说薛蟠打死了人。后面贾雨村在断案的时候提到,英莲是在5岁的时候失踪的,拐子是把人养到十一二岁才送去卖,也就是英连这时候是12岁左右,根据推测,黛玉比英莲小一岁。所以这里的年龄是有矛盾的。 在接到信之后,黛玉和众姐妹就来到李纨这里,这里说李纨的儿子贾兰这时候5岁了。 而且,黛玉刚到贾府,次日收到信,后面又写到,贾雨村刚到应天府上任就遇到这人命官司,就是薛蟠打死人的案子,这也太快了,这边黛玉刚到贾府,那边就传来信,贾雨村就已经上任了。 而且书中要买英连的冯渊好男色,年龄十八九岁。 所以根据猜测。 宝钗进贾府,差不多是13岁或14岁,因为宝钗的15岁生日是在贾府过的,当时凤姐还不知道怎么来办这个生日,但谁说,往年林妹妹怎么过的就怎么过,可见林妹妹在贾府过了很多生日了。 英连:十二岁 宝钗:十三四岁 黛玉:11岁 宝玉:十二三岁 黛玉6岁,雪雁10岁,紫鹃应该有十二三岁,紫鹃应该要比袭人等人要小一点 所以,贾府收到薛蟠打死人的信应该是在黛玉11岁的时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