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看人生 佛看人生
关注数: 27 粉丝数: 216 发帖数: 504 关注贴吧数: 914
峨眉通背缠闭门内功               峨眉通背缠闭门内功   第一节 准备功:(百日筑基)   第一式 无极松静(静息)   无极松静为道家内功之首层,亦称坐忘、闭气或胎息。肺为气之腑,气乃力之君,无极松静以不动之道致气,盖心与气本属一体,古语所谓息静则神恬,神恬则气足,以此生气,则得老子“无为”之法也。丹书曰:“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再合成三体,三体重生万物长”,可见无极松静实道门内功万法之宗也,故功家亦谓之炼己。有己始可以有本体,而后可以有用焉。   其法为:两脚开步站立,相距与肩同宽,含胸拔背,手自然下垂,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略开,圆裆提肛,松腘踩匀。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抛却万念,虚灵内含,神志安祥鼻息自然。(此内家拳浑圆势,为螺旋缠闭门内功及拳架的基本体态要求,须贯穿始终,本无需多说重复。而此后动静桩功及拳架说明仍一再赘言者,仅为其重要性强调,学者能不时自查乎行走坐卧运功间,当能体谅述者用心之诚苦。)   而后放松身体前后左右及身柱中轴,从头到足渐次松开头顶、前额、两腮、口、前颈、胸、上腹、小腹、两大腿前面、两小腿前面、两脚;头顶、后枕部、后颈、背、腰、臀、两大腿后面、两小腿后面、两脚;头顶、头之两侧、颈之两侧、两肩、两上臂、两小臂、两手、十指,两腋、腰两侧、两胯部、两大腿外面、两小腿外面、两脚、脚趾;泥丸(脑中)、喉(颈中)、心(胸中)、胃(上腹正中)、脐后肾前(腹正中)、会阴、两大腿内侧、两小腿内侧、两涌泉。各线放松时,眼与意识微内视随之。每视一处,或微有酥麻之感,甚觉良好。从上至下放松时,有天降细雨、洗涤除尽体内外尘垢之舒适,则为得法。   肢体彻底放松之后,觉得自己和世界万物什么都没有了。司马承祯谓之“彼我两忘,了无所知”,似乎宇宙不比我大,我不比宇宙小,我即宇宙,宇宙即我,进入“太无”之境界。则可以静息也,其法有数、随、止、观、还、净六字言之,丹家谓之“六妙法门”。   数,即数息。自然呼吸中,微以意念默数呼吸,凡12——60度,意在鼻间。随,即随息。心息相依,意念轻随呼吸出入往返于鼻与丹田间,想以心火温熏丹田,无须再数,久暂随意。止,即止息。不数不息,意识停止于脐下,以丹田深息,凡12——60度。观,即观息,关息也。此时以丹田为中心,意以全身所有肌肤毛孔进行呼吸(似乎不再需鼻呼吸),略闭气以通关。《抱朴子?微旨》曰“适时闭息,节其气冲以通也”,尽言其道。还,即还息,返本还源。如还归母体胎中,通过脐带供给养料一般。站立地上,唯足与地相连,犹脐带与母体也,想地气自足心而入丹田,久之如脚踏气团,轻身灵跳所以然。《庄子》曰:“古之至人,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蹱,众人之息以喉。”净,即净息,心无所托,泯然清净,还归虚无,无中而有生。张景岳言:“闭气即所以养气”。   道家丹法《胎息经》曰:“胎自伏气中结,气自有胎中息,气入身来谓之生,神去离形谓之死,知神气可以长生。固守虚无,以养神气,神行则气行,神往则气往。若欲长生,神气相驻,心不动念,无去无来。自然常住,勤而行之,是真道路。”初行松静之法,当勿妄求,初习一二字,数日后增至三四字,再求全之。功浅者稍闭即可,渐求深长。而尤以神意注胎中而不离形为要,盖失神意而妄闭者,或有断息自闷之险,习者须知之。   第二式 吸星培元(吞气)   择空气清新,宁静宜人处,以视野空旷且远有绿水青山茂林为佳。开步松静站立,含胸拔背,领顶竖项,坠尾开胯,命门略后顶,脊柱督脉两旁向两侧撑开,圆裆提肛,膝委松活而含外撑内裹前顶之意劲。会阴、两腋、下颌部如各夹一小气球状,凝神会意,静息三五分钟以调动气机。   内视丹田,意含远山。两手心顺旋转向两侧前方而对旷野,鼻吸缓起,两手从两侧慢慢捧起身前所有精灵生气,随鼻之吸气慢慢导入,双手渐起渐合拢至头前如捧一大气球,两手继续掌心向内、向下至下颌前方,随吸随挤压气球之气入鼻,致胸腔胀满撑圆。悠长吸气的同时意想天空艳云彩霞及日月星辰精气亦随之自头顶百会穴缓缓吸入泥丸至喉,与鼻中吸入之气融合而入胸中,再由双手徐徐下压导入丹田。同时踵息吸地下精气随入丹田。此步功夫意念复杂,要求同时吸纳旷野远山精气、天空星云精气、地下精气共入丹田。丹田饱满后略闭气,内鼓而以意使气侵入脏腑腠理毛孔,是为吸星采气一度。量力而行,因时制宜,每次练功以12——60度为佳。其快慢速度由功夫深浅而论,多初期较快,渐至功深息长,可缓慢行之。   (未完待续)
“武术进校园”——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武术进校园”——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3月6日,“两会”专题报道“部长通道”栏目里,教育部长陈宝生说:“我们祖先留下的诗词、书画、武术、中医药、戏曲等传统文化都应该全面走进学校课堂!” 发改委主任何立峰同志还引用古人的话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开合有度,治国良策。”   作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文化表现形式,武术蕴涵着许多丰富的内容,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勇敢仗义、坚韧笃实、刻苦求进等。这些传统美德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水平,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全国政协委员巩富文指出,在中小学开展武术教育有利于把武术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手段,增强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早在2004年,中宣部和教育部就联合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实施纲要》提出体育课中适当增加中国武术的号召。但是由于缺乏具体的制度设计,这一号召并未得到普遍落实,即使在开设武术课程的学校,也多面临师资、设施装备等方面的巨大困难,武术进入中小学课堂阻力重重。要改变这一现状,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教育部门的支持至关重要。近期经相关教育专家组会商研究,建议将武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由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联合成立专门组织进行中小学武术教育的普及推广工作。   “武术进校园”的实施办法。   各基层单位参照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同志在相关工作会议讲话内容(详见教育部官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moe.edu.cn%2Fs78%2FA17%2Fmoe_797%2F201704%2Ft20170410_302282.html&urlrefer=a95ca1ea2f003f5851968a58f77c03fd )先期做好如下工作:   一、将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内容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升学压力使得学校、家长、学生近乎是全部的关注点都放在升学考试的科目上,科目之间精力的分配与该科目在考试中所占权重成正比。要使武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站稳脚跟,首先必须从国家层面调整政策,加大对武术的支持力度,对课时、教程、师资、考核等做出硬性规定,鼓励具备条件的学校单设武术课。   二、改革传统评价体系   武术教学考核体系的建立,是武术项目纳入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建议将武术规定为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的综合素质考核的必考项目,借鉴跆拳道段位考核系统,每一段级制定量化的评价指标,通过定量指标来激励学生提高自我身体素质。同时评价过程要重视综合功能的检验,综合考量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身体素质、学习态度以及团队合作等素质。   三、加强武术教师队伍建设   武术教师是武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武术师资配备是保证武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第一、要加强高等院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武术教学,培养适合中小学武术课教学的师资。由于武术课对教师专业水平要求较高,一般体育教师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武术课的教学任务。只有将高等体育院校武术专业师资的培养与中小学武术教学联系起来,才能解决中小学武术专业师资匮乏的问题。   第二、制定专业标准和专业准入制度,中小学武术教师在资格认证或审核时必须具备体育教师和武术教师的双重身份,坚决排除不具备资质的教师再做一些适得其反的武术传承工作。   第三、采取多种形式对武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进行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武术教师要进行表彰奖励。   第四、建立健全武术教师在职培训体制,加强队伍建设。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要联合起来,多举办一些中小学教师武术培训班,开展学区间教研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武术教师培训,把师资培训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   积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不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武术进校园”系列工作提示我们,迅速升温的中小学师资需求,是师范类艺体生就业创业的全新思路。
峨眉传奇   峨眉传奇   峨眉山是峨眉武术的发源地,自战国司徒玄空以来,涌现出了一批峨眉武术的创始人及精通武术的高人。由于他们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发展和传承,构成当今庞大的峨眉系列武术。峨眉系列武术泛指云贵川渝藏等西南地区民间群众性武术健身活动项目,通称峨眉武术。   《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时期有三大剑法,为剑法始祖,乃“越女剑法”、“玄女剑法”和“猿公剑法”。而“猿公剑法”便是峨眉山道人司徒玄空所创。由于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又与峨眉山灵猴朝夕相处而创编出“峨眉通背拳”,引来众多弟子拜师求艺,故称其为“白猿祖师”。据《四川武术大全》记载:“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中国武术史》记载:“战国白猿,姓白名士口,字衣三,道号动灵子。”《乐山志》记载:“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作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   到了明代和清代,峨眉武术开始进人鼎盛时期。明史有记载的兵部主事唐顺之论著《峨眉道人拳歌》是早期描述通背拳的珍贵资料,文中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峨眉道门通背拳从源流、拳势、手法、身法、步法、招势、劲势、击法、防守、节奏、呼吸、意境、神韵、气势等方方面面的特点,也是记录内家武学十分重要的文献,其中“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深山白猿授”明确指出道人的武功出自战国时白猿道长观峨眉山灵猴所创的通臂拳。文中经典妙语“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千古绝句精准的描述了峨眉武技中因受龙门派内丹学说的影响而从通臂拳中分流出来的通背拳松柔空随收放自如的技击思想和螺旋缠绕、浑圆整劲、引进落空合即出的练功方法,内家源流通背拳也因而有了通背缠拳之说。   峨眉通背缠拳,民朝唐荆川和戚继光以前一直在峨眉道门内部传袭。《峨嵋道人拳歌》的广泛宣传及观殿宫阁道人的言传身教才促进了其内家技击理念的广泛扩散。在民间的辗转流传中,其纯阳架逐渐演变出了阳刚威猛的沧州通臂、八极拳、形意拳等以直劲为主的流派;纯阴架通过“王宗岳”等载体逐渐衍生出八卦掌、永年太极拳等培养螺旋横劲为主的内家拳;阴阳架演变出刚柔相济的焦作无极通背、以灵动见长的白猿通臂、内功螳螂拳、内功猴拳和善于螺旋空化的川渝缠闭通背等,焦作无极通背百年后又衍生出陈氏太极拳雏形,并深刻影响其他各系太极拳。至今峨眉缠闭系列武术演练中缠头裹脑、勾手换头、进步蹲身等动作神态,都不时反映出峨眉山机灵猿猴的稚趣身影。   司徒玄空是有史以来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他编创的峨眉通背拳,在民间长期辗转流传中不断发展。除拳术传到北方衍生出的各大拳种外,在西南川渝地区还有通背掌、无极掌、通背功、白猿剑、峨眉通背缠拳、通臂棍、五行棍、化门拳、一指箭、峨眉十二桩、缠闭内功、火龙掌、二指剑、峨眉枪、巴子拳、无极刀、峨眉刺、道长拂尘、天罡太极等功法。
非遗文化缠丝拳宣传教练员志愿者招募培训 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峨眉系列武术缠闭门功夫: 人生是一本大书。 约恋人共同经历一段美丽而奇妙的旅程,是你们人生最珍贵的洗礼! 高考过后,怎样让今生最清闲的一个暑期过得更有意义?   响应“一带一路”经贸发展倡议,积极打造西部武术文化品牌!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zycq.cn%2Findex%2Frecruittopic%2Factivity%3Faid%3D23399+&urlrefer=13141e55700e1aa912f971ed6b170d1e   重庆市非遗文化缠丝拳艺宣传教练员志愿者招募培训。   到“重庆志愿服务网”实名注册储蓄爱心!挂靠市党政机关系列市委老干部局旗下的“重庆市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支队”或高等院校系列西南大学旗下的“巴渝缠丝拳宣传推广教练员服务队”,当一名爱心使者,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缠丝拳艺的推广传承做一份贡献,也为今后的职场就业预设一条新路!   欢迎广大热心巴渝武术文化传承、热爱群众性体育健身项目活动的各界朋友加盟,我们将利用节假日定期组织相关技术理论培训学习,帮助大家尽快成为积极的巴渝武术文化宣传推广员、优秀的养生艺术传承人和英姿飒爽的缠丝拳艺教练员,为全民健身运动做出爱的奉献。     缠丝拳志愿者扣裙:山势姗式儿骑就留市      咨询点化:要吧爸起武,二要而要久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