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好大雪 漫天好大雪
一个地地道道的男子汉,一个实实在在的北京人,一个即将而立的八零后,一个专职科研的蛀书虫。
关注数: 53 粉丝数: 114 发帖数: 1,515 关注贴吧数: 25
平心静气说天津 我不是天津人,但我了解天津,因为我是搞宏观经济的,而且去过天津多次。这里我谈谈对天津的看法,力求公正,不喜勿喷。 首先,我觉得天津的条件不错,适合于发展经济和城市。这主要表现在:第一,有一百多公里海岸线,港口条件优越;第二,市内有一条大河穿过,平添了许多灵气;第三,周边有七里海、北大港、团泊洼、东丽湖等大湖或大湿地(这些大湖面积很大,均有数十甚至上百平方公里),有利于优化环境;第四,有近一万二千平方公里土地,且绝大部分是平原,土地资源充足;第四,近海多为浅滩,且都是淤泥,便于填海造陆;第五,地处我国两大平原(华北和东北)之间,且当交通要冲,地理位置优越;第六,虽靠海,却是处于渤海之滨,前有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交相拱卫,战略位置极好,具有很好的安全性;第七,城市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很发达,农业的条件和基础也相当不错;第八,由于历史的原因,市内西洋建筑颇多,建筑上中西合璧,色彩纷呈,特点鲜明,颇为养眼。有了这些条件,再辅以政策的支持和人为的努力,我相信天津的前途绝对是光明的。 其次,我也谈谈天津的不足。我觉得主要的不足有两点:第一,天津话不好听,亲和力不强。天津与北京近在咫尺,很多人却不会说普通话,我认为这说不过去。第二,居民的观念相对比较保守,开发、开放的意识有待提高。第三,脏乱差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环境质量亟待提高。第四,民营经济发展不足,上市公司太少。
平心而论,天津的自然条件优于北京 去了几趟天津,突然发现,天津其实不错。如果单论宜居和发展经济,天津的自然条件真比北京强不少。这主要表现在: 北京不靠海,天津却有一百多公里海岸线。 北京没有大河,天津却有海河穿城而过。此外,天津周边还有好几条河流,如运河、子牙河、大清河、潮白河、永定河、独流河等。俗话说得好,“水灵”,有水则灵。这些河流无疑给天津增添了些许灵气。 北京周边多是旱地,少有湿地,更无大湖,而天津周边的湿地、湖泊却很多。例如,北大港、七里海、东丽湖、团泊洼、大黄堡、黄港水库、尔王庄水库等就都是非常开阔的水面。北大港和七里海的水面甚至多达上百平方公里。 北京的面积虽比天津大,但一大半都是山区,真正能够开发利用的平原面积不足六千平方公里,而天津虽只有一万多平方公里面积,但绝大部分都是平原,可供开发利用的地土在一万平方公里以上。而且,天津近海很浅,很容易填海造陆。这对扩展和增加土地面积,无疑也是一大优势。 北京的历史建筑大气,但太单调,几乎完全是一个式样,这无疑容易造成人们的视眼疲劳,使城市缺少活力和新鲜感,而天津就不同了。天津的历史建筑可谓花样繁多,有中国古典的,也有外国的;有北方特色的,也有南方各地的;有意大利、法国、英国的,也有美国、俄罗斯等其他国家的。坐船从海河上穿城而过,就能看到许许多多式样不同的各地各国的建筑,真有参观世界建筑博物馆的感觉。 北京人多,常有拥挤之感,而天津近在咫尺,却没有这样的感觉。天津的地方比北京大得多(山区不算),人却比北京少得多。所以,到了天津,就没有拥挤不堪的烦恼。
坚持体教结合,方有“源头活水”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写得好,好就好在他道出了“半亩方塘”与“源头活水”的因果关系。 时下中国的排球事业好像出问题了,而问题的关键恰恰就在于没有“源头活水”。“中国不是有十三亿多人口吗?哪里找不出几个打排球的好苗子呢?”人们也许会这样问。这样问不能说没有道理,然事实就是事实。君不见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界人士都在惊呼中国的排球事业基础薄弱吗? 一方面是人口大国,另一面又是排球人才贫国,这似乎令人费解。但其实这一问题不难理解。这里面的问题就在于,人口多虽多,但却都不愿意打排球。为什麽呢?因为打排球会耽误学业,进而影响今后的人生,特别是就业。应该说,人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排球是吃青春饭的,黄金时段就那麽几年。球打得好,拔了尖,出了名,今后的人生还好办。但若不能拔尖、出名,今后又改怎麽办呢?虽说有的地方或单位可能会安排工作,但没有学业、学历,胜任不了新工作,也不好办呀!如今是市场经济社会,路要靠自己走,钱要靠自己挣,事业要靠自己打拼,没有学业、学历,没有实打实的才干和能力,又怎麽能融得进这个社会呢?这些问题很实际,孩子们自己,孩子们的家长,能不考虑吗?人们能放心大胆地进体校学排球、进球队打排球吗? 所以,要解决排球事业的“源头活水”,还得有切实可行的办法。个人认为,这个办法就是体教结合。只有走体教结合的道路,让孩子们在学排球、打排球的同时,也不荒废学业,家长们才会把孩子送进体校,孩子们自己也才会真心实意地学排球、打排球。
谈谈强力接应 一提采用强力接应,很多人便说:“中国哪有这样的人呀?”其实,这说话是不正确的,根子在于错误地理解了强力接应这一概念。 要搞清楚强力接应这一概念,首先要搞清楚什麽是接应二传。什麽是接应二传呢?所谓接应二传,正确的理解不在于“传”,也不在于“接应”,而在于进攻。也就是说,接应二传完全是为了丰富进攻而设的一个位置。或者说,接应二传的主要职能,本来就是进攻。 明确了接应二传这一概念,强力接应这一概念就好理解了。实际上,强力接应是相对于保姆型接应的。这两个概念都是中国人的发明,其区别仅在于职能分工不同。保姆型接应的职能,重在一传、防守,进攻不是重点。而强力接应的职能,主要就是进攻。保姆型接应是防守体系的中坚,强力接应是进攻体系的核心。两者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既然强力接应与保姆型接应的区别仅在于职能分工不同,那我们为什麽不能采用强力接应呢?强力接应毕竟是一种先进的打法嘛,她毕竟可以多一些进攻的点和套路啊! 很多人的误区可能是在“强力”二字。实际上,强力接应与扣球有力不是一回事。因为这里面还有许多问题,如速度问题、击球点的问题、进攻的位置或线路问题等。中国人的体质不如欧美高大强壮,但未必速度、技术就一定不如人家呀!
紫薇殷娜 常有人以名花比喻秋月,比喻霍晶,比喻其他明星球员,却从没见有人比喻殷娜的。其实,殷娜也不错呀,球技上乘,貌亦可人,为何就没人以名花来形容她呢? 我想找一种名花来比喻殷娜,不觉在窗前徘徊起来,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出各种名花的倩影,海棠、栀子、玉兰、碧桃----。突然间,我回头一望,窗外小河边的一株紫薇跃入眼帘。“对呀,紫薇!那不正是活生生的殷娜吗?”我大喜过望,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真的,以紫薇喻殷娜,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紫薇最大的特点是花期长。她从春开到夏,从夏开到秋,几乎大半年花开不败。这在开花植物中,几乎是绝无仅有的。这样的高效率是多麽的难能可贵啊!与紫薇相比,殷娜不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吗?联赛中,不少有名的球员是打两场,歇两场,有的甚至是罕见上场。而殷娜则不管球赛重要不重要,却总是场场必上,上了就使出十二分的力气,从不偷懒耍滑。从十七岁出道以来,她哪年缺席过联赛啊?她哪场球没有用力打啊?即便是腿伤了,腰扭了,她也从不喊苦叫痛,总是咬着牙根拼命搏杀。 紫薇的另一个特点是适应性极强。她不择土壤,不计地质肥薄,处处都能旺盛生长,处处都能正常发芽开花。江南酷热难当、潮湿憋闷的高山上,她能生长;北国寒风凛冽、干燥缺水的大路边,她也能生长。她是一种全能型花卉,是一种生命力最强的花卉,是一种对人类所需极少而奉献极大的花卉。与紫薇相比,殷娜不也具有同样的特点吗?球队需要她打主攻,她就打主攻。球队需要她打接应,她就打接应。球队需要她打自由人,她同样可以打自由人。打主攻,她摧城拔寨,虎虎生威。打接应,她满场奔跑,威风八面。打自由人,她也同样力能胜任,甚至决不比一个专职自由人差。她一传、防守、扣球、拦网样样精通。无论在哪个位置上,她都能打得风风火火,顺风顺水,发挥极高的效率。 紫薇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不与众花争宠。把她栽种在河边,她就在河边生长。把她种植在路边,她就在路边开花。不管人们看不看她,喜不喜欢她,她都默默地生长,默默地开花。与紫薇相比,殷娜不也具有同样的宝贵性格吗?殷娜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排球事业做着自己的贡献。在天津队,她无疑是出勤率最高的球员之一,没见她休息过几天。在国家队,她更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则必竭尽全力的实用型人才。对于她,国家队是需要时就一个电话喊来,不需要了就一个招呼退回去。要是其他人,肯怕就得有想法了,而她则从无怨言。 紫薇没有香气,这也许是她的缺限吧!可能就是由于这一缺限,她没能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与紫薇相比,殷娜何尝不是如此呢!她也是有缺限或者不足的。她的缺陷或不足,就是个头矮了点。倘若没有这一缺陷,那可就更好了!
天津的发展前景应该不错 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来,相比上海、深圳、广州等南方各大城市,天津明显落后了。但这决不是天津人的错,而是国家政策所致。而且,这也绝不能说明,天津将会永远落后。从长远来看,天津的发展前景应该会是相当不错的,未必会比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差。我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在于: 第一、随着南方经济的勃兴,香港、澳门等地的回归,国家改革开放的重点将会向北方转移。经济上的南重北轻,虽一时难以避免,但若长此以往,则后果严重,决非国家之福,恐不利于长治久安。因此,发展战略的转移是迟早的事。如若发展战略向北方转移,则环渤海湾必将会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而天津地处环渤海湾中段,战略地位异常重要,自然会成为发展的龙头和重点。 第二、天津具有其他很多城市所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的两大资源优势,那就是水资源和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不用说了,天津的面积本来就很大,而且多为平原。此外,天津还有十分辽阔的浅海滩。那些浅海滩,稍加改造,便可成为大有用途的肥田沃土。天津的水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天津的雨水虽少,但靠近大海,海水淡化的前景极其远大。我国的许多城市都缺水,解决的根本之途,可能就在于海水淡化。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的发展,海水淡化必将迅速提上议事日程。到那时,天津的优势自然是不言自明的。土地和水是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天津在这两大因素上都有优势,当然前景广阔。 第三、天津近海,有港口,陆路交通方面又处于东北和华北的咽喉要地,区位优势得天独厚,甚至比北京、广州、深圳还要好。随着国家发展战略的转移,天津的这一区位优势必将日益凸显。这对推动天津经济的迅速发展必将起到巨大的作用。 第四、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膨胀,北京的交通、环境都将不断地产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北京本地是很难的,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向外转移,包括转移一部分经济、社会功能,甚至还有可能转移一部分政府功能。而如果北京向外转移部分功能的话,天津自然会成为首选之地。无疑,这对推动天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好处。 总之,天津是有前途的,她必将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第一次看天津女排比赛 我是个排球迷,但“迷”的时间不长,也就两三年吧!第一次看排球,还是在2008年的冬季。那时,北京女排的主场刚从远郊的机场附近搬到了城内的广安体育馆。而我女朋友的家恰恰就在广安体育馆的旁边。她爱看排球,见球场离家近了,自然很高兴,兴致冲冲地邀我去看。我虽对排球不甚了了,但她邀请我,我岂能推却。于是乎,在寒风凛凛的一个晚上,我风尘赴赴地赶到了广安体育馆。 我们进馆时,运动员已经进场了,正三三五五地坐在场内休息。我们坐在南看台的第一排,离场内很近,看得非常清楚。女友一边看,一边指指点点,细细地给我介绍运动员。她是个天津球迷,自然对天津队员讲得多。如李娟、殷娜、李珊、杨亚男等,她都做了详细介绍。讲了一会儿,她突然惊呼起来:“奇怪,怎么不见魏大美女呢?”“魏大美女是谁呀?”我问道。“魏大美女名叫魏秋月,是天津队的主二传,国家队的二传手,冯坤的接班人,排球运动员中有名的大美女,长得最漂亮,比我还耐看呢!到时候她来了,你可收敛点啊,我会吃醋的!”女友说完,朝我做了个鬼脸。没过多一会儿,女友又大声说了起来:“快看,那就是魏秋月!”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定睛一看,只见门口进来了一个人。那人身条窈窕,面盘清秀,肤色白净,走路的姿势稳重大方,与周围所有的人一比,简直就有“六宫粉黛无颜色”感觉。 看完球后,我们又在大门口看到了女排队员。当时,我们还想找她们签名的。但可惜,她们走得太快,我们来不及上前搭讪。 这次看球,印象颇为深刻,它为我后来看球,特别是为我后来成为天津女排的粉丝,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天津问路记 七、八年前去过一次天津南部的海边,赶过海,玩得很好,至今印象深刻,因此常想旧地重游。但那时我年纪还小,不大谙事,故记不得那个地名了。我只记得那地名中有个“驴”字,去那里要过一座桥,好像是叫“海河大桥”什麽的。我非常信任自己的车技,想当然地以为有了车便什麽地方都能找到。于是乎,两个月前的一个星期天,我便独自驾车来天津了。 我顺着京津唐高速一路风驰电挚,出了高速便走泰达路,直达海边。原以为那个地方就在海边,应该好找,但没想到打听了十多个人,却没有一个知道的。我失望了,想走回头路了。但就在这时,一个人主动走近了我。他对我说:“你说的那地方叫驴驹河,在海河南边,离这里差不多有二十里呢!”“哟,你知道?那地方怎么走呀?”我大喜过望,连忙回过头来,殷切地看着他,期望他能详细地告诉我。他抬头看了看我,又低头思忖了一会,这才说道:“那地方不近,路又改动了不少,只怕你找不到。这麽着吧,干脆我陪你走一遭!”那人说罢,拉开车门便上了车。 后来,在他的指引下,我终于顺利地找到了驴驹河。停好车,我邀那人一起游玩,那人不肯,说是家里有事,要快点赶回去。我问他家住哪里,他说就在泰达路上。我吃惊地说:“哟,您家在河那边呀?我还以为您家住在这附近,您是顺路回家,就便给我带路的呢!”那人不惜耽误自己的事,跑二十多里路,特意为我当导游,我当然很感动。所以,我当时便掏出100元钱递给他。他一见我给钱,立刻就满脸的不高兴,扭头就走了。 这事过去两个月了,我至今记忆犹新。对那个人,我很感激,只可惜不知道他的详情。他姓张,名字不清楚,男性,四十多岁,个头不高,很壮实,一口纯正的天津腔。 我是北京人,常听人说天津人不好打交道,瞎指路。每当有人这样说时,我便根据自己的切身经历反驳他。
我在看球时吃过一次亏 我是个排球迷,特别想得到一个球员集体签过名的排球。你别说,我还真是碰到过一次这样的机会,只可惜后来失之交臂了,今天想起来,还有点沮丧。那是去年10月间的一个晚上,我去北京光彩体育馆看了一场球赛,是甲B队的联赛,北京对云南。我和女友一起去的,坐在南看台的最前排。我们的旁边坐的是一位教授。见他是教授,我们很尊重,故攀谈甚欢。中途,我去上厕所,回到座位时,见那教授手里拿着一个签满了名字的排球。当时,我很诧异,便问他那排球是怎麽回事。他说:“嗨,刚才北京队往观众席上抛球啦,让我碰上了!”“啊,是吗?你真有福气!”我心里一阵激动,手一伸,便要借过来看一看。但那教授却不仅没把球递给我,反倒起身就走,很快就走出了体育馆的大门。“唉呀,他真有福气!抛过来的球,居然让他这样一个老头捡到了!这样的机会,我怎麼就碰不上呢?”我看着那教授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什麼他捡到了?那是我捡到的!当时,球正好落在我怀里,我一下就抱住了!”女友说。“那、那怎么让他拿走了呢?”我茫然不解地问女友。“他说要看看,我就给他了!”女友说。“嗨呀,你真是的!刚才你怎么不告诉我呢?不行,这球不能让他拿走,我去找他要回来!”说着,我就要起身去追,女友却一把摁住了我。“算了,不就是一个球嘛!他那麼想要,就给他吧!他那麼大年纪,也不容易!”女友说。女友这样说,我还敢动?自然,事情就只能这样了。好在失掉的只是北京队的球,要是天津队的球,那损失可就大了去了。我特别想得到一个天津队集体签名的球,特别是有魏秋月签过名的球。请问天津的网友: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愿望呢?天津队主场作战时,也往观众席上抛球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