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城蓝哥 鹏城蓝哥
历史研究爱好者
关注数: 61 粉丝数: 1,015 发帖数: 23,805 关注贴吧数: 51
上林县与上林苑的历史渊源 关于“上林”的县名由来,1989年出版的《上林县志》是这样解释的:“武德四年(621年),析领方县置上林县,属南方州(后南方州改称澄州),县治设在上林洞口的上洞(“上”系壮语“洞”的近音,“林”是壮语“水的谐音”,“上林”音为“有泉水流出的洞”),故此得名,是本县得名之始。同时设无虞、贺水、止戈等县”。以上的说法其实是有问题的:这个“流水流出的洞”位于什么地方?而且汉字中近似壮语“洞”的字不少,如“创、闯、妆、庄、壮、状、僮、撞”等,“上”字与壮语“洞”的发音则相差十万八千里。为什么不叫“壮林”或者“创林”?把“上林”解释为“泉水流出的洞”原本是毫无根据的调侃。三十多年来,我翻阅了大量的史料,我认为,“上林”一词本是“皇上的园林”的意思。当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将士们向秦始皇报告了广西风景优美,秦始皇在修建“上林苑”就有意仿照广西的山水布局。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行乎洲淤之浦,经乎桂林之中……”《上林赋》中的苍梧、桂林都是广西的地名。而合浦郡对应《上林赋》中的“洲淤之浦”,今越南红河对应《上林赋》中的“丹水”,广西红水河对应《上林赋》中的“紫渊”。正因为秦汉的“上林苑”就是模仿广西山水布局的,所以广西的的多个地方被赐予“上林”的美名。根据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李吉甫撰写的《元和郡县志》:“武德四年(621年)分置上林县,在上林洞口,因以为名。”这里记载的“上林洞”可解释为“风景优美胜过上林苑的田垌”或“可以看到像上林苑那样美景的岩洞”,解释为“泉水流出的洞”则根本毫无根据,因为“上”字与壮语“洞”的发音相差十万八千里,汉语中没有与壮语“水”的发音对应的字,说“林”字是壮语“水”的谐音纯纯无稽之谈。上林县与上林苑有密切的渊源,相关证据有包括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智城碑》,大明山天坪景区的古迹,张鹏展在给嘉庆帝的奏折中称上林县为“第一邑”等,我将在下文详细介绍。由于古代旅游业尚未发展,我县的先人不但不能从中荻得收入,那些皇亲国戚、大官僚到上林,他们的衣食住行都要我县人民无偿提供并小心接待,皇亲国戚与官员离开时还会索要各种贡品,令我县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古代我县先民对“上林”这一“美誉”是抵触的。只是因为县级以上行政区命名权在皇帝手里,我县先民不得不接受“上林”这一美名而已。太平天国时期(1857年),上林县人李锦贵率众起义,攻占县城并建立政权,马上把上林县改名为“澄江县”。四年后,清朝军队打败了李锦贵起义军,又重新将“澄江县”改名为“上林县”。我自1985年就已得知上林县与历史上著名的“上林苑”有极深的历史渊源,近年又在网上看到更多的相关史料,自治区领导可以组织专家论证,相信会对提高广西旅游业知名度有所帮助。
不要将《山海经》复杂化 我自2015年在本吧第一次发贴讨论《山海经》,至今已九年多了。我发现一些吧友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我觉得研究《山海经》,应该学警察破案,通常通过现场调查发现的蛛丝马迹,分析推论进而破案。虽然《山海经》成书已经几千年了,但是《山海经》记载的山川没那么容易改变的,或者说,部分地方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但部分地方还是保留着原来的样子,甚至连名字都没有改。比如《山海经》中的管涔山、太行山、王屋山、燕山、泰山、青要山、荆山、岷山、华山、昆仑山至今都保留着原来的名字,我们听过苏武牧羊的故事,据记载,苏武牧羊的“北海”就是蒙古至贝加尔湖一带。王莾曾经在青海省一带设“西海郡”,唐太宗曾封松赞干布为“西海郡王”,刀郎的“西海情歌”唱的是青藏高原,所以推论出《山海经》记载的“西海”位于今青藏高原一带。其他地方虽然改了名,或者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离尚未改名的山与海距离多少里,位于什么方位来推测。 然而有的吧友却喜欢把问题复杂化,比如中国西部明明有昆仑山,有的吧友却论证出昆仑山是埃及金字塔,或者是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这就是将问题复杂化了。事实上,将问题复杂化的人,历史上太多了。 将《山海经》复杂化的人第一是历朝皇帝和大臣。他们想通过愚民政策巩固自己的统治。比如说,《山海经》中的“神”原本指比较有能力的人,现在也一样称有能力的人,如称有钱人为“财神”、将力气大的人为“大力神”。《山海经》中的“鬼”指普通人,现在也一样,称胆小的叫“胆小鬼”,抽烟的叫“烟鬼”、喝酒的叫“酒鬼”。皇帝将“神”的能力夸大,说“神”无所不能,而皇帝有“神”支持,从而恐吓民众。 将《山海经》复杂化的人第二是一些占卜算命,他们通过故弄玄虚来吹嘘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骗钱的目的。 将《山海经》复杂化的第三是西方殖民者。他们吹嘘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个观点其实早被欧洲一些学者推翻了。哥伦布不是世界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也不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欧洲人,第一个发现美洲的欧洲人是北欧的海盗。 研究问题,不应该将问题复杂化,应该慢慢擦掉多余的灰尘。通过推论,分析得出正确答案!
三沙属于中国的最早、最有力的历史依据 证明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的最早历史资料是初撰于尧舜禹时代的《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东,有兽……南海之中有汜天之山……”《山海经》的记载表明尧舜禹时南海海平面要比现在低,现在的暗礁、暗滩当时都是露出水面的岛屿,中国先民常经南海前往大洋洲与印度洋沿岸各囯。商代以后,由于海平面上升,地层下陷的原因,三沙各岛逐渐变小,但南海一直是汉、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由于南海周边小囯无力承担在南海打击海盗,救援遇险船只的重担与经费,于是维护南海安全的重担便落到中国这个地区大囯肩上。元朝曾派郭守敬到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建设天文水文观测站,明朝派郑和下西洋,清朝派李准巡查西沙、南沙群岛,中华民囯在南海划定九段线并驻军太平岛,中国在长期维护南海安全的过程中形成了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主权。而越菲马等囯都曾承认中国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主权,原因是他们都不愿承担维护南海安全所需的大量经费。南海发现石油后,越菲马才换了一副嘴脸,出兵侵占南海岛礁。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囯家,中国对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主权是中国历史上长期承担维护南海安全的责任形成的。而越菲马历史上长期不愿承担维护南海安全的责任。所以,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的主权属于中国,而不属于越菲马。
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最早历史依据 南海诸岛属于中国的最早最有力的历史依据是《山海经》。《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南海之中,赤水之西,流沙之中,有兽……南海之中,有氾天之山……“《山海经》的记载表明,尧舜禹时南海海平面要比现在低,现在的许多暗礁,暗沙当年都是露出水面的岛屿,中国先民当时常经南海前往大洋洲与美洲等世界各地。商代以后,由于太平洋的一些岛屿被淹没,中国与美洲之间断了来往,但南海仍是中国与印度洋沿岸各囯交往的海运枢纽。由于南海周边小囯无力承担在南沙、西沙、中沙、东沙一带打击海盗,救助遇难船只的重担,这些重担便落到中国这个地区大囯的肩上,中国汉、唐、宋时有海上丝绸之路,元代派郭子敬到南沙、中沙建立天文水文观测站,明代派郑和下西洋,清代派李准等人巡视西沙、南沙,中华民囯时划定十一段线并长期驻守太平岛,表明中国历史上长期承担维护南海安宁的义务,也因此获得了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的主权。越南、菲律宾等囯都曾承认中国对上述岛屿的主权,原因还是越菲等囯都不愿承担维护南海安宁的义务与经费。南海发现石油后,越菲等囯却换了一副嘴脸,侵占南海岛礁。 中国是爱好和平的囯家,中国在南海诸岛的主权是中国历史上长期承担维护南海安宁的义务而形成的。其实直到现在,越菲马等也仍无力南海安全,马航客机在南沙群岛上空失踪,马越菲驻军竟一无所知就表明了这一点。而中国在南沙造岛,正为了更好维护南海安全,是中国的权利与义务,对世界各囯均有好处,对越菲马等囯也不例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