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肤浅💦 shyhu520
关注数: 11 粉丝数: 64 发帖数: 5,253 关注贴吧数: 3
浅谈芒果后期剪辑的一些改进方案 昨天看了“消失的小孩”对于芒果的剪辑有一些小看法,我从综艺和剧两方面说。 1.首先是剧的方面: 总的来说“消失的小孩”这部剧目前来看是很优秀的,跟江照黎明一样都是悬疑,都是总体从置景道具等等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我有种预感,“消失的小孩”要跟江照一样从后面要开始拉了。从第三集开始就有种预兆了。剪辑过于重复,有种怕观众看不懂,又怕太看得懂的剪辑心情。 比如魏晨饰演的袁午,为了跟观众说明白他父亲去世不打120的原因就是为了继续领父亲的养老金,大量的重复剪辑爸爸“没有我你怎么活”亲戚的“真丢人”什么的镜头,一开头就重复了很多次之前的内容,让人觉得有点烦。其实这里可以直接表演魏晨准备安葬父亲,但是身上拿不出多少钱,再然后在收拾爸爸的遗物的时候看到他的养老金发放的一些文件,让他产生这种内心的纠结,让现实战胜了理性,这样剪辑更有故事性,但现在剪辑其实更像MV。为了悬疑而悬疑。 江照也是这样的,前期铺垫的各种悬疑在女主操场跟男主大量直白对话之后就前功尽弃,从一个悬疑故事转变成一个平平的感情救赎小故事。这种直白对话的内容明明可以用演的出来,却安排一段对话,有点浪费机会。这点很像继承了综艺剪辑。 2.再说下综艺剪辑。 上面说故事非要用对话剪辑就是继承了综艺的路子,比如备采。剪辑喜欢切备采现在已经是芒果综艺剪辑的必须项,没有备采的综艺就不是芒果综艺。其实综艺里面明明可以体现的内容却要用备采说出来一直是我很费解的事情。而且现在芒果备采的提问内容也很没有水平。其实我觉得如果这部分备采内容不能用正文体现是可以加进来推动剧情,如果只是为了给明细增加曝光,那么真的大可不必了。 比如披2的马頔部分,本来镜头给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笑的,偏偏备采又要放出他本人的猜放把这个笑点点破,我真的是会谢的。这样只会让之前的笑点很尴尬,很做作。
天天向上慢慢失去它的根了 天天换到周五档之后的两期节目太失败了,节目已经失去了它的根和存在价值。 1. 节目形式:现在节目流程大致就是 开题演讲+访谈+游戏(互动),天天向上被大家喜欢是因为它的脱口秀形式,而现在节目定位已经很模糊,结果就做成了一个四不像节目。 2. 访谈部分失败,现在每期节目请来的大咖都来给流量学习团当陪衬的,除去开题演讲,嘉宾说话都很少,我观察基本嘉宾的访谈都没有说过一个大长句,很多时候都是学习团把内容说出来,嘉宾陪一句“对、是的”那么请问这样还请嘉宾干什么?这些科普内容为什么不能让嘉宾自己讲出来?访谈肯定需要抛砖引玉,但是流量们都不想当砖,只想当玉,又或者怕被网友喷没知识,所以每个流量在节目里都一副学霸样子,衬托着这些大咖的成就没什么了不起的样子。回看以前天天的节目访谈大家都喜欢扮“丑”,问一些很“低级和无知”的问题,然后嘉宾进行科普和纠正,这样才是科普。一旦流量们装知识份子,问些“高端问题”把知识门槛抬高,那节目就失去了意义。 3. 嘉宾内容挖掘肤浅,以前每期节目就是请一个行业的大佬,每个大佬所在行业深挖他们的经历和感想对大家科普,让大家深入了解这个行业或者事件,现在请来嘉宾洒洒水式的讲两句,每期请的嘉宾都混杂且无关联,目前天天也就仗着以前的影响力还能请到大咖,估计再这样以后行业大咖都请不到了。 4. 主持人选择失败,以前访谈内容3句话有2.5个包袱,主持人语速和反应一样快,现在涵哥年纪大了,反应力没以前快可以体谅,但小齐并不适合天天,他也是晚会型主持风格,语速慢且庄重,更适合严肃的场合,他和涵哥压住节目的基调,让整个节目慢且厄长,变成“央视范”,学习团也就吴泽林愿意扮丑,其他学习团流量都没有自己的定位,每期节目就每人分几句话讲一讲,露露脸,无趣。 5. 后期让节目节奏更慢,可能现在访谈都没啥包袱了,所以导致后期有一个包袱就铺垫很长,Duang Duang Duang先营造一个隆重的氛围,然后再慢速把节奏拉长,最后把包袱抖出来,抖出来之后嘉宾的反应再double的给特写,营造出好好笑的氛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