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神州行🌐 garisdin
关注数: 9 粉丝数: 196 发帖数: 1,234 关注贴吧数: 20
【友缘人】学友CD版本音质比较 (2022年补充) 近几年来新的各类CD版本又出了不少,在之前的帖子前提上,个人方面大概做个阶段性总结: 1. 版本听感最大差异的其实是普通CD和SACD,SACD电平比较低。无论播放数字音频还是碟片,可以说不是一类东西,SACD 并不适合去跟加过味精的K2HD, 光辉印记,蜚声系列比。只能说看个人口味,有人喜欢口味淡的,有人喜欢听感刺激细节丰富的,当然后者听多了容易累,但这其中并没有对错之分,两个赛道自成体系吧。不过如果有人认为SACD听感不如蜚声系列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个人口味的差别。 2. SACD 与 SHM-SACD:变的只是碟片材质,比较了几张音频从iso抓下来频谱是一致的,原本升频的SACD,到了SHM-SACD一样还是20K以上一刀切。所以数字音频听起来没有任何区别,实体可能有(SHM-SACD没听过实体),但相信更靠设备,大家看看各类网上推荐的SACD机的价格各求所需吧,反正买了也就听个升频的效果(目前只有一张 SMILE 的SACD和SHM-SACD不是后期升频)。 3. 关于宝丽金50周年24K 系列,这个系列的母带版本有拼凑的嫌疑,首先相比94年的8张专辑和金藏集,没有了Remastered by Sonic Solution的同一加持,水平参差不齐,比如:《Amour》听感好于94年的版本,细节更多,电平也调得更高;《吻别》就明显不如94年的版本,《爱火花》差不多,《祝福》更夸张,连音轨时间都完全一样,疑似直接用了94年版本的母带。《smile》94年没出过,比较了2010年的环球25周年版本,也是听感音轨时间都完全一样。总体这套性价比还是可以的,加上情怀加持,值得入手。 4. 神之领域唱片志,听下来跟早期日版差别不大,加上包装的完美还原,适合收藏。 5. 环球礼赞系列,中规中矩的再版,卖点就不是音质。只听过几张,感觉一般,说实话,这个价位的碟也不能要求更多。 6. 蜚声环球:最近环球又重启了这个系列,不过第一批没有学友的。其实过去几年差不多80%左右的专辑都出过ARS黑胶,也就是说环球的母带早就准备好了。ARS的黑胶虽然我没听过,但网上口碑相当一般,不少限量版好几年也没卖完,所以希望环球好好用心把学友的蜚声系列出完整吧。从听感上说,个人还是很推崇这个系列,之前出的几张声音都处理的不错,算是普通CD的天花板了,价格也不高。不过这个系列卖点就是音质,就不要计较包装的廉价感了。 7. 玻璃CD:不好意思没机会听过,网上也没有数字音频,期待有缘人分享吧。 最后,建议不要迷信首版或者银圈版的音质。首版的价值在于收藏,但音质跟各种强化版比差距很明显的,特别有几张首版,如情不禁,偷心首版音质真的一言难尽。不用几万的设备,小几千的听上去都是一耳朵的差别。当然听感因人而异,没有对错,如果喜欢听柔和的,低电平的,解析细节少的,也完全可以理解。
客观评价王杰作为创作歌手以及在粤语歌领域的地位 王杰在很多杰迷口中是一个创作歌手,但未必很多人知道,事实上其代表作中80%以上非本人作曲,基本就他的背影(谁明浪子心),安妮,心痛以及后期的不浪漫罪名知名度和传唱度较高(杰迷有疑问不妨可以列出王杰原创的歌曲来投票),论数量质量未必比得上同期的创作歌手童安格,齐秦,童安格所有名曲全原创,齐秦早期上华唱片以前也几乎全原创,王杰最让人熟知的歌几乎都不是本人创作的,其有限的拿来做主打的歌像“我要飞”“路”反响也比较一般。因此作为创作歌手,虽然作品数量不少,其成就未必获得公认。 另外很多杰迷非常推崇王杰的粤语歌成就,但事实上在80-90年代王杰几乎所有粤语唱片全部都是翻唱国语歌,虽然当时国粤互翻很常见,但像王杰这样连着5-6张唱片几乎全碟翻唱,连主打歌都不例外是很少见的,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赤裸裸的赚快钱,因此销量逐年降低,拿不到年度金曲实属正常. 事实上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歌手可以靠着一批同样的歌曲靠国粤互翻在香港以及大陆台湾取得相似的成就。像张学友虽然早期也有不少粤语翻国语,但首先主打歌至少是独立的,像吻别、祝福、偷心、真爱等等都是高质量的原创歌,并且到了1996以后几乎没有国语作品是翻唱粤语的了,这样才有“想和你去吹吹风”的金曲奖。陈奕迅2006年的认了吧专辑,除了主打歌几乎全翻唱于是坊间一片恶评,从此陈奕迅国语歌再无翻唱粤语,后面好像拿了两次金曲奖;周华健首张粤语碟全翻唱国语,但第二张开始连着3张高质量粤语原创碟,无一首翻唱国语,才有天王杀手称号。 客观说王杰国语歌成就可以的,88-93年间无愧台湾一线歌手,但是否能算顶尖创作歌手值得商榷,毕竟大部分名曲还是靠飞碟的超强班底;另外想靠一批翻唱歌在香港称王未免太小看大众智商,十大金曲数量说明一切,那几年尚未形成四大天王垄断,因此奖项还算客观的,所以粤语成就在香港最多二线吧,以上哪里不客观欢迎指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