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ze
sonze
关注数: 6
粉丝数: 93
发帖数: 593
关注贴吧数: 20
教育部出公告了
经教育部正式批复,新乡医学院即日起正式更名为河南医药大学!
高德地图已经更名了
荷兰队没错反而聪明 世界二流防线只能这么踢!! 新华网北京7月7日体育专电(记者岳东兴 王昊飞) 荷兰队又胜了,球迷却又生气了。他们抱怨“橙衣军团”赢得不令人信服,没有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没有大开大合压上进攻的胆量,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杀进了决赛。保守、丑陋、功利,这样的“无冕之王”即使捧起大力神杯又能证明什么 的确,荷兰队在以往大赛上的“名局”太多了:1998年,他们曾在120分钟内将巴西队拼得筋疲力尽、间接帮助体能更好的法国队夺冠;2000 年,他们曾让意大利队骄傲的防线狼狈不堪、尴尬地造就了“神奇的”托尔多;2008年,他们曾在小组赛上以“橙色风暴”将世界杯冠、亚军横扫出局。但是在南非,荷兰人到目前为止拿得出手的优异成绩单还寥寥无几,巨大的反差使其遭人诟病可以理解。 不过,荷兰队绝对没有错,相反却是聪明的。他们只是选择了更适合场上11名球员的打法,他们只是选择了扬长避短、稳中求胜,他们只是不想让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被对手抓住。 想想吧,没有斯塔姆、没有戴维斯之类的昔日悍将,一条孱弱的后防线如何还敢让荷兰人拍着胸脯去大打对攻海廷加、马泰森这对身高、对抗都不占优的中卫搭档,勉强称之为世界二流已算客气,替补奥耶虽然防空能力号称出色,但毕竟已经36岁了,更别忘了这几名后卫两年前欧锦赛都曾被俄罗斯人打得面目全非,导致全线压上的荷兰队溃败。后院屡屡“失火”,焉能“后顾无忧,勇往直前” 目前这支荷兰队中前场球员技术细腻,速度飞快,但罗本、范佩西、斯内德等大腕都属于一旦压上基本“不回头”的球员,防守的重担因此就落在了本就不稳的后防线以及年迈的范博梅尔和德容身上。如果这样去和对手叫板,别说巴西队,面对斯洛伐克队犀利的反击,荷兰人恐怕都会屡屡中招,难以过关。 于是,在对手基本都有着功利化打法的前提下,范马尔维克做了正确的回应。他让本算边锋的库伊特参与防守,让斯内德回后场拦截,让转身、回追极慢的后卫们先干好本职再说,甚至让“小飞侠”罗本也要承担防守的任务。 而且,荷兰队绝非外界所批的丑陋、保守之辈,他们在小组赛已经出线的情况下冒险派上了罗本出战喀麦隆,为的是打出最为犀利的进攻;他们在被巴西队打懵后以近乎疯狂的反攻让“五星之王”措手不及;他们在1:1与乌拉圭的僵局时,勇敢地改打单后腰、换上范德法特,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更别忘了,他们的大范围转移依旧精彩十足,前场的小范围配合依旧精密细致,他们的传球成功率仅次于西班牙,排在32强次席。 所以,不要指责荷兰人了。以目前的阵容,特别是这样一条世界二流的防线,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更何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赢球还想踢得好看,那就给他们一个斯塔姆或是戴维斯之类的“铁闸”。如果没有,那么进3个却丢4个球的荷兰队踢得再好也是徒劳。 谁愿意苦苦备战两三年,只为来走走过场吃亏吃到嘴软的荷兰队这回无奈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许这次就是他们走向世界之巅、改写历史的时候了。 (中国总算有几个懂球的记者了)
荷兰队没错反而聪明 世界二流防线只能这么踢 新华网北京7月7日体育专电(记者岳东兴 王昊飞) 荷兰队又胜了,球迷却又生气了。他们抱怨“橙衣军团”赢得不令人信服,没有势如破竹的凌厉攻势,没有大开大合压上进攻的胆量,但在不知不觉中却已经杀进了决赛。保守、丑陋、功利,这样的“无冕之王”即使捧起大力神杯又能证明什么 的确,荷兰队在以往大赛上的“名局”太多了:1998年,他们曾在120分钟内将巴西队拼得筋疲力尽、间接帮助体能更好的法国队夺冠;2000 年,他们曾让意大利队骄傲的防线狼狈不堪、尴尬地造就了“神奇的”托尔多;2008年,他们曾在小组赛上以“橙色风暴”将世界杯冠、亚军横扫出局。但是在南非,荷兰人到目前为止拿得出手的优异成绩单还寥寥无几,巨大的反差使其遭人诟病可以理解。 不过,荷兰队绝对没有错,相反却是聪明的。他们只是选择了更适合场上11名球员的打法,他们只是选择了扬长避短、稳中求胜,他们只是不想让自己的“阿喀琉斯之踵”被对手抓住。 想想吧,没有斯塔姆、没有戴维斯之类的昔日悍将,一条孱弱的后防线如何还敢让荷兰人拍着胸脯去大打对攻海廷加、马泰森这对身高、对抗都不占优的中卫搭档,勉强称之为世界二流已算客气,替补奥耶虽然防空能力号称出色,但毕竟已经36岁了,更别忘了这几名后卫两年前欧锦赛都曾被俄罗斯人打得面目全非,导致全线压上的荷兰队溃败。后院屡屡“失火”,焉能“后顾无忧,勇往直前” 目前这支荷兰队中前场球员技术细腻,速度飞快,但罗本、范佩西、斯内德等大腕都属于一旦压上基本“不回头”的球员,防守的重担因此就落在了本就不稳的后防线以及年迈的范博梅尔和德容身上。如果这样去和对手叫板,别说巴西队,面对斯洛伐克队犀利的反击,荷兰人恐怕都会屡屡中招,难以过关。 于是,在对手基本都有着功利化打法的前提下,范马尔维克做了正确的回应。他让本算边锋的库伊特参与防守,让斯内德回后场拦截,让转身、回追极慢的后卫们先干好本职再说,甚至让“小飞侠”罗本也要承担防守的任务。 而且,荷兰队绝非外界所批的丑陋、保守之辈,他们在小组赛已经出线的情况下冒险派上了罗本出战喀麦隆,为的是打出最为犀利的进攻;他们在被巴西队打懵后以近乎疯狂的反攻让“五星之王”措手不及;他们在1:1与乌拉圭的僵局时,勇敢地改打单后腰、换上范德法特,扭转了被动的局面。更别忘了,他们的大范围转移依旧精彩十足,前场的小范围配合依旧精密细致,他们的传球成功率仅次于西班牙,排在32强次席。 所以,不要指责荷兰人了。以目前的阵容,特别是这样一条世界二流的防线,他们已经做到了最好。更何况,“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果想赢球还想踢得好看,那就给他们一个斯塔姆或是戴维斯之类的“铁闸”。如果没有,那么进3个却丢4个球的荷兰队踢得再好也是徒劳。 谁愿意苦苦备战两三年,只为来走走过场吃亏吃到嘴软的荷兰队这回无奈地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许这次就是他们走向世界之巅、改写历史的时候了。 (中国总算有几个懂球的记者了)
已经八强了,心无所求了 这届能走到8强已经满足了,只希望能多看几场荷兰的比赛,别无所求
国际足联太黑了 南非当地时间6月28日,荷兰将在世界杯1/8决赛中遭遇斯洛伐克,国际足联裁判委员会安排西班牙裁判阿尔贝托-乌恩蒂亚诺来主吹这场球。在德国同塞尔维亚的比赛中,他曾出示了大量红黄牌。 国际足联太黑了,摆明是要让我荷缺兵少将去打巴西,为巴西扫清障碍,这届世界杯看来还是巴西的
戒酒记录 酒伤肝、烟伤肺、色伤肾、咸伤肺、肉伤肠、烧烤伤食道!从今天开始做每次宴席上拒酒及本人戒酒的情况。
平时自我保健的哲学思维(转) 来自:天涯社区 作者:原是流民你有没有想过人类在100前至100万年前的生存状态.好吧,我描述一下:他们生存在草原、森林中,每天奔跑,劳作,食物不多,以植物为主食,偶有肉食,日落而休,日出而作,思维简单,压力不大。这是人类漫长的历史中绝大部分的场景,没错吧!所以人类身体的各个机能进化的目的是:适应这种生活。也就是说,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就是为这样生活而准备的。亿万年了,人类一直以植物为主食,少量肉类,一般不会吃得饱,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那么人类的消化道的进化就是一直为适应这种状态.但100年来,人类的饮食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不再饥一顿饱一顿,我们饱食中肉类为多,我们大量喝酒,饮料是我们水分的主要来源.问题是我们人体的进化速度根本适应不了这种生活方式的急骤转变,我们的消化道根本无法适应这种饮食结构,所以便秘、消化道肿瘤、消化道炎症的问题便成为我们富足生活的代价。运动呢?好吧,我们可怜的祖先为了要吃一顿饱,得终日奔走于原野,走、跑、游泳、爬树.幸福的你呢,你想过你一天最多走远的路,你跑吗,你在电脑前一天趴多长时间?可是我们人体是贱骨头,这么安逸的日子它没办法适应,于是肥胖,高血压,代谢综合症这些所谓的”富贵病”应运而生,当然这些疾病以前也有,但绝对不象现代社会一样成为一些社会现象.各种各样的”专家”提出万花齐放的观点,万紫千红的各种体育煅练方法喷涌而出,有些”香功”、“倒走”、“甩肩”,“健美操”,当然现在最火的是“揄迦“,但我永远相信,人类最完美的运动方式永远是行走、跑步、游泳。1000年前是,1000年后还是!人体适应不了慵懒的生活方式,也绝对适应不了人类历史上从未出现的各种古怪的运动方式.人类自出现以来一直是自然界的强势种群,其进化之完美无它能敌,它的进化在100年前和它的生存状态是和谐的,其实并不存在身体欠某种元素之说,以间的营养缺乏是存在于食物短缺的情况和处于各种极端环境中(如海员长年出海未能进食新鲜食物的维生素C缺乏).但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人类的进化使得营养的获取是充分的.西方国家几十年前对各类维生素的额外补充热情高涨,但近年的研究却一个个发现超过人体需要量的额外维生素对人体是有害的.我想这个问题思索起来其实很简单:我们人体的进化使得我们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取规范在一定的额度,这个额度是和它所在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就是说可能长年生活在阿拉斯加的人种和长年生活在热带的人群在营养需求上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休现了进化的完美。由于环境的变化(各自然灾害引起的食物短缺或人群数量的急速增加),可能会因营养物质的不足而引发疾病。但同样的,人体也不会适应额外的营养物质,如现代的各种额外补充方式。 用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明:肉类。人类是杂食动物,而且进化过程中,大多数的人种是以植物为主食,少量肉食,人类一直适应着这种生存方式,完全的不进肉食也会引起营养缺乏。某一天,这个人种突然以肉食为主,少量的植物食品,这个人种的身体马上会出现状况,如肥胖、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但对于爱斯基摩人呢,这个种群主要是以肉食为主,如果他们迁居在热带来,植物食为主,他们也肯定会出现营养缺乏。原因很简单,某一人群的进化目的是最完美的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 那好,我们绝大数人(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是以植物以主,少量肉食,终日劳作,但我们的进化保证了我们的身体能完美的适应这种生活。突然有一秒(我们生活方式的急速变化-----其实也只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对于人类漫长的进化史,有时连一秒都称不上),我们的生活状态完全改变了,我们以肉食为主,少量运动,但人体的进化一时回不了神,不出问题才怪!! 可能人类的进化,在一万年以后,人类又会适应我们现在这种生活方式,但目前它适当不了,所以我们保健的目的只是不要让我们的人体这样为难,或少让它这样为难.还是恢复到以植物质为主,多吃粗粮,多运动.至于各种各样的额外补充营养物质,我想,正常饮食绝对不会需要.而且我可以保证,当人体摄入它不需要的额外营养,不管这种营养物质是多么好的东西,只要是它不需要的,对它都是有害的. 容我英明神武地推论:不管多好的东西,如人参、燕窝、鱼翅、从虎鞭到皮鞭,正常人吃多绝对没有好处!!
少吃食物和降低体温可长寿 可能损害健康。除了遗传,人的行为方式决定着寿命的长短。而长寿与人的行为方式有两种长期被关注的理论。一是吃七八分饱更长寿,二是体温较低能增加寿命。现在前一个理论得到较多的研究结果证实,而第二个理论也在得到研究的验证。而且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 今天,人类进化的最终结果是,正常人的体温平均是摄氏37度,而体温过高和过低人都不能承受,因此人属于恒温动物。但是,摄氏37度是否就是人的最佳温度,尤其是在寿命与体温的关系上。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就寿命而言,摄氏37度也许不是最佳温度,而36.5摄氏度可能更好。把小鼠的正常体温降低0.5摄氏度,它们的预期寿命最高可增加20%,这相当于人增加了7~8年的寿命。这个结果提示,人的血液温度低一些可能延长寿命,但是,需要找到安全的降低血液温度(即体温)的方法。 数十年来研究人员已经知道,饮食比正常小鼠低三分之一热量的小鼠寿命要延长40%,这个结论也适用于其他哺乳动物。与此同时,饮食少(主要是饮食中的热量少)三分之一的小鼠或哺乳动物的体温又会下降0.5摄氏度或更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是低体温有助于延缓衰老,还是低热量饮食简单地导致了低体温呢?要弄清直接的因果关系是比较难的,因为无论环境温度怎样,哺乳动物维持着恒温。为了找到其中的奥秘,研究人员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降低小鼠的体温。他们使用一种称为分离蛋白2的基因,这种基因能把通常细胞线粒体制造化学能的任务转化为促使线粒体释放能量,并以散热的方式体现。 把这种基因植入小鼠大脑下丘脑和靠近该区域感知和控制体温的一群脑细胞中,这些细胞群类似于自动调温器。植入的基因能有效加热自动调温器。结果,就让大脑误以为身体温度较高而发出降温指令,使得小鼠的身体降温0.3~0.5摄氏度。 而这种降温对雌鼠和雄鼠的寿命影响是不一样的。降温后雌鼠的预期寿命延长20%,而雄鼠只延长12%,而且小鼠似乎生活得很健康,直到它们死亡。因为,它们并非只是简单地延长了衰弱的老年时期,而是过着有质量的健康生活。 这个研究证明,限制饮食的抗衰老效果是与低体温相联系的。其中的原理可能是,低体温延缓了新陈代谢和身体其他副产品的产生,如自由基。而自由基是损害细胞和促使细胞衰老的元凶。由此,也使得细胞的寿命延长,因而增加了寿命。 而现实的情况是,有的人希望长寿,但不愿意挨饿,限制饮食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是一件痛苦的事。这个研究则提供了一种不痛苦的选择,即温暖大脑的基因疗法,结果让大脑指令全身降低温度。但是,这只是一种理论上的设想,在伦理上人们能否接受这样的治疗以及在实践中治疗能否成功是另一回事。 比如,从进化上来看,摄氏37度被视为人类和其他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最佳温度,因为这被视为生物化学反应的理想温度。而降低温度到36.5摄氏度会使人和哺乳动物长寿,但为什么自然进化不选择这样的理想温度呢?所以,可能的答案是,低温不是理想的选择。因为它是在繁殖之后延长寿命,而且不能使动物拥有后代和传递基因的能力增强。 所以,研究中的小鼠是健康长寿的,但这种降低了体温的小鼠可能会产生潜在的健康问题。如果低温有选择优势,进化早就促使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这么做了,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得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少吃或吃低热量食物与低温增加寿命的现象。少吃和低温固然可以长寿,但是否会有其他的健康问题还难说,而且一般人也做不到。 另一方面,个体之间温度并非相同。有的人温度可能低于摄氏37度,这是否也是他们长寿的原因?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另外的研究来证实。
世界公认十大健康水果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介绍了10种对健康最有利的水果。其中苹果排名第一,因为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补充人体足够的纤维质,降低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减肥。许多美国人把水果作为瘦身必备,每周节食一天,这一天只吃苹果,号称“苹果日”。 有位新加坡人总结了苹果的食用经验:肥胖者吃甜苹果,糖尿病吃酸苹果,解便秘吃熟苹果,治腹泻吃生苹果。苹果营养丰富,能健身、防病、疗疾。实验证明:糖尿病患者宜吃酸苹果;防治心血管病和肥胖症则应选择甜苹果;治疗便秘时可吃熟苹果;睡前吃鲜苹果,可消除口腔内细菌,改善肾脏功能;生苹果榨成汁可防治咳嗽和嗓子嘶哑;苹果泥加温后食用,是儿童与老年人消化不良的好药房方…… 排在苹果之后的是杏,然后分别是香蕉、黑莓、蓝莓、甜瓜、樱桃、越橘、葡萄柚和紫葡萄。它们各自的优点如下: 第二名:杏,含有丰富的β胡罗卜素,能很好地帮助人摄取维生素A; 第三名:香蕉,钾元素的含量很高,这对人的心脏和肌肉功能很有好处; 第四名:黑莓,同等重量黑莓中纤维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毫无疑问对心脏健康有帮助; 第五名:蓝莓是种特别的水果,多吃蓝莓可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 第六名:甜瓜,维生素A和C的含量都很高,是补充维生素的理想食品; 第七名:樱桃,能帮助人保护心脏健康; 第八名:越橘,能帮助减少尿路感染的几率; 第九名:葡萄柚,维生素C的含量很高; 第十名:紫葡萄,其类黄酮等物质能对心脏提供三重保护。
酗酒引起肝癌 左图:正常的肝脏。右图:癌细胞扩散到血液里,表现为癌症晚期。 今天在指导年轻医师检查标本时,看到一例肝移植手术切除的病肝,到显微镜下一看,又是一例典型的“三部曲”。“三部曲”是我们对肝癌的某种发病过程的简单称谓,具体是指肝脏从慢性肝炎发展到肝硬化、再到肝癌的三个过程。 正准备签发诊断报告时,看到病人的名字:傅彪。一打听,正是那个深受观众喜爱的著名演员傅彪。提笔的手顿时沉重了起来,作为一名医生,我为这样一位好演员的遭遇感到无比地痛心。是啊,说一千道一万,真不该到了如此病重的程度才来看病。 一不该,明知有慢性肝炎而不治疗。虽然慢性病毒性肝炎到目前为止医学上还没有特效治疗,但总还是有些办法的,是可以缓解一些进展的速度的。看着傅彪肝脏里面活动的肝炎病变,说明没有采取什么治疗措施,听之任之了。 二不该,已经有了肝硬化还不定期检查。慢性肝炎5-10年后就有肝硬化肝癌发生的可能了。一旦到了肝硬化阶段,应该半年查一次B超和AFP(甲胎蛋白),一旦有癌出现,可以在1厘米以下就及时查出来。3厘米以下的肝癌,治疗的效果都是十分理想的。 三不该,对自己的身体健康不关心。从一定的角度上看,身体健康是第一位的。有条件的人都应该定期检查身体,了解自己身体状况,尤其是中年以后,几十年风雨下来,身体的各个部件是不是都还正常,应该弄个明白。如果仍糊糊涂涂,一旦有问题出现,补救是来不及的。 医学的发展史是一部自始至终贯穿着与疾病做斗争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识史。医学就是在这漫长的认识和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有的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有的病至今束手无策。对肝癌来说,由于90%以上是由慢性乙型、丙型肝炎发展成肝硬化后产生的,此过程至少5-10年以上,因此,只要对慢性肝炎、肝硬化进行定期检查,就可以及时发现早期肝癌,那就可以治好了,也就没有生死之虑了。2004年9月7日纪小龙于北京 很多人对肝病一无所知 9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北京武警总医院病理科解剖室,在这间屋子的地上,有至少二十多个大红塑料桶,每个桶里都放着一袋袋紧扎袋口的东西,纳米医学研究所所长纪小龙告诉记者,这些袋子里装的都是手术切除掉的病变的肝脏,它们还将会被用于更深一步的医学研究。
戒烟的方法、原理与效果 吸烟对健康有诸多严重危害,医务人员必须担负起劝阻、帮助吸烟者戒烟的责任。吸烟是一种复杂、经常有药物依赖作用参与其中的社会性行为,戒烟则是一次综合的多方面的行为矫正。 首先,分析和了解吸烟者的动机或原因,是制订个体化戒烟方案的依据。吸烟者开始吸烟一般是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吸烟、朋友怂恿、社交中敬烟、青少年模仿及好奇心理等均成为吸烟的促发因素。一部分吸烟者由于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吸烟这一动作,吸烟已成为吸烟者的一个习惯性行为,形成了条件反射,即吸烟习惯完全溶入了日常生活和工作当中。因此,在戒烟中需特别注意对吸烟者的心理成瘾性进行矫正。使吸烟者产生心理快感的因素是烟草中的尼古丁,它是成瘾性物质,与吗啡、可卡因有相似的功效。吸烟成瘾者对烟草有强烈的渴求,其本质即药物依赖性。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胆碱能神经元上存在尼古丁受体,吸烟时烟草中的尼古丁与尼古丁受体相结合,改变人体正常的生理状态,久而久之则受体水平(数目、敏感度)发生变化,形成尼古丁依赖,一旦停止吸烟即发生渴望吸烟、焦虑不安、头晕、头痛、注意力不集中、食欲旺盛和心率下降、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泌变化等一系列精神、心理和生理改变,此即戒断症状。尼古丁成瘾性的另一方面表现是吸烟者戒烟后易于复吸,这与戒酒、戒毒后的情况类似。如果帮助吸烟者解除尼古丁的药理作用(药物成瘾性),则对于成功戒烟有重要意义。 此外,宣传媒介直接影响烟草的消耗量和社会吸烟行为。烟草广告和烟草促销活动将吸烟描述成一种社会规范行为,给人以吸烟无害并且社会形象良好的错觉,促使吸烟人数和吸烟量增加。 根据上述对吸烟原因和影响的分析,可制订吸烟者个体化的戒烟方案。 帮助戒烟的第一步是了解吸烟者的吸烟情况,将吸烟者作大致分类。一般情况下,医生仅问二个简单问题即可判断该吸烟者的类型:1.“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内是否吸烟?”或“晨起想作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吸烟)?”,2.“每日吸烟是否超过25支?”。如果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则该吸烟者存在对尼古丁的较严重依赖。 对于无尼古丁依赖的吸烟者,关键是应用各种方法使其深刻认识烟草危害,因而产生强烈的戒烟动机。在此基础上通过吸烟者自我约束、发放戒烟手册来指导戒烟等方法可使一部分吸烟者戒烟,但仅通过这些方法戒烟成功率并不高。 实践证明,医生的劝戒对吸烟者的心理和行为具有重要影响。医生关于吸烟的后果和戒烟的好处的劝告,特别是结合吸烟者自身健康情况的严肃和多次的劝告可以在很大成度上增强吸烟者的决心和自觉性。如果吸烟者在戒烟过程中经常到门诊接受医生的进一步指导,并配合呼出气一氧化碳测定来帮助医生客观了解该吸烟者的近期吸烟情况,则有望在更大程度上提高戒烟成功率。 医生除对吸烟者进行劝导外,还应对其进行行为治疗。按一般估计,如果医生劝导可使10%的吸烟者成功戒烟,辅以行为治疗则可将戒烟率提高至20%。医生可以采取讲座、办戒烟训练班或个别指导等方式帮助吸烟者改变自己以往与吸烟有关的行为模式,并为吸烟者分阶段设计一套专用戒烟方案。对于戒烟者需要同时制订一个防止吸烟复发的方案。对于失败者,要帮助他们分析失败原因,鼓励再次戒烟,必要时将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联合应用。行为疗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是吸烟者难以按时参加各种讲课和学习班,而对每个患者个别进行整套行为指导又会花费医生或戒烟工作者的大量时间。 对于存在尼古丁依赖性的吸烟者,上述戒烟方法经常难以成功。对这类吸烟者常需使用药物治疗。尼古丁替代疗法效果确切,它可以使想戒烟者在同自己的吸烟习惯、心理成瘾性作斗争的同时,经尼古丁替代物来减轻生理上的戒断症状。戒烟中逐渐降低所给的尼古丁剂量,从而使戒烟过程顺利完成。 常用的尼古丁制剂有尼古丁经皮贴片和尼古丁口胶二种,尼古丁喷剂尚处于试验阶段。经皮贴片中的尼古丁经皮肤稳定吸收并在体内维持一定水平(约可达到吸烟时的50%)。经皮贴片一般需用8~12周,前4~6周用足够剂量的尼古丁来减轻戒断症状,后4~6周将贴片中尼古丁剂量逐渐减少直至停用。尼古丁经皮贴片副作用很小,常见的只是对皮肤的刺激,造成局部皮肤红肿,但并不影响更换部位继续用药,少数使用经皮贴片者出现皮肤致敏。尼古丁口胶可以在咀嚼过程中缓慢释放尼古丁(咀嚼20~30分钟,可以释放约90%的尼古丁)。建议使用时间为3个月,但相当一部分戒烟者实际需使用更长时间。尼古丁经皮贴片和尼古丁口胶有时可以联合使用以提高效果。不同尼古丁制剂的戒烟效果有所不同,但一般而论,尼古丁替代疗法可以使戒烟成功率较未用药时提高1倍以上。如Daughton研究显示,近40%的使用贴片者在2周后成功戒烟,而对照组仅13%。使用尼古丁替代疗法要注意二个问题:一是应与其他戒烟方法联合使用;二是警惕长期使用尼古丁制剂亦有可能导致尼古丁成瘾。 其他药物治疗还有可乐宁、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尼古丁拮抗剂等,但效果均未确定。另有使用针灸、催眠术等帮助戒烟的报道,其作用和效果亦有待进一步探讨。 戒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医生应当从社会、心理、生理等多角度帮助吸烟者完成戒烟,以保护其身体健康。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