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Z老百姓 LZ老百姓
关注数: 2 粉丝数: 539 发帖数: 11,879 关注贴吧数: 3
粽子代言人的故事 一般老百姓因为屈原的故事,多半以为不听屈原忠告的楚怀王是个傻瓜。但是,楚怀王曾是个天下震惊的牛逼筒子,强到不行的存在。 怀王姓芈氏熊名槐,你可以叫他熊槐。这个人非常了得,楚国在熊槐的时候,国势达到鼎盛,秦宣太后芈月其实是熊槐同父异母的妹子,都是楚威王的子女。熊槐这个人作为南蛮人的首长,为人豪迈雄阔,不拘一格,他任用了屈原、昭阳等大量人才,锐意改革,积蓄力量,击败了战国强雄魏国,用合纵的力量困住了秦国。在他的领导下,楚国进入了空前的团结与强盛。 秦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颓势,可这时候有个改变怀王命运的人出现了。这个人名叫张仪,他非常了解楚王急于获取全胜的欲念,以六百里商于战略要地换取齐楚断交。当时,楚对秦的战略处于稍占优势的对峙期,怀王十分寄望商于这块战略要地。张仪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卑微地宣称要做楚国的内应,出卖秦国的重要战略地商于,代偿只是齐楚断交,这样就可以回国交差。楚王认为张仪是个贪利小人,相信了他出卖秦国的动机,张仪迅速将断交的讯息传出,使之尽快变成了既成事实。 诚如我们后人知道的,这之后,秦国拒绝兑现商于地的交割,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偷改合同事件(将600改为6)。怀王大怒,在怒极的状态下,三战皆败。他自负多次赢局,输了一次却陷入了翻盘的失控。因为齐楚联盟破裂,楚国在战略上陷入完全的被动,原本的优势开始失去了。为挽回颓势,楚国又消灭了越国,这强势举动让原本合纵的联盟彻底瓦解。韩魏反攻楚国,齐国反目成仇,秦国则恢复了元气。这之后,齐韩魏联军和秦国分别击败了楚国,秦国占领了楚国八城。 没错,又是为了土地,为了八个城,楚怀王熊槐决定亲自与秦顷襄王谈判,再赌一回。历史的转捩点到了。。。楚怀王迈出了前往武关的脚步,而屈原死死攥住了他的袖子,楚王像历代先王那般充满了英雄气概,头也不回地前往赴会。当然,怀王既不傻,也不是非要逞英雄,实在是因为大多数臣僚以楚国利益的名义相逼,加上怀王自认为秦昭襄王不太可能作出失信于列国的事情,所以决心冒险。 但事实是,秦昭襄王早先因为对抗列国合纵,和后来的对楚作战也早就囊中如洗,到了和急红眼的强盗差不多的地步,所以既不会在乎道义看法,也不会顾及什么信用,更不会因为失信后可能遭到楚国的反弹而忌惮。秦王遂即扣押楚怀王,以此威胁楚国献地。心理有准备的怀王并不屈服,刚烈血统使他认定自己必须承担一切责任,也做好了被害的准备,他试图激起楚国举国的同仇敌忾。然而,此时的楚国已经完全无力与秦国对抗,怀王的儿子楚顷襄王在再次战败后向秦国示弱。 怀王和顷襄王先后死去后,屈原此时完全失去了一切复盘的幻想,投江自杀。他也许主观上认为失控的开头是未尽谏责,导致王的被囚。但客观上讲,楚国的背运实在是因为速胜心态导致齐楚断交。君死臣未能殉,耻也。因为急功近利,齐楚联盟的破裂成为怀王和屈原关系的首次破裂,也是他们共同事业开始下坡的起点。 悲哉,古代的君王,将臣子的忠诚视为依附于己的美人,因为个人建功立业的求胜心而堕入过度自信,导致了误判。而其实,只要领导者能站在天下福祉的角度,超脱自我功业的心理窠臼,自然也就会成为当局者中的观局者,拥有冷静的判断,作出理性的决策。如果英雄盖世的楚怀王能够这样想,又怎么会让他的事业基友屈原落得个殉情自杀,变成粽子代言人的结局呢。
新赛季,我觉得大连一方挺可怕的 本身国内球员差距没有那么大,关键在于球队的凝聚力,和主教练的手段。 大连的球员平均年龄不大,国内球员长期磨合,2018赛季总体水平位于中超中游偏下。在2018赛季,胜10场,平5场,负15场。进了37个球,却丢了57个球,应当收防守端的状态是比较令人尴尬的。不过我们不要忘了这个潜伏的巨人,在主场3:0击败恒大,1:0击败上港,4:3击败鲁能。也即,他们在状态好的时候是非常有杀伤力的。 这支球队的韧性颇为强悍,朱晓刚、朱挺、杨善平、卡拉斯科和盖坦的2018赛季总跑动距离均超过了十万米,国内球员的技术水平稍差,但经过一个赛季明显提高,而且战术纪律方面有明显改善。在抢断、争顶、传球等数据上,大连也是中超球队颇为引人注目的,这当中不仅是外援凸显的优势,一些国内球员如单鹏飞的抢断成功率,如杨善平的空中争顶成功率,朱晓刚的传球成功率都值得参考。 如果哈姆西克加入大连,将极大提升大连的中场效率和防守硬度。我们肯定不能忘了卡拉斯科和盖坦,两个人都是中超顶尖的外援,并不比胡尔克、奥斯卡差到那里去,甚至有过之。 新引入的秦升和赵旭日本不足为惧,尤其是秦升得牌率是中超的笑谈。不过可怕的是,当赛程拖垮联赛各支球队陷入体能与伤病陷阱时,尤其是面对强队的缠斗时,摸爬滚打多年的他们会成为经验老到的强人。另外,我也非常关注冯潇霆的去向。 最后要谈的还是崔康熙,崔教练是非常出色的主教练,看菜吃饭的高手,他善于运用多种有针对性的战术,战胜实力比本队强的对手。他意志坚定,头脑敏锐,既有国际排名的威信,也拥有团结球员的魅力。是个好教练。 所以我觉得大连一方,除非一开头让人大跌眼镜,那么只要战斗到赛程过半,就会显示出其可怕的一面。
高句丽灭亡的启示 高句丽灭亡的启示 从今天的考古可以证实,人类的足迹踏遍世界土地。有先有后,回环曲折,星罗棋布。其中先来后至者有的是远亲,有的是近亲,虽然同于人之共源,却分为不同聚落与集团,为了生存,为了繁衍,他们的迁徙旅程并不是田园牧歌,更多的是骑马杀戮,宰割与征服。征服者宣称他们是接受天的应许,所以可以称霸一方,征服者的后人却又被后来到的族群征服,痛苦地大喊被侵略。这个现象在人类史层出不穷。 聚焦到东北亚,更加层叠复杂,能够发现的都是血泪与挣扎。据说有东北亚古地有曰扶余,扶余人自不知来自何方,也不知又征伐往多少有土著生活的陆地和海岛。近世据说日本语系与扶余有直系关系,日本人血统里据说有大量来自于半岛的进入。那么,我们可以发问:日本史是扶余史吗?日本民族史是所谓的大扶余民族史吗? 显然不是。 人类史错综复杂,在历史上是族群间为了土地与人口的杀伐,帝王将相的功勋建立在百姓生活的涂炭与毁灭上。今天的现代意义的主权国家,以明确的法定领土分界最大程度上制止了大规模的族群间杀伐,促进平等友好互利合作的贸易以作为国与国之间的相处之道,局部勘界以当事国相互协商与谈判解决矛盾争议。 回到主题,高句丽为什么灭亡?高句丽北窥中原,嗜土好战,南伺新罗百济,威吓一时。因此它的狂妄暴狠,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彻底被南北近邻所痛恨,最终灭亡于唐与新罗的合力围剿。它出来混,平灭了所据土地上的土著,可它还出来的是它的一切,自己又复被人平灭。 历史不会如果,但今天可以假设,如果中日俄等各国都感受到半岛的借由只爪片鳞的古史甚至上古史碎片来鼓吹领土诉求,那么高句丽史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如果近邻都惊讶于半岛的伟大历史说,那么半岛人民又会得到什么优势? 阅读历史,我们会发现什么真相?历史是一厢情愿的吗?历史是温情喊话吗?历史是一座森林,是一条大河,还是映照血肉模糊的当年明月。追溯人类几千年历史,无一不是族群的凶杀、屠戮和改易,从扶余甚至更古老地区进发的人类,他们一路留下过脚印,真的是白衣飘飘吗,还是对所经地人民不断的杀戮和暴虐,征服与压制。他们自己的后人也不断地被新的强者杀戮、暴虐,征服与压制。还需要让这样的历史重演吗?
丢掉台独幻想,找到台湾出路 丢掉台独幻想,找到台湾出路 最近军事新闻的密度加大了,对台军事部署的针对性都非常强。运20的成型重点强调的是加强快速兵力部署,以及空中加油载体的改强。高分五号卫星重点强调的是对地面伪装高清晰度的识别。歼20的海上演练和歼15电战机的入役是强化局部空优。PHL-03火箭炮重点强调的是对台西岸重点机场的覆盖。南海群岛鹰击-12B(YJ-12B)和红旗-9B的部署重点强调的还是区域拒止。这些还不全面,也不是止境。 台湾智库和媒体有一个惯性观点是,由于大陆以发展经济为主,基本可以排除动武的可能性,大部分动作无非是文攻武嚇,归于斗而不破。所以这也是长期以来,即使知道美日援台的迟滞性,但台独势力依然猖獗,高调去中,反复挑衅底线。但是大陆造这么规模庞大的,从空到海到地的全方位针对的适用型武器,做这么多实战化的演练干嘛?那当然不是玩墨子公输班的图纸攻防心战,而是人力物力技术力的总集结,一旦时机成熟(台独越过红线)必然用绝对优势武力完成台海使命。 大陆对台针对性的军事技术以5年一个翻新的速度发展,手段之繁多,领域之全面,局部研究之深入,后勤准备之充分,是令人叹为观止的。最终达成的是高速度、低风险、强拒止、多预案的全面优势。所以基本台湾可以不要抱任何拖延的幻想,别说美国不会卖F35B给台湾,就算卖,也不过是把高密技术直接白白送给大陆情报侦测部门。 如果说长期的斗而不破,其实指的是中美竞争,可以预计的很长时间里,中美很难发生决斗式的军事冲突,我们有生之年恐怕也看不到美日中途岛海战式的中美对决,一是军事科技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一是军事斗争形式也不再需要中途岛海战,三是决斗式的战争会使双方都遭受巨大损失。所以只会在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领域发生高频率、高强度的国家摩擦和角逐。中国对比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全面对比尚处于劣势,但局部较量显然有多种克制对方的优势,也就是说可以用比较小而先进的力量造成美国比较大的战损代价,从而使其难以在中国近海岸有施展空间。 除了台湾对比大陆在军事日趋劣势,台湾更重要的问题其实是在其自身。一是领头的不专业。民进党政府专业人才苦缺,大多主官是政治系、法律系出身,口舌之利无虞,碰到财经、商贸、军事、科技、农业、外交类的专业就纯属外行,更糟糕的是民进党内专精勾心斗角,热衷瓜分权势,一副土鳖吃相,所以台独压根不是其灵魂主张,而是其庸俗利益的外衣;二是地理的不占优。台湾地域狭小,海峡浅浅,整体缺乏战略纵深,一经优势强攻,无法实现有效的立体防御和战术机动;三是能源的不充足。台湾缺电、缺水、缺油,军事能源几乎完全依赖外部购买,在战时不要说军事装备被炸毁多少,即使能飞起来跑起来又能维持多久呢?日本都没有能源都撑不了,况乎台湾;四是工业的不健全。台湾没有完整的工业体系,也没有足够的战损零件补给条件,在战时根本无法提供军队完善的维修保障体系。五是民心意志的不给力。本身台湾关于统独意见就不一致,独派并不占人口总数的优势,遑论深独的比例,大多数人都只是小老百姓,更关心柴米油盐和用电用水用气。一旦遭遇封锁和强力打击,对于局势的期待莫过于尽快结束和恢复正常生活。 也就是说,台湾自身的问题,比大陆的军优对台独的致命打击更强。所以剩下来的也不过是因时观事,大陆追求的是最低损失完成台海使命,台湾,我想台湾追求的也应该是最低的损失结束一场毫无悬念的抵抗,保留最基本的尊严,做中国人的尊严。 台湾有台湾的优势,这个优势不体现在它的先天条件或军事能力,也无以用来和大陆作地缘政治上的角力。台湾的优势在于,它有更全面更及时的接触全世界先进发达国家经验和技术的条件,它理应成为西太平洋上中国的一盏社会文明之灯、自由贸易之塔。
宋之问夺诗案考 宋之问夺诗案考 宋之问窃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一说,你只要在网上搜下,比比皆是。说刘成诗未周,宋欲据为己有,刘先许而竟不与,宋怒而遣奴将刘以土囊压杀于别舍。故事的出处是韦绚《刘宾客嘉话录》,也就是刘禹锡的谈话录,是刘禹锡聊天聊出来的,此后从晚唐到清代都有了“或云”宋之问窃诗杀人的段子。全唐诗是将那首诗分别列在宋、刘两人的名下,所用字词有个别不同。 历代也有质疑上述这个段子的说法,大抵是觉得这首诗还没有价值高到夺诗杀人的地步。而坚称宋杀刘的人则以宋趋附武后,人格有问题作为其有夺诗杀人的犯罪倾向。 今天的我们当然也不太可能去还原现场,查案循迹。不过我得说,有几个很简单的事情我们得弄清楚。 一、年龄和身份。请注意:宋之问生于约656年,刘希夷生于约651年,殁于680年。680年的时候,24岁的宋之问居然杀掉了29岁的外甥刘希夷,仅仅在5年前,也就是675年他们两人还同年及进士。 宋之问是宋令文的长子,后头宋令文还生了之逊、之悌两个儿子,从年龄上来讲,刘希夷29岁死的时候其母亲至少45岁(这位不幸的母亲要么生于634年?)了,而宋之问的弟弟宋之悌到734年(开元二十年,李白《江夏别宋之悌》)的时候都还活着,那么他和他的长姐得差多少岁?我这是说在人的寿命还比较短的唐代。也许宋令文比较好运,所生子女的寿命起始可以跨越一百年吧。 二、律法和礼教。一个国家录备的进士被人谋杀了,居然没有任何追究,请问律法和礼教著称的大唐是生番女真社会吗?唐律(高宗永徽年间完成)对杀人罪分六种,谋杀、故杀、斗杀、戏杀、过失杀、思虑所不至而杀。可见唐初对犯罪种类就有比较细致的分类。又称“五刑之中,十恶尤切,亏损名教、毁裂冠冕”,亲亲相害,归于不道不义,是为十恶之中。 宋之问窃诗杀刘事件的描述,全面包括了犯罪客体、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实施人、犯罪主观心理。那么年仅24岁的宋之问进士,他有什么权力和胆量以及政治庇护,可以在这么清楚的事件下,谋杀了自己29岁的所谓外甥刘希夷进士呢,而没有承担任何追责呢。有人说他是武后的红人啊,24岁的时候宋之问是高宗朝录取的进士,还没有做什么大官,并没有极大的权势。他的父亲到650年也不过才做到五品往下走的骁骑郎将。更何况,而即使是大官的子弟也不可能有谋杀嫌疑而无任何查处,唐代很多大官的子弟是坑爹论罪的,一经弹劾全家都倒霉。 三、《代悲白头翁》的余韵。代悲白头翁这首诗有很明显的汉乐府烙印,有民歌的余味。尤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这句很溜口,叹息的是年华的老去,人物的更替。不过这不会是一个24岁青年要夺诗杀人的理由。 24岁的宋之问不会因为一首诗而暴得大名,其成名是五言,他为人所诟病的主要也就是其后来曾侍奉武则天的政治不正确。而29岁的刘希夷如果说知名,也只是因为一百年后的刘禹锡跟人闲聊出的夺诗杀人案和其中被过度传奇化的诗句。
古德里安的大胆冒险是以保障为基础的 敦刻尔克之战,技术层面建议暂停攻击的应该是古德里安才对,很多人质疑希特勒暂停攻击的命令,认为抓紧时间进攻并剿灭英法联军才是决定战局的关键。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按照坦克战的原则,诸兵种必须有与坦克匹配的行进速度才能确保坦克的攻击效率。敦刻尔克地处沼泽与浅滩,不利于坦克作战,而能够及时赶到战场的除了飞机只有坦克。尽管联军士气低落,但是如果坦克孤军追击,那么因为机械缺乏保障,以及地形困难,又无法实施俘虏操作,极有可能在横冲直撞中被对方反包围,甚至缴获。 而且,在敦刻尔克的是英法最精锐的部队,无论撤退怎么张皇,他们的战斗力是无疑的,在短时间内实施歼灭是不可能的。只有全面撤退的国民党军才可能出现短时间被歼灭的可能,这原因不超出其军队作战力弱,情报工作被严重渗透,高层指挥策划有问题,基层指挥官素质较差,以及装备后勤混乱的情况。 另外,当时德国的问题仍然是没有强大的海军,无法实施对英吉利海峡的封锁。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希特勒已经开始着手实施对苏作战计划。设如英国丧失战斗力,那么苏联将较早进入战备状态。正是因为敦刻尔克成功撤退,使得英德对峙成为一种现状,故而苏联的战争准备被希特勒精心构建的对英持续作战的假象所延后。
为什么法官至少需要不低于律师平均水平的薪酬? 英国法官实行高薪制,并且薪水的变动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当法官退休的时候,如果其在任职期间没有违法行为,就可以拿到一笔优厚的退职金,其待遇令人艳羡。法官的薪酬有法律的保障,这最早可以溯源至《1701年王位继承法》。丰厚的薪水给法官带来的不仅是优越的生活,更带来了对其职权和工作的巨大支持:高薪加强和巩固了法官的自律意识,使法官不必为生计发愁而能够专心工作、心无旁骛。高薪还能帮助法官有效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防止法官滥用权力,从而保证其司法活动的公正。 那么,英国法官的工资有多高呢?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英格兰及威尔士高级法院法官的年工资高达24.4655万英镑,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年工资为21.847万英镑,其他法官工资与高等法院法官、王座法院法官的工资一样为21.1015万英镑,至2015年之间上诉法院法官的工资为20.0661万英镑,巡回法院法官工资为13.0226万英镑,治安法官(领薪者)工资为14.9616万英镑。他们的工资相比于2012、2013年均有上涨。 英国法官能够得到很多保障。高薪制带来的经济保障是为其一,其二是法官的不可更换制。这是指法官一经任用,便不得随意更换,只有出现了法定事由、按照法定程序才能对其进行免职、降职、转职、辞退或者处分。高等法院的法官职位更换的程序更为严格,其身份享有更高程度的保障,如需免职,须由议会上、下两院共同提出进行。一般而言,大多数法官都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成绩直至退休。这种制度可以让法官在工作中无后顾之忧。另外,对法官正常地进行司法活动有极大的支持作用。 此外,法官还享有很多其他特权。例如,法官享有司法豁免权,在其执行司法审判职能过程中,其行为和言论均享有不受指控或法律追究的权利;法官在司法活动中享有免于议会批评的权利,除非议会提出罢免动议,否则议会不能批评法官的司法活动。法官在审理案件时,其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特殊保护,不必担心来自各方面的打击报复。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英国禁止新闻媒体对尚未审判的案件滥加评议,防止媒体滥用其权利干扰司法活动的正常进行。 以上特权的目的,是在合理限度之内保证法官的自由,保证其能独立而不受干扰地进行司法活动。这是一整套的措施,单独剔除某项或者单独赋予某项特权都不能达到完整实施的效果。
正视我们自身的落后与原始,是我们每一次踏实进步的基石 各媒体都在扯15年前。 可是说实话,15年前没有米卢,国足是无法出线的。因为国足几十年来,换了多少拨人,他们绝大多数正赛都保持着能赢的比赛难赢,該输的场次必输的足球落后地区球队特点。 无论足协媒体球员多少次夸耀自己球员个人能力不俗,只是整体心理素质或者大赛经验缺乏,事实上战绩铁证了中国足球运动的整体落后和原始。 米卢给了那批国足以智力、信心、不曾有过的快乐,以及对足球的理解。那次并不辉煌但足以振奋的出线,铺垫了那批球员的高薪背景,出国踢球的机会。没有出线,那批人和今天这些人其实并不会有太大区别。 这样适配于一个极差班级提升水平的好老师,竟然事后不再续约,直白说就是被解雇了。理由是世界杯正赛一球未进,国足需要寻找更匹配我们实力的名师。当时我就被这无耻而下流的理由气哭了。这种落后与原始造成的无知,就像差生家长因为从没及格过的差生考了60分而撵走老师的无知和缺德是一样的,这些家长可以说包括了中国足协,中国球媒,也包括中国球迷。 米卢也许没有能力陪伴中国男足20年,但至少可以相随15年。如果他一直在,我们今天至少能从60分迈向70分。这可怜的10分,其实就是原始足球到文明足球的鸿沟。 不要小瞧这10分的进步,我们几乎所有的基础工作都得靠这10分来支撑我们的信念和作为,这包括了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成年球员的海外推荐,球迷市场的日趋理性。 我深信,正视我们自身的落后与原始,这个认知是我们每一次踏实进步的基石。
和杨绛说个笑话 我的表妹万分不理解为何我要开105岁老太过世的时候还能开玩笑。她是个无趣而端正的人。而老钱老杨一辈子都是有趣的人,而且说实话他们俩文笔也都挺刻薄的,但是这种刻薄是对人生,对大千世界的人的友善与忠诚。 对大家来说,也不知道是冲着105岁人瑞的高寿膜拜,还是对所谓文学家翻译家的名头膜拜,还是对他们夫妇二人的人格膜拜。但事实上大家对他们漠不关心,其实也无须说人人要读管锥编,可能读老杨的心灵鸡汤的人更多点,单只是做人做事的标准,大部分人的行止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是背道而驰的。我也就是站在所谓大多数力争上游的大家的立场上说钱杨二位的清高与淡然是装逼。大家既然道不同,又何须洒那不值钱的眼泪呢。 人过70岁就几乎不是自己了,如有爱侣,可能还能辨识面目。到80岁恐怕就是亲友去之太半,举目凋零了,到90岁未免孤苦寂寞百无聊赖,纵是心有宇宙那么大,宇宙也是冷漠的。到100岁世界就像沸汤,我心就像汤里的活鱼而已。 因而,老杨的谢世是一种解脱,既是对寂寞的解脱,也是对周遭那么多陌生而可畏的新人世界的解脱。再也不用在他们面前装逼了,痛也真的不痛了,累也真的不累了。所以哭泣的人不知泪从何来,还不如早点擦干眼泪,该炒股炒股,该炒房炒房,该为子女争学校争学校,该骂临时工的骂临时工。。。。对吧,大家并不是钱杨那样的人物,又何必惺惺相惜呢。 我们都没有去过那个世界,谁又知道相爱的人一定不能在最美好的年纪里永恒地在一起了呢?我只是点着一支烟,望向他们那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画面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