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_E_D_000
L_E_D_000
我们不需要毫无效率的“辛勤劳动”。
关注数: 125
粉丝数: 597
发帖数: 6,556
关注贴吧数: 20
近期问答合集——2022版 1. 说在前面的话 虽然现在已经是2023年了,但是该次整理的主要是2022年的内容,因此标题标为2022期。 首先还是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原本以为我不再把精力集中于贴吧会就此逐渐被遗忘,但是仍然有很多同志私下里找到我,仍将我视为当年的吧主。说实在话,我就是一个普通人而已,并不是传说中的拥有很高造诣的专家,在当下时代,作为一个普通人能够得到这样的尊重,我对此甚感荣幸。这份荣幸会让我认为农业领域值得深耕,从而会在未来更加兢兢业业。 如上所述地,我一直都在,并没有放弃与大家的沟通,只是大幅减少了来贴吧的时间,还希望老朋友们不要误会。说来时间过得很快,那时候我是学生,有大把的时间,现在则是一线工作者,不再有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对于私下里找到我的即时问答,我仍然会有问必答。我的qq或者微信在此重复一下:十二亿七千七百七十万八千六百七十一。由于贴吧不欢迎一串数字的内容,因此不得不写成这样,将其变成数字即是。 然后想说的是:很多人来到咱们贴吧,是因为对EM或其他微生物制剂的看重或好奇,但根本来说,都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往往都不是只用一个方法就行,更不是只用一样产品就行。但很多人对农业生产上遇到的问题往往抱有“遇到什么问题,就买什么东西来用”的思维定势,而很多农资店、兽药店乃至厂商等也十分顺应这种思维定势,却至实际问题乃至种养殖户的损失于不顾。这样的思维无论对于种养殖户,还是对于农资和兽药厂商或门店而言,都是不可持续的。 当初接手咱们这个贴吧,一方面是对EM和微生物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则是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早已意识到微生物制剂将成为农业的必需品,会与农业本身产生很大关联,在EM的使用中所遇到的问题,便能够顺藤摸瓜地展示农业整体的技术和原理,而这才是我的真正目的。这也是我为何迟迟不从事EM的生产或销售的原因之一:微生物制剂及其应用仅仅是农业技术的冰山一角,格局尚小;要想解决问题,决不能止步于此。
近期问题合集-2021年版 很久没有与同志们见面了,因此首先需要给信任我的同志们说声抱歉。毕竟,我已经不是当时那个有空的吧主了。现在下了班经常是直接就困得倒在床上,很难有空余时间来贴吧发帖、回帖。但已经添加了我的QQ和微信并且直接在那边留言的,我仍然会坚持与各位沟通;同时我也会像现在这样,不定期地将与各位沟通的问题中具有代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问题与答复整理发帖。 另外要说一下的是:我真不是卖EM的,没有网店;我仅仅是以农业技术员的身份与各位沟通,需要EM我可以推荐牌子、店,但我自己这儿真没有。 为了让各位能够更方便地阅读,以下问题与答复在发帖时文字有改动。
日本农业专家川崎广人对堆肥的指点以及对EM的看法 川崎广人先生是一位热爱中国、热爱农业的日本老人。怀揣梦想的他退休后孤身一人来到中国,希望让优良的堆肥技术在中国得以发展壮大。然而川崎先生在中国却四处碰壁,直到在河南某农场安顿下来,开始了堆肥技术及其种植应用的长期实践。 前一段时间,我有幸与川崎先生会面并进行了讨论,川崎先生把自己在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进行了描述,同时我又询问了他对EM及其应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由于川崎先生的中文说得不太好,讲起来比较“大舌头”,因此在此我只能尽可能地复述其描述内容,不过仍然可能难免存在一些遗漏或错误。 关于堆肥,川崎先生说: “用粪便堆肥的,粪便要新鲜,拉出来十天以内的最好;水分要合适,40%-65%最好;要经常搅拌让它们接触空气,还让温度不要超过60度,超过60度里面的营养就很少了。要发酵到闻不到臭味。” 关于EM,川崎先生说: “我在日本的时候堆肥也用EM,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后来来了中国,我惊讶地发现不用也行。后来觉得,EM在堆肥里本事不大,EM温度只能受得了40度,但是堆肥能达到50、60度。所以EM不要在堆肥里用,会要它们命的,应该往地里用、发酵液肥的时候用。” 关于上述液肥,川崎先生说: “养殖场用水冲粪,那个水就可以做成液肥。堆肥要发酵几个月,液肥只要发酵三天,可以直接跟水一起浇地。” 川崎先生是名副其实的实践者,他在堆肥和种植领域的实践经验都非常宝贵,因此值得我们学习。不过对于EM在堆肥当中本事不大这个说法,其实是有点片面的,毕竟堆肥物料并不是从里到外都能够达到60度的温度,而是物料中心或者往下20厘米以上的深处。 我们把EM接种到堆肥物料当中并搅拌均匀后EM当中的菌体能够从里到外均匀分布,在堆肥发酵的过程中,EM中的乳酸菌、酵母菌能够在物料堆中的合适温度的地方与其他菌群协同作用,而定期的翻堆也能够使得菌群和物质都分布均匀。因此我倒不觉得EM不应在堆肥中使用。 不过,川崎先生的其他建议与我们自己的经验也比较吻合,同时对于液肥发酵使用的做法也是值得借鉴的。在这里,我提出一个对于畜禽养殖所产生的液体发酵的建议:加入3%-5%的红糖或糖蜜以及5%-10%的EM,发酵一周;这样能够强化其中的发酵合成型菌群,大大减少其有害菌含量。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EM及其他农用微生物制剂入门指南-第三版 很久没有跟各位见面了。本原吧主。。。没错是“原吧主”,由于本原吧主前些日子忙于生计而太久未发帖,因而失去了吧主权限。不知道为什么,我反而对此还有点感到欣慰。咱们吧这么长时间下来了,长江后浪推前浪,吧主也该换换了。 不过这并不会影响本原吧主跟各位的沟通,各位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交流的,仍然可以留言。 如果本原吧主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复位且同时各位当中如果有想接任吧主意向的,也可以申请。不过本原吧主希望新的吧主是能够积极地为大家解决问题的,而不是来销售产品或令厂商之间互相诋毁的。 言归正题:咱们这个EM也好,其他微生物制剂也好,很多人在刚了解或刚入手它们的时候都充满了疑惑,虽然之前我们发过一些帖子让各位容易更加容易了解以便打开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微生物制剂的大门,但由于时间久远,很多帖子都不知道上哪儿去了,并且那时候的帖子中也不免存在一些欠妥的内容。因此从今年初开始,我每天写一小段地完成了又一版入门指南。虽然之前我们并没有什么入门指南,但是这回是第三次以入门指南为目的的内容,因此就叫它入门指南第三版了。
对“润康源EM菌”的微生物学指标分析 很早以前就答应过@EM益生菌专家 对其所属厂商的EM进行相关测试,这个事情拖了很久,不过答应人家的事情终究要做嘛,所以这不,这回终于做了。 不过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我是不想做这类事情的,因为这令本吧主有这样一些顾虑: 一方面,从菌剂的本质特征来说,微生物学指标也就是各类菌体的数量对使用者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而已,只能够说明这个菌剂是否合格,而没法说明它是否优秀;而如果要从实验室层面来说明这个菌剂是否优秀的话,那么便需要对组成这个菌剂的每一个菌株进行大量的生化试验、代谢组学分析,以明确它们这些菌能干什么、性能如何,当然这些分析花费的代价也是非常昂贵的。进一步地说,以这么一个数字来作为参考来判断一个菌剂好不好以及预期使用效果等是个误区,也是个不好的风气。本吧主当然不希望这个不好的风气成为使用者的思维定势。 另一方面,一旦给一个人做了分析,那么就难免有其他人会要求寄送样品来进行分析,这将是十分恐怖的事情:试想这一两个寄送来的样品我都能一拖再拖拖好几个月,那么若是以后有一堆样品要寄送过来岂不是很崩溃。。。退一步说,本吧主身边虽然有个小实验室,但是那是出于本职工作需要而设计的理化实验室,在这当中开展微生物学方面的分析可谓是碍手碍脚,没那么高效;再者就是我这边的实验室也没有计量认证资质(CMA),是不可以开展有偿检测服务的,同时得到的结果也只能参考而不具备法律效力。 总而言之就是,怕给大家带来“菌体数量多就是好”的思维定势、怕把我这儿当检测机构来用。还请各位能够理解。
使堆肥事半功倍的细节及厨余堆肥失利的终极解决办法 在发觉这个EM或者其他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当中,堆肥的问题是最大的了。怎么个大法呢:问题最多、细节最多、失败率最高。包括本吧主在内的不少人也下了不少功夫来试图给它表达清楚,以便让没有经验的人能够顺利解决。但很遗憾呀,这里面很多细节是只可意会不可或难于言传的,所以只能一遍一遍、一轮一轮地总结。因此呢,这回在给各位拜个晚年的同时,也来再总结一下这当中的一些细节。 本来本吧主在想,既然是细节,那么关于堆肥的步骤就不多赘述了;但是想了想不对,毕竟看这篇文章的人很多,其中不乏之前没了解过堆肥的,因此干脆重头说起。可是这时候本吧主又犯难了:现在这个堆肥有的人是使用厨余垃圾进行家庭少量使用的堆肥;而有的人则是使用农业废弃物进行种植生产所需的堆肥。这两者的物料、操作等方面差异挺大的,如果只说其中一种又不妥,一起说又太累了,不仅是我打字类,而且各位看得也累,真是纠结呀。。。算了,写到哪儿是哪儿吧。
【小裙子复活大法】发棒烫褶恢复裙褶锋利,附操作图示 开始分享之前本小姐姐先自我介绍一下:本小姐姐是95年出生,大学毕业后才入的坑;入坑的初衷仅仅是觉得一般正装也就是OL职业装不好看,但有时在有些场合穿得太随便又不合适,因此我经过斟酌认为,JK制服既大方好看又具备正式与仪式感,正好合适。 那么问题来了,当作正装虽然不是天天穿,但是也是穿得蛮频繁的,时间长了自然衬衫皱了、小裙子褶子也不锋利了。。。emmm。。。原谅我不羁放纵用洗衣机洗。(/手动笑哭) 不过没关系!本小姐姐作为农学院校的医学专业出身,这点事当然不求人啦。。。于是很轻易就想到了这个办法,而且还要把这个办法跟大家分享。图1 图1是这回的操作对象,是樱花家族的某款格裙。现在忍不住吐槽一下:我手里有三个正经小裙子,除了这个之外,还有一个是燕子家的中长绀色裙,以及一个在某工厂定制的大调节范围的短绀色裙。这几个裙子中,最不耐折腾的应属图1这个了。。。当然,小裙子没有错,有错的是自己呀。。。不爱惜它。。。所以现在要来补救啦!图2 图2是这一**作中需要用到的主要用品:发棒、熨斗、喷雾瓶 。 其中,发棒我觉得最好还是用专门的直发棒,毕竟这种直卷两用的发棒太容易烫到爪子了,还有就是最好是可以调节温度的。。。可以我手里只有这么个便宜货,凑合用啦先。 其中,熨斗没啥需要讲究的,我这里是为了方便灵活而买了这个超小的迷你熨斗。 其中,喷雾瓶里灌上干净的水。
噬菌蛭弧菌能控制发酵床病原菌而不伤有益菌,欢迎大家使用 最近本吧主打算开一个关于发酵床在南方应用的帖子,算作预告地发这个帖子的同时告诉各位一个消息: 没错,如题所示。懒得听本吧主讲故事的各位可以直接按标题的字面意思理解,如果家里有发酵床养殖畜禽的,直接去淘宝或水产药店购买一些水产用的噬菌蛭弧菌稀释喷洒发酵床就OK!这个噬菌蛭弧菌可以理解为活的抗生素,能钻进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之类的病原菌体内把它们弄死,却很少伤害有益菌。这正是我们一直想要的效果。至于做相关产品的厂商也欢迎抄袭!因为本吧主已经放弃将噬菌蛭弧菌用于发酵床用途的专利权,以后任何人都可以对其推广使用。 接下来本吧主要开始讲故事啦: 这个发酵床养殖模式的好处大家都知道,但是坏处也很明显,早在本吧主还在上学的时候就听有人对其嗤之以鼻,说发酵床养殖模式是十分不科学的,是明摆着增加病原菌感染的机会,明摆着病从口入,但却有一群人前赴后继地往这个坑里跳。。。这话虽然听得令人不高兴,但说的却是事实:虽然理想的发酵床应当是有益菌占有绝对优势,但是事实上却不一定如此,事实证明养殖户并不能很好地维护发酵床,以至于很多人手里的发酵床里面病原菌严重泛滥且严重耐药。 上述问题如果不能得以解决,那么也不是大问题,不用不就好了?但是本吧主却不这么想:那时本吧主在前辈的带领下很早就接触了环保圈,于是自然也预料到近两年的环保整治浪潮必将来临,因此一定要有能够控制养殖粪污排放的方法,虽然以前有沼气池,现在还有与养殖场地分离的异位发酵床,但是从物美价廉、省时省力的角度来说,大多数人还是希望能够使用上述常规的原位发酵床模式。因此本吧主的立场是支持原位发酵床模式,这就意味着需要解决病原菌的矛盾,也就是如何消灭病原菌而不伤害或者少伤害有益菌。 可是这谈何容易呢。。。如果使用消毒剂,那么很明显用少了没用,用多了有益菌也会被杀灭,并且更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大量有益菌的存在还会削弱消毒剂的作用,因为这些有益菌相当于给病原菌当做了挡箭牌。因此,以菌制菌仍然是最主要的方向。 一开始本吧主考虑的是老办法,就是在有益菌中挑选对抗病原菌的能力强的菌株,精益求精地选出它们,然后整合到EM中,作为发酵床所使用的菌种。但是后来事情出现了转机,某一天在外面玩的时候捡到了一个瓶子,上面写着“噬菌蛭弧菌冻干粉”。当时在学习兽医专业的我很快意识到这个东西具有类似于噬菌体的作用与特征。后来回去查了一下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个噬菌蛭弧菌在养殖领域有应用,曾经在畜牧领域作为兽药存在,但就在离当时不远的一个时间被废止了,也就是说以后它将不再作为兽药存在。可尽管如此,它在畜牧领域的应用也并不广泛,其原因非常可能在于其效果不稳定,以及其生产时使用的宿主菌的残留隐患;但是在水产领域,其使用倒是蛮广泛的。接下来的剧情大家应该能猜到:由于当时并没有任何关于噬菌蛭弧菌在发酵床方面的应用的资料,因此本吧主决定尝试将其应用于抑制发酵床中的病原菌,并将其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课题。后来的试验结果也令人十分欣慰:使用了噬菌蛭弧菌的养鸡发酵床中的大肠菌群去除率达到了92% ,而对其他有益菌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毕业前夕,本吧主对将噬菌蛭弧菌用于减少发酵床病原菌的做法申请了专利,心想到时候将其授权给我信任的厂商,自己也能坐享其成地收点授权费。但现实总是阴错阳差,这项专利在去年下达了第一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其意思就是其他都OK,但是权利要求书不能这么写,请改,改好再说。但这份审查意见通知书来得也很不容易,因为当时为我服务的专利代理机构已经解散了,但我却还不知道,而他们也没有给我通知,于是我还通过最初的途径费劲地联系他们索要到了审查意见通知书并写好了答复稿交给了他们。后来收到了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其意思是还有一个地方没改好,快改了就能拿专利证书了。可这回我怎么也联系不上之前的专利代理机构了,后来经过百般努力才联系到这个专利代理机构原先的负责人,并且拿到了上述第二次审查意见通知书以及刚刚下发的视为撤回通知书,同时得知该专利代理机构已经解散,同时表示不再对我在这项专利申请负责。。。 得知上述消息,当时的本吧主火冒三丈,心想:你们不干了好歹说一声呀!别耽误人家事呀。。。接下来怎么办呢?按规矩是再找一家专利代理机构帮忙,交钱恢复该专利申请的流程,进行最后一轮答复,坐等拿专利证书;同时还可以对原先那个专利代理机构起诉索赔等等。。。 但这时候,本吧主改变主意了!决定不再恢复专利申请,放弃专利权!因为这时候我想通了!来自大自然的东西,大家应当平等地分享利用,而不应当为本吧主所独占;所以这项专利申请的碰壁也被本吧主视为宿命而坦然接受。况且我国很多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很差,更何况将噬菌蛭弧菌用于控制发酵床病原菌的做法是个一捅就破的窗户纸,企图靠专利而独占这个方法也是不现实的;除了证明这办法是我发明的之外,也没啥卵用了。 OK!今天的故事讲完了。希望各位不要抱怨本吧主因为私心而到现在才跟大家讲这一方法。同时希望这一方法能够帮到大家,让养殖更容易,也让相关厂商多一条产品道路。
【公告】关于近期一些帖子消失的问题 这两天发现好多帖子无缘无故地没了,以至于还有人问我说咋删掉了那么多精品帖。 本吧主经过询问得知,好像是百度官方因系统维护需要而隐藏了2017年1月1日之前的所有主题帖,并表示会予以恢复。所以现在只能等了。如果没等着,那么回头会翻一翻底稿再给它发出来。 感谢大家的信任与支持。
给信任吧主的吧友们的公开信及私聊问题精品集萃 尊敬的各位吧友们,大家好! 时至夏初,年复一年的农业生产如火如荼地进行。本吧主在日常工作的同时,仍然坚持与农业生产一线保持沟通,共同探讨遇到的问题。 本吧主的目的很简单也很纯粹,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为本吧主认为,农业虽然不是我的职业,但却是我的事业;本吧主认为,事业可以是职业也可以不是职业,而事业与职业的最大区别在于,事业的特点是影响行业现状乃至社会发展,不考虑收入与利益;而职业则是以获得收入与利益并且依靠其生活为目的。 农业的本质是我们在自然规律的基础和原理之上,有序地组织、进行生物的增殖,从而生产与转化有机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的本质又是物质与能量的流动,在这之中,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与能量流动的方向。比嘉照夫前辈提出了这一点,并将微生物类型大致划分为腐败型、发酵合成型等,并创立了具有代表性的EM微生物制剂,为微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因此本吧主选择了在我们的EM菌吧常驻,从微观而本质的角度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探求产量最大化与无公害之间的平衡,力求在化学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不流入餐桌的同时又保证产量与质量,而不是彻底杜绝它们的使用。 但是我又能做什么呢?本吧主觉得,这些年自己就像蜗牛一样在慢慢地爬,发现了不少问题,解决了不到一半;而我们的解决方式也不一定就是使用EM,而是在保证作物、畜禽及我们人的安全的情况下,因地制宜地采用一切理化手段;同时又在斟酌分析如何使得EM的作用效果更加优良、如何使EM本身更加优良等等。这一切都是为了这份事业。直到今天,本吧主才理解什么叫“不成功,便成仁”:不一定为了成就而努力,但却有为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而奉献一切的决心。正如当年本吧主对神农像的宣誓:我志愿奉献农学与医学,探寻生命的本质与真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用医学的思路服务农业生产,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而努力。 但是有的人却不这么想。。。
【常见问题】EM怎么买、怎么扩繁、怎么用等最常用问题 (由于本帖含有不少贴吧不欢迎的词汇,昨晚已经发了一次被和谐了,因此现在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内容)
【公告】本吧开始设置“被不欢迎的用户” 今日起,本吧将设置“被不欢迎的用户”名单。 这些用户主要是发表关于EM的负面言论却没有具有说服力的理由的、明显不尊重本吧但不至于被删帖封号的、经常发广告但符合规则而不至于被删帖封号的。 被不欢迎的用户可能仍可正常发帖但需输入验证码,也可能无法发帖。至于到底是哪种,本吧主也不知道,毕竟第一次使用这个功能。 如果发现自己成为了被不欢迎的用户,除非主动表示不再发表不合适言论,否则不接受申述;更不要因此发表过激言论,否则按吧规删帖封号;不接受、不喜欢EM或者本吧,可以离开。
光合细菌在农业各领域以及EM当中的作用与地位 声明:本文原创,版权留存,转载请注明来自百度贴吧EM菌吧。谢谢! 光合细菌是一类比较古老的微生物,它们曾经是地球的主宰,那时的地球不适合现在的绝大多数生物繁衍生息,说是光合细菌将地球的环境改造成了适合我们生存的绝不为过,至少它们在这当中起到了非常主要的作用。 而如今,光合细菌仍然在某些角落中发挥作用,其中不乏农业生产当中。同时其“曾经”也是我们所熟知的EM的组成成分之一,可见其地位不一般。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领域的应用已经有了比较久的历史,大家对其都是比较熟悉的,但是有的人对其在水产养殖之外的用途可能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光合细菌在种植、畜牧养殖领域有什么用途?EM当中为什么需要有光合细菌,它在EM当中起到什么作用?是个什么样的地位等等。我们接下来慢慢道来。用“前方高能”这个网络热词来形容接下来的内容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或许只有本吧主能够把这些如同科幻小说般颠覆认识的内容如此大方地写出来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