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8年 上网8年
关注数: 20 粉丝数: 45 发帖数: 3,799 关注贴吧数: 1
国内人才尽失,投入美国怀抱 中国海外留学人数剧增,目的地多为美国   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到2009年已达到450000人,较之2004年增长了65%   现今,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目的地多以发达国家为主的经合组织 (OrganizationforEconomicCo-operationandDevelopment)为主。截至2009年,有大约250万的国际学生在经合组织国家内留学。其中,大约40%的学生来自亚洲,另有大约30%的学生来自经合组织国家内部。而在亚洲留学生群体中,以中国学生的人数为尤:2004年,中国的留学生总数为291000人,而到了2009年,这个数字达到450000人,增长了65%。紧随其后的是印度的180000人和韩国的119000人。而与以上这些发展中国家相反,日本的海外留学生呈经年下降的趋势,人数从2004年的57000人下降到了2009年的43000人。   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倾向于选择移民国家,人数以美国为最   事实上,很多学生出国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最终移民。2009年,450000的中国留学生多集中在美国 (124000人),日本 (79000人),澳大利亚 (70000人),英国 (47000)人。除了日本有所限制以外,其它的国家都是政策宽松的移民接收国。而现在,许多发达国家的政府、组织和学校向中国或其它亚洲国家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在2009年,超过10000名的在日国际学生接受了日本政府的奖学金资助。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经济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也开始竞相争取最优秀的亚洲学生。多年以来,中国政府也进行了一系列努力,试图吸引人才回流。2002年到2003年间中共中央组织部将其人员任用标准从“组织型干部”扩展为“组织型人才”。2008年以降,在中共中央组织部的主导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推行一个新的“千人计划” (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试图以积极的手段将最优秀的人才吸引回国,旨在“建设新型国家”。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纸面上的效果。但“吸引人才回流”的宏愿似乎仍然遥不可及。 高考状元也多定居美国   据曾经对1952-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状况展开追踪调查的中国校友会网保守估计,高考状元中出国留学的比例高达60%   曾经对1952-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高考状元的求学和职业状况展开追踪调查的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表示,中国校友会网总共追踪调查到1952-2012年全国各地区高考状元近2000人;其中,1977年以前的高考状元有18人,2000-2012年高考状元共1000多人。1977-1999年高考状元有900多人,当中能调查到职业状况的有370多人,仅占此时段状元总数的28.12%;高考状元在国内完成大学本科学业后,选择在国内直接就业或创业的比较少,大多数高考状元选择继续出国留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保守估计全国状元中出国留学比例高达60%,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相对而言出国的理科状元人数远高于文科状元,美国、新加坡、英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是状元的留学首选首选。   在山西省1996年前的19位文理状元之中,出国留学的占到了10位,比例超过52%,除1人去法国外,其余九9人皆前往美国工作并永居   在山西省1996年前的19位文理状元之中,出国留学的占到了10位,比例超过52%,而且多数都选择了美国。1978年理科状元吴滢现在就在美国一家知名企业,已经在美国定居。1982年理工类高考状元赵惠林也定居美国。在老师印象中比较内向的1983年文史类高考状元宋晓红也选择了留在美国。1985年理工类状元葛允斌毕业后先是分配到青岛工作,后来也选择了在美国深造。1988年理工类高考状元杨今强,2001年赴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学位,现在已经在美国南加州的一家网络公司工作。1991年的理科状元杨景农清华大学毕业后,去美国深造。武宏伟是1992年理工类高考状元,现在也在美国工作。“不做淑女做个博士”的张新颖,是1993年理工类高考状元,毕业后,先是在美国读博,随后,定居美国。李杰力是1996年山西理工类高考状元,从清华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在美国留学。在10名飞出国门发展的高考状元中,只有1981年文史类高考状元李晓英,大学毕业后,被公派到法国留学,此后一直留在法国。 清华北大向美国输送人才最多   2006年,清华和北大分别以571名与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   北大、清华是内地最著名、能入世界百强的两所大学,也是最早获得教育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拨款各18亿的两所高校。然而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则为76%。2006年,清华和北大还分别以571名与507名博士输送量,超过美国本土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成为美国大学博士生来源最多的两所院校。因此,2008年7月美国 《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比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以2006年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数量计算,最多的十所中国高校依次是: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台湾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除了台大之外,台湾没有一所大学的数量超过50人。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总数仅为39人。   2000年出国留学的毕业生中78%去了美国,而清华的这一比例接近87%   2000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有2154人,研究生1596人,这些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751人,大约占毕业生总数的20%,其中有587人同时选择了美国,比例高达78%。2001年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2217人,研究生2002人,毕业后直接出国留学的有831人,占毕业生总数的接近20%,其中有711人去了美国,比例接近87%,比上一年增长了9个百分点。这一年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毕业32人,直接出国留学的达28人;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毕业15人,出国人数达13人,比例接近90%。1998年,清华大学毕业生直接申请出国留学的为760多人;1999年为960多人;2000年更是突破千人大关,达1120多人,其中975人去了美国,比例达到87%;2001年继续保持在千人以上,而且每年都是持续增长的势头。 绝大多数的博士生不会回国   中国博士生选择留在美国的人数雄冠各国之首。但多数学生都倾向于长期留在美国工作生活,短期回国探访   根据美国橡树岭科学与教育研究所和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2010年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在2002年毕业于美国各大学的获得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2139名中国留学生,2003年回国的比例仅为6%,2004年留在美国的比例为73%,2005年至2007年,留在美国的比例均为92%。也远远高于印度的81%,加拿大的55%,台湾的43%,韩国的41%,日本的33%,墨西哥的32%,泰国的7%。就是说,2002年中国赴美攻读科学或工程博士学位的学生,在获得博士学位后5年之中,仅有8% (171人)的学生回国,余下的92% (1967人)则留在美国。这些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学生倾向于短期地回到中国 (例如探亲),而长期地在美国工作和生活。   中国博士生选择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从1992年的65%增加到2007年的92%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而在2001年,这个比例达到了96%,几乎所有博士生都留在了美国   在1987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中,到1992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65%,也就是说1987年在美国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到1992年最多只有35%回到了中国。1990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1995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88%,1992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1997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92%,1994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1999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91%,1996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2001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96%,1998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2003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90%,2000年获得理工科博士学位中国留学生到2005到2007年年仍留在美国的人数比例是92%。可见,毕业后愿意留在美国的中国博士生的人数在逐年上升。
广州抽检大米44.4%查出镉超标 南方都市报 05-17 04   “问题大米”还在广州流通?近日广州对餐饮环节食品抽检,四成五的大米和米制品被检出镉超标。昨日,广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3年第一季度餐饮环节食品及相关产品检测结果,总体合格率为92.92%,其中米及米制品的合格率最低,仅为55.56%,不合格项目即是“镉”。   据了解,此次广州市食药监共抽检广州市餐饮环节食品及相关产品共367批次,检验合格341批次,合格率为92.92%。其中抽检食品及其原料310批次,经检验合格287批次,合格率为92.58%;抽检餐饮具57批次,经检验合格54批次,合格率为94.73%。   此次抽检米及米制品合格率最低,共抽检18批次,其中10批次合格,合格率为55.56%,不合格的8批次原因都是镉含量超标。今年2月27日,南方日报报道湖南重金属镉超标大米流入广东市场,然而深粮集团表示问题大米已封存,未流入市场。   对于广州具体哪些餐饮单位的大米镉超标不合格,昨日广州食药监局负责人表示,只公布数据,暂不便公布具体名单。   专家建议   多吃杂食避免镉中毒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教授潘根兴称,杂交稻特别是超级稻存在着镉超标的风险。但是,城市居民由于购买市场稻米的随机性和食物结构的多样性,一般不会产生镉中毒问题。“我们讲的超级稻健康风险主要是针对就地消费的农民,也就是常年食用自己生产的稻米的农民。”既然杂交稻特别是超级稻存在着这种风险,那么,目前大多数市民都在食用这种水稻加工的米,应该如何避免通过食物链吸收过多的镉元素呢?   潘根兴建议,为降低食品中某些元素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动而广泛摄入各种食品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们应当更加“杂”地取食,“在无法立即消除大米中镉含量较高倾向的情况下,比如多吃些海产品、豆类产品、瓜子等含锌量较高的食品,以‘颉颃’食品中含量过多的镉,降低患病的危险。同时,南方人应该搭配多吃北方食品”。   【镉超标有何危害?】   镉是一种毒性很强的重金属,其化合物也大多属毒性物质。工业排出含镉的污水,污染了河水及农田。镉较其他重金属容易为农作物、蔬菜、稻米所吸收。人吃下受污染的农作物后,便一并将镉透过消化道进入人体,主要积聚於肝及肾,造成损害。另外,镉化合物微粒亦可以透过空气(香烟),由呼吸道进入人体。镉对人体中枢神经的破坏力很大,当镉毒进入人体后极难排泄,极易干扰肾功能、生殖功能。由于镉污染具有周期长、隐蔽性大等特点。镉会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镉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使锌镉比降低,而导致高血压症上升。镉的毒性是潜在性的,即使饮用水中镉浓度低至0.1毫克/升,也能在人体(特别是妇女)组织中积聚,潜伏期可长达10年至30年,且早期不易觉察。
发改委否认天然气涨价传言   3月25日,受一则“4月天然气大幅调价”消息影响,A股天然气板块大幅飙升,长春燃气、陕天然气等开盘即封至涨停,到收盘时,上述个股仍有3%以上的涨幅,长春燃气收报9.69元/股,涨幅达8.39%。   “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当天一位国家发改委官员称,他已经接了很多个询问电话了。   记者获悉,自2011年两广天然气价格改革试点以来,国家发改委组织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和相关机构拟定了多套气价改革预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时隔一年有余,这些已经拟定的预案始终未能报送国务院办公会议审议,更提不上实施。   “即便从常理上讲,4月也不可能调价”,有参与气价改革预案拟定的中石油人士说:“长春等地刚刚进行过天然气调价听证,苏州等地甚至刚开完调价听证会,上次的调价还未执行,再次上调气价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影响呢;其次气价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只是执行机构,具体的审议需要经过国务院办公会议审批,可我从未听说两会后,国家发改委向新国务院领导班子上报过气价改革方案。这种背景下怎么可能几天后就在全国调整气价呢?”   他指出,中国天然气价格偏低,需要进行调整是肯定的,但鉴于天然气是关系民生的基础能源,其波动对GDP等影响巨大,因此如何实现气价改革,特别是实现国内气价的市场化,相关政府部门十分慎重,绝不会轻易做出决定。   “不靠谱”的传闻   “怎么可能涨1元/立方米呢?不会这样不考虑民生的”   25日,“传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每立方或涨1元”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各大网站的头条。这条消息称,从4月起,我国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其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达到3元-3.5元/立方米区位,进而逼向4元大关——“此次天然气价格调整的方案,对天然气最高门站价格进行了规定,其中北京增量气为3.14元、黑龙江增量气为2.9元、江苏增量气为3.3元、上海增量气为3.32元、广东增量气为3.32元、陕西增量气为2.58元、新疆增量气为2.29元”。当日开盘A股天然气板块股票价格飙升。   “它(这则消息)严重不靠谱。”苏州某燃气公司高管吴强称。   3月21日,在苏州物价部门主持下,包括苏州燃气集团在内的6家当地燃气供应商刚刚与市民代表等在“天然气调价听证会”上进行了一场唇枪舌战。   “外面传我们要涨价0.5-0.7元/立方米,事实上我们只报请涨价0.23元/立方米。还有市民代表说没有考虑他们的生活。怎么可能涨1元/立方米呢?我断言政府不会这样不考虑民生的。”吴强说。由于对气价调整方案意见颇多,上报方案被要求根据市民意见进行整改后,再报请地方政府批准实施,“最快也得到4月才能实现0.23元/立方米的涨幅”。   自2012年12月以来,江苏、北京、吉林等省市分别上调了当地天然气终端销售价格,其中长春涨幅最大,拟由最初的2元/立方米上调至2.8元/立方米,其他地区的调价则多维持在0.23元/立方米左右。“这是补涨,以避免气价改革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后,苏州气价一次性调整幅度过大。”吴强解释。
这一夜 我们目睹美与丑 (首都暴雨,北京大学孔和尚无耻地幸灾… 一场大雨考验了北京的下水道,也格外显出北京人的善良。多位网民在微博中称,“这是一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加心心相依。” 网友“会宁老马”说,“这是感动的一夜。我在陌生人的微博中认识了一个趴在水里疏通下水道的大爷,一个牺牲在救援前线的***长,一群挡在没了井盖的排水沟前的环卫工人,一群被大雨淋透的**,一群搭载路人的好心朋友,一群招呼无法归家者留宿的爷们!这群小人物才是城市的良心,向你们致敬!” 而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的一句微博“孔和尚出门看热闹,喜看首都成泽国”,因为其无耻地幸灾乐祸,招来网民骂声一片。 北京市民陈新培说,自己最初只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在微博转发各种“海景图”,当后来看到越来越多被困在机场、火车和山区的人们发出的求助,他和求助者一样感到担心和焦急,非常希望能帮他们度过难关,内心中真善美的一面瞬间被一条条微博转发点亮了。 专家指出,从市民网上转发求助信息到北京市防汛、气象、**、**等各部门在官方微博中做出积极回应,派人救援,官民在微博中的密切联系在这次暴雨救援起到了巨大作用,让很多被困人员转危为安。 作家赵楚表示,在政府救援人力尚未赶到时,微博互动而来的志愿救助热潮已经到来。互联网时代正改变着一个城市传统的防汛应对方式,并在危急时刻表现出对“正能量”令人动容、强大的感染力。(节选)
咸阳4岁童遭狗咬突发狂犬病身亡 死狗被随意丢弃(转帖)  发烧、发抖、狂躁、怕水……这些症状逐渐在4岁的王宇骁身上出现,直至他6月7日死亡。李琳卜在痛失爱子之余,还担心着丈夫的安危。5月21日,丈夫和儿子同时都被狗咬伤。 -->   一个悲剧  男童疑因狂犬病死亡   儿子已经离开3天了,李琳卜还是不能接受这个事实。  “我就一个娃,才4岁,突然就没有了。”李琳卜翻开西安市儿童医院病危告知书,指着“狂犬病”这几个字低声说,“太快了,娃送到医院还不到24个小时,就走了。”   “娃一直好着呢,直到6月4日晚上。”30岁的李琳卜回忆,儿子在被狗咬伤后的第14天晚上,突然出现了发烧症状。“疫苗按时打着呢,所以没往狂犬病上想。”当时,李琳卜仅以为儿子是着凉了。  6月5日,儿子的烧还没退。因为当日恰好到了给儿子打第4次狂犬疫苗的时间。李琳卜上午先带着儿子去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打了狂犬疫苗,下午才带儿子去小诊所打了一针退烧针。刚打完针,儿子的烧退下去了,但没过多久又发烧了。  当晚,儿子的烧不仅没有退去,还开始发抖。“我们还以为只是发烧,还用毛巾给娃敷。”李琳卜说,6月6日一早,她又带着儿子去诊所打针,打完针,儿子的情绪开始不稳定,变得很烦躁。他们这才感觉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将儿子往咸阳市中心医院送。  在去往医院的大巴车上,儿子非常狂躁,一路上大喊大叫地吵个不停。车上的乘客都被儿子的喊叫声吓着了,许多人表示,从来没见过脾气如此暴躁的小孩。  儿子被送到咸阳市中心医院,医生查看情况后,建议李琳卜赶紧将其送往西安的医院。  “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医生将水龙头打开时,娃特别害怕。”李琳卜说,看到哗哗哗流下来的水,儿子就害怕。随后,医生又建议她将儿子送到西安市儿童医院。  在西安市儿童医院,王宇骁变得更加狂躁,除了父母,不让其他人靠近。当日,王宇骁被诊断为疑似狂犬病,医生本打算次日为王宇骁做采血化验,但次日,王宇骁不幸离世。李琳卜说,王宇骁的诊断报告得到6月15日才能出来。  黄狗咬了父子俩   昨日下午,王宇骁的父亲王小强左手上缠着白色的纱布。“我跟娃都被狗咬伤了。”王小强回忆,5月21日晚7时,在泾阳县文庙街,儿子骑着小自行车走在前面,他紧跟在后面,而妻子就在旁边坐着。  突然一只七八十厘米长的黄毛狗跑在儿子面前停住,大约有两秒钟的时间,狗突然向儿子扑去。儿子瞬间满脸是血,额头、鼻子、嘴上都有伤痕。“我赶狗时,也被它咬伤了。”王小强说,看到儿子被咬伤,他赶紧伸手去拦狗,狗又向他扑来,将他左手、左肩咬伤后跑开。  王宇骁、王小强被狗咬伤后,王宇骁于当晚在泾阳县医院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王小强次日在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射了狂犬病疫苗及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两个疑问  同一条狗再次伤人?  据了解,5月22日早晨6时,一对老夫妇被一只外形几乎相同的狗咬伤了。据老太太介绍,当时她刚上完厕所,推开厕所门时,一只黄色的狗突然向她扑来。两只爪子搭在她的肩上,并将她胸口处咬伤。  当时老太太受了惊吓,在屋子的老头听见喊叫声后出来,掐住狗的脖子,将狗往地上扔时,狗咬断了老头左手无名指的一个关节,并在胳膊上留下了3个牙齿印。随后,老头、老太太合力将狗压倒在地,并用砖头拍死。  “吃过中午饭,卫生所的人来询问情况,然后就走了。”据老太太在电话中介绍,狗是大清早就被拍死,但至下午5时许,还没有人来处理狗的尸体,狗身上爬满了蚊虫,他们就将狗的尸体扔进了附近的垃圾桶。  死狗扔垃圾桶留后患?   “狗的尸体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李琳卜说,作为被狗咬伤者家属,她仅听别人说,狗被打死后,扔进了垃圾桶。而狗的尸体最后到了哪里,是如何处理的,她目前还不知道。  李琳卜表示,如果检验报告出来,自己儿子真患狂犬病,那条咬人的狗就携带有病毒,如不做妥善处理,被其他野狗、野猫吃掉,后果不堪设想。对此,文庙街附近的其他市民也有此种担忧。  5月22日,李琳卜曾向泾阳县**局城关***报案。昨日城关***所长张永力回答,目前正在调查中。  昨日下午,记者致电泾阳县卫生局,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他是值班人员,还不知道此事。随后记者又致电泾阳县政府办,工作人员也表示尚不清楚情况。  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万旭光表示,被狗咬伤后,应在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抗体一般在疫苗注射完10天后产生。而在抗体产生之前,都有可能发病。  万旭光说,狂犬病毒从身体下部向上部走,最后侵害大脑。因颈部、面部离大脑近,发病最快。  万旭光表示,疑似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狗被杀死后,应该在其身上撒一层生石灰,然后掩埋在一米以下的深坑里,并且上下层还要撒一层生石灰。生石灰可以杀死病毒,埋在深坑里,可以防止尸体被挖掘出来。  本报记者杜琳
潘石屹:信息隔绝是我在朝鲜最大的不适应 提问:潘总您5-1期间去了一趟朝鲜,为什么想去朝鲜呢?到朝鲜给您第一印象是什么?   潘石屹: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就是全世界好多地方都开放了,所有的人都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而朝鲜这个地方信息是封闭的,朝鲜发生了什么事情,我们也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想朝鲜也不知道。另外常常在电视上面看到,说他们缺吃的,然后整个的经济不发达。我想一定要去看一看,这世界上非常独特的一个地方。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够畅通、信息被封闭的地方,人们的精神状态、它真正的社会的发展水平、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我想就是不能够带有任何偏见的,能够靠自己的眼睛、靠自己的感受去感受到一个真正的朝鲜。  这一次去朝鲜我觉得对我最大的不适应就是一直在办公室忙,现在我们在办公室的工作呢不是多少体力劳动,要去干活,更多的在办公室的工作,处理邮件、开会、打电话、发E-Mail,都跟信息有关。所以我的这个三个宝贝,一个是手机、一个iPad、一个电脑,三个是随时不离身的在工作。当然这背后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互联网和非常强大的一个通讯的网络。  可是到了朝鲜去的话,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用了,我们可能在20年前、30年前的话没有这些东西也过来了。可是今天突然一下,就像戒烟一样、戒毒一样,就是你不能够用了,手机也不能用了,E-mail也不能用了,所有的东西都不能用了,不适应了。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挑战吧,这我觉得是最不适应的,至于吃的东西可能不太好一点,吃的跟我们不太习惯,这些东西我觉得还是次要的。最关键的就是说你天天重复着要跟信息打交道,天天要上网,而实际上我到朝鲜才体会到,就是说我们对互联网的依赖性已经是非常强了,就是取得的信息、取得的知识,有好多东西就是自然而然地想起来就是我要见个人,先到百度上查一下,这个人的背景、他的情况查一查。如果是有一个词不会了,我到百度上去查一查,这个突然的话就想起来,我记得我到三八线的时候,突然想三八线模模糊糊的知道,确切三八线怎么来的、怎么形成的,三八线有多宽、有多长完全不知道,从我头脑中第一个反应就是上百度上查一下,可是这个时候没有网络,所以我觉得这个就是没有信息、信息的隔绝对一个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去朝鲜是最大的不适应。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