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默默吖 我的女神__贝
永远爱着国与家。永远坚持自己所做的事情。遇事理智分析,不逃避问题。在确认自己错误时,敢于承认与改正。
关注数: 25 粉丝数: 108 发帖数: 7,766 关注贴吧数: 10
关于命中率的思考以及相关实践实验 大家经常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比如我一个库里,哈登等角色,三分属性是挺高的,但总出现第一球中了第二球不中的情况,而另一部分人却表示有连中。 有蛮多人说伪命中率,我觉得不然,如果是伪命中率,基本不会出现后者情况,网易不会特定去出这个判定的。 而且,库里开了大招后经常都是连中的。 。 所以我想,是否存在一个隐藏机制,当你三分命中的时候,你会有一个debuff,就是短时间内三分属性下降,反之当你三分投丢了,你会有一个三分属性上升的buff。 也就是游戏同时存在两种判定,一种是通过当前属性去计算你的命中率,一种是buff与debuff的判定。 所以我在游戏里进行了以下的实验: 1. 我使用汤普森,我连投好几发三分,结果是四发三中,实际情况是:中,不中,中,中 2. 我使用汤普森,把潜能下了,下降24的三分属性,结果是四发二中,实际情况是:中,不中,中,不中。 以上可猜测,在我第二发不中的时候,我的三分提高了我面板三分属性的某某百分比(比如百分之10)。 然后我第三发中了之后,我获得了一个debuff,三分下降了我面板属性的某某百分比(比如百分之5),这个时候我第二发的buff还存在,那么我第四发综合下来,当前三分属性仍然足够我投中,所以我是四发三中。 。 而我把潜能下了后,重复了以上步骤,但我三分面板属性不够,导致我第四发时已经不足以命中。 验证以上的猜想,我手头上有一个我库明加巅峰赛三分连中三发的视频(不知道怎么提取后发贴吧),我通过叠加buff(我三分每发间隔时间较长 + 挡拆外弹 + 队友传球给命中 + 底角命中 + 库明加三分加成),这几个合在一块使得我三分连中,这已经足够证明了这个游戏不是伪命中率,而是存在隐藏buff与debuff。
聊一个东西,“当你在唱歌的时候,你的脑瓜子在干什么?“ 本篇文章,将尝试分析一部分朋友的挤卡来源。 “思想” 前言:我们的大脑控制着身体,分为表思维与潜意识。 本篇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 《高低》 在生活中,高与低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空间概念。 比如,这个篮筐很高,你要去够到它很困难。这条河水位很低,你站在河边要弯下身去摸河底也很困难。 这是个生活经验与认知形成的潜意识。 高音,有个高字。低音,有个低字。 当你带进去唱歌发声里面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想去往上够,这主要体现在你的喉咙,头部与下巴,甚至包括你的舌头。 这不仅仅出现在音乐爱好者身上,部分歌手也有这个特征。你可以非常明显的看到他头往上拱,下巴往外送。 。 但,高低音跟我们所知道的高与低一样吗? 学过物理后都知道,声音的高低是物体的震动频率与振幅决定的,通俗点说,就是速度。 你拿一个平时去攀高或者摸低的思路去控制速度,这肯定会影响你正常的发声。 。 (为防止部分朋友不清楚什么是上下行,解释一下,就是爬音阶,往高或者往低) 还处于挤卡痛苦中的朋友,尝试或者回忆一下自己在发声时,是否第一个音问题不是很大,但接下来当你想上下行的时候,会感觉身体不听话了呢?比如不由自主的送下巴,舌根用力,脖子上伸。 。 《恐惧》 这部分承接上文的思路,把应对恐惧的方法设定为“上够或者下压”。 。 当你想上某某调,比如G4,这个调你认为很高,所以当你去唱这个调的时候,是否会不由自主的做出某些举动,也是送下巴,舌头用力,脖子伸。 这是源于你在生活中,去够高时候的习惯。 同样的,C2这个调对你来说很低,所以你会使劲往下压,尝试通过下压的方式去达到这个调。 实际上,还是跟第一部分说的,高低不是高低,而是频率。而你的身体不知道这件事情,所以总会往这边靠拢。 。 怎么办呢? 你需要不断强迫自己去适应这件事,比如开口第一个音然后不断升调的过程中,保持其他所有东西不变,只增加气压,下低音也是同理的。 或者说,你可以跟我一样,在升调过程中逐渐往下沉,而降调过程中逐渐往上升,这个是我所说的歌唱位置。 。。。 顺便提一嘴,最近有部分刚进入变声期的小朋友来问我怎么样让自己的低音跟磁性低沉,我希望你们可以在变声期之后再去做这件事情。变声期的所有声音都不可信,有些人声音会变得极度沙哑低沉浑浊,但过了变声期又会回到明亮的状态。但如果你在变声期乱勉强声带,造成的影响几乎是不可逆的,而且通常会变得更难听。
看了三个多月,感觉贴吧是缩影啊。。。 其实以前就在各种歌手视频底下看到很多奇奇怪怪的评论。例如B站什么的 一会这个国家队歌手唱歌不行,一会那个歌手是什么唱法什么的。 吧里是把这个网络圈子人数浓缩,同时纯度也提升了。 。 我说部分歌手挤卡,是因为真挤卡,但他们唱歌好听吗,好听的。 我是绝对不会跑到他们视频底下去说挤卡还是怎么着,说了只证明我很离谱。 但是你要是问我他们挤卡不挤卡,我这个时候会说,是挤卡的。 。 在唱歌范围内(其他喊个响的我不评论) 你如果在挤卡的情况下,仍然能好听且你机能顶得住,那是没问题的啊。我见到过很多挤卡着的人唱得挺好听。 但问题是你难听。难听也没问题,但你为什么追着别人说好听呢?还要别人做对比是怎么回事。(这个情况的吧里有好几个)。需要去对比才能出结论的,通常是不那么挤卡或者不那么难听的。但是有一部分,是真难听,都能觉得难受了还需要去对比吗?你说你得到了谁谁谁的掌声,以此类推说那难道你周围的人都是五音不全什么什么的。 我觉得你周围的人其实没问题,他们人情世故懂得多,只是你还真就信了而已。 。 如果你是为了开心而已,我觉得没有问题啊,但是你不能去教人。 就像有人抽烟一样,你自己抽是不犯法的,你教别人抽烟你也不犯法,但你缺德。 挤卡能上高音且质量好的人有吗?是有的,我见过好几个,吧里那个谁就一直挤卡但是属于能听范围内偏好听的类型,这证明机能非常好了。 但还是那句话,你如果来问我这个人挤不挤卡,我还是会说挤卡,但你如果告诉我让我安慰你一下,我会说你非常棒。 但你是不是得先考虑一下你是这这样子的?你的挤卡真的跟别人是一样的吗?你唱得真的能听吗? 你不断的去举出一些声乐老师或者歌手的例子,然后去说他们跟你是一个音色,所以他们挤卡,挤卡没问题怎么着怎么着。 同样一个高音调,人家唱得没问题啊,张雨生更没问题啊,怎么就说你难听等于说这些歌手难听呢?这都已经不是偷换概念的等级了,这你跟他们捆绑得听严实啊? 耳朵不用了可以捐给需要的人,天天碰瓷不会显得你有多厉害。 我话里说的非常明白,人家歌手声带有点问题,但人家就是不漏气,诶你气不气。 。 。 唱歌开心是最重要的,我从来不会去在别人开心的时候泼冷水,但请你不要来问我你是不是挤卡什么的,除非你确定能承受得了这个结果。 吧里有几个我觉得其实没啥问题,他们乐在其中,也不怎么去迫害别人,就像这个“新的征途”,他玩网络cosplay,角色扮演啊修仙啊什么的,这多好玩,这就是一种娱乐的方式,他又不天天追着别人问他难不难听,挤不挤卡。 当然那个宣传耳塞的你就真的有点离谱,你要是这种耳机的营销商,那我觉得你没有问题,你在尝试销售,但问题你不是。不过我依然觉得你也没那么离谱,别人只会觉得你有点奇怪,但不会觉得你恶心。 可是有那么一小小小撮人啊,掰话改话,偷换概念的那么一小小撮人,嗯。 。 作为成年人有错咱要敢于承认,我说错什么的东西还是怎么着我至少懂得道歉,懂得说声抱歉跟对不起。 死要脸就是活受罪,不会因为你不承认,东西就变对咯。 你想想看,为什么一件事情你能做了十来年都那样,这中间那么多时间到底去哪儿了? 你不断的想聚拢人,不断的去别人帖子里捧一下别人,然后踩一脚说你不好的。 你累不累? 唱歌本来就得练,你只是没练而已所以你不行,为什么你要搞到你好像残疾了一样? 你唱歌不好听没人会去攻击你还是怎么着,世界上那么多人,多少五音不全的呢,谁没事攻击他们啊。 但为什么你觉得你受到了攻击呢?因为你不断的找别人确认你到底是不是跑调,到底是不是唱歌难听什么什么的,而你刚好就是,那么你听到的就是负面的答复,而你还因此觉得自己收到的攻击,到处找方法反击。 你累不累?再问一次自己。 。 题外话,研究唱法什么的发声什么的我觉得完完全全没有问题,但是不要魔怔了或者因此有了非常奇怪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凌驾了别人。我自己的方法从来不敢发出来,因为我的未经验证,未经验证的东西发出来就是容易迫害人,我发的都是自己摘抄来的科班内容,而我确定自己语文没有问题,表达能力较佳,不会扭曲文章的含义。 。 喜欢找人讨论东西,没有问题啊,人嘛,在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孤单的时候,有个网络圈子让你去聊天去发泄,这本身就是一件良性的事情,但请不要把它弄得非常奇怪。 。 另外,我说了,有错就认,我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去研究,发现确实有部分歌曲或者演唱方式鼻子是不出气的,例如林俊杰在部分演唱歌段里有封锁鼻腔通道的行为,而且是好听的。 但当然了,普通话要说准,鼻子肯定要出气,这个不需要再研究了,过分在意这个是我的问题,因为我花了很多年去学习普通话,自然而然有着负面的情绪,这是我不成熟的一面。 我看了其他放羊人的言论,发现大部分都趋向于正确的,特别是讲到自己挤卡没问题但不要教坏别人,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的言论负责。唱的话。。。语音太糊了听不太清。 之前那个帖子里讲到,当我确认自己错的时候,我就会跟你道歉。 。 没了
出来瞎bibi一下 大家平时练声可以夸张到极致,但是唱歌的时候就把注意力放在歌上,不要想太多,把一切交给你平时的努力,你的肌肉记忆。 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肯定是好事,但是不要纠结一堆奇奇怪怪的甚至你都不清楚准确概念的词语,比如混声,你天天追求混声,但你真的知道它是什么吗?他需要什么比例?他的听感是什么?学习的本质是提高自己,而不是搞得自己团团转。 喉结并不是低就好了,也不是高就不好,主要是不要怼到舌骨,以及一句歌词里不要上下翻飞。过低的喉位也不一定好,喉骨舌骨距离太远,声音会变得非常非常闷与浑浊。 流行里大部分都是高喉位(指略高于平时说话,不是直接怼到下巴的那种),这不是错的哈,且他们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控制的,通过吞咽肌,而不是因为唱歌问题导致的高喉位。然后这一切,都不是喉位不稳定的你需要考虑的东西,等稳定了再想吧。 气息,发声意识什么的都是需要练习的。很多人说练了气息还是唱歌一团糟什么的,练气息没用,其实不是的,首先你就不可能单独只有气息好,退一万步讲就算是,你其他的不好,依然唱歌很奇怪,基础不仅仅只有一种,而是好几种。 音准,不需要欺骗自己说音准不准也可以什么的,事实上音准不好就是难听,除非你声音好听到极限了别人听个响也不觉得难受,但你音色有这么好吗?花半年就能练好的东西却欺骗了自己不止十年,何必呢。 唱歌,就是有天赋这一说的,别人可能一个月做到的事情,你几年都没能做到甚至你都理解不到,这是现实。而你对唱歌的喜欢程度,是否能支撑你承认这个现实,并且愿意继续去练呢,这是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你天天乐天派什么的觉得开心就好,但你真的开心吗?很多事情你其实自己比谁都懂。 很多人觉得理论派(例如当前的我)很没用什么的,事实是,就是没用。很多东西你哪怕真的脑子懂了,但你身体根本没能跟上。 我羡慕唱歌好听的吗?不嫉妒,但百分之百羡慕,我希望自己唱歌好听,所以我会一直不断的想办法去学,虽然惨,但我觉得至少我思想是健康的,我有自知之明。
抽象 追求混声什么的,这个G5那个C6,一首歌唱不完有啥用。听了好几个一开口嗓子已经毁差不多的,天天在说自己有天赋有机能,你的天赋就是加速毁嗓是吧? 我反正唱歌难听,但我耳朵好使。你们发出来之后是真不听,还是听完觉得自己好听?这审美能力多差自己心里没点数? 虽然我没啥资格说人,但你们至少保护好自己的声带吧?是真的很糙了你的嗓子 好几个人说句话出来全是杂音,然后找个借口说是因为说话共鸣什么的,怎么就连问题都不敢直视了?你不是发声技巧方面比别人强吗怎么就连说话都说不明白? 你们几岁了?早就到了该倒嗓的年龄,还一直扯着嗓子在吼,巴不得声带早点去世 那几个天天说自己天赋异禀,五六个八度的,能有五个八度的歌手有多少个?别说五个了四个都没几个,怎么你就是几亿人里的天之骄子?有没有一点点可能是你压根就不是正常发声,你那声真比村里驴叫都惨 . 以下的东西爱听听,不听拉倒,我就喜欢发东西,又不是为了谁 . 去喝蜂蜜柠檬水,找胖大海千张纸喝 碳酸饮料与酒(容易反酸)这类的少碰 男女均减少手yin,体虚时全身上下都得出毛病 早睡早起,一周至少两三天运动,远离什么神经病气泡音难听得要死 . 有时间,仔细听听看自己说话跟唱歌那把声,再对比一下好听的,自己想想看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那些什么宣扬杀鸡什么的,你爱杀鸡就杀鸡,没人管你,但你出帖子教人是怎么回事? 我虽然自己不行,但我搬运的全是科班的内容,虽然不一定能让你们看懂,但至少也不会变坏。你宣扬杀鸡是什么情况? 少看点什么混声什么的名词,本来就是翻译问题,林志炫还叫这个鸡尾酒呢你咋不鸡尾一个? 你天天说丹田力什么的,你真用上了?那怎么出来的声全是虚的散的?
普通话篇之“音节韵母与归音” 我好像一直都很开心,这种感觉很不错,大家也要开心吖 前言: 我想了很久,从哪开始,以及如何写。如果是讲述每个字音,篇幅会很大,在贴吧环境不太适合。 决定列举一些我认为可能有问题的,以及贴吧里有人提起过有问题的字音,归音等等,进行分析。 . 我在这边需要讲一个东西,鼻音,是普通话的一部分噢。摒弃鼻音,会使得普通话说不完整或者说本来就不准确。 这个东西我不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大争议,所以待会第一个说鼻音系列。 再说另一个“鼻音”,叫做“闭塞性鼻音”,多发于感冒发烧期间,鼻腔通道堵塞导致的,也可以说,是鼻子不出气或者出气受阻带来的。只能说咱们的文字博大精深,同个词语代表的意思或者内容很可能不同。 别人所说的你说话或者唱歌鼻音重,通常指的是你鼻子不怎么通气。 . 进入正题 . “n”,是一个声母,读音是“ne”。 发音的方法,通过舌尖抵向上颚,关闭口腔出气口,通过鼻腔发“嗯”,然后下放或回收舌头,同时鼻腔口腔协作发“e”。 所以-n在韵母中也被叫做“舌尖前鼻音”。 . 来了来了,很多人关注的,“L"发音,以及怎么区分nl。 “L”不是鼻音,是边音,区分你nl分不分很简单,捏住鼻子能发“L”证明你是对的,反过来,捏住鼻子不能发“N”也证明你是对的。 L是纯粹通过口腔出气与发声的。 L的发音跟N发音过程中,舌头操作非常相似,也是舌尖抵向上颚,但不关闭口腔出气口,通过口腔发“嗯”,然后下方舌头,同时口腔发“e”。 . 接下来说一个,基本百分之95的人“阵亡”的声母系列 “J,Q,X” 我在这三个声母花费的时间超过半年。 先定性,他们叫做:“舌面音” 后排异,错误的做法包括:舌尖碰到上颚,下牙床或者前排牙齿。 发音过程中,舌部偏后方,也叫舌面,需抵住上颚。而舌尖部分,需全程悬空,啥也不能碰到。 就我后面在评论中,会单独发音演示一下区别。 . 又一个经典,平翘舌不分。 但我想说的是,很多时候你的平翘舌不分,不仅仅是平翘舌不分,嘴型也出现了问题。 平舌“C,Z,S”,嘴型都是向左右微咧开。 “C”:舌尖贴向上颚并堵住口腔通道,关闭鼻腔通道,通过气流吹开舌头,从夹缝中摩擦成声。所需的气流较强 “Z”:舌尖贴向上颚并堵住口腔通道,关闭鼻腔通道,通过气流吹开舌头,从夹缝中摩擦成声。所需的气流较弱 “S”:舌尖贴近上颚,重点是贴近,而没有碰到哈,留个夹缝。关闭鼻腔通道,通过气流从夹缝中摩擦成声。 . 接下来说到翘舌音了。翘舌音的嘴型,是嘴唇微撅的(不要太过),与平舌音不同。 然后是舌头的操作 在平舌基础上,把舌尖后面舌中部分的舌面也卷上去,对比平舌,舌尖距离前齿要更远一点点 除此以外,其他都是一致的 . 接下来说韵母 韵母,可以理解为复合了几个声母的拼音。 分为“韵头”,“韵腹”和“韵尾”。韵尾很多时候可以叫做“归音”。 . 先聊前后鼻音。 “en,in,an”,再次强调,是个前鼻音,鼻音,鼻音,鼻音。 en:先口腔发e,在结尾的时候,舌尖抵向上颚,关闭口腔气口,通过鼻腔发“嗯”。 in:先口腔发e,在结尾的时候,舌尖抵向上颚,关闭口腔气口,通过鼻腔发“嗯” an:先口腔发a,在结尾的时候,舌尖抵向上颚,关闭口腔气口,通过鼻腔发“嗯” 大家尽量打开内口哈,不要发出一些特别瘪的声音,我下面评论区会给出演示,对比一下。 . 再说到后鼻音。 “ang,eng,ing”,后鼻音,也是鼻音,鼻音,鼻音,鼻音。 ang:先口腔发a,过程中舌头往后缩,同时舌中后部往上抵向软腭,而后通过鼻腔发“嗯”。 eng:先口腔发e,过程中舌头往后缩,同时舌中后部往上抵向软腭,而后通过鼻腔发“嗯”。 ing:先口腔发i,过程中舌头往后缩,同时舌中后部往上抵向软腭,而后通过鼻腔发“嗯”。 . 关于复合型,类似于yuan等等,本篇文章暂时不提及,大家如果有相似问题,可以直接在评论区中跟我说,我会回复的~! . 下篇就是终结篇“语感”。篇幅较大且难,有时间我弄好再发出来。
普通话篇之“音准调值篇” 我高产到自己都怕haha 前言:先说下我自己。我由于到大学才真正接触普通话,从极低的起点开始,我经历了一般人学普通话中所能遇到的大部分情况,所以了解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 ... 普通话发音单纯从文字表达,难以让大家清晰体会,本篇文章将以“分段,文字结合语音”的形式进行书写。 由于贴吧的设置,导致我无法去指定自己的某些分段评论,所以到时需要麻烦各位读者手动下拉,看我的层评论了。(为方便大家观看,我将会以阿拉伯文字的形式对层进行排序) ... 切入正题 普通话,现代汉语,现代中文 大致可由两部分组成,“发音”与“调值” 按照目前收集信息,部分南方朋友发音存在问题,北方朋友则是调值有点歪。 但我们说普通话,发音与调值是缺一不可的。 ... “调值” 首先明确一个点,调值虽然是音调,但没有明确的音高限定,每句话的音高调值将由该句话里第一个字决定。 调值,四声五音。五音可由五线谱进行书写(如下图所示,手绘较丑勿怪).. 大家可以看到,从上至下有五条线,也就是五音(五度),我们的调值,将会在这范围内演绎。 .. “四声”,分别为: 一声阴平:5-5 二声阳平:3-5 三声上声:2-1-4(重点看图,是一个U不是V) 四声去声:5-1 走势如下图所示(箭头)... ... 讲解一个地方,关于调值是否需要准确按照五度的问题。 拿二声阳平举例,调值是:3-5 实际我们在读的时候,3是要准的,但最开始的0.00001秒(夸张)不要太实。而5呢, 你只需要快到5就行(当然不能掉到4那么夸张,灵活一点哈) ... 然后是这个三声上声,调值是2-1-4,我上面也说了,不要读出V走势的,得是U走势,不然会非常非常难听且奇怪。(不理解的,可以听我层评论里的语音) ... 调值,不是死的,会根据前后字等等进行变化。 以下举出几个刚编的经典变调例子: 1. 妈妈(妈):单个字是妈ma(一声,55),连起来读时,第二个字通常就读轻声了。 2. 手表(手):单个字是手shou(三声,214),连起来读时,手字三声变二声,也就是35。 3. 影视(影):单个字是影ying(三声,214),连起来读时,影字214的4可以变成1或者直接去掉,也就是21。 在句子中间,通常不需要特别完整的表达调值,不然会像个机器人一样=。=大家灵活点哈 .. 调值的文字到此结束,语音演示请移步我的层评论中。
换声篇(只聊第一换声点) 文章前言:我是一个没完全入门的学习者,很多东西只懂理论,但可以保证基本的歌唱理念是正确的。 我会尽量完整表达一篇文章,如有缺漏,望有老师可以帮忙补齐。 我的每篇文章均出自本人亲手撰写,但知识点有引用相关资料书籍或是科班老师讲述内容。 我分享东西,不是为了指导人(我没有资格,也没这个想法),只是单纯喜欢分享,与喜欢写作。 然后本文为什么只聊第一换声点,是因为只有第一换声点经过学习了,以及确认了知识的准确性(资料与老师讲述)。第二第三等等换声点,我基本是没有概念的,首先是唱不上去,其次是真的不懂,所以为了不误人,本篇文章只讲第一,且停留在交流分享这个层面。 重点:文中有包括我自我理解的部分,恬不知耻的说一声,我觉得我理解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还可以,哈哈! 文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 什么是换声,它跟假声,头声与混声是什么关系。 2. 第一换声点概念是什么,它可能在哪。 3. 怎么去磨平,或者说越过第一换声点,训练方式是什么,相关理念是什么。 4. 当成功掌握后,带给你的体感是什么。 5. 来自默默的闲言碎语。 1. 什么是换声,它跟假声,头声与混声是什么关系。 在了解换声之前,需要就需要知道有什么声。 理论上,我们只有真声与假声两种,其他名称(例如头声)都是对他们的细分。 头声是隶属假声的,但不代表假声是头声哈(他们是包括关系,不是交集)。 混声,顾名思义混杂了多种内容,常见的有弱混,强混,胸混等等,但我们在这里只聊混声本体。 混声,是介于真与假声之间,或者说同时包括二者的一种类型。 就像上面所说的,理论上我们只有真声与假声,但在发生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将两者混杂着发,所以哪里是真声与哪里是假声,对于很多人来说区分起来是较为困难的。 所以我们在本文讨论中,将第一换声点前的理想发声称为真声,后的理想发声称为假声或混声。 回到正题,换声,就是从一种类型过渡(注意是过渡,通常不是直接切换)到另一种类型的行为。 例如真声切换到假声。 那么换声跟他们之间的关系,可理解为“桥梁”。(可,不是只可) 2. 第一换声点概念是什么,它可能在哪? 第一换声点,是我们在发生过程中(切换腔体),首个遇到的切换中介。体感上,是在你使用真声且逐渐上行过程中第一次遇到需要力量的点(前提是你真的正确使用气息等等,关于气息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 接下来聊的所在位置,由于资料参差不齐,且根据练习与唱法以及人类进化(瞎说),存在偏差。所以我给出的数据,是由个人使用复数实验体得出的结论(经供参考)。 位置的话,根据个人条件不同,所处位置也会不同。通常为一个音区,而不是具体到某个音甚至某个赫兹。 我个人是低男中,第一换声在Bb3左右,根据个人状态(因学艺不精,所以状态不稳定),会上下半个音左右。 我多次实验后,自己是A3到B3这个音区进行的换声。 抽取超过10个男高音(不一定是纯男高)朋友,得出的结论是:D#4到G4这个区间波动。普遍都是E4-F4。 3. 怎么去磨平,或者说越过第一换声点,训练方式是什么,相关理念是什么。 磨平换声点,根据我大聪明的脑袋思考出来,底层就是在达到换声点之前,先一步进入换声状态,变相延长你的换声区,以达到渐变的效果。 如果你在进入自己的换声区或者说换声点之前,声音非常真(硬或实),那你达到换声区的一瞬间,就会有明显的分层,称为“破音”也是可以的。 一方面是腔体没换过去,一方面是你太实了,没准备好假声区。 这里提供一个方法,理论情况下,可以直接带你完成一次换声。以下分步骤进行: 第一步:确认自己的气息已经学正确,至少方向是正确的(不确定者,先去看我的气息篇) 第二步:先以虚的方式,或者以假声的方式发一个真声(通俗理解为假声区发真声)。通过加气息重量或者说加气息力量,使得原本虚的声音变响变实。(通俗理解为,声音小但音量大,不理解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知会我,我后面发语音进行演示)这个行为,是使得你的闭合状态是健康的,而不是用力憋声带。 第三步:进行旋律上行(比如唱一段1 2 3 4 5旋律),在上行过程中,逐渐从假声区往真声区走(对,你没看错,反过来进行),保持你喉咙与后舌根是放松的,期间气息不要浮上去(再次强调,做不到的麻烦回去看我的气息篇)。 第四步:腔体方面,我这边不讲名词,因为没用。。。请想象从胸口逐渐转向眉间。 理论情况下,在你做到以上几点,你会获得一次平滑的过渡。 4. 当成功掌握后,带给你的体感是什么。 首先,你正确平滑过渡后,会有几个情况,而这些情况都是正常且正确的。 第一种:你获得了一个有点漏气的声音,且虚弱,这个叫假声,因为你给的压力不够,没有足够的压缩,所以成了假声。 第二种:你获得了一个响亮的声音,且你明显感觉到自己眉间在震(有酸软也是对的),这个是头声,因为你声带状态比发假声时更加闭合。 第三种:你获得了一个虚弱的“真声”,且眉间胸口都在震,这个是弱混,我喜欢叫弱唱,是我非常非常喜欢的发声状态!因为你加了一定的压力所致。 第四种:你获得了一个你自己都分辨不出来是假声的“真声”,眉间胸口都在震,这个是强混。因为给的压力足够震起整个声带。 重点:这一部分,我个人是能做到的,且与老师沟通过,确认了准确性,大家放心食用,退一万步讲就算做不到,也损坏不了声带。 5. 来自默默的闲言碎语。(这部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如果不喜欢的话就跳过吧) 首先,自我接触唱歌,甚至是配音以来就遇见过某种类型的朋友(很多个),他们有个特点,喜欢怼真声,认为真声越高越好,不愿意承认自己发的是假声,更甚者会强行把某些已经非真声的音区,通过自己的理解说成真声。 他们非常喜欢跟别人比自己的真声高度。 我其实能大概想象到原因如下: 1. 觉得真声高,等于自己音高,等于自己是个高音。 2. 真声高,等于自己唱功好。 3. 真声高,等于自己音域广。 4. 真升高,等于自己靠近了类似于张雨生等歌手。 但其实,每个人的换声区基本都是固定不变的,而且通常一辈子没啥变化,你再怎么怼,怎么去弄,你真声还是那么高,何必欺骗别人也欺骗自己呢,而且是拿一个没用的东西。 你还不如把换声区之后的声音唱好听,假声唱得好,混声唱得棒,不也是顶呱呱嘛,没必要钻牛角尖。 朋友们,别玩音域竞赛,我们的音域等等均是为了歌曲服务的。 大家其实音域宽度大差不大的,可用音域都是1.5到3个八度差不多。在科班里,两个八度以上的已经是非常厉害的了。但这一切,都是为歌曲服务的,你唱的是歌,不是音高。 还有私信骂我的,别骂了,没用的。我之前说我是玻璃心那都是说着玩的,我只是爱装柔弱而已。我以前做过配音,做过有声小说,做过直播什么的,被骂了多久了,我真没啥反应=。= 你看你换着号骂我这么久,我想发啥不照样发吗? 然后以后我不对外输出理论观点了,只在自己文章发。所以别看到我夸别人唱歌好听声音好听,就说什么明明唱得跟我所说那种不一样,我说话表里不一什么什么的。我就爱夸人,我爱夸谁夸谁,你管我。 下一篇预告(普通话篇-----包含普通话语感)
撰写一篇关于气息的文章,可供交流。 我非常喜欢读与写文章,但写的部分还在练习,所以时不时会出一些类似于本文的文章,如若文中存在问题,麻烦各位老师提出,我接受任何符合常理的交流与指教,以后我就不在自己帖子外发表观点了。 《气息篇》 气息的重要性:基本上跟音准是同个等级的基础,贯穿了整个学习生涯。 聊气息之前,先说下呼吸的问题。 通常情况下,不论播音,配音还是唱歌都倾向于口鼻同吸,胸腹式联合呼吸。 由于我们几乎每个人出生时都使用腹式呼吸,因其肋骨未发育好,胸廓活动受限所致,但在我们成长过程中,除开部分练童子功的朋友,可能都会因为不怎么使用横膈膜,而逐渐转成胸式呼吸。 那我们在练气息的过程中,可以着重于腹式呼吸。且通常情况下,我们即使练习适应好了,仍需保持腹式呼吸占比大于胸,最好可以适应到生活中哈,据说对身体健康有帮助。 接下来说的均偏向于腹 <“呼吸”中的吸> 吸气需使得肺部向下拓展,横膈膜下凹(类U字型),肋骨外展,最直接的体感是肚子腹部涨了但胸腔不明显起伏。 如何做(首先假设你完全没有该方面基础) 这里我分享一个自己在练习普通话与配音过程中所使用的的吸气方式,闻花香 与 三吸。(会比较抽象,如果有老师可以帮我具象化完整一下过程,就太感谢了!) 第一步:站起来,自然直腰背,勿过于佝偻,但也别用力绷住,特别是肩部要放松。 第二步:口鼻同吸或是鼻子吸气,这两种选一种。(觉得很浮的朋友,最好选择鼻子吸气,容易深) 第三步:开始吸气,意识形态里,是不用胸部或者肚子去吸,当他们不存在,想象气息自己进入你的鼻腔口腔通道,缓慢点吸,不要用力,也不要吸太满太足,不然“花就被你闻谢了”。 第四步:吸气过程中,给自己一个意识形态的暗示,往地板吸,往地板吸,往地板吸。 第五步:体感是感觉体内很凉爽,肚子缓慢膨胀,且体内存在下垂感。 <“呼吸”中的呼> 呼气吐气,而不是挤气憋气(把这个思维模式,刻在脑海),因为前期还在适应呼吸,所以不进行使用气息。 第一步:呼出去就行了=。=没有下一步,怎么在使用气息时正确呼,是在下一部分内容了。 等待你适应了呼吸后(我目前没有方法去帮你实现“适应”,只能你自己进行,加油~!),才进入下一部分的气息。
聊一下歌唱位置的问题(聊过很多次,但没清楚说过) 聊一下挂位置的问题(浅薄个人见解),因为我好像聊过很多很多次位置的东西,但是没有一次聊明白过。 正常唱歌同时挂着两个位置,一个高位置一个低位置。 位置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的话,高位置在眉心,低位置在锁骨中央。 绝大多数情况下,一句歌词开始后,位置需要尽量保持不动(非常非常重要),否则就会出现发声状态不稳定,闭合不严,等等一大堆奇奇怪怪的问题。俗称 掉位置;掉了。 那这个时候就会聊到一个话题,如何稳住位置。(这部分极其抽象,如果有专业老师可以帮我完整一下的话,就太感谢了!) 首先,美声民族与通俗找的位置不同。 假设现在唱一句歌词,旋律是1 2 3 4 5。 先说民美,就是直接找这句歌词里最高的调,也就是这个5,你在唱5的时候,会获得一个体感位置(前提你已经学会了哼鸣),然后记住这个位置。紧接着,从1开始,你就挂着这个最高的位置,下一个调是2,2是比1高的对吧,那你在1已经是最高位置了,如果你往2唱,你只进行升调,那么你位置就会超过这句歌词里的最高位置,就唱飘了。那么这个时候,你只能一边升调,一边把位置缓慢调整往下,(需保证鼻子眉心那边以及胸口那边位置都在),这个时候你的位置就会保证相对不动的状态(不理解的话可以自己画图哈)。用东西来比喻,就是下楼梯的感觉,从最高的一个阶梯往下走,越来越沉,所以最高的调5,就是你最沉的地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高音整个飘上去,挤嗓什么的一个很大原因)。 反过来 5 4 3 2 1,也是一样的,上楼梯的感觉,到1的时候,就是你这句歌词里最高的位置,使得你每个调里位置都保持相对稳定不动。 通俗流行的话,是找这句歌词里的中间部分位置(不需要特别特别精确),也就是3了。其余跟上面的逻辑一模一样。 练习的话,我个人是通过练声曲哈,自己拿个钢琴什么的,1 2 3 4 5,然后 5 4 3 2 1 这样子去练,久了之后你会越来越稳定,一开始会混乱是正常的,别担心。 大概就这么多了,如果大家有什么见解也可以发在评论里,我会尽量看与回复。 但是,不要杠精,真的别,很没意思。。。。。。
对于找网课老师的朋友,给出真心建议(容易碰蛋糕,吧主保护我) 经常有人来问我说去哪找老师比较好,哪种好,以及他当前找的老师教的东西对不对,值不值钱等等。 首先,你可以从老师的资质了解起,正常情况下都要找专业有资质的,专业院校出来的,他们都经过系统的练习,了解如何从零开始,了解你身上发生的问题以及如何正确的处理。 网络上有很多非专业,缺资质的歌手,在收学生或者卖课。首先,他们是否具备专业知识,你我都无法确定(可能有也可能没有),这一点上是劣于专业出身的。其次他们可能拥有较为强烈的个人特色,比如他们教学方式适合某一类人,但不是所有人都兼用。所以会出现一种情况,他教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学生,但你在他那却总是学不会东西。 接下来,说到一个教学渠道的问题。网课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网络上课,而不是现实面对面。很多关于气息与发声的问题在网络上很难将明白的,对方老师也比较难以帮你纠错甚至有时候不清楚你错了。 紧接着,说到一个责任感的问题。我经常听到一些朋友他们的老师教他们时,略过音准,节奏节拍或者气息的问题,直接教他们唱歌。首先我理解下来,这些老师可能是懂得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你不把音准等问题处理好,你是很难唱好歌的,百丈高楼平地起,每一部分基底都是非常重要,你很有可能学到后面突然发现自己再也进步不了,又得返回来学基础,学完之后发现自己之前练的东西没用了,又得重新交一分钱再学一次(请不要觉得不可能,当你基础不对的时候,你学的结果跟别人的可能像,但本质有很大区别)。可是老师不一定管你这些,老师是想挣钱的,诱导你缴费是第一要务,特别是高音吧的朋友们憧憬高音,秀一段高音,告诉你多久就能教会你,就能把你唬得团团转,甚至还有一些课程写着,几天教会你高音或者咽音,混声等等。 唱歌是一步一步来的,没有速成没有速成。你看到那些说自己没咋练但发现他们唱歌很好听很有技巧的,其实背后付出的努力是你难以想象的。 最后,如果有什么这方面的老师看到我这些话,觉得不满意或者怎么样的,可以随便骂我,我都受着,我发这个帖子时候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我当然是非常希望你们能好好教课又能赚到钱,这样大家都开心,但是违背良心的事情还是就别做了吧。 (我保留一种可能性,就是非科班老师其实也有可能教好人的,只是可能性比较低或者给到用户的信用度不是很高)
对高音吧的个人浅薄感想(这段时间观察的结果 首先高音吧,从吧名就看出是憧憬高音的。 我理解中的高音,是根据某某人的音域决定的,比如男高音的高音与男中男低音的高音就不在一个调甚至不在一个音区,但是高音吧里更多的是每个人都追求特别高的高音(例如各种小字四组甚至是五组的),没有根据自己的个人条件出发。 我觉得不论是高音还是低音,都是服务于歌曲演绎的。如果一味地追求某某音高,而忽略美感与歌曲本身的细节处理,就是顾此失彼的。 咱们国内这十几年来的乐坛环境,与听众共同铸造了一个氛围,就是高音=唱功,所以吧里自然而然会出现互相攀比高音的情况。我觉得人与人的音域宽度差别不会特别大,至少很少出现差两三个八度这样子的,所以A朋友比朋友B的高音高很多的时候,意味着很大可能低音就没B朋友那么低或者说深沉了。 由此,我觉得互相比高音意义不大。倒不如比一比每个人都平等的气息,或者是你对歌曲细节的处理(轻重起伏,节拍,气槽等等),这些显得更有意义,至少对你歌唱水平的提高更有帮助。 最后总结: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是拥有过人天赋的,所以当你拥有高音时,你会有优越感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我有这种高音也会。但沉下心来想,你能拿这高音做什么呢,其实这时候你更应该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使得你的高音有用武之地,至少以你能完整流畅的演唱完一首歌开始。 当然如果觉得唱歌开心最重要,飙高音最刺激,我觉得也是正常的思路,毕竟生活需要调味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