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暴烈丶天使丨 丨暴烈丶天使丨
关注数: 414 粉丝数: 1,204 发帖数: 13,246 关注贴吧数: 17
刚开完庭,说下感受! 其实我和大家一样,没开庭前心里没底,担心开庭时紧张说错话,怕东怕西的!然而通过这次开庭,真的感觉担心是多余的。我收到开庭通知后,可能签了空白合同的原因,之前也咨询过律师,说是很难办,担心更甚了。于是委托给外地律所,外地律所又把我的案子对接给我工作地合作律师。但不管怎样,总算有个心理寄托了,压力小了不少。可在律所和律师交流过程中,感觉交了钱之后,回应也不那么及时了,所有的证据要求我整理好给他们,然后我分门别类,制作新证据清单等,在开庭前一晚自己又写了份陈述稿以防万一。在开庭当天,也遇见了律所对接的那位律师,第一印象还好。可是在开庭的时候,律师反而不怎么发言,更像是旁听,只是稍微提醒我不要打断对方,语速放慢些,其他全程都是我,对方律师,仲裁委三方在交流,期间碰到有疑问的咨询下律师,他让我自己作决定。但整个庭审过程,氛围还是比较轻松的,仲裁委也穿便服,从话语中能听出来有点偏向我,提醒我,一个多小时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因为开庭前补充了新证据来固定申请内容,对方律师坚持庭后答辩,仲裁委也只能允许了(刚开始反对的)。总之,从这次仲裁前后过程来看,只要证据充分,自己学点法律知识(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仲裁法,民法典)和话术,看了抖音,问了AI等,其实自信点的话没必要花钱委托律师。如果请的律师尽心尽责还好,万一请到不负责的,最多也就陪你走个过场!
钣金厂裁员套路:没有我裁不掉的员工! 钣金厂因订单波动、成本压力大,常成为裁员高发区。企业为规避法律风险,往往对一线工人使用更隐蔽的“去人力化”手段。以下是钣金厂常见的5大套路及应对策略: 套路一:极限生产指标——逼你“自愿”放弃 操作方式: 突然将每日冲压件产量从800件提高到1500件,且瑕疵率要求≤0.1%。 通过“产能竞赛”公示排名,连续3周垫底者直接辞退。 行业特殊性: 制造业依赖计件工资,企业利用“完不成就是能力问题”的逻辑,将裁员责任转嫁给工人。 案例: 某钣金厂要求焊接工单日完成50组精密箱体,远超行业平均35组水平,3名老员工因未达标被辞退。 生存法则: 要求企业提供《岗位定额标准》文件,比对行业标准(可参考《机械加工劳动定额标准》); 联合工友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举报不合理定额。 套路二:安全合规施压——借“违规”之名裁员 操作方式: 突击检查劳保用品佩戴情况,以“未系安全帽下颌带”等细节问题累计记过; 强制参加长达2周的“安全生产培训”,培训期间只发最低工资。 潜规则: 利用《安全生产法》第54条“员工违章可处罚”,将日常操作瑕疵升级为“重大违规”。 案例: 某冲压车间工人因未及时更换防割手套(实际仓库已断货3天),被认定为“故意违章”解除合同。 生存法则: 每次领用劳保用品时拍照留存签收记录; 遭遇强制培训时,要求企业出具《培训必要性说明》并盖章。 套路三:体力消耗型调岗——变相逼退老员工 操作方式: 将45岁以上焊工调岗至搬运组,每日需装卸20吨金属板材; 把质检员调至噪声超标的激光切割区,且不提供耳塞。 法律擦边球: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企业可对“不能胜任工作者”调岗,但不得恶意增加劳动强度。 案例: 一名从事数控折弯10年的女工,被要求转岗操作15公斤重的手持打磨机,3天后因腰肌劳损离职。 生存法则: 立即要求企业提供新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向工会提出《调岗异议书》,援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5条。 套路四:灵活用工陷阱——从“正式工”变“临时工” 操作方式: 宣称“引入弹性工作制”,要求签署《自愿转为劳务派遣协议》; 旺季时承诺“干满3个月转正”,淡季立即终止合同。 数据支撑: 2023年制造业劳务派遣占比已达34%,钣金厂更通过“小时工”规避社保缴纳。 生存法则: 拒绝任何改变劳动关系的协议,坚持“劳动合同主体不得变更”; 若被转为派遣工,收集考勤表、工资流水等证据,主张事实劳动关系。 套路五:设备升级淘汰——用“技术迭代”洗牌 操作方式: 引进自动化激光切割机后,宣布“手动剪板岗位全部取消”; 要求老员工1周内掌握CAD编程,否则视为“技能落后”。 行业现实: 中国钣金设备自动化率已达62%,但企业常借此裁员而非培训转岗。 应对策略: 援引《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办法》,要求企业提供带薪培训; 若企业未履行培训义务,可主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2N赔偿。 钣金工人必须掌握的3条铁律 证据意识决定赔偿金额 保存工资条、排班表、设备操作记录(最好用防篡改水印相机拍摄); 口头通知一律要求书面确认,例如:“王主任,您刚才说从明天开始调我去夜班,能发个通知吗?” 团结维权才是最优解 遭遇大规模裁员时,联合5人以上向工会提出集体协商(法律依据:《集体合同规定》第32条); 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搜索同类案件判决,预判企业法律漏洞。 技能证书是护城河 考取电焊工特种作业证、冷作钣金工高级证书等国家认证资质; 掌握三维展开软件(如Radan)、自动化设备调试等不可替代技能。 职场人必须悟透的3个道理 法律是底线,不是护身符 熟读《劳动合同法》第39-47条,保存工资条、打卡记录、工作邮件等证据链。 职场尊严在于不可替代性 裁员本质是成本与价值的博弈,提升核心竞争力才是终极防御。 拒绝道德绑架 “公司困难时期要共体时艰”往往是裁员前奏,理性评估自身权益。 结语 裁员套路本质是资本与劳方的博弈,但职场人并非只能被动承受。保持专业能力升级、法律意识觉醒、心理韧性建设,才能在风暴中守住底线。记住:真正的职场安全,永远来自你离开平台后依然能存活的能力。
【教学】零基础学习唱歌。 一,关于打开喉咙和稳定喉头的心得。 1、“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不论唱法、不论男女、不论高低声部,都是这样要求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唱歌的时候,喉咙有挤卡、捏的动作,随着声音的提高,喉头也跟着往上跑。就是平时人们说的:用嗓子“使劲唱”的现象,打开喉咙就是针对这种现象提出来的。要求歌唱时,喉咙要打开,或者说要松开,都是一个意思。   我们在吸气时,喉头是下降的,喉咙是打开(松开)的,歌唱时就要保持这个状态,所谓“吸着唱”,或者说,歌唱时“保持吸气状态”,都是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要求歌唱时要“打开喉咙”,要“喉头稳定”。 2、要求歌唱时“打开喉咙”或“松开喉咙”,其实质就是要求歌唱时要“喉头稳定”。或者说,喉头在歌唱时要处于较低的位置,不能随着音高的提高而往上跑。   喉头的稳定,在声乐学习中是个重要问题,因为喉头的位置影响声音的质量,喉头位置较低时,气息通畅,有胸声共鸣,声音宽厚;喉头位置高、挤卡,唱的音越高,声音越细、越窄,这种声音不够丰满、表现力差。 3、平时人们说话时喉头是上下移动的。没有学过声乐的人,大多数喉头都是随着音高而上提的,就是说不能做到把喉头稳定在较低的位置,如果要求他歌唱时把喉头稳在较低的位置,他会感到困难,有的老师也没有要求学生必须把喉头稳定较低的位置,学生由低音转唱高音时,喉头就往上跑,老师没有指出这样不好,学生也就很欣赏他自己挤卡出来的那种“亮音”。有的人也认为他嗓子好,并大加夸奖,学生听到夸奖了,当然就更不知道喉头上提是他自己歌唱时的毛病了。我要提醒这位同学,你如果不能及早地发现自己的毛病,并设法改正,唱的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习惯,如果形成了习惯,就更不好改正了。   解决喉头稳定的问题,对有些人来说,确实是个困难的问题,但是它不是不能解决的问题,必须认识到解决它的重要性,并下决心按老师的要求,一点一滴地进行练习,最终肯定是会解决的。 4、现在大家都知道有三种唱法,这三种唱法对喉头放下来的要求不同,其中美声唱法要求喉头必须放下来,放到最低的位置,那种实到家的感觉是美声们一生的追求呀,民族唱法不要求非得放的那么低,要根据歌曲的风格来掌握喉头的位置,通俗唱法对喉头没有要求必须放下来,也是要根据歌曲的要求来决定喉头的状态,但是,不论哪种唱法,歌唱时气息都要通畅,喉头附近的肌肉都不许僵硬、紧张、挤卡。我经常说,放松才是唱歌的王道,必须认识到:下巴紧张、僵硬,喉头上提、挤卡、捏着嗓子唱的方法,绝对是错误的。 5、一般人在唱到主歌部分时,意识总是往上想的,喉头就像是上台阶,随着音的提高而提高。为了保持喉头的稳定,从心理上说,唱上行旋律时,要把注意力放在喉头的下降上,放在保持吸气状态上,也就是说,不要把注意力放在嗓子上,唱高音不是用嗓子勒着唱,而是打开喉咙,用气息唱。我刚学习声乐的时候,喉头老是上提都是习惯性的,导致后来校正很悲剧的,所以有喉头上提习惯的同学,最好不要急于唱高音,一定要在唱中低声区的音时,喉头能够稳定喉部肌肉发达之后,再逐渐向上扩展音域。高音声部的歌者,如果能有意识地学唱中低声部歌者的音色,也有利于喉头的下降。注意!喉头的下降不是用舌跟下压喉头,不是撑者喉咙唱。 6、人在咳嗽时,锁骨上喉头下两侧的肌肉有个膨胀的动作,我们在说或唱“u”的时候,这两块肌肉也是膨胀的。这两块肌肉的膨胀,就是使喉头下降的动力。所以,我们必须锻炼它,使之发达、有力量,锻炼的方法就是说“u”,说一次就锻炼一次,说的时候下巴要放松,下巴不许故意向下使劲,要用气息说“u”,每说一次都要注意体会那两块肌肉膨胀的感觉和喉咙里松开的感觉,做的次数多了,就会知道“打开喉咙”或者说“松开喉咙”的感觉了。以后在唱的时候,就有意识地让那两块既肌肉膨胀,喉头就可以稳定了。喉咙就打开了。   既然唱“u”的时候,喉咙是打开的,喉头是放下来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多用“u”,来作发声练习。在练唱别的韵母的时候,就用唱u的状态来唱,逐渐就可以使喉头稳定了。下面附上个人的一个练习小方法: 除了以上单一的训练方法,还有一种简单粗暴的就是尝试打哈欠的状态,这个是最完美的喉咙打开状态 ,这个估计歌友们也都知道,其实很多老师或教程都没有说下一步的训练方法,每个人的领悟力都不一样,有的同学多打几次就能稳定住这种感觉,可是大部分人哈欠也打了就是记不住这种感觉,所以就否认了这种方法。我也是在这一步摸索了好久才领悟的,本人比较笨啦,在打哈欠的状态下发出声音,喉头保持稳定,从低音到中音到高音不停的来回走,不但稳定喉头而且还扩音域,练得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高音原来也不知不觉的掌握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