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自强者 逆天自强者
关注数: 28 粉丝数: 339 发帖数: 26,843 关注贴吧数: 105
探访上察隅最后一个有人定居的村庄--布宗村(从察隅翻山去) 作者 过客1979 根据2006年8月的游记整理,之前一直隐而不发,时隔4年,可以公开了。 网络上流传着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和墨脱有7条线路,派镇、排龙和嘎隆拉山口是旅行者经常选择的入口,另外几条线则是大山两侧村民交往和马帮运输的通道,偶有旅行者涉足。在选择从哪里进入大峡谷和墨脱时,我想走一条冷僻的线路,在搜寻诸多资料后发现,可以尝试从察隅境内贡日嘎布曲上游最后一个村庄——布宗村溯源而上,翻过岗日嘎布山口后再顺金珠曲而下到达墨脱境内的格当乡。如能走通,这将是一条很有新鲜感的线路,因为沿途的景观对旅行者而言是完全陌生的,在地图的空白处画上一条崭新的徒步线路是极具诱惑力。 欢迎来到布宗村 从察隅县城进入下察隅镇需要在公安局和边防大队办理通行证,而从上察隅镇通往布宗村的路上有部队的哨卡,还需要在当地驻军再办理一次通行证。部队首长盘问后给我和同伴办了手续,临走时还特意提醒不要走错路翻越边境。 中午,我们搭乘为伐木场运货的卡车从上察隅出发,12个人挤在装满货物的厢顶上,才弄明白这就叫做“扛大厢”,以前以为真是扛什么东西呢。路况如想象中和当地人描述的那样烂,大家在厢顶摇来晃去,深刻领教了颠簸一词的形象生动;有几次过大坑,几乎所有人的屁股都被颠到了半空,我老是担心边上坐着的人会被颠下车去,想来他们有些经验和技巧吧,一路倒也没事。
中国新设备令铀利用率达90% 光明网资料图:中国核电机组 记者7月14日从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独家获悉,该所聚变裂变混合研究中心已初步完成了热功率为3000兆瓦的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概念设计。作为介于聚变堆和裂变堆之间的一种次临界核反应堆,它可将目前核燃料资源只能维持100年的状况延长到数千年。 聚变—裂变反应堆构想由中物院彭先觉院士于2009年在我国提出,2012年1月起中物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承担该项目论证科研计划。在近3年设计论证中,团队创新性地提出Z箍缩驱动聚变—裂变混合能源堆方案。 按照方案,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主体部分由Z箍缩聚变堆芯、裂变包层、产氚包层和燃料循环系统等组成。在聚变堆芯中,重频驱动器输出的60兆安超强电流,产生的强大洛仑兹力引起箍缩效应,创造受控热核聚变所需的超高温、超高密度状态,用以加热并压缩含氘氚燃料的聚变靶丸,并使其发生可控的热核聚变反应,输出大量高能聚变中子;在高能聚变中子作用下,包裹在聚变堆芯周围的铀—238发生裂变反应,产生稳定、可控地输出巨大能量;裂变包层泄漏中子用于产氚,在燃料循环系统中实现氚的“自持”循环。 该所聚变裂变混合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黄洪文表示,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堆可在同等产能规模下大幅降低聚变功率、材料耐辐照及氚资源消耗等要求,实现烧贫铀或乏燃料并兼顾次锕系核素嬗变,将铀利用率提高至90%以上。此外,裂变燃料循环工艺流程简单,卸出燃料经过裂变气去除处理即可使燃料再生,实现燃料的闭合循环利用,不产生传统意义上的乏燃料,环境排放低,同时也有利于防核扩散;包层采用深次临界和良好的传热设计,临界安全和余热安全性能突出。 按照计划,2015年前后的Z箍缩聚变—裂变混合反应堆将完成该堆型物理设计。2020年前后建成关键单元技术的实验研究平台。2030年前后通过系统集成建成实验研究堆,经过实验研究堆的总体试验研究以及系统优化与改进,适时升级并建成商业示范堆,促进和实现聚变能源的提前商用,为我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竞争力的技术选项。
首页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