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半亩 桐花半亩
关注数: 31 粉丝数: 123 发帖数: 5,320 关注贴吧数: 107
五台南山寺:石雕的海洋(转帖:【三晋热线】) 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始建于元代,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  南山寺北距台怀约2公里,依山势而建,海拔在1700米以上,共有殿堂窑房300余间,占地6公顷,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更增添了宏伟气势。南山寺整个建筑群由七层三大部分组成,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上三层叫做佑国寺,中间一层称作善德堂。该寺创建于元代,当时叫“大万圣佑国寺”。清光绪年间再行修建,称为极乐寺。清末,寺院主持普济和尚募得巨资,将原有的三部分合建成一体,称为南山寺,连续施工23年,终于形成今天的规模。  去南山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越过横架于清水河上的石拱桥,沿林间小路顺坡步行而上,从前门进入;另一条是乘车驰过石拱桥,沿着坡度较陡的水泥路一直坐车盘旋而上,从后门进入。山下的停车场,有几个当地农民牵着自家养的马招徕生意,一看到那马儿样貌神骏,皮毛油滑发亮,就有些意动,大概被老乡看出我的心思,不断地游说骑马上山,于是达成协议,三十元送到善德堂,到善德堂后,意犹未尽,又加十元送到佑国寺。老乡人较朴实也挺善谈,一路笑声不断,直到终点,还被我霸着他的“宝马”拍了好几张照片。  佑国寺寺内的石雕和泥塑最有特点,内容包括佛教传说、道教典故以及林木花草等图案,刀工细致,构图精妙,堪称五台山一绝。而且站在佑国寺最高层还可以远眺五台山的其他四台,景致相当不错。南山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整座寺院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福禄寿三星连接各院落的台阶
皇家祖庙 太原崇善寺(转帖:【三晋热线】) 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南路皇庙巷的崇善寺,现在虽不及太原晋祠那样引人注目,但它在历史的进程中,却有着自己光辉灿烂的一页。  崇善寺,初建于唐,名白马寺,后改称延寿寺、宗善寺,后来又叫新寺。据记载,那是因为崇善寺是在原有旧寺的基础上大兴土木,重新修建的。崇善寺新寺的名称,从十四世纪初叶到二十世纪民国年间,一直沿用了几百年。  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发妻孝慈高皇后马氏病逝。朱元璋第三子,即晋王朱(木冈),是马氏抚养成人的。为纪念母后,朱冈请求准建崇善寺。崇善寺的修建,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动工,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建成,历时八载。当年崇善寺的盛景,我们可以从一幅现仍保存在寺内的《崇善寺建筑全图》中看到。  明代的崇善寺是完全按照标准的宫殿式建筑的格式修建的。中轴线上的金刚殿、天王殿、大雄殿、毗卢殿、大悲殿、金灵殿,由南往北一字排开。在各大殿的左、右,又整齐的排列着一系列的小院落。它们不仅对称,而且整齐划一。这种格局,与北京故宫中轴线上的主殿和东西六宫的布局极为相似。从这幅图,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年占地二百四十五亩的崇善寺,是多么的富丽堂皇,宏伟壮观。
中西合璧南北交融 慈善传家的山西李家大院(转帖【三晋热线】) 万荣县孤峰山西侧有个村落叫阎景村,村内有一座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院落,它就是万荣晋商李氏家族的宅院,人们习惯称它为李家大院。李家大院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整个建筑融合了北方四合院、徽派建筑、欧洲哥特式建筑三大风格。李家大院就位于运城市的万荣县境内,距运城38公里,占地1000余亩,创建于明未清初,住宅建设占地125亩,相当于10个乔家大院的面积。  李家大院的建筑布局和装饰融合了中国南北两大建筑特色,传统四合院藏风聚气,大宅门的精致接地通天,晋南文化主要体现在砖雕、石雕、木雕乃铁艺饰品上,在装饰艺术上把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渗透于各个建筑的角落之中,艺术价值之高,堪称一流。   另外院主李道行留学英国,取英国女子麦孺为妻,所以将西洋风格的建筑设计也揉进李家大院,使中西文化交融,异域风情,“哥特式”风格高直尖造型挺秀与中华民族的砖雕灵巧的结合,相得益彰。  万荣李家在清代以贩布为主业,足迹遍布豫晋陕甘与京津等地,光绪初年,李家商业发展至鼎盛。为缅怀先祖恩惠,昭示后辈孝行,遂由李家第十四代“敬”字辈李敬仁、李敬修、李敬伦、李敬信兄弟等人主持,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始修建李家祠堂。据当地老人们说,李家每年正月初五、清明、十月初一要举行隆重的家祭,李家有200亩族田雇人耕作以供祠堂费用。李家祠堂建筑宏阔,用材讲究,木雕、砖雕、石雕古朴而不失华美,结构、功能、风格凝重而不失灵巧,典型地表现了农耕经济的传统信仰与审美理念,同时显现着晋南民居 “两层一面坡”的风俗特征。
中华字典博物馆 皇城相府(转帖:【三晋热线-旅游频道】) 一般随旅游团到山西旅游,组团线路景点大多会推荐“平遥古城”或“乔家大院”等等,因为“平遥古城”是山西民居的代表,“乔家大院”是我国银行业的发源地等原因。其实,还有更好的一个地方既可以看特色山西民居,还可以了解中国科举制度及官城的历史,更可以瞻仰“中华字典博物馆”,那就是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的皇城相府,这里可以让你游皇城看民居、进相府读历史、瞻博物学文化。游皇城看民居   皇城相府,是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康熙字典》总阅官、辅佐康熙皇帝半个世纪之久的一代名相陈廷敬故居。整个建筑由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内城系明代遗构,外城为清代所建。内外城墙总长达780余米,有大型院落16座,房屋640余间,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宦住宅建筑群。   皇城相府原名“中道庄”,清时由康熙皇帝赐名并亲笔御书“午亭山村”。后又因康熙皇帝两次到此下榻,俗称“皇城相府”。内城原名斗筑居,与外城中道庄紧密相连,浑然一体,为依山而建的全封闭双城堡建筑群。相府集古代民居、官宦宅邸、庙院宗祠、书院学堂、防御工事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再加之典雅别致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装饰和大量卓尔不群的皇家御赐牌匾、物件之遗存,具有很高中国民居的文化品位,是了解中国北方民居的好去处。进相府读历史   皇城相府历史遗存甚多,文化内涵丰富,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优秀范例。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明清两代,生活在这座相府内的陈氏家族,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仅有著作流传至今的诗人达36位,曾出现过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的美誉。   皇城相府的主人名相陈廷敬有一段故事: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48年)九月,陈廷敬升任左都御史。当时清廷内不少官员贪污受贿,腐化之风十分严重。陈廷敬深切痛恨。他于二十四年正月向朝廷上疏:“贪廉这两方面,是做一个合格官员的关键。然而奢俭这两者,又是造成贪廉的根由。要使官员清廉,就先要使他们养成节俭的品质。古时候,从衣冠、车马到服饰器用,办理婚丧大事,都要"贱不得俞贵,小不得加大"。现在由于奢侈之风未除,以至贫穷的人办事节俭反受讥笑,富有的人铺张而无人反对,使得大家竞相奢侈,成为一种风气。于是,贪污求利,触犯法律的事就跟着多起来,而且日趋严重。”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好尚嗜欲之中于人心,犹水失堤防而莫知所止。”康熙帝接到陈廷敬的上疏,表示赞同,指出,今后“务须返朴还淳,格循法制,以副朕敦本务实,崇尚书俭至意”。
中国古建筑基本分类 一、殿堂   中国古代建筑群中的主体建筑,包括殿和堂两类建筑形式,其中殿为宫室、礼制和宗教建筑所专用。堂、殿之称均出现于周代。“堂”字出现较早,原意是相对内室而言,指建筑物前部对外敞开的部分。堂的左右有序、有夹,室的两旁有房、有厢。这样的一组建筑又统称为堂,泛指天子、诸侯、大夫、士的居处建筑。“殿”字出现较晚,原意是后部高起的物貌;用于建筑物,表示其形体高大,地位显著。自汉代以后,堂一般是指衙署和第宅中的主要建筑,但宫殿、寺观中的次要建筑也可称堂,如南北朝宫殿中的“东西堂”、佛寺中的讲堂、斋堂等。殿和堂都可分为台阶、屋身、屋顶三个基本部分。其中台阶和屋顶形成了中国建筑最明显的外观特征。因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制约,殿和堂在形式、构造上都有区别。殿和堂在台阶做法上的区别出现较早:堂只有阶;殿不仅有阶,还有陛,即除了本身的台基之外,下面还有一个高大的台子作为底座,由长长的陛级联系上下。殿一般位于宫室、庙宇、皇家园林等建筑群的中心或主要轴线上,其平面多为矩形,也有方形、圆形、工字形等。殿的空间和构件的尺度往往较大,装修做法比较讲究。堂一般作为府邸、衙署、宅院、园林中的主体建筑,其平面形式多样,体量比较适中,结构做法和装饰材料等也比较简洁,且往往表现出更多的地方特征。
聊城山陕会馆在城区的南部,运河西岸,是清代聊城商业繁荣的缩影和见证。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山西、陕西的商人为“祀神明而联桑梓”集资兴建的,从开始到建成共历时66年,耗银9.2万多两。会馆东西长77米,南北宽43米,占地面积3311平方米。整个建筑包括山门、过楼、戏楼、夹楼、钟鼓二楼、南北看楼、关帝大殿、春秋阁等部分,共有亭台楼阁160多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全国现存的会馆中,聊城山陕会馆的建筑面积不算很大,但是其精妙绝伦的建筑雕刻和绘画艺术却是国内罕见。 基本格局 会馆按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基本格局排列各组建筑,强调中轴线两侧均衡对称,突出中轴线上建筑,通过屋顶的形式、面阔进深的大小、艺术构件雕刻的繁简等来区分建筑的主次级别。沿中轴线由东到西依次为山门、戏楼、钟鼓楼、南北看楼、碑亭、中献殿、关帝殿、春秋阁。从山门到春秋阁三个院落逐渐增高,错落有致,各单体建筑互相连接,布局紧凑。 山门,又称三门或牌楼,为四柱三间牌坊式门楼。面阔7米 ,进深1.7米,高10米 。四根柱子的柱础均为圆雕的狮子,中间两柱正面阳刻楹联,字体雄浑,气魄宏大。上联为:本是豪杰作为只此心无愧圣贤洵足配东国夫子;下联是:何必仙佛功德惟其气充塞天地早已成西方圣人。中间石质门框和门楣石上遍雕蝙蝠图案。门楣上方中间嵌条石一块,上刻“山陕会馆”四个大字。南北两小门的门框和门楣也用整块青石作成,石上浅雕卷云纹。门楣上方各嵌一石质方匾,匾上分别楷书“履中”、“蹈和”。次间两门的两侧为砖筑八字形影壁,影壁左书“精中贯日”,右为“大义参天”。山门外南北两端,各有一座插旗杆用的正方形石墩。石墩高1.98 米 ,宽0.92米 ,石墩前后两面刻有龙凤,左右两面刻有荷花牡丹。山门内侧有木质圆柱四根。门后两内柱的上端与壁中两外柱以构件相连。
2008年中国城市GDP排名 2008年全国一百多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江苏2)      11、佛山市 4300亿元 15.4% (广东3)      12、宁波市 3964亿元 10.1% (浙江2)      13、武汉市 3960亿元 15.1% (湖北1)      14、成都市 3901亿元 12.1% (四川1)      15、大连市 3858.2亿元 增16.5%(辽宁1)      16、沈阳市 3855亿元 (辽宁2)      17、南京市 3775亿元 增12.1% (江苏3)      18、东莞市 3710亿元 (广东4)      19、唐山市 3560亿元 增13% (河北1)      20、烟台市 3460亿元 (山东2)      21、济南市 3017亿元 同比增13%(山东3)      22、郑州市 3002亿 同比增12.5% (河南1)      23、长沙市 3000亿元 同比增15%(湖南1)      24、哈尔滨市 2800亿元 增长13.2%(黑龙江1)      25、石家庄市 2770亿元 同比增11%(河北2)      26、泉州市 2700 同比增14% (福建1)  27、长春市 2588亿元 (吉林1)      28、南通市 2550亿元 (江苏4)      29、潍坊市 2500亿元 (山东4)      30、温州市 2430亿元 8% (浙江3)      31、淄博市 2300亿元 (山东5)      32、福州市 2296亿元 同比增13.1% (福建2)      33、绍兴市 2223亿元 (浙江4)      34、大庆市 2220亿元 (黑龙江2)      35、常州市 2200亿元 (江苏5)      36、西安市 2190亿元 同比增15.6% (陕西1)      37、东营市 2065亿元 (山东6)      38、徐州市 2000亿元 (江苏6)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