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坞 残荷留香待春归
关注数: 185 粉丝数: 199 发帖数: 1,399 关注贴吧数: 173
开贴说说玉蝶 最近群里,贴吧里,很多人在玉蝶的问题上各种疑惑,不解,昨儿我在直播间聊了会儿,大家建议在这里再说上一回,有个文字资料。那咱们就聊聊。 玉蝶型(玉蝶品种群) 现在书籍及资料的记录为: 玉蝶型[Alboplena Form(P. mume var. alboplena)]:花蝶型,白色,复瓣或重瓣,萼绛紫色或绛紫中略呈现出绿底色,如“小玉蝶”、“三轮玉蝶”、“徽州檀香”、“荷花玉蝶”等品种。 那咱们继续往上捋,探讨下这个分类方式的来源,任何历史事物,我们可以通过历史记载来考证。 梅花的来源 --野梅--果梅- 花果兼用/花梅 野梅的定义:遗核而生,不经栽接者。 梅花自新石器开始,至宋,梅始以花闻天下。 宋,梅尧臣《读吴正仲重台梅花诗》记载,约1053年,写到:素叶吐层层 楚梅何多叶,缥蔕攒琼瑰 。 《依韵和正仲重台梅花》写到:芳梅何蒨蒨,素叶吐层层。 这里的重台,不是台阁,是多层。也就是重瓣。 宋,范成大《梅谱》:“重叶梅,花头甚丰,叶重数层,盛开如小白莲,梅中之奇品。花房独出,而结实多双,尤为瑰异,极梅之变,化工无余巧矣,近年方见之”约1186年。 同时期辛弃疾写了《生查子·重叶梅》,百花头上开,冰雪寒中见。 霜月定相知,先识春风面。 这里的叶是指花瓣。重叶即重瓣。 也是从这里开始,玉蝶梅,有了准确的记载和形态的描述。 陈教授品种图志说,重叶梅乃玉蝶梅之古称,开重瓣白花之优良品种。最早的玉蝶型,也就是玉蝶品种群,以前陈教授第一次分类的时候名称为:重叶白梅类。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玉蝶型,玉蝶品种群的命名方式和特点:即重瓣或复瓣,白花。 再说玉蝶结实,实生繁育很大程度会返祖,也就是玉蝶型的前身~野梅,单瓣白花,亦或者出现变异,如果变异,可重新命名,而返祖后,即为普通江梅,归入江梅型,也就是单瓣品种群。 玉蝶品种群是一个特殊的品种群,不像绿萼品种群,会有米单绿,单瓣绿萼等。而玉蝶品种群,只有重瓣或复瓣,没有单瓣玉蝶一说。 如有纰漏,还请大家跟帖探讨 文字出处:梅谱,作者:冰河
[转]【老哥说桩】 三角与重心 转自江苏盆景吧 把玩自然老师的贴 之前说了几期比较简单的杀桩 这期说’‘型’‘。 声明’‘ 本人没查阅任何资料和转载别人的东西, 也没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全是个人数年的经验及对盆景的粗浅理解。 说的不好之处,敬请伪高手勿喷, 旨在娱乐吧众,辅助小白。小小白等。。。呵呵。 很多朋友,桩杀的非常好,腹稿也打的很棒【腹稿指脑中构图】但晕枝。。。 当一年桩,两年桩出了很多枝时,就不知道如何截畜,俗称‘’晕枝‘’ 抓不住重点。 有的生搬硬套,按忌枝杀,更有甚者跟着感觉走, 三五年下来,啥也不是,兴致锐减。 其实,当我们弄明白重点,抓住了,玩好盆景 ,就不是难事了。 ‘’重点‘’就是【三角与重心】。 大家都知道,多数盆景构型都是以三角形居多。 一个桩子配什么的三角,除直杆外,忌等边三角和等腰三角。 那么,佩什么的三角最为美观且合理?那就由‘’重心‘’来决定了。 如图‘’这个桩,我们在审桩时就可得出,大体上能有两种玩法。 一是,只玩顶端,下面两个大杆截了。发枝时留两小枝做衬托。 二是,玩整体。 先说第一种玩法,只玩顶端。杀出来的桩是这样的。 切入正题。 如何配三角形? 先上一图,大家看下。这张图大家看出有什么毛病了吗? 我知道,很多吧友已经看出来了,对了,就是我上面说的三角形的问题。 有点近等边三角形。 是不是看上去显死板。 而且重心不稳。有要向右倒的感觉。 就这两点, 它就不可能在成为精品了。 那到底怎么配顶【三角形】? 我们用最通俗的说法,来说。就是分左右。一边长,一边短。 哪边长?哪边短呢? 说盆景你可能才接触,说写字,就简单多了。 我们用书法来比例,容易明白。 行书或草书是怎配重心的,当碰到左右结构时。 把笔画少的那边要么加长,要么加粗。 字会显美观,稳健。 我们玩盆景也是一样。用【长出】也就是飘枝或【加多】多与另一面的枝量 来配重。如下图。 左长。。。从这个桩子来看,向右倾斜,桩本身右重,通过左【长】飘枝立显稳健。 由于它的飘长,也改变了原有的三角冠,自然了许多。 这是左长,再说右长。要是按照上图说的,桩子是向右倾斜的,如果在右长,不是重心不稳了吗? 那就用上【加多】了。 把长的那边,枝简单化,而另一面增加枝的密度。 这样就重心自然就平衡了。 就这么简单。。。呵呵。 再说第二种的整体玩法。 整体玩法,桩得保留下面两枝,如下图整体玩,也是讲究【重心与三角】 先看整体的效果图整体玩,就不存在左长还是右长了。 它已变为双杆盆景了。 这种形态要做到独立成景又相互响应。这个今天不说。 今天只说【重心与三角】。这样看,是个大的三角。 那是不是只要轮廓是个三角,在这三角范围内所有的枝就可以任意截畜了? 也不是, 上图看上去是一个大的三角,其实它是有两个小三角组成的。 如下图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 一期说不了太多,多了看的也烦人。 以后我会循序渐进,一一再说。 这是【三角】。 下面说【重心】。这张图,大家自己看吧,领会比我说的作用大不说了。
迎春花盆景的栽种与养护管理 迎春花盆景枝干蟠屈,翠蔓临风,金花照眼,古趣盎然。是寒冬初春观赏花卉之佳品。而且迎春花枝条萌生性强,耐修剪,可以经常修剪整形来使其保持一个最完美的姿态展现给世人。 栽种与用盆 迎春适应性强,喜光、耐寒、耐旱、耐碱、怕涝,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中性、微碱性土壤中都能生长,但在疏松肥沃的沙质土壤中生长最好。栽种一般在花凋后或9月中旬进行。如欲培养成提根式,可在栽种时把根适当提高一些,但一次不要提得太高,否则对生长不利。因为迎春花是黄色的,栽种时宜选用淡蓝、紫红、黑色的盆钵,使盆钵和花的颜色相协调。如果栽培得法,它将春天黄花满枝,夏秋绿叶舒展,冬天翠蔓婆娑,四季都充满春意。 养护管理(1)场地。刚栽种或刚换盆的迎春,先浇透水,置于蔽荫处10天左右,再放到半阴半阳处;养护一周,然后放置阳光充足、通风良好、比较湿润的地方养护。在冬天,南方只要把种迎春的盆钵埋入背风向阳处的土中即可安全越冬,在北方应于初冬移入低温(5℃左右)室内越冬。欲令迎春提前开花,可适时移入中温或高温向阳室内,如放置13℃左右室内向阳处,每日向枝干叶喷清水1~2次,20天左右即可开花;如置于20℃左右室内向阳处,lo天左右就可开花。开花后,室温保持在8℃左右,并注意不要让风对其直吹,可延长花期。花开后,室温越高,花凋谢越快。 (2)浇水。迎春喜湿润,尤其在炎热的夏季,除每日上午浇一次水外,在下午还应适当浇水。为保持小环境湿度,应经常向地面喷水。迎春怕盆内积水,在梅雨季节,连续降雨时,应把盆放倒或移至不受雨淋处。冬季气温低,水分蒸发少,应少浇水。 (3)施肥。栽种迎春时,应在盆钵底部放几块动物蹄片作基肥。在迎春生长期,要每月施1~2次腐熟稀薄的液肥。7~8月份是迎春花芽分化期,应施含磷较多的液肥,以利花芽的形成。如在开花前期,施一次腐熟稀薄的有机液肥,可使花色艳丽并延长花期。 (4)整形。迎春花萌发力强,在生长期间要经常摘心,剪除或剪短某些枝条,才能保持树形。花凋后应把枝条剪短,一般仅留2~3个芽,主枝可适当多留几个芽,新枝生出后,如养护得当,花蕾丛生。
阳台如何种活树桩盆景 随着盆景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壮大 阳台如何种活树桩盆景 随着盆景爱好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有相当数量的爱好者往往住在高楼或地方狭小之处,一时不可能找到空地或充裕的地方“养坯”,常常因树桩成活问题伤尽脑筋或灰心转意。 对此,经多年实践,我有简单可行之法,即可提高成活率又能充分利空间,具体做法为: 采掘或购来的树桩一定要新鲜,去主根,多留侧、细根、整好型,放入白糖水(略甜)或维生素B12水溶液(20%)中浸泡2--3小时,栽入略大盆中,再将培养土(沙六成、泥四成)许许放入压实,一次浇透水,如盆小或树桩太高可用旧木板(三合板)等加帮填满土,再套上1--2层塑料袋并捆牢,一般情况下无须再浇水,最好放在有阳光照射一面,经光合作用后袋内将产生大量的水雾,使树桩保持一定的温度与温度。 经过这个月,当树桩新芽长到3--5片时,逐步将塑料袋剪缺口“解放”,一星期后遇阴雨天全部解开塑料袋,再遮阴喷雾约半月后便可进入正常管理,全天日照雨淋也无妨,在正常情况下,这样做成活率可达90%以上,爱好者不妨试试。 阳台树桩盆景冬季的防冻 树桩盆景的冬季管理,除按常规养护外,我认为重点应是防冻。尤其是阳台上的树桩盆景更要细心,一旦强寒流到来,防冻措施不当,很可能造成不该有的损失。 阳台一般都是朝南,但朝北的也不少。如阳台朝北,那么冬季0℃以下,就要将各类树桩盆景搬入室内,以防冻坏根须。而朝南的阳台,一般要比朝北阳台的温度高1-2度,光线也较好,所以,除一些畏寒树种外,其它的可让其在低温环境中正常休眠,这样,既可增强其抗寒能力,又可杀死病虫害。 但需注意的是:提防强冷空气的侵袭,要留意天气变化情况,一定要在强寒流(-5℃)到来之前,将所有的树桩盆景搬入室内,再耐寒的植物也不例外。所谓耐寒植物的耐寒性;是由于植物的根系在大自然中无限制的向地下生长,大家知道地下的温度比较稳定,地面上再冻,但地下不变,就如同冬天井水是暖的一样,耐寒植物就是得益于地温的保护,既使地上枝干部分被冻伤甚至冻死,只要根系不受冻,它来年春暖,照样还会重新生长。而阳台上盆栽的植物就有所不同,树桩盆景一般用盆较浅,盆浅土少,树根裸露。冬季盆下寒风吹,盆上雪霜冻。整个桩景就如同放置在大冰柜中,如再遇上强寒流,势必将桩根彻底冻透冻坏,桩根一旦被冻坏,植物就成了无本之木,很快就会灭亡。 这样的事例很多,几年前华东地区曾遭受到一次多年未遇的强寒流侵袭,气温猛然降至-10℃,不少人疏于防范,致使很多养护多年的,并具有很高欣赏价值的树桩盆景因难以承受而被冻死,尤其是阳台上所养的桩景,几乎冻死都在60-70%。就连较耐寒的榆树也难逃厄运。这个教训是非常惨痛的。而地面上无论地栽或盆栽的其损失程度,粗比之下要比阳台上轻得多。 由于冬季高楼阳台上风特别大,而且特别干燥,所以要不定期根据天气情况,多向枝干上喷水,尤其要护理好一些较苍老的枯面较多的老桩。不可长时间枝片过干甚至失水。否则其枝条很可能承受不住严寒的干风侵袭而失条失片,严重的树干也会部分枯亡。特别是雀梅此季更易因干失水而枯枝掉片。应特别注意,不可疏忽。
梅谱小课堂-常见梅花病害及其防治 常见梅花病害及其防治 侵染性的病害及其防治 · 炭疽病 炭疽病是危害梅花的主要病害,在我国梅花栽植区普遍发生且较为严重。该病危害梅叶及嫩梢,在叶片上造成枯死斑点,并引起病叶早落;受害严重的嫩梢可致枯死。应加强防治。 【症状识别】 受害叶片最初产生褐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1厘米以下的圆形、椭圆形病斑,发生在叶片边缘的病斑多呈半圆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斑逐渐扩大,呈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为红褐色或暗紫色,上生黑色小点,呈同心轮状排列。染病部位腐烂干枯脱落,形成叶缘缺刻和中部穿孔。嫩梢被侵染后,形成枯死斑。梅树严重发病时,叶片早落,枝梢枯死。嫩梢感病后,形成紫褐色椭圆形病斑,中央略凹陷;后期病斑上密生黑色小点粒 【发病规律】 该病由梅花炭疽菌(真菌)侵染引起。病菌以分生孢子或菌丝块在被害的枝梢和落叶上越冬。翌年,越冬病菌借风雨传播到嫩梢和梅叶表面,再侵入体内,并可重复侵染,使病情不断加重,在不同年份,因气候(温度、雨水)影响,其发病程度和时间早晚有些差别。武汉地区一般从5月上旬开始发病,5月中旬至6月份发病最为严重,常造成大量落叶,从而影响花芽分化。7月下旬以后,发病很少或基本停止。阿热下雨后,常集中发病,而且严重,。管理粗放、土壤贫瘠、梅树长势衰弱的梅园,一般发病早,位于通风不良处的梅花,受其危害也较严重。不同种类、品种的梅花,发病程度差异很大。朱砂型梅花最易感病,特别是多萼朱砂,每年发病严重,落叶较多。绿萼型梅花最抗病,即使发病,落叶也很少。宫粉型和江梅型梅花抗炭疽病居中。 [防治方法】 (1)加强培管理要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梅树抗病能力,雨后注意排水,合理修剪,保证树体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秋冬季彻底清扫枯枝落叶,并予深埋或集中烧毁。花后结合修剪,彻底清除病梢。在发病期间,要及时清除病叶和落叶,并予烧毁,以减少侵染源。 (2)药刻治梅花炭疽病的药剂防治宜早进行。在早春叶芽萌发后的4月上中旬,开始喷一次保护剂,阻止病菌的侵入。药剂可选用65%代森锌或代森锰锌500~600倍液。以后每隔10~15天喷药一次,并且将保护剂与治疗剂结合使用。具体的喷药次数依气候和病情而定。可选用的药剂有50%退菌特800倍液,80%多菌灵800倍液,40%炭疽福美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等。现在大家很多都用石硫合剂了吧,用药一定注意环境及用量,以免伤花伤人。
宋元时期江南梅花审美的生境与意境 在宋代,江南士人产生了植梅赏梅热,形成许多梅花品种的园艺和赏梅风格。至元代,赏梅、画梅、咏梅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梅花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的审美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生境与意境上。意境,是中国文人诗画的一种特点。生境,是指梅花所处的生态环境,或山野,或园林和庭院。生境的变化,限制着文人对实体景观的观察,因而影响着诗画创作的意境。尽管生态环境在改变,但士人的审美意境从未受限,在山水、河流、雪景等生境下的赏梅推动了中国梅花多样性生态文化的形成。 梅花生境与诗画意境 宋以前的梅花审美,追求艳丽,宋以后转向清幽。林逋的《山园小梅》所代表的审美风格正是一种重大转变,追求的是深度的清雅:“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从实态上看,诗画中出现了两个方向:一是梅花的枝形,二是梅花与环境的关系。疏影横斜是枝形,梅花与山水、月色的搭配是梅花与环境的关系。   宋代江南的野生梅花是江梅。江梅“遗核野生,不经栽培者。又名直脚梅,或谓之野梅。凡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趣[处],皆此本也”。山间水滨,荒寒清绝之处的江梅,自然呈现出一种实态的梅花审美意境。   南宋时期,照水梅花成为一种专业类型。《嘉泰会稽志》有载:“越中又有映水梅,其实甚美而颊红。”江浙地区多有山谷之梅,梅在深涧,有一种空谷幽深之感。古梅的景观类型也被人为地移植。“越州昌原梅最盛,实大而美,项里、容山、直步、石龟多出古梅,奇古可爱……好事者移植庭槛。”涧旁的梅花,与整体山景相映成美。陆游也曾提到涧中古梅:“梅花吐幽香,百卉皆可屏。一朝见古梅,梅亦堕凡境。重叠碧藓晕,夭矫苍虬枝。谁汲古涧水,养此尘外姿?”宋代有大量的咏梅诗描述溪水与梅的关系。“山重溪复境弥迥,暗香忽自空中来”,沈与求的《溪上见梅》就是这样一种环境下的寻梅。 南宋马远的《梅石溪凫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的许多绘画展现了梅花与野生环境的关系,梅花的雅与环境的幽深互动,产生了一种高深的审美境界。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马远的《梅石溪凫图》代表了这样一种雅致与幽远相融的境界。他的《雪履观梅图轴》(现藏上海博物馆),展现了雪景下的清远之幽和梅花的雅致。 梅雪组合情致多 宋代以前,士人多集中在北方,常有雪境。由于梅花相对少,梅雪景观并不多见。宋代以后,江南成为士大夫的集中地,尽管江南雪少,士人的梅雪景观观赏实际上更多。   南宋时期,西湖的梅雪关系成为主流审美。诗画中的梅雪主题,以杭州西湖为多。梅花开放意味着春天,春天到来时,常伴有残雪景观。西湖“断桥残雪”正是一种雪化后的残雪景观。这种残雪一旦被文人进行了审美定义,就会引导游人的审美。“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竟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西湖四时各有景致,属梅雪冬景最为特别。 杨万里的《雪后寻梅》一诗讲野生的梅林:“去年看梅南溪北,月作主人梅作客。今年看梅荆溪西,玉为风骨雪为衣。”雪后的梅花,红白相间,格外美丽。他的寻梅也追寻林逋的审美意境:“要寻疏影横斜底,拣尽南枝与北枝。”雪后登山寻梅亦是趣事。“雪晴萧散曳笻枝,小坞寻梅正及时。临水登山一年恨,十分说似要渠知。”山溪的梅花与远景的雪山形成鲜明的对比,宏大壮丽。   到元代,随着气候变冷,雪景增多,梅雪主题诗画不断增多。王冕曾提到雪后山景中的梅花:“今日登高不见山,乾坤混混太清寒。旧时月色无人识,新岁梅花正好看。”   梅花品种的培育延长了它的花期,这使梅花开放时可以面对飞雪、化雪、残雪等诸景观。昆山人顾瑛与他的许多诗友特别关注梅花、雪景和载雪舟共同形成的意境。水乡地区的大雪,会呈现出富有审美意境的载雪舟。冬季的昆山周边完全是冰雪世界,载雪舟行在河道里,与积雪环境形成一种静中有动的清美意境。梅花在这种环境中出现更添雅意。“今年腊月二十四,有客乘舸下江村。雪从荔挺见三白,春到梅花露一痕。”顾瑛与朋友们在吴江借雪咏诗,他们一面赏雪,一面踏雪寻梅。雪景使远近浑然一体,寻梅也别有意境。 [来源于梅谱]
梅花说 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凌寒独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 梅,「独天下而春」,作为传春报喜、吉庆的象征,从古至今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吉祥之物。「梅具四德,初生为元,是开始之本;开花为亨,意味着通达顺利;结子为利,象征祥和有益;成熟为贞,代表坚定贞洁。」此为梅之「元亨利贞」四德。梅开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梅花香自苦寒来,也就是比喻生活应该要有足够的勇气与力量去面对,突如其来的磨难与困难。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梅花不似其它娇贵的花,她铁骨铮铮,毅然开放在严冬中,雪愈大,花开愈艳。不惧风雪,傲雪欺霜,不屈不挠的大无畏的精神,赋予了梅花一抹魂,点缀了整个冬日的雪景。 梅花以它的坚贞不渝、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因此人们总是用梅花比喻 拥有傲骨之风、生性高洁、 不畏艰难、 顽强不息、不屈不挠、 贫寒却有德行的人。   梅,集高洁、秀雅、坚毅、淡泊名利、自重自持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最能代表和体现勤劳、勇敢、智慧、热爱和平、爱国主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在选择国花时,人们首选的当是梅花。 古往今来,人们借梅抒情怀、叹国恨、喻人格、寄闲情。陆游最爱梅花,以梅花自比;林逋爱梅情深,有“梅妻鹤子”之誉。鲁迅先生也请人篆刻“只有梅花是知己”的石印,抒发自己高洁的情怀。现代人又称梅花为“五福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以梅花来寄托多种情思。
梅谱小课堂-梅花的盆景技艺(5)盆梅花期的催延 梅花的自然花期,因地而异。我国华南地区的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梅花在元月份盛开;华中地区的浙江、江苏、安徽、湖北和四川,梅花在2月份盛开。山东、陕西等省,梅花在三四月份盛开温度的高低,对梅花花期的影响很大。为使人们有更多的赏梅机会,可利用梅花对温度敏感的特性,采取催延花期的方法,能使梅花在元旦、春节、“五一”“十一”佳节前后开放,实现一年四季开花。 在华中地区,元旦时已较接近梅花的自然花期,采取提前升温的办法,可使梅花在元旦就可开放。具体做法是:于11月中下旬,选花芽饱满的早花品种盆梅,如粉红朱砂、粉皮宫粉、小绿萼和江南朱砂等,移至温室或塑料棚内,用电油汀加热,使温度保持在15C~20℃,并注意适时进行盆土浇水和叶面喷水。这样,梅花在元旦即可开花。 春节离梅花自然花期更近。如温度低而没有开花,可提前5-15天,按上述方法催花,梅花在春节就能开放。想要梅花能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开花,可用低温处理使其延期开花。在元月份选取含苞待放的晚花品种盆梅,如虎丘晚粉、丰后、淡丰后和美人梅等,将其放入冷库中,使温度保持在0℃~5℃,每月给盆土浇水1~2次,水量不能过多,并进行叶面喷水,以保持盆土湿润为宜。同时,给予人工光照。至4月20日左右,将盆梅搬出冷库。但是,切忌置于阳光下直晒,可先搭设荫棚,为其创造过渡环境,并加强肥水管理。经这样处理,梅花即可在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开放。
树桩盆景的定型,定势,定面(转) 一、定型 这里着重阐述定型的步骤和原则:1、树桩定型的步骤应当是:先定干数(确定留几干)——再定树顶(蓄留干由何处培育新树尾)——后定截位。对于多干树而言,应遵循“先大后小、先主后次”的确定顺序。2、树桩定型的原则是:在合乎盆树美的大前提下应注意:(1)充分利用素材。具体地说就是要“取多、取大”(这一原则必须在盆树允许的高度范围内,以成型树不超一米为最好)。(2)尽可能选择成型快的打坯方案,其要点是“节取多、顶取小”。(3)注重特点,即特型桩的定型应使其特色得到最佳的展现。现依据上述“步骤”与“原则”,举例说明于下: 以图1的定型为例,首先应确定留几干?如按“取多”原则,三干都留显然有拥挤之嫌,因此只宜作双干。其双干的确定方案无非是AB、BC、AC三种,根据“取大”原则,宜选择AC双干。干数确定后,接着确定各干树顶。根据“节取多、顶取小”原则和“先主树、后配树”的顺序,同时考虑干型美和双干和谐呼应等因素,确定AC两干的树顶分别为b、e。这样双干“干身”便确定,而非干身部分则视为“侧枝”,最后必须对比例超大、位置不适、角度不佳和超长的侧枝酌情截除或截短(雀梅截桩时一般要多留一段,以防干缩)。此桩按确定方案截除后的毛坯如图2。 对于复杂树桩的定型,应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审桩,从多种思路中确定最佳方案,从图3桩坯提供的面向看,其定型可能有多种方案(见图4)。 一般而言,凡能作悬崖式又能作其它式的树桩应优先考虑悬崖式,这是因为悬崖式桩材相对难得。悬崖式的选材至少须具备三个条件:1、树干近头处有一个急转弯;2、树干取节至少在三节以上;3、有反向侧根。图3桩坯的左展之干显然适合于作悬崖式,按“节取多,顶取小”的原则,确定a为树尾,打坯后效果如图4—A。 图5桩材的特色在于树头处呈疙瘩状,如保留原干基础蓄养造型,终显一般,且树干与树头比例不谐。根据树头疙瘩如山石的特点,拟制作特色型式的“石上树”:将原干全部截除,令其再萌发新枝,可创作出类似6图的效果
梅花度夏 很多盆友说:梅花养护不好度夏!以下就是一点夏季养护的小小经验,呵呵。 适地放置   梅花是原产我国的乡土树种,适应性强?对温度较为敏感,因此应放在阳光充足,通风透光之处栽培。盆栽用土以壤土为宜,粘土易发生刺状枝,梅桩盆景盆土较浅,盆底用分解较慢的蹄片、骨粉做基肥。夏季管理不当,极易引起梅桩枝瘦叶落,因此要注意梅桩的夏季防暑工作。  截口密封 夏季气温高涨,是各种细菌繁殖的旺季。因为梅喜湿润温暖气候,所以要经常叶面喷水。如果截口密封不好,很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引起缩枝、枯枝,严重者导致植株死亡!建议除了正常的消毒处理截口外,一定要多次密封处理截口,以防止夏季高温感染! 合理浇水   梅花进入旺盛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因此要经常浇水,保持盆土的湿润,但不能积水,水分过多容易黄叶,严重时造成全部叶子脱落。 5至6月份,是控制花芽分化的关键时期,要适当扣水,抑制新枝继续生长,促进花芽分化。夏季每天向花盆周围洒水,增加空气湿度,有利生长。进入7月份,就要进行正常浇水,这时如果缺水易引起落叶。  适时追肥   梅花在生长期间,根系受到容器的抑制,生长期内应追施1至2次肥。第一次追肥在春季新枝长到5厘米左右时,用麻酱渣或饼肥水作追肥,能够促进枝条生长和花芽分化;第二次追肥在秋季停止生长后到落叶前进行。一般在9月下旬,肥料可用饼肥粉,撒在盆土表层,为第二年生长补充必要的养分。  病虫防治   梅花易发生蚜虫和红蜘蛛,可用80%的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喷杀。注意不要使用含磷的农药,以免对梅花产生刺激,引起大量落叶。梅花病害主要有缩叶病、炭疽病,煤污病等,可喷洒1%的波尔多液或65 %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至600倍液防治。
梅花的生长习性 温度 梅花经过长期的系统进化,以及人工栽培驯化,形成了很多类品种,这些种类和品种,总的习性是喜温寒,适应区域广,但以在年均温度16℃~23℃的地区内自然生长最好。不同品种类型梅花的抗寒性不同,真梅系的抗寒性,不及杏梅系和樱李梅系的抗性强。如龙游梅只能抗-5℃~-10℃的低温,北京小梅、北京玉蝶则可抗-19℃极端低温,而中山杏梅和美人梅等却能抗-25~-30℃的极端低温。 梅花不同器官的抗寒性也不一样,花蕾最怕受冻。在武汉,绿萼型品种中的变绿萼在2000年1月间的持续低温冰雪天气条件下,花蕾受冻褐腐。雪海也有这种情况出现,但较少。开运垂枝的花蕾是最不耐寒的,在武汉地区每年都受冻。2001年,在这种品种的梅株上,除个别花开放外,其他全部在花蕾露白期因受冻而褐腐干枯,一碰即掉。温度不仅影响梅花的营养生长,也影响梅花的生殖生长。 枝条萌芽后,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新梢生长速度加快。梅花在开花期对温度最为敏感,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年份,其开花早晚和花期长短,因受不同气温的影响而不同。暖冬开花早,冷冬开花迟。开花期间温度低,则花期长,温度高,则花期短。在武汉地区,龙游梅始花期在大多数年份,是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花期为10天左右。2001年,龙游梅始花期在1月18日。由于1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持续低温,龙游梅的花期也持续了24天,这种情况是极为罕见的。 文章来源:{梅谱}
梅花盆景的修剪与绑扎技巧 盆景制作需要一定的技艺和经验,要想塑造一盆具有很强观赏价值的盆景,没有五六年的栽培造型功底根本做不来。盆景造型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技术是修剪与绑扎。 = 修剪技巧: 一些早期先花后叶的木本花卉,它们的花芽一般在上年的夏秋季形成,若在早春发芽前修剪,即会剪掉花枝或碰掉花芽。因此修剪应在花后1周至2周内进行。但此时花木已开始生长,树液流动较旺盛,修剪量不宜过大,梅花即属于这类花木之一,宜在花谢后1周至2周内进行修剪。 = 梅花叶芽的萌发力与成枝力都较强。花枝根据长度可分爲短、中、长三种,20厘米以下的中枝著花率最高,长约2厘米左右的短枝上也能开发,30厘米以上的长枝上著花较少,仅先端著生几朵。梅花的花芽,多著生当年生的新枝上的,老的梅枝上常有隐芽发生爲短枝而能开花。梅花的主枝生长旺盛,不易産生花芽,因此宜把长枝短截,促使它当年发生侧短枝,待当年夏秋季的花芽形成。 = 另外剪除无用的徒长枝和纤弱枝、病虫枝。梅花是喜光植物,在修剪的同时,尽量剪除互相重叠、遮挡的枝条,让其充分接受光照,这样才能叶茂花繁。 = 绑扎技巧: 梅花的新生枝条容易向上自然生长,为了保证树的形态优美,就需及时用绳绑扎,使其按照人们意愿前后、左右或上下进行弯曲造型。梅花的造型力求真实自然,比如向上弯曲,一般不超过三道弯。在修剪中,最好把修剪与绑扎结合进行,以便尽快使梅花形成古老苍劲的优美姿态。
梅谱小课堂-梅花不同品种开花与发芽早晚与其适应性 梅花的萌芽期在花谢后进行,不同品种的开花早晚及发芽早晚是不相同的。开花及发芽早晚与其适应性有一定的关系,开花早的和发芽晚的梅花品种相对容易栽培。 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的品种,不仅开花繁密,管理容易,而且对不良环境也有较强的抗性。 如老品种“江南朱砂”、“小绿萼”等,很适应武汉地区气候条件,虽然管理粗放,但年年着花繁密,观赏期较长。 而“台阁绿萼”、“算珠台阁”等梅花品种,虽然管理较为精细,但着花稀少,观赏期也短。 一)真梅系 1.龙游梅类 龙游梅:开花早,发芽早。 2.垂枝梅类 单红垂枝:开花早,发芽中。 粉皮垂枝、骨红垂枝:开花中,发芽晚。 残雪:开花晚,发芽晚。 双碧垂枝、单粉垂枝:开花晚,发芽中。 、真枝梅类 ①江梅型 淡寒红梅:开花早,发芽晚。 雪梅、六瓣梅:开花早,发芽中。 小红长须、粉瓣果梅:开花早,发芽早。 江梅:开花中,发芽晚。 寒红梅:开花晚,发芽中。 ②宫粉型 粉皮宫粉、粉玉宫粉:开花早,发芽中。 迎春、大羽、江南、白阁宫粉:开花早,发芽早。 玫粉台阁、淡晕宫粉、银红台阁:开花中,发芽晚。 粉口、乙女梅、小鸥宫粉、粉妆台阁:开花中,发芽中。 垂瓣粉朱、矫枝、老人美大红:开花中, 发芽早。 惊蛰梅、虎丘晚粉、傅粉、人面桃花、淡妆宫粉:开花晚,发芽晚。 凝馨、红粉台阁、大宫粉、贵妃台阁、桃红台阁:开花晚,发芽中。 算珠台阁、变瓣大红、扣瓣大红:开花晚, 发芽早。 ③朱砂型 江南朱砂、单瓣朱砂:开花早,发芽 晚。 单轮朱砂、长蕊、朱砂:开花早,发芽 中。 粉红朱砂、铁骨红:开花早,发芽早。 白须朱砂:开花中,发芽中。 桃红朱砂、多萼朱砂、早种朱砂:开花中,发芽早。 小红朱砂、乌羽王:开花晚,发芽晚。 红须朱砂:开花晚,发芽中。 ④绿萼型 小绿萼:开花早,发芽晚。 米单绿、单瓣绿萼:开花早,发芽中。 变绿萼、二绿萼:开花中,发芽早。 台阁绿萼、金钱绿萼:开花晚,发芽早。 ⑤玉蝶型 三轮玉蝶:开花早,发芽早。 徽州檀香、青芝玉蝶:开花中,发芽晚。 小玉蝶:开花中,发芽中。 紫蒂白、素白台阁:开花晚,发芽晚。 ⑥洒金型 复瓣跳枝:开花早,发芽晚。 单瓣跳枝:开花早,发芽中。 晚跳枝、昆明小跳枝:开花晚,发芽晚。 (二)杏梅系 杏梅类丰后、淡丰后、送春:开花晚, 发芽晚。 (三)樱李梅系 樱李梅类美人梅:开花晚,发芽晚。 (四)山桃梅系 山桃梅类山桃白梅:开花晚,发芽晚。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