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香满世界 花香满世界
我是学霸
关注数: 6 粉丝数: 48 发帖数: 5,493 关注贴吧数: 41
野球也有野球的快乐 楼主大一狗。进入大学以后从没打过野球,都是去正规场地。在那里结识了好多球友,有暴力扣杀的兴奋,也有精确控制的喜悦。有为断线尴尬不止,也有为撞拍惋惜不已。说下楼主水平吧,是学校里上等偏下的水平。我对球很狂热,一开始练球时挥空拍挥了一个半月,期间没打过球。但我训练不如别人,所以算不上学校里的高手。接下来说正题吧。 昨天星期天,下午四五点大概,在寝室待着感觉无趣。透过窗户,看见操场上好多人在玩。附近居民好多都来我们操场玩,有跑步的,有放风筝的,有老年人在抖空竹,也有老年人在打太极拳。还有小孩在骑车。 我觉得,我也该出这个小屋,去透透气了。背起我的小尤,我就去了体育馆。原以为有好多同伴,没想到体育馆好冷清,只有两对人在打球。封闭的小屋让我实在有些压抑,就转身走向操场准备跑跑步,晒晒太阳。 路过操场,有人在打野球,好开心的样子。什么内旋什么步法统统没有,不过照样打的不亦乐乎,丝毫不影响接球的快乐。嘻嘻哈哈的笑声中,我突然觉得他们现在才是快乐的,而我与操场上开心的人们不在一个世界似的。渐渐的我找到了以前打野球的感觉,回想起高中学累了,就拿起几十的超市玄铁拍和同学大战,曾经是多快乐的时光。于是我也索性加入了他们。我发现现在野球居然这么不好打,呵呵,一开始我纯被虐。后来渐渐适应了刁钻的环境,还有刁钻的球路。微风中,我感觉到了人们的快乐。 我不是为了争论野球与正规场地打球孰好孰劣,而是说野球也有自己的快乐,求大神别喷。
大家都说话了,我也说两句吧。 这两天贴吧好像出了点事,我翻了翻帖子大概了解了一下。吧友们好多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随便说两句吧。可能看到只言片语而不能清楚了解事情,话语有所差错还望朋友们见谅。 *************** 首先说说骂人这些人吧。李培根说过母校是一个自己可以骂千万遍但不允许别人骂的地方,但和你这个不是一码事 。你们一是幼稚,二是不会做人。 一幼稚是因为贴吧就是个网络的东西,骂对自己能有什么用。既然你们这么看重二高的事情,应该是学生吧,好好学习把握现在才是对自己未来的负责。浪费时间干这种事情,对自己是有利还是有害自己能拿捏吧。 想提意见可以,找校长是多直接的方式。要是胆小就联名上书,没事的。 二不会做人是因为你不爽可以自己打沙袋,摔枕头,别做这样对不起别人的事。不知道你们是否有兄弟、朋友,你这样做事他们是怎么看你的?反正我是不会当你朋友更不要说兄弟。也不知道同学怎么看你,觉得你很威风? 最后说一句,永远不要做对不起别人的事。 *************** 再说说领导吧,如果心平气和地说学校欠缺,那么你们就应该虚心听。这是你的学校,需要你去负责。学校的明天关系在你身上。你也想有面子,那你就该好好做事。如果真有事情不对,对方心平气和说话,你却想办法禁言,是不是有失领导身份? 其实关于想删辱骂学校的帖子我还是能理解的,因为对学校声誉不好,对吧。但是不是应该干些事情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最后说说我吧,我三年前就离开二高了,二高怎么样我又损失不了什么。我为什么来冒着挨骂的风险发帖子? 作为二高老校友,不论二高怎么样,我都是对二高有感情的。就像去当兵服役,当时再怎么苦,最后也会有感情的。我想让二高变得越来越好,但这个愿望在贴吧里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只能想帮帮二高学子们,生活上想让大家过好玩好,学习上想让大家学好。我也想和吧友一起帮帮初中学弟们,显示我们二高的宽容大度,良好风气。 *************** 我不是二高学生,既不用怕领导也不用奉承领导,有幸和好多吧友一样站在旁观者的角度说说一家之言,如果不小心伤害到二高吧的朋友们,还望原谅
心情不好,想水个帖子 现在心情超级不好,想发发牢骚,不过语文没学过,写东西烂的要死,自己看着都别扭,看不下去就alt+f4吧。 高考不知道哪年档子事了,我真的不想提高考了。说说现在吧,大物、高数压力真是巨大,和高中一样需要刷题的,但我真是不想花时间搞,唉。但是线性代数我倒不烦,因为和我喜欢的算法关系密切。人就是这样,喜欢什么了,什么都好办。大英呢胡乱报了个英语竞赛,周日居然要考了,算了,我真的讨厌英语,上学期英语68分,很垃圾就对了,和英语竞赛没有半毛钱关系。真不想学英语但它和计算机关系密切,硬着头皮凑合办吧,没办法。体育快测试1000米了。上学期跑了3分50,累得要死啊,至今心有余悸。还要跳绳,一分钟120个及格,200个满分,我能及格就不错了,所以关于体育各种烦。 平时没事就跑机房,各种爽,因为是免费的,而且酷睿i7的cpu真是牛的一比,吧里用i7的应该不多吧。我经常胡乱写写c++,反汇编一下apk,学学黑客破解等,虽然我也知道在浪费时间,但就是喜欢这样磨时间。其实我们还没分专业,专业是“电气信息类”,以后我想去学人工智能或计算机硬件之类的东西。我觉得现在就该学点东西,所以现在也经常去图书馆,胡乱看各种东西,什么数学建模,汇编,数据结构,不过我可不是学霸,我只是胡乱翻着玩的。我就是不爱学课内的比如大物。所以考试成绩也不怎么好。我其实真的想考复旦插班生的,可是时间已经逼近,希望真是渺茫,纠结的要死。 上学期是玩过来的,现在却没心情玩了,学不好课内的东西真是有罪了,现在觉得能干自己喜欢的事真他妈不容易。各种顾虑啊,尼玛真纠结。 不知道写啥了,算了,停吧。
(闲人勿入)关于各种发泄贴,楼主进,听大哥来说两句。 最近在本吧看到各种发泄。这样吧,你们的心情我理解,我也没想说你们不对,我只是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吐槽分为两类,一种是学校或别人做法不错,但你们是因为懒惰或是什么,发泄一下。这些完全可以理解,谁没有吐槽的时候。不过得注意,不要上升到辱骂或人身攻击什么,不要带来不好的影响,否则就是你的错了。 另一种就是确实学校或老师或谁确实做得不对,各种阴人、各种坑人。关于这个我要说的是,我们现在是学生,没有实力,跟人斗斗不过人家。而且人在屋檐下,除了看人眼色还能怎么办?唯一能做的就是忍,培养自己的实力。不隐忍怎么干大事?刘邦为什么办了项羽,靠的是忍。当然,你有实力完全不用这样,你爸是某某某,你直接就可以进大学了,还怕谁?关键是我们没有实力。怎样才能有实力?作为学生,我们现在唯一路子就是学习。等人出屋檐下,我们就不用看人眼色了;等有了实力,我们就不怕被别人阴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该还的迟早要还的。这里我澄清一下,我没让你报仇,你们这坑都不算啥,以后会忘掉的。特别值得说的就是,现在他们坑你都是小坑,算是长长经验了,督促一下你培养实力。以后要是没有实力,别人阴你那才是真的大坑,阴你一下就够你受罪的了。 说这么多,你们可能不太理解,没事,以后会理解的,我就说眼下吧。无论发生什么事现在都必须把学习搞好,这个永远不会错!
分享一篇我喜欢的文章,为兄弟们加个油。 高考前的那段日子,有一本参考书一直放在我身边——它的封底,是清华的二校门。因为这张照片,这本参考书,也成了我当时最喜欢的的一本。 对一件事过于执着、过于期盼后,常常会忽略事情真正发生时的不少细节,也许是他对这件事的关注已被大脑预支了。怎么来到清华的,现在我唯一清楚的就是在来清华的大巴上,我脑子的那种亢奋的状态,以至对整个入学过程的印象,我都分不清哪些是真实的印象哪些已掺合了自己的想象。两个多月过去,一切杂事已尘埃落定,经过二校门,凝视那圣洁如雅典娜神庙的白色石柱,我蓦然察觉,我已从那紫红色的录取通知书中,走进了真真切切的清华园,我现在立足的每一个点,都曾是梦里多少回流连的地方。尽管——这里看起来并不象天堂。 有人问我,能否用一个词概括一下你心中的清华?也有人说,可否用一个词描述一下你眼里的清华?我认真思考了,发现自己做不到。我虽然只是一个入学才一年多的学生,但在这里的每一天,我都会对清华有新的感知和新的体认,我怎么能够将一串熠熠生辉的珍珠碾磨成粉,铸成一组什么随随便便的词呢?我珍藏我记忆中珍珠般的片断,她是我孜孜寻梦的证明,我珍爱这些片断珍珠般的光泽,她招引我的梦,到那更遥远的地方。现在,我愿意借这些片断,与你一起,解读清华。 第一次感觉书是有生命的,是在清华。那天到图书馆去借书,穿行在那比人还高的书架间,顿时被一种凝重、神圣的气息所裹挟,似有神训,我第一次感到——这是历史透过这千万册书在呼吸,在与后来者对话。想到李远哲、杨振宁、李政道、钱学森、马寅初、钱钟书、梁实秋、季羡林……曾在此徜徉,他们呼吸过这里神圣的气息并将自己的天才与智慧留存其间,我在那一刻醍醐灌顶般明白:我神往清华,只因为这里“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穿行在高高的书架间,千万册书吞吐的生命的气息,灌注进我年轻的朝圣般的心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是楷模,是激励,是期盼。是的,清华,我走向你,我感受到属于你的荣光;我解读你,我将自强,我将担当。 走进清华的大师,自然也走近我们身边的师长。 每当身着朴素,足登一双布鞋的萧树铁教授,在讲台上踱来踱去,给我们讲析《代数与几何》,我脑子里就响起上一届学生对他的评价:“仙风道骨,真学者风范”,我心底深感此评点到位,恰如其分。第一节课上,萧教授就告诉我们,学习数学不仅是为了掌握工具,更是为了学习领悟一种理性的思维方法。象萧教授一样,不断将我们的视野从应用的层面牵引到思维方法的层面的教授,清华该是有很多的。他们传递科学的薪火,也在讲台上展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风范。 近年来,学校加大了延请教授的力度,我们也就有幸在清华聆听到更多名师的教诲。在经管学院的特聘教授中,就有来自MIT,UC Berkeley,香港大学等知名学府的教授。他们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我们向往已久的英文授课,更拓展了我们的国际化视野。他们讲台上流利的英语,洒脱的举止,不仅让我们折服,更吸引了众多外校的学生,教室一座难求。 师长可敬,学长、学友也很“牛”。早就听说清华学生的“牛”,到了清华,才真正体会到这“牛”的含义。七月高考,我侥幸有了个“理科状元”的名头,开学初,因之与30多名各省状元和奥赛金牌得主到了工字厅,与校长书记座谈(听师兄师姐说,这工字厅,大学四年也不见得能进去几次),人不多,场面不算壮观,但听学友们的介绍,我内心却涌起一阵阵海潮:每一个人的后面,都有奋斗和辉煌,在震惊之中,我抖落掉在八月的赞誉中浮起的自信,洗却了心底的虚幻浮躁,实实在在关注起眼前的路。很快,我就学会了平静地听牛人的牛事,而不再露出惊诧之色,因为,清华的每一张平凡的脸后面,都有他的魅力和美丽,可以说,无论什么事,总会有人比你做得更好。我已经习惯了去接受这样的事实:令我绞尽脑汁的物理,有人却把它当作小菜一碟;我在西操跑得气喘吁吁,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人,迈着矫健的步伐从我身边掠过……就在击碎膨胀的自信和虚幻的浮躁中,我同样学到了——努力,而且永远不言放弃,永远要设法超越的,就是自己。也许这可以看作是对清华精神的一种解读。其实,精神二字看似难以捉摸,但是,只要看看每天清晨在旧馆前排着的长队,只要看看寒风凛冽的冬夜中在操场上奔跑着的身影,每个人就都一定能实实在在地触摸到清华的精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