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飛 宸飛
关注数: 4 粉丝数: 15 发帖数: 3,830 关注贴吧数: 26
【跨界】从台球看网球 三联生活周刊:“现实的斯诺克世界里,越来越多的斯诺克比赛正打上中国的烙印。今年,斯诺克的世界积分排名赛共有10站,其中在斯诺克的发源地英国,原来的5项赛事已经压缩到3站,德国有1站,澳大利亚1站,剩下的5站赛事全在中国……”《斯诺克的中国布局》 感谢CCTV,第一次认识网球、台球以及F1等等都是通过C5播出的赛事,那时的台球还是台球皇帝亨得利的天下,火箭奥沙利文已经冒出头了。当年台球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很特殊的,一段时间内会打台球的被看作有品位会玩的人,后来慢慢平常化了,再后来出来了神奇小子丁俊晖和九球天后潘晓婷,职业化也偶像化,带动了热潮,并确立了台球的中国地位。。。 刚从微博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反应还是那个问题:中国何时有自己的网球大满贯赛事?我开始看网球时电视媒体上津津乐道的是俄国沙皇萨芬和澳洲野兔休伊特,相对一般中国人理解的足球篮球和称得上国球的乒乓球以及羽毛球,还是比较小众化的,后来也是激动的看直播李婷孙甜甜的奥运夺金和郑洁晏紫的大满贯双打冠军,报纸上逐渐多见报道,李娜的亚洲突破更是为大众所知。或许很多父母也会像过去把孩子送去学乒乓球学体操一样,考虑中多出网球这个选项。 然而还是要保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吧。不仅因为前期投入很大,如果没有国家队李娜家庭基本没有可能坚持十多年上百万的投入,如果没有孙晋芳的坚持邀请复出和一力改革,换了另一个人主管,李娜或许在第一个职业阶段的退役就宣告结束了——这是网球比台球更突出的一点,钱的作用、人的作用更加明显。当年媒体炒作丁俊晖选择不走高考路线的个人成功,然而如果没有打出来就完了,没有第二个丁俊晖;潘晓婷则可以中性的扣上“富二代”的帽子,有个好老爸自己砸钱请教练在家训练。。。 看到过分析中国的文化性格是倾向于台球的,重谋略智慧,所以即使没有丁俊晖潘晓婷在民间也有土壤。台球和网球,大概类比于围棋和国际象棋吧,虽然后者有谢军诸宸侯逸凡,民间影响力还是不如聂胜平常昊等等。固然人多,文化、环境还是有诸多限制。据说网球会是这个世纪被中国人统治的又一个项目,希望吧。当然,中国大满贯赛事会是多久呢,二十年,五十年?
微博上看到,分享一下,之前有人发过么 宁财神给周迅写情书:周公子,我喜欢你好久了 看完《龙门飞甲》,我发了一条围脖:大漠苍穹,周迅吹笛那一幕如此动人,我想给她写一封情书。三分钟后,南都编辑来电:**,快,给她写封情书。   好吧,那就写。周公子见信如晤:我喜欢你已经很久很久很久了。   初次见她,是在音像店,《苏州河》,老板喜欢娄烨,循环播放电影,我每次去,都能见她扮成美人鱼,在鱼缸里游泳,在老板的盛情推荐下,买了张碟,回家看到一半就关了,那时的我,最烦的就是文艺片。后来,在《刺秦》里见她,演个盲女,戏不多,惊鸿一瞥,从那时起,我知道了她的名字,也知道,她某一天会变成超级明星。   我们有许多共同的朋友,喝酒时,他们会聊起她,夸,心疼,都觉得她太爱演戏,把自己的生命都搭进去,每次都很用力,演完一个戏,魂都被掏空,要花很久才能走出来。我说这是好事,朋友说,对演员来说,当然是好事,但作为朋友,当然希望她能轻松,幸福,别那么较劲。高群书讲他拍《风声》,周公子喝酒,听得我一身冷汗,为了找人物,要忍受那么多折磨,那片酬,您还是自己留着慢慢花吧!   我见过她数次,在各种颁奖礼,每次都希望能跟她分在一桌,可惜总未如愿,终于某天,她那桌有人早走,同桌有我们共同的朋友邓超,我拿着名牌落座,让小邓介绍,她举杯说幸会,我兴奋到耳鸣,但,还得装不在意,问她最近忙什么,闲聊了几句后,她要走了,我是那么想再跟她聊几句,可是,我一个编剧,能跟她聊什么呢?她刚站起来,我实在逼急了,就问她,你后年有档期吗?她一愣,说:您等的时间够久的啊,啥戏?那个瞬间,我调动所有的脑细胞,当场编了一个多重人格的故事,她似乎很喜欢,听我讲完了故事才离开。她走后,我想,如果有这么个人笑咪咪地坐在沙发上,沏一壶茶,等我讲故事,也许我会是全世界最高产的编剧。   看她演了那么多好戏,我每次都很嫉妒,如果我的戏,她能来演该多好呢,有时写不下去,就拿这个来激自己,好好写,也许她会考虑。另外,也希望她一直别嫁人,到八十岁时,我也老了,在街头偶遇,走过去搭讪,摘下棒球帽,道一句:周公子,我喜欢你好久了,能把手给我牵一下吗?   颁奖辞   过完一年多悠然的生活后,周迅再度出击,凭《龙门飞甲》、《大魔术师》成了贺岁档的“劳模”。同时她仍然是环保斗士,也在今年被评为“全球青年领袖”。   ■南都特约撰稿:宁财神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