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风88 茗风88
关注数: 70 粉丝数: 98 发帖数: 700 关注贴吧数: 14
瓜片,原来有“学问” 六安瓜片,做为徽茶之历史名茶,虽不能猴魁之享誉九洲,却也伴着世博会的召开而名扬天下。沉寂了许久的六安名茶,随着声名的跃起,大批原本经营着其他生意的皖人,进入了瓜片销售行列。在六安涌现了一大批企业,当然,无可否认,这些企业给瓜片的宣传,为当地政府做了很大献,与此同时,为提高产量,增加收益,茶园盲目扩张,化肥催熟,无性系品种的繁殖等等严重影响品质的事层出不穷。做为皖人,深深为此而痛惜!为寻访真正的纯手工瓜片倒底是如何制作完成的,翠兰四上齐山,终于在今年,修成正果。齐山又名齐头山,因山顶不尖而平得名。自独山一路向山里进去,你会看到大量的平地或丘陵茶园,相对比较规范化的管理,很是壮观。越往山里走,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内山,茶园就越零散,山势也越陡峭,植被也会更完整。少了粘虫贴,没了那一抹黄色的点缀,映入眼帘的全是葱绿。许多茶友不停地问我,瓜片有打农药么?其实,图片已告诉大家了,连粘虫贴都不用的丛林里,还需要打药么?可能城市里的人不太懂目前农村,这些年,在农村,除了过年,人多一点外,其他除了老人就是孩子,还有少部分中年妇人,年轻力壮的,都在外面打工,要想去爬1-2小时的山路去打药,恐怕还得雇人!目前按农民工工资计算,一个人一天至少得150元吧,试问,会有人么?茶农愿意么?何况山上的茶根本不需要花这个冤枉钱!!!目前的农村,面临的将是茶园的荒芜,制作技艺的失传,采茶工人稀缺等等系列现象,这是一个非常严肃又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所以,同志们,且喝且珍惜吧!!!齐山瓜片,大部分为当地群体种,叶片大而厚实,茶汤与香能较好的结合,耐泡度也会较高,典型的栗香,瓜片品种香很明显,香型不会太直接,早期的茶幽而雅,甜而顺。常听茶友说,倒底什么才是瓜片真正的香呢?花香,鲜香,栗香?我倒是觉得,不管哪种香,只要正,茶园环境足够可以,制作上无瑕疵,自己喝了愉悦,都是好茶。内山手工茶,不可能便宜,这个是事实。低于150元,您想喝到内山手工瓜片,个人觉得不可能。这个世界上没有又实惠又好的东西,拣漏,这个不确定因素太多。纯手工瓜片,抬篮拉老火,破碎率比较高,叶片冲泡后不可能很匀整,但也只有这种手工的瓜片才能看到我们在书本上见到的瓜片“形似瓜子”外观品种特征,至于白霜显明呀,这些倒是机器拉火或机制片身上更为明显。事实上是,叶片越老,挂霜越明显,因为早期的茶,叶片比较娇嫩,拉太老或时间久,成品茶率比较少,机器拉老火的成品茶基本上没有破碎的,而手工抬篮拉,成品茶只有七成,所以手工茶的价高是必然的。无论手工或机制,只要山场好,制作好,都会有好茶!但是,我们市上目前很多,将一些半手工的或全机制的(理条)以纯手工的茶在售卖,扰乱市场不说,更容易让一些真正想了解茶的茶客,混淆。当然,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将自己的一点心得告诉大家,以供借鉴。下图分别为纯手工瓜片、半手工瓜片、纯机制片。  有人说全机制的好看,有兰花香,也有人说半机制的茶实惠,浓,无论您喜欢哪款,只要是对味口的,您明白自己买的是什么,这不可以了!
2016年首次和谐茶会成功举办 2016年1月9日,安徽皖熙茶叶有限公司与北京彦娥堂茶学院第一次联办的和谐茶会在合肥皖熙茗苑如期举行。参加本次茶会的有全球第一个茶文化博士后、安徽农业大学章传政教授、青年书画家汤云才、北京彦娥堂茶学院合肥负责人王冬梅、皖熙茗苑苑主翠兰等二十余人茶文化爱好者。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茶会主题为”传播人间真爱、构建和谐社会i、体味茶味人生“。首先由王冬梅女士向各位茶友简单介绍了”和谐茶会’的历史,北京彦娥堂茶学院及安徽皖熙茶叶公司合作设立分院的初衷;大家对皖熙茗苑设立彦娥堂茶学院分院表示祝贺,对皖熙茗苑能免费培训茶艺及茶叶审评表示赞赏。其次由皖熙茗苑苑主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茶艺表演,表演时大家聚精会神,屏声静气,目不转睛的观看,整场鸦雀无声,只听到手机的摄像和摄影声音及茶汤入茶碗的声音,本次茶会皖熙茗苑提供的是祁门红茶祁眉,大家对翠兰的表演是啧啧称赞,对祁眉的香气及味道更是赞不绝口。再次青年书法家汤云才、章传政教授、其他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进行书法交流。最后由章传政教授向大家介绍茶叶“东方神奇的树叶”的故事,茶文化史,”茶,长在山上,死在锅里,埋在罐里,复活在水里,香气永留在人们心里”。本次和谐茶会的另一特色是以基督教信徒为主,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茶的世界里,茶文化也在走向世界,正所谓“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无论贫穷与贵贱,无论身份的高低,众生平等”。我们作为当代茶人更应该更进一步,在茶的世界里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最后大家一起起立合唱“爱的奉献”,会后大家互相合影留念,互留联系方式。纷纷期待下一次茶会的举行。
2016年首次和谐茶会成功举办 2016年1月9日,安徽皖熙茶叶有限公司与北京彦娥堂茶学院第一次联办的和谐茶会在合肥皖熙茗苑如期举行。参加本次茶会的有全球第一个茶文化博士后、安徽农业大学章传政教授、青年书画家汤云才、北京彦娥堂茶学院合肥负责人王冬梅、皖熙茗苑苑主翠兰等二十余人茶文化爱好者。大会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茶会主题为”传播人间真爱、构建和谐社会i、体味茶味人生“。首先由王冬梅女士向各位茶友简单介绍了”和谐茶会’的历史,北京彦娥堂茶学院及安徽皖熙茶叶公司合作设立分院的初衷;大家对皖熙茗苑设立彦娥堂茶学院分院表示祝贺,对皖熙茗苑能免费培训茶艺及茶叶审评表示赞赏。其次由皖熙茗苑苑主为大家进行了精彩的茶艺表演,表演时大家聚精会神,屏声静气,目不转睛的观看,整场鸦雀无声,只听到手机的摄像和摄影声音及茶汤入茶碗的声音,本次茶会皖熙茗苑提供的是祁门红茶祁眉,大家对翠兰的表演是啧啧称赞,对祁眉的香气及味道更是赞不绝口。再次青年书法家汤云才、章传政教授、其他书法爱好者现场挥毫泼墨,进行书法交流。最后由章传政教授向大家介绍茶叶“东方神奇的树叶”的故事,茶文化史,”茶,长在山上,死在锅里,埋在罐里,复活在水里,香气永留在人们心里”。本次和谐茶会的另一特色是以基督教信徒为主,我们很高兴的看到在茶的世界里,茶文化也在走向世界,正所谓“地不分东西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幼、无论贫穷与贵贱,无论身份的高低,众生平等”。我们作为当代茶人更应该更进一步,在茶的世界里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最后大家一起起立合唱“爱的奉献”,会后大家互相合影留念,互留联系方式。纷纷期待下一次茶会的举行。
白梅花尖产地木塔之旅 很早很早就想去这个曾经的安庆八县之一东至,终于成行,甚为欣喜! 才知道原来这里与尧相关,还是个有历史的县城。 然而 木塔,却是距离县城55公里的浮梁边上 车子在经公桥下高速,走国道进入木塔乡。 说实话,感觉这里真的比我的老家还不富裕 可能我的认知有问题 镇上有零零散散的几户开着门面兼营茶叶生意 喝了几家 没得去年白梅的感觉 于是 一路追问,才知道 原来“白梅花尖”之“白梅”不是不是说茶田周边都是白梅树,是指白梅村 该村离木塔乡政府将近20公里 正好,有位大姐说要回白梅下面的娘家,顺道捎上她给我们作向导 原来现在的白梅合并属于“舍狮”村 一路上还真不太好走从里附瞰,刚才路过的这个座落在海拔500米的茶厂,原来显得这么小 车子就停在这里 我们一路爬上白梅 走进这个刚刚建成的茶厂 原来是招商引资回来的,北京的老板创建的, 所有机器都没有安装好 不过,走廊上有人正在挑茶,不给拍哦 一问价格,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成本价800元/斤”“我们走金俊眉的线路!” 呵呵,还真不是唬人的,听说这个老板后面有人,茶叶根本不愁销,所以也不在乎我们是否是茶商是否是客户 “我们将来是要开连锁店的,现在加盟的话价格还是成本价,以后想加盟还难呢!”这是这里经理说的, 我一笑,拍了几张茶园,爬自己的山去了 但愿吧,但愿“白梅花尖”真的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茶!很奇怪白梅独特的口感,于是附身看周边的土壤和茶树 这个坡海拔比较高,光线很好,所以茶芽出来得很好 仔细观察,原来不仅是黄壤,还有许多类似石头的块状物,我用手一拈,竟然是成粉 这里的矿物质应该是很丰富的远眺山那边的茶园,都是山地沿坡而栽的,一块一块的静静地绽放着 茶苗在阳光的抚摸下 金光闪闪,波光鳞鳞 微风拂过 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自山下的北京人茶厂到白梅村,还有一个茶厂是白梅村里搞的,路上听说那里白天没人,而且厂里还没有 开始制作茶,我们也就没有再上山了。 回来到了木塔再去了另一茶村----大田村
霄坑边,那抹醉人的绿 前些日子,同学说她有个朋友在石台做老师,家里搞了个小型的茶叶加工厂,说是靠近霄坑,品质自然应该不会差到哪里,他们在网上因为一篇文章认识,已有两三年了,关系一直不错,因见我曾去石台寻茶,特介绍给我认识。对于有好茶的地方,我一般是来者不拒,当然欣然加为好友。闲聊中,得知这位老师弄茶厂是为替患癌症的弟弟还债,弟弟已故去,余下十几万的治疗费用,他得偿还,听着这个故事,心里是满心的感动,可惜茶季已过,我帮不上忙,只能尽些心意。老师的弟弟还曾是西祠胡同里很有名的网络写手“飞刀小蔡“,他的《东大爱情故事》曾在那个年代轰动一时。听说了这些以后,我便问老师,“西祠胡同”是个不错的推广平台,您可以在那里做些推广哦“ “我不会推广,那里也是伤心地,生意也要靠缘分“,一句不会推广,其实告诉我的是他深沉的痛苦,对于外人无法言语。面对这些,我能做的只是告诉他,来年,我会为这款茶做些什么。 类似的这款茶,我曾在牯年降某茶厂有喝过,干茶外形和口感极为类似,场主曾告诉我,当地叫“牯牛降野茶“,这 里所说的野茶跟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有点区别,当地人开辟荒山种茶,采用有性繁殖的方法,将茶苗栽种到茶山,不会满栽,两三年后周围就会有一大片,茶籽落地自然生长,时间久了,就会一块块的茶山掩映在灌木丛中,大家也就习惯了叫这种茶园的茶为”野茶“,对于从不施肥,人工锄草后埋在地下作为肥料的茶园管理方法,应该说也算是野茶的一类了,因有人工管理,产量自然会比那种我们眼里的野茶要多些。老师说了,因不是茶季,手头上的好茶也没了,寄来的样品应该是中等级别的,玻璃杯冲泡,清新自然,毫香带些许花香,有朋友说可以与我的二祖禅茶相媲美!翠兰尤喜其银绿隐翠的纤纤外形,细嫩的芽头被绒毛拥裹,赏心悦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