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822407 小鸭822407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2 粉丝数: 54 发帖数: 3,281 关注贴吧数: 39
转帖: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说道植树,我们就不得不提一种让人感到敬畏的职业“植树人”。她们种下一颗颗幼苗,经过几年的细心呵护,这些幼苗变成了参天大树,连起来撑起了一片绿地。 而在中国女排的队伍中,也有一位伟大的植树人。在她的精心挑选和呵护下,一株株幼苗目前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成功地撑起了中国女排的大半边天。这位让我们骄傲的植树人就是中国女排主帅郎平。 在2013年,郎平考察了众多老将的状态后,选择留下几位符合战术体系的老将,并让这些“枯树”接受手术治疗,让老将们可以“枯木逢春”。随后,挑选以一年一棵的速度栽下幼苗,希望她们可以在2016年的里约大放光彩。2013年,郎平先是挑选了朱婷这颗极具潜力的幼苗,对她呵护有加,特意买来“化肥”(蛋白粉)为其补充营养,经过1年的细心照料,朱婷在2014年世锦赛初出茅庐,2015年世界杯初露光芒,2016年奥运会锋芒毕露。如今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主攻。 第二棵被郎平选中的幼苗是袁心玥。在2013年袁心玥连升两级,从国少女排直接来到了国家队。2014年郎平大力栽培袁心玥,把她带到了2014年的世锦赛上。在和多米尼加的比赛中,袁心玥顶替受伤老将徐云丽发挥出色,在进攻和拦网端都有不俗的表现,堪称女排奇兵。此后,袁心玥一年一年进步。 第三棵幼苗则是张常宁。从沙排回到室内排球没多久,张常宁就被郎平看中,随后在2015年站稳脚跟,并展现出了沙排运动员特有的全面特点。张常宁可以自由地在主攻和接应位置上切换,不仅可以接满六轮一传,而且强攻突破能力也不俗。2016年的里约,张常宁改打接应堪称一招妙棋。目前,张常宁已经成为了朱婷的对角主攻。 第四棵被郎平发掘的幼苗则是龚翔宇。凭借着15-16赛季的出色发挥,龚翔宇入围了16年的女排集训名单。当初龚翔宇入选国家队是以进攻能力出色,没想到到了现在却变成了保姆接应。如今,龚翔宇是中国女排不可或缺的一员。 最后一棵幼苗则是在2017年入选中国女排国家队的李盈莹。这位00后世界冠军凭借着暴力的左手进攻被郎平发现,并迅速选入国家队进行培养。在郎平的培养下,李盈莹从不会接一传到今天的满满六轮一传。如今的李盈莹,是中国女排最主要的替补球员。相信在下一届奥运会上,李盈莹将会大放异彩。 如今这五颗幼苗,除了李盈莹需再加点养料外,其他四棵已经变成了参天大树,已经撑起了中国女排的大半边天。而李盈莹也会在经历了这一届奥运会后,变成参天大树。这一切,都是中国女排植树人郎平的功劳,感谢郎平。
转帖:两个梅笑寒,命运大不同!一个已进奥运,一个却还在为梦想 转帖:两个梅笑寒,命运大不同!一个已进奥运,一个却还在为梦想拼搏--排球黄金眼 在中国体育界,同名同姓的运动员非常的多,比如天津女排的李莹和浙江女排的李莹,但这种同名同姓,一般只存在于一些非常大众化的名字。 在中国体坛,也出现了两位“梅笑寒”,虽然名字相同,但她们的命运却大不同。一个已经躺进奥运,一个则还是在奥运名额而奋斗。 这位还在为奥运名额奋斗的“梅笑寒”就是我们排球迷比较熟知的山东籍二传手梅笑寒了。1997年出生的她,凭借着在今年联赛的出色发挥和世俱杯上的精彩表现,被国家队主帅郎平看中,成为了奥运会年里唯一一位入选人选,正在为自己的奥运梦奋斗着。 比起排球的梅笑寒,下面这一位梅笑寒可是幸运的多。这位“梅笑寒”就是来自中国女子水球队的梅笑寒。原来,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原定于本周在哈萨克斯坦开赛的2020年亚洲水球锦标赛暨奥运资格赛被取消,国际泳联将按照2018年亚运会的水球比赛结果作为亚洲球队晋级的标准,这样中国女水就获得了东京奥运会的门票。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亚运会上,梅笑寒就是中国女水的队长,正是她带领中国女水一路披荆斩棘,通过和队友们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中国女水的亚运三连冠。可大家要知道,在亚运会开始前三个月,梅笑寒因为摔跤导致脚部骨折,休息了仅一个多月时间她就恢复了训练。 水球的梅笑寒已经确保了自己的奥运名额,而排球的梅笑寒还在为自己的奥运名额而努力奋斗。真希望,在东京奥运会上可以看到两位“梅笑寒”的身影。
在集训时间方面,此前中国排协曾计划安排女排国家队在今年2月1 在集训时间方面,此前中国排协曾计划安排女排国家队在今年2月1日开始集结开练,但正式通知将全队报到时间提前至1月30日。参加集训的教练员、运动员将于1月30日汇聚北京,前往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天坛公寓报到。 中国女排之所以如此早的开始集训,是为了能够实现东京奥运卫冕的目标。而与此同时,全国各支女排队伍也将在2月开始新一轮的集训。根据中国排协在去年12月公布的“2020年训练及教练员培训计划”中,全国14支女排成年队将从2月24日开始,在山东秦皇岛训练基地进行为期1个月的全国女排大练兵。 这是中国排协第三次举办这样的全国性练兵活动,志在为国家队提供更好的基础人才。我们都知道,自从郎平上任以来,就一直在强调基本功的重要性,但由于基层教练的不重视,让现在这一波队员的基本功极差,到国际上去,屡次出现低级错误。国家队无奈地抽出大把时间进行基本功的纠正。为了让国家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技战术的配合训练,排管中心决定重启暂停多年的全国性集训。 通过前两年的努力,地方队队员的基本功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今年再次举行这样的活动,还是为了继续加强和巩固,为中国女排长久有序的发展做出贡献。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 1月20日下午,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防控情况,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李兰娟、袁国勇、曾光等就公众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题1:你好,我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我想问武汉市2天内确诊13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北京和广东省也有病例发现。请问钟院士,您怎么看当前的疫情形势? 钟南山院士:我想当前的形势,感染人群的地理分布跟武汉海鲜市场关系很密切。当然现在武汉有关部门发现了这个问题以后,很快就把野生动物市场关闭了。这个所谓的海鲜市场相当多的是野生动物,关闭了以后,陆续还是又出现了有感染的病例。同时,大概在全国四五个省市,然后国外都发现有这个关系,几乎都跟武汉有关系,去过武汉、从武汉来。证实了有人传人的传染。也证实了有医务人员的感染。 钟南山院士:正因为有这么几个情况,我们觉得对它的研判,已经不是偶然的、散在的疾病了,而且它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动物传人。现在还出现有人传染,在广东有2例,肯定的是传染,没有去过武汉,但家人得病以后回来传给他。一个地方爆发,其他地方是散在的,不能说中国爆发。因为这个定位对媒体来说非常重要。 钟南山院士:就流行病学的状态,现在是在起始阶段。我们6个人昨天去了武汉,昨天跟前天情况不一样,前天跟大前天情况又不一样,特别是昨天比较正式地出现了人传人的情况,还有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这是非常重要的标志。 那么同时,当然多种原因,原来40多个,现在100多个,光是局部的,我想还是有多种原因。 钟南山院士:第一,这个疾病有时对它的认知有个过程,现在检测能够比较快地检出来,这是一个,不是全部。 第二,大家在研判的过程中,现在你要定它的话,以前是从国家的CDC,或者国家部门严格地鉴定以后才可以。现在的考虑不太一样,因为两次的检测有阳性你就可以定,这也是一个原因。 作为我们来说,原来是四五十例,现在是100多例,是不是增加的极为迅速,不能这么讲,一个新发的疾病在早期是有一个过程。 医务人员受到感染,这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当然这个病很难跟非典来比较,病情比较轻,肺部的情况还不像非典,病毒性肺炎通常的情况就是这样。 曾光:因为这病从发现到现在还不到1个月的时间,我觉得可以说我们在国家卫健委的领导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可以说是分离了病毒,搞新的序列。另外临床上做了救治,在流行病学上是最辛苦的,国家疾控中心的高福主任亲自带队去溯源,一会他会介绍。对这个病,一个疾病有一个潜伏期已经测定了,因为确实是不容易,有的病存在了几十年也不一定完全搞清楚了。我们发现这个病对它的认识,我用一句话来说,日日更新。我们从参加专家组以后,昨天的认识和前天认识不一样,今天的认识和昨天的认识不一样,这是传染病早期的特点,没有什么可值得大惊小怪的。 曾光:既然叫传染病,如果这个病没有人传染,我倒觉得惊讶,我们认识了那么多传染病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新型,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曾光:另外疫情的情况,第一是武汉市,第二全国,这是不一样。武汉市做了很多的控制,华南海鲜市场高浓度的病毒暴露,那么多人突然感染了,这个感染远远超过了一般人传染,短期内出现病毒。现在都算早期,就发现了人传人的现象,我们是实事求是地,发现了就马上要向大家公布。我自己觉得对武汉市来讲,这个传播进入了一种社区传播的早期。别看100多例,相对于武汉市1000多万人这是一个很小的数字,但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现在采取措施,完全是可以逆转的。 曾光:在武汉,现在还没有发现年轻人、儿童、学生感染,老年人有感染,这是一个重点。疫情现在处于早期,必须得加强防控措施,让每个老百姓都知道。我们知道春节人口流动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我们希望人群现在能不到武汉去就不去,武汉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这不是官方的号召,是我们专家组的一些建议。 曾光:从全国来看,现在都没有发现输入病例再传染,我们要控制不发生第二代病例传染,更不能出现第三代。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行动,迅速防控起来了。 曾光:这个病是我们交过手的很多传染病的一个,过去很多传染病被我们打败了,现在增加了一个新的对手。老百姓应该相信我们,国家疾控中心能迅速控制。现在也没有出现混乱,都很有序。 高福:这个事情发生以后,我一直在一线。就像刚才讲的,认识这样一个新发病有一个过程,并且是一个科学过程。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病毒也在变,病毒在适应环境,在适应人类。 高福:我们在野生动物销售的环境里检测到新型冠状病毒,当然传染源还不明确,找不到具体是哪个动物。但是大家一定要相信科学,科学是知识不断积累、不断认知的过程。新型冠状病毒应该说是第7个,过去我们知道6个,其中包括非典,它们都是从某个哺乳动物、野生动物传来的,中间有一个宿主,然后再感染人类。过去是这么一个规律,所以我们这次在很短的时间内把全基因组测序测出来了,知道它的祖宗是谁,基因是哪来的,又分离了病毒,看到了病毒,大概是这么一个过程。根据它的特点,根据它的相似性我们推测会有野生动物在里面起了很关键的作用,所以我们做了溯源动物。 高福:为什么我们推断病毒的来源在华南海鲜市场?现在看来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的时候所有的病人都和华南海鲜市场有关,非常清晰,从动物跳到人类,有适应性变异,就有有限的人传人。武汉卫健委现在每天都在病房,我们的防控措施和对病毒的认知,就是和病毒做一场赛跑。有这样科学的认识,我们会科学防控、科学处置,所以大家不要慌。 问题2:健康报的记者,请专家组回应一下现在病毒是不是有变异? 袁国勇:这个病毒基因变异性很快,所以你问有没有变异?目前的变异,当它由从动物到人类,一直有变异,因为它要适应。另外,我听很多人说这是非典,对不起,这不是非典,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每一个病毒有很多基因差别,它在临床的情况、流行病学的情况非常不同。 袁国勇:人传人这个问题已经发生了,现在武汉市以外都有病例,代表什么?武汉市里感染的居民、速度,可以影响武汉外,所以外面有病例,在深圳、泰国、日本都有,有时疫情的风险已经提醒了,人口的迁移可能会增加风险。我们经过17年,疫源感染控制能力已经提高很多,所以我们不要恐慌,但一定不要忽视疫情。 袁国勇:如果发烧、喉痛、咽痛,请你戴口罩。如果你刚刚从武汉回来,不舒服一定要告诉医生你是刚刚从武汉回来的,让医生针对性地检查和治疗,对家人、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不应该吃野味,一定要尊重野生动物的生命和他们栖息的地方,因为他们和我们是同一个地球圈里的居民。 问题3:我是《光明日报》的记者,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老百姓关心怎么去预防这个病?如果生病了,能不能治好? 袁国勇:我们一定要戴口罩,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眼睛、鼻子、口,也一定要注意卫生。如果曾经去过武汉,回来的时候一定不要忽视,一定要告诉医生什么情况,一定要做针对性的措施,因为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动物的源头是哪一个。但是如果真的有这个病毒的时候,找钟南山院士就可以了。2003年非典和2012年中东的病毒,有一个药对两个冠状病毒都是有作用的,所以我们相信应该是有效的。 袁国勇:这样有一段时间以后,很多病人已经好转了,拿他们的血型,看他们有没有抗体。通过抗体去帮助这些病人。很多对付病毒的方案已经存在,我们相信我们的仪器。 李兰娟院士:刚才钟院士已经把疫情给大家做了非常好的介绍,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对疫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已经大幅度提高,能够尽快地把病原检定出来,发现在什么地方。我们国家从非典以后已经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防控体系,每个医院都有发烧门诊,我们也有检测手段,尤其这次新的传染病来了以后,我们短时间把试剂研制出来。到医院检测以后,患者有没有到武汉出差,有没有相关病人的接触史,如果检测出来全部阴性就排除了。阳性也不要怕,尤其我们各个省都有定点医院。前段时间专家组已经制订了防控治疗的方案,市民有发烧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去。 李兰娟院士:现在国家的病原学检测、全面防控已经有非常好的基础。现在全国各地都已经建立起一套安全的门诊防控体系,也有一套治疗方法、抢救方法,有很多病人我们也都抢救过来。总体来讲我们国家的救治队伍还是比较完善的。大家不要怕,即使得了也不可怕,及时到医院去,因为我们国家医疗卫生发展非常快。 李兰娟院士:我认为新闻媒体应该报道医务人员的辛苦,医务人员日日夜夜守护在病人身边,所以希望媒体能更加地关注医务人员白衣天使的精神,真正的医务人员都是围绕病人,不惜家庭、不惜个人的安危都在救治病人的第一线。对于那些伤医的事件应该坚决地制止,医务人员都是为了病人在努力地救治。 问题4:我是新华社记者,钟南山院士,当前疫情防治工作有什么难点?您又有什么建议?马上春运了,您对人口的流动是否有一些预警的提示,对后期疫情的发展有什么研判? 钟南山院士:一开始讲了,武汉地区有一些疫情报告,所以防控还是要针对武汉。首先武汉减少输出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除非极为重要的事情,一般不要去武汉。其次是输出,另一个就是防止外面的感染。武汉应该有一个比较严格的口岸检查,应该设立火车站、机场筛查检测这样一个措施。监测防控的标准,首先还是体温,要是有些发烧、发热症状,特别是有体温不正常的,我们建议这些人应该被强制性地控制在本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点。 钟南山院士:当然了,戴口罩防治这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被传染得病的话跟这个也是有关系的。在珠海,有对夫妇确实在离开武汉的时候症状并不是很明显,结果后面检测他们的女儿被传染了,就是因为没有戴口罩。 钟南山院士:目前,防控最有效的办法还是早发现、早诊断,还有及时接受治疗、隔离。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说,同样的,对于已经诊断或者将要确诊的病人进行有效地隔离,也是极为重要的。 钟南山院士:刚才李院士也谈了,我们要在不同的地区开展病情研究,这是得到国务院批准的。到现在为止,针对病情还没有特效药。说实在的,17年前的非典到这个阶段为止也没有特效药,非常难。但现在确实有进展,我们在做一些实验观察,比如刚才袁院士讲到对冠状病毒有一些研究,我们正在进行动物实验,同时也对一些候选的中药进行观察研究。病情研究不能靠碰运气,科学研究要跟上,这也是我们现在非常重要的一步措施。 钟南山院士:回到刚才你说的问题,对前景有什么看法?我认为各政府的领导要负起责任来,不单纯是卫健委的问题。现在病情发展正处于一个节骨眼上,因为春运的40天里,我们估计得病的人数还会有增加。但是刚才几位都讲了,我们不希望病情会呈链式的发展,那么我们要防什么呢?重点就是要防止它的传播,要害之处就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一些超级传播者,这些超级传播者,它们的生物规律很难讲清楚,它们在体内,是怎么由传播者变成超级传播者的,这个不清楚。所以假如说能够及时预防、隔离、观察,不让它传播的话,那超级传播者产生的几率就降低许多。 钟南山院士:得病人数在春节期间会有增加,但不会增加很多。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在大家共同努力下会慢慢有一个比较好比较稳定的疫情结果,这是最理想的。现在及时提醒大家了,领导、政府、医务人员、社会都关心了,我们属地领导也要负起责任,谈到这个我们是有信心把疫情控制的。 钟南山院士:另外我本人也是很有信心的,现在的情况不会重复17年前非典的情况。因为目前我们也就花了2周时间,就把病情定位在了新型冠状病毒。再加上我们有很好的监控手段以及隔离制度,我不相信它会像17年前非典造成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害那样大。 问题5:对于春运出行的民众来讲,有什么提示吗? 钟南山院士:如果感觉到身体不舒服,就不要春运出行了,尤其是身体发烧,尤其是身在武汉。假如说发烧还要出行回老家的话,相关部门检测到后应该强制性地禁止他们出去。这是要提高防范级别,而不是单纯的劝阻。 钟南山院士:首先我们出行要有一个适合出行的状况,如果说有点发烧、有点不舒服,那还出去不合适。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要注意洗手、要保持睡眠等等,和一般要注意的地方比没有什么特殊的。 钟南山院士:春运是一个漫长的迁移过程,火车非常挤,现在已经有很多人病了,而且很多人也已经外出了,所以目前不见得有特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