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omasD ThomasD
关注数: 9 粉丝数: 58 发帖数: 6,747 关注贴吧数: 13
2011中超票房收入国安2000万最高 鲁沪没落垫底 中超俱乐部的收入相对来说比较单调,除了广告赞助外,门票收入也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以上赛季为例,恒大、国安以及陕西堪称中超金牌球市,而青岛等球队则是票房毒药。上座率和票房有直接关联,不过有的俱乐部票价低且赠票太多,因此良好的上座率并不一定能体现出好的票房收入。 2011赛季中超,广州恒大(俱乐部官方微博)的场均上座率高达45666人,而国安超过40000人排名第二,陕西人和则排名第三。之后是辽宁宏运、天津泰达、江苏舜天、大连实德、河南建业,这些球队的上座率都在15000人以上。亚泰13835人排名第9,山东鲁能紧随其后,之后是南昌衡源、深圳红钻。申花、绿城、中能以及谢菲联排名最后四位,他们的上座率都没超过10000人。 而从票房收入来看,北京国安最终以约2000万元成为上赛季的票房收入冠军,恒大则以1700万元左右排名第二,而陕西人和上座率超过27000人,但票房收入只有800多万元。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申花作为中国经济中心的豪门球队,票房收入竟然排名倒数第二,而中超史上第一豪门、上赛季参加了亚冠的鲁能排名倒数第一,倒是让人吃惊。 鲁能和申花的上座率不是中超最低,但门票收入却排名后两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两支球队上赛季的战绩都相当糟糕,申花排名第11,鲁能创下队史征战中超的最差排名。很多铁杆球迷根本无法接受球队糟糕的表现,因此拒绝到现场观战。而俱乐部为了吸引更多的球迷到现场观战,球票价格一跌再跌。即便这样,鲁沪的上座率也没有显著提升,更多情况下送出很多赠票,门票收入过低也就很正常了。 上座率随同球队成绩出现大幅波动,这在中超赛场体现的非常明显。很多球迷认为成绩是吸引他们看球的核心标准,这和欧洲赛场“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你永远不会独行”等口号有着显著差别。中超赛场上,一旦球队成绩不佳,就会从根本动摇球队的上座率数据,这其实也体现出中国体育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 当然,申花和鲁能排名两两位固然不可喜,但10家俱乐部的票房收入没超过500万元,这显然是一个糟糕的数据。而且中超俱乐部的票房收入只占俱乐部总收入的12%,和NBA以及英超票房收入占总收入30%以上的数据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所以说,中国足球的发展,不只是球员竞技水平的提高,根植球迷文化其实也是中国足球的一项重要环节。
放个马后炮。半夜睡不着想起的,欢迎砸砖 现在的申鑫不缺斗志,也不缺支持这支球队的球迷,缺什么?缺的就是属于自己的特色。从俱乐部决定回归上海之后作出的种种举措,无一不体现出这一点。 首先是名字:“申鑫?”。 也许有些人会说,这名字不错啊,和申花遥相呼应。可要知道,“申花”这名字,最初不过就是个热水器的牌子罢了,在一代代申花人的努力下,才将这个本来没什么特殊含义的热水器牌子,升华成了一种上海足坛的象征,这不仅仅是将队名上加个“申”字所能够追上的。况且,这又不是大家族起名字,同一个辈分的人中间都用同一个字,“申”字辈么。与其用这种类似的名字,还不如用一个全新的名字,通过一代代球员的努力,将自己所独有的队名做到和“申花”这个名字一样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这更有意义。 接着是颜色:“蓝色?” 因为是上海,上海靠海,海是蓝色的,所以要蓝色?这纯粹瞎扯蛋嘛,与隔壁想冲不说,想要体现上海的颜色,除了蓝色,难道没有其他颜色了?有,当然有。市花白玉兰,白色。母亲河黄浦江,黄色。这都是能够比蓝色更能够代表上海的颜色,这都是上海的颜色。 最后是队徽:“金鸡独立?”。 这点得结合上一点来说,且不论黄色的鸡连自己的球迷都会觉得是三黄鸡这点,倘若真的准备把主色调定位蓝色的话,那新队徽弄成红黄两色的不觉得很违和么,如果队服还是现在的红黄两色的话,那倒是挺配的。像是绿毛,队徽是绿的,他们也一身绿;隔壁队徽是蓝的,外加一点红,他们也是红蓝搭配的。更别说国外那些球队了。 看来看去,俱乐部既想摆脱原先的影子,又想通过模仿的捷径快速融入上海,结果呢?留给隔壁话柄,让他们觉得球队抄袭隔壁来抢班夺权的,又使得自己的球迷手足无措,至今连球迷会的名字都无法定下,上海的蓝色金鸡,让我们起什么名字来应援他?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