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已来🌀🌀🌀
Filltrue
科学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26
粉丝数: 76
发帖数: 2,931
关注贴吧数: 28
T430升级成SSD怎么放更合理? 原本HDD位置可以放,光驱位也可以改装成硬盘托架。 HDD位置只能放7mm的盘,好在SATA接口的SSD基本上都是7mm厚的。但SSD发热量可能比HDD还大,而且尽量让SSD保持低温还是有好处的,放这个位置是不是不太合适? ODD位置可以放,空间还很大,按说散热更好,但缺点是系统认为那是一个可以热插拔的eSATA, 如果装系统盘的话,总担心点U盘拔出会把系统盘离线了。
光驱位硬盘托架点灯是什么颜色? 我有几个托架,基本上都是红蓝色吧,兼电源指示和读写指示。 我发现一个怪现象,放一个SSD进去,LED为红色,读写的时候闪蓝灯;换另一个SSD进去,LED为蓝色,读写的时候闪红灯。 这正常吗?是什么原理点灯的?
QLC将成为传家宝 东芝开始研讨PLC的可行性 一提到QLC,很多朋友仍然心存顾虑。虽然很多消费者已经接受TLC,但寿命、速度更低的QLC着实让人很难接受。目前采用QLC的产品已经上市,从目前来看,QLC的可靠性还不错。当然由于推出时间还比较短,所以暂时无法下定论。不过就在大家还对QLC心存疑虑的时候,PLC(5-bit)似乎将要到来。 PLC PLC的全称为Penta Level Cells,也就是每个闪存单元中将会容纳5bit位元。在2019 FMS国际闪存会议上,东芝就PLC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虽然PLC只是处于这种探讨的阶段,但不可否认,闪存厂已经对PLC进行研究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QLC迟早会成为主流,并且带动闪存容量的大幅提升。不过从目前来看,通过QLC超越机械硬盘容量还有一定难度,只能说可以打成平手,所以未来PLC很有可能会到来。届时固态硬盘容量将会超越机械硬盘,但持续读写速度和寿命方面就不好说了。
这**电源键 见过这么**的设计么?我盲打按删除键,它就休眠一次
英特尔S3520外壳光泽是不是有些怪?感觉脏脏的,这种磨砂面没有光面那种梦幻花纹。你的呢?是不是有所不同?
INTEL企业级SSD工具功能 翻译得不好不要怪我,怪“百度翻译”,我只是修改编辑审核了一下。 -------- 华丽的分割线 -------- 详细描述:Intel®SSD数据中心工具(Intel®SSD DCT) 注意:Windows Server 2008*和Windows Server 2012*附带的内置NVMe*驱动程序不允许将管理命令传递给NVMe驱动器。因此,Intel®SSD数据中心工具需要Intel®SSD NVMe驱动程序才能正常工作。访问Intel®SSD NVMe驱动程序。 目的:Intel®SSD数据中心工具是用于Intel®SSD数据中心系列中的SSD的驱动器管理工具。它为基于SATA和PCIe*的数据中心Intel SSD提供以下主要功能: ● 检测连接到主机系统的基于PCIe/NVMe和SATA的Intel®SSD数据中心设备。 ● 解析Intel®SSD的标识设备信息。 ● 解析Intel®SSD的SMART信息。 ● 通过更改Intel®SSD的最大LBA设置来调整其可用存储容量。 ● 更新Intel®SSD固件:该工具为所有支持的SSD携带固件包。当显示驱动器信息时,该工具将指示是否有新的固件版本可用。该工具不会更新工程样本驱动器上的固件。 ● 计算驱动寿命(耐久性分析功能)。 ● 启用/禁用延迟跟踪。 ● 分析读写命令延迟跟踪日志。 ● 读取和/或修改PCIe NVMe系列驱动器的SM总线地址。 ● 设置功率调节器模式(供应商独有功能)。支持三种模式: 0:PCIe NVMe设备为25瓦;PCIe NVMe X8设备为40瓦;SATA设备不受限制。 1:PCIe NVMe设备为20瓦;PCIe NVMe X8设备为35瓦;SATA设备为典型值(7瓦)。 2:PCIe NVMe设备为10瓦;PCIe NVMe X8设备为25瓦;SATA设备为低功耗值(5瓦)。 Intel®SSD数据中心工具具有适用于Windows*和Linux*的命令行界面(CLI)。
超薄笔记本NVMe 2280升级用哪个? 原厂是PM961 256G,散热不好,动不动55度。 HP战66用,常作视频处理学习与作业。 把HDD换成5100pro当素材库了,寻思这系统盘也升级一把。
BX300出现卡顿了 本来用得好好的,最近听说它容易坏,把它换下来放到不重要的机器上去用,重新分区后装系统,出现严重卡顿,有些操作突然就不动了,等几分钟才恢复过来。仔细一看,凡是要写盘的应用就很容易卡住,不写盘的应用就可以切换过去继续操作。 这是要挂的节奏?
请问2019年什么时间放暑假? 找了半天也没找到院历不知道什么时间放假不好订票
U.2转接卡,征集需求 看了山寨的U.2转接卡很多了,没一个满意的,打算自己开一片算了,同时福利给吧友。 现征集一下需求,看看各位垃圾佬希望U.2转接卡做成什么样子。
M.2散热器DIY怎么固定好? 之前买转接卡的时候送了一块散热片,带2个橡皮筋,没多久那玩意自行断裂了,于是取下不用了,但温升30度有点大,把散热片贴上去温升才15度,所以,还是要想办法固定才好。 我试过用扎带,要很小心的,SSD背面有很多很小很小的电容(0201封装),很容易碰掉。而且扎带有点硬,我没软一些扎带推荐? 另一个问题是M.2 SSD卡进去后2280、22110都普遍拱起变形,用扎带一般只扎2条,只能保证局部贴到IC上。
手贱,加减内存跑Win7 笔记本原来4G内存,跑Win7旗舰版,加一条4G,共8G,体验变化不大,往下减到2G,略有延缓感,但也不明显,把另一台也减到2G试试,结果非常难以忍受,开机到桌面键鼠反应迟钝,开两个浏览器,几乎无法忍受的慢 都是2G,差别为什么这么大呢?嗯,第一台用了固态盘,第二台还是HDD。2GB跑Win7,内存占用率80%,当需要更多时,往往会分配虚拟内存,即用磁盘模拟内存来跑,SSD/HDD差别就出来了。 Win7还是配多点内存好,还有SSD
JM605神器,翻出这以一个玩意儿来 4片三星Flash开成16GB,mSATA 接口,貌似当U盘也不行了,值不了一个盒子钱。坏块数和擦除次数都多性能,果然跟U盘差不多
镁光M4终于查到写入量了 看SMART看不到写入量,只能看到已经使用寿命一项(CA),一直是0%,用Storage Executive也看不到更多的。 用HWiNFO看,在Device Statistics终于看到了,哈哈,我这枚M4用了2051个小时,写入1.4TB, 已经用掉4%耐久指标。看来M4 128G只给了36TBW耐久度,相当于300次PE Cycle
NVMe SSD要注意散热,M.2散热效果必须的 NVMe协议的盘有3种:PCIe卡、U.2、M.2等,前两种就不说了,都是有良好的散热条件的,M.2多是考虑笔记本用途的,散热条件很不好,加上空间太小,散热片都没有,SSD主控很容易过热挂掉。 下图是HP EX920 256GB的盘测试时的温度,最高温度比最低温度高30度,差不多就是30度温升吧,高达66度,对于芯片来说问题倒不大,但这类芯片是塑封的,散热不好,加上测量的温度点可能不是片芯温度,66度显然不安全。加上散热片以后,温升才15度。
低功耗CPU还是很清凉的,跑5个小时压力,完全可控 我用的是10核心服务器CPU装的小型台式机(mATX主板),跑5个多小时,最高结温才70度,离105度上限还有不少距离。CPU部分功耗38W, 连内存控制器在内整个芯片才50W, 虽然这颗CPU TDP为70W, 主要还是给睿频一些散热裕量。 不过,主板比较差,测量CPU温度居然没有用CPU内部的DTS,线性度和偏差都很大,差10多度。 CPU高温跑跑问题不大,内存跑压力,内存条的温度达到85度,几乎是上限了,看来散热风扇控制策略要变一下才是。下图是110个循环的内存压力测试截图。
华强北山寨内存水平提高了,拆机内存条做减法 我买了2条DDR3 1600 UDIMM给台式机用,咸鱼卖家信誓旦旦说是拆机条,收到以后粗一看果然是拆机条。但是,细看有问题,它原来是单面9片颗粒的条,中间那片被焊下来了,只剩下个光秃秃的参差不齐的焊盘,明显是ECC UDIMM取掉了ECC的那片颗粒,然后用易碎贴盖住。当然,仅仅这样,它是不能变成普通UDIMM的,SPD还得改,接到系统里一看,内存条的型号不对,2条系列号也是相同编号,DIMM类型改为UDIMM了。 防不胜防啊! 我没退货,跑了5个小时memtest64,如原厂一般稳定,毕竟只是做减法,虽然原装的完整性不再,但品质基本可控,还是图个便宜,用着吧。
买辣条送企业级SSD,Micron 5100 pro到手 960GB eTLC企业级固态,准备装到超薄图形工作站——战66 中去。 #镁光##企业级固态硬盘##站66##图形工作站#
企业级跟消费级SSD还是有很大的不同,不仅仅是耐用度 刚看JESD218B-01标准,定义用户级与企业级的从5个方面要求的: 一、工作负载 企业级要持续地提供服务,而用户级只需要响应人的请求,差别很大,所以,用户级的盘会模拟SLC写入作缓冲,看起来响应很好,测试很好看,缺点是伤颗粒。JESD219规定了企业级工作负载的数据分布,对客户端还没定出标准。 二、使用环境要求 客户端要求每天8小时,环境温度不高于40度。企业级的要求是每天24小时,环境温度不高于55度。注意,这里仅仅是指环境温度,不是咱们看到的SSD自己测的温度,因为散热条件不同,实际芯片的温度不好确定,一般来说,主控芯片结温过高会影响其寿命,而颗粒温度会影响其断电保持数据的时间。每个盘的测量温度方法、测量点不同,甚至温度都没有标定,实际看到60度的温度,可能结温超过芯片安全工作温度也完全可能。 三、断电数据保持时间 客户端要求不高于30度时保持时间不少于1年,企业级要求不高于40度的条件下不少于3个月。如果想用SSD当仓库盘,估计没哪个厂商愿意。温度高5度,保持时间缩了50%。象南方这么热的天气,平均温度不低于20度,若想仓库盘可靠地保持4年以上,看起来不那么靠谱。 四、FFR (Function failurere quirement) 写入过程中产生累计功能性错误的统计值,均要求不大于3% 五、UBER(Uncorrectable bit error ) 读出数据的不可纠正的错误比特率。 客户端要求不大于10的-15次方,这是什么意思呢?一般消费硬盘的这个指标是10的-14次方,SSD要比HDD低一个数量级,要求更严格了。而企业级SSD再低一个数量级。
换个问法,HP战66一代笔记本,升级1TB方案 14寸高色域MX150独显绘图笔记本,原配256G SSD + 500G HDD,7mm HDD 没法升级了,想配个1TB SSD,是M.2升级还是SATA升级好?SATA散热好点吧?找个金属壳的
镁光 5100 PRO 960GB上哪家的车靠谱? 我找个全新的,数据比盘本身重要,所以,不能太不注意盘的质量。 咸鱼上的650元的行不?
牙膏厂SSD烧了,有招没? 牙膏厂SSD烧了,有招没?
想给超薄笔记本升级一下硬盘(500GB->1TB),发现这个很难 原机配的是7mm厚的2.5寸500GB盘,一直很奇怪,为什么HP这么大牌子配这么小的盘,到处都是几个TB的时代了。 后来想自己换一个,发现一个现象,7mm超薄的盘都有一个特点——硬盘缓存都是128MB的,以前都是8MB\16MB,现在为什么搞这么大?RAM便宜?逻辑上不通啊! 有人说,那叫叠瓦盘,还是单碟的,把记录密度提高了,缺点是顺序读写性能不错,但随机写入数据完全依赖缓存,当写入大量数据的时候,譬如超过128MB的时候,写入速度会骤然变慢…… 硬盘本来就够慢的,这下再来个缓外降速,那怎么用啊?! 索性忍忍,等1TB SSD降到500块以内再升级?
追忆,恍若隔世——千元SSD之王 OCZ Agility3 120G 2012年3月,120G/128G SSD差不多降到千元级,开始进入普通消费阶层,给电脑发烧友和游戏玩家带来福音。 本来发了一个贴,结果给系统吞了,总是在违规 先这么起个头,2楼我补充图片。
这个性价比更好,480G只要399 618活动
天哪!这盘还能用吗? 读取错误、寻道错误这么高! 这是一块希捷2.5寸7mm厚的500G盘,放在Thinkpad T430里当台式机用的,平时比较爱惜
MLC盘怎么样,请帮看M4去还是留?这不是我的第一块SSD, MLC盘怎么样,请帮看M4去还是留? 这不是我的第一块SSD,本来只为买mSATA款给Thinkpad用,后来又买了SATA款。虽然都是128G,但它俩不应该都同名。
请教三星SM963这两个温度是指什么温度?
CrystalDiskMark还准吧?我越来越喜欢了! 平时这个盘用得最多,今天测了一下,果然,很不错的!
笔记本配多大内存合适? 我的电脑是Thinkpad T430, CPU是i7-3540M (双核,3.0~3.7GHz),8GB DDR3 1600, Win7 x64 现在内存便宜了,有必要升级到16GB内存么? 我喜欢开一个RAM Disk,编译时方便,开发全编译一次,往硬盘写的话临时文件的话要1小时左右,往RAM Disk写,不到5分钟。临时文件也不多,开500MB足够。
MLC盘怎样?请帮看看SP920 平面MLC颗粒,CDl看不到写入量,容易坏吗?TBW是多少?我就办公用用,通电时间长,但没写多少。
威刚SP920固态盘如何看写入量? 我用CrystalDiskInfo没看到具体的写入量,看到有一项数字,可能是,但不知道是什么单位。
要升级到Win10吗? 美工制图用,Win7还是Win10好?Win10有没好的源下载,敬请推荐,谢谢
HP EX920这是怎么了? 之前用的是系统的驱动,用AS SSD Benchmark测到这样的结果:下了一个官方驱动以后,没到是这样的:之前用CDM测的结果是这样的:用了官方驱动以后是这样的:肿么肥四捏?
HP EX920 ASSSD性能求助 之前用的是系统的驱动,用AS SSD Benchmark测到这样的结果:后来上了官方的驱动,结果是这样的:但用其它软件测试的结果,却不是这样的。
翻了个咸鱼车,Intel S3700传家宝 牙膏厂的SSD,OEM版,看不到写入量,相当于清0盘。
不能显示图片了,无论IE还是360浏览器,求救 在SM963上装的系统有这个问题,其它的系统都没这个问题。 这个要怎么查?
有没NVMe spec? 想了解一下协议,谢~
实锤了,清0盘现形——SM963 先到三星官网搜索DCToolkit,下载一个数据中心SSD用的工具。 先运行-L命令,列出所有的磁盘。 再用-NG -l命令,列出NVME SSD剩余寿命,很不幸,下图就是清0盘的寿命——0%
Number of Error Information Log Entries暴增,有解吗? ● NVMe SSD:三星SM963 480GB 产品编号:MZ1KW480HMHQ-000MV 容量:标称值 480GB 接口:PCIe 3.0 x4 顺序性能:读1200MB/s, 写900MB/s 随机性能:读280KIOPS,写23KIOPS 耐写性:3.6DWPD(5年),折算为总写入量 3200TB Form Factor: M.2 20110 SSD常用的工具测试如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等测试结果都正常。 CrystalDiskInfo检查SM963这块盘的SMART信息,发现Number of Error Information Log Entries在增加,可能与BIOS无关,因为克隆系统盘造成太多次死机和异常断电相关,前天一天才增长到1,昨天一天就增长到4位16进制数了,好恐怖啊!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