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布里之春☜ qyx488
关注数: 6 粉丝数: 598 发帖数: 13,568 关注贴吧数: 49
9月河北已现三个全优天 本月好天将集中“爆发” 9月河北已现三个全优天   秋高气爽,蓝天白云。昨日,石家庄空气质量为一级优,这也是今年以来省会出现的第51个一级天,比去年同期多了16天。同时,进入9月以来,全省11个设区市已出现三个“全优天”。   ■ 9月好天集中“爆发”   最近,“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不再只是歌词,省会连续晴好的天气已接连给市民朋友送来如此美景。只要抬头,就能看到犹如唯美大片的美景——澄净如洗的天空湛蓝清爽,朵朵白云懒散徜徉。而经常朦胧的西山再现玲珑的曲线。   据石市环境监测中心监测,进入9月以来,省会出现8个一级天,其余均为二级天,没有一天有污染,首要污染物只有可吸入颗粒物一种。另据统计,今年以来,石家庄的一级天数达到51个,比去年同期多出了16天。   “按照往年的经验,9月中旬将是一级好天集中出现的时间段。”石家庄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张灵芝说,空气质量好坏与刮风和降雨有很大关系,每年的夏末秋初一级好天往往比较多,初秋的9月中旬更是一级天的“爆发季”,而10月1日前后会出现灰霾天气。   ■ 昨全省10地级市一级天   不但省会市民享受着好天儿,全省的空气状况也是特别好,各地网友纷纷感叹“最近的天气简直太棒了”。据河北省环境监测站统计,昨日除唐山为二级良外,其余10个设区市全部为一级优的好天。   河北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进入9月份以来,河北已出现三个“全优天”(即11个设区市全部为一级天),分别为3日、4日、13日。“全省11个设区市全部是一级天,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位负责人说。    追访   近期为何这么多一级天?   省气象局气象服务首席专家郭迎春说,进入夏末秋初后,我省开始受冬季风影响,多遇到带来晴好天气的西北风、西风等。近日来,冷空气连续送来大风天气,空气中的悬浮物迅速扩散。此外,近日全省受高压控制,上空多为中高云,为一级天提供了良好的气象条件。   “风和雨是送来好天的两个重要因素,由于今年夏季河北降水较多,对污染物有较强的冲刷作用,雨后又出现大风,因此一级好天频频出现。”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说。■文/本报记者解保童 蔡静   ■摄/本报记者王勇博
没“断奶”:大一新生刚到学校吵着要回家 “妈妈,我想回家,不想在这儿上学!”王女士家住湖南,女儿今年考上了武汉一所一本高校,全家都很高兴。可刚把孩子送到学校,还在回家的路上,她就接到了女儿带着哭腔的电话。   昨日,武汉科技大学(微博)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胡一文接受采访时说,每年9月,因为不适应大学生活而就诊的大学生比平时猛增一倍。   王女士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从未离开家。为了让女儿适应大学生活,父母提前陪她待了一个星期。“没想到,我和她爸爸刚走,她就一天几个电话打来,哭着要回家,说生活不习惯,地方又陌生,没有认识的人,同学之间很冷淡,宿舍十几个人,洗澡也不方便,饭也吃不好,觉也睡不好。烦躁的时候,头发一抓就掉一把……总之,一切都不如意,她一天也不想在学校待下去。”王女士只好请假来到女儿学校又陪了几天。但她一说要走,女儿就眼泪汪汪的。   家住武汉的梁先生最近也很苦恼。儿子今年考上了北京一所重点高校,虽然没有哭闹着要回家,但在高手林立的大学里有点郁郁寡欢,有一次给家里打电话说想退学,因为“强人太多,没有存在感”。   胡一文介绍,进入大学,意味着学生要建立一个新的交际圈,这对于许多一直待在父母身边的独生子女来说,出现情绪反复和不适应的感觉是很常见的,大多数学生能在“十一”后调整好情绪,但也有少部分人始终无法进入角色,甚至发展到退学的地步。   胡一文分析,难适应的学生多半是父母把一切事情大包大揽,自己自理能力差,没有受过挫折。而且,如今国内大部分学校最重视的是学习,对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应对挫折等“生活课”的教育严重缺失。现在新生进入大学,面临建立交际圈、应对挫折等问题。另外,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发生了变化,这一切也都是新生进入大学后不适应的原因。   如何应对新生的不适应?胡一文建议,从预防角度说,家长(微博)从小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能力,不要事事迁就,并适时进行挫折教育。“最好让孩子从高中时就开始住校。据我观察,从高中就住校的孩子极少出现适应不良。而且,高中生的个性还在形成之中,出现问题更容易调节,为大学的独立做好铺垫”。   对于入校后出现适应不良的学生,胡一文建议家长从现在开始学会放手,不要一味呵护和代替,要规定孩子打电话的时间,不能动不动就答应孩子回家或家长来学校看望等要求,要鼓励孩子面对新的生活。其次,学生本身也要迈出独立的“第一步”,积极参加喜爱的社团活动,找到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调整心情,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可以抽时间到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力争融入同学之中。 (楚天金报 记者高琛琛)
90后大一新生报道五大“雷人”事件 新浪教育(微** 开学季,刚经历过高考(微博)的同学陆续到大学报到了。去大学求学,是多数同学第一次离开家。今年大学新生报道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一部分90后的大学新生们是怎么走出他们大学第一步的呢?让我们来盘点一下新生报道的雷人事件:   1. 母亲备30双袜子给儿子上大学换洗   枝江市仙女镇一男生考上湖北科技学院(位于咸宁市)昨天,该男生妈妈谭女士担心儿子生活不能自理,竟给儿子备了30双袜子换洗,还约定一个月后到学校为儿子做次总清洗…… ————————————————————————————————————————   2. 一大学新生威胁父母 不买iphone4s不读书   8月27日下午,以为微博网友遇见学校一位大一新生,女孩站在一边,爸妈帮她办理完入学手续后,女生问:“你是不是带我去学校后面专卖店买苹果手机啊?”她的父母看起来是工薪族,神情很为难,女生见状发火了:“不买我就不在这读了,反正钱也交了,你们就后悔去吧!” ———————————————————————————————————————   3. 新生报到劳斯莱斯相送 开学如同“车展”   浙江大学(微博)城市学院新生入学的日子不仅人满为患,更是车满为患,其中不乏奔驰、宝马等豪车,因为价值数百万的劳斯莱斯现身,也让平时见多了豪车的学生们再度“耳目一新”。劳斯莱斯的现身,一位城院大三的学生拍下了这辆豪车并上传至网络,学校的学生们看到了纷纷表示“我等屌丝怎么活!”…… ————————————————————————————————————————   4. 全班仅一男:男女比例已成世界性两难问题   今年,南师大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一新生中只有1个男生,而整个南师大文科专业江苏计划招收的900个左右的名额中,男生也只有70多个。而在该校大三的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两个专业中,男生数竟然为0;文学院的江苏籍男生也仅有两人。“公主班”现象在南师大,尤其是文科专业中已是常态。有意思的是,即使是在以工科见长的东大,今年江苏新生中女生的比例也首次超过了男生。有专家称,“女生优势”正在席卷江苏高校…… ————————————————————————————————————————   5. 大学新生不愿“断奶” 家长(微博)陪读推高房租   十几年前,家境优越的孩子出国留学(微博),父母选择随孩子赴国外暂居,既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又能给予孩子精神支撑,被称作“陪读”一族。然而,时隔数年,随着90后大学新生入校,他们的父母也纷纷追随孩子,脱离熟悉的家乡赶赴陌生的城市,租住房子全天候给孩子“陪读”……
大学新生不愿“断奶” 家长陪读推高房租 十几年前,家境优越的孩子出国留学(微博),父母选择随孩子赴国外暂居,既照料孩子的日常生活,又能给予孩子精神支撑,被称作“陪读”一族。然而,时隔数年,随着90后大学新生入校,他们的父母也纷纷追随孩子,脱离熟悉的家乡赶赴陌生的城市,租住房子全天候给孩子“陪读”。   案例   沈阳男孩考上湖北一所重点大学,只因母亲不能陪读,大学新生的他决定退学   “我要退学明年考本地大学!”   眼下,正值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而18岁的沈阳男孩秦明(化名)随母亲刘女士赶到湖北的一所大学后,却因为母亲不能在自己身边陪读,说啥也不念了。9月4日,刘女士无奈向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求助,心理专家刘长辉为她解读了孩子的心理疾病症结。 父母离异儿子优异   “我要复读,明年考一所本地的大学,那样我就可以天天回家看到我妈啦!”这样幼稚的话,竟然是从一名18岁男孩嘴里说出来的!   秦明长得眉清目秀,性格内向,跟陌生人一说话就会脸红。刘女士说,她和丈夫早年离异,儿子由自己一人带大。从小学、初中到高中,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不仅上下学形影不离,就连晚上睡觉,母子俩也是睡在一张床上。令刘女士欣慰的是,儿子的学习从未让她操过心,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今年儿子高考(微博)成绩非常优异,考取了湖北省一所重点大学。整个暑假,母子俩都沉浸在欢喜的情绪中,还采购了大量的生活用品。   新生报到屡碰“钉子”   入学报到的日子近了,刘女士陪儿子乘火车赶到湖北的这所大学。天热、寝室人多、食堂饭菜不可口……一些问题接踵而至,刘女士放心不下儿子,一连在校外小旅馆住了好几天,不料儿子每晚都在熄灯后赶过来,非要跟母亲挤睡在一张床上。   “儿子同学中有的家长留下来陪读,可是我在沈阳有工作,而且父母年岁大了,离不开人,我不可能留在湖北呀!”刘女士哭红了眼睛说,由于儿子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在学校干什么都不顺利,特别是与操着浓厚方言的南方同学沟通更加困难……   一周后,秦明向母亲寻死觅活地说:“这所大学我念不了,带我回家吧!”   “分离焦虑”催生陪读   “这是典型的‘分离焦虑症’!”刘长辉说,心理学上,和亲密的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行为,被称“分离焦虑症”。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而这种不适应行为或情绪,依不同年龄,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例如:越小的孩子,会表现出来紧紧抱着父母不放、害怕、非常爱哭;而较大的孩子,则会有惧怕的表情出现、情绪非常不稳定、又叫又跳的、耍赖、哭躺在地上不起来等等。   对于18岁的秦明来说,与母亲相伴生活过久,形成过度的依赖,再加上母亲对儿子的溺爱,才导致秦明宁肯退学、复读,也不接受与母亲分离的残酷现实。   刘长辉采用“改变认知疗法”,对秦明予以心理治疗。同时,刘女士接受专家建议,决定暂时请假赴湖北给儿子当俩月陪读,逐渐帮儿子“断奶”自立。   各位大一新生及家长,您有相关心理困惑吗?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公益心理援助热线:23813000,心理专家会为您指点迷津。 “陪读”母亲扎堆推涨高校周边房价   又是一年开学季,又有一批新生家长不远千里陪着儿女来到大学报到或是陪读。 9月4日,记者赴辽宁大学(微博)、东北大学(微博)等高校附近,对此现象进行了采访。   母亲“病退”全程陪读   “已经来沈阳住一周了。”在沈阳南湖公园门口,操着南方口音的胡女士接受采访时说,她来自河南省驻马店,今年高考儿子发挥出色,以高分考入东北大学。儿子是独生子,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优异,在家里,除了学习,她和丈夫几乎把儿子的生活承包了。   眼看儿子念大学了,又是去人生地不熟的东北,气候、饮食等都不一样,“儿子连袜子都不会洗。”她感叹地说,夫妻俩几经商讨,最后决定,让原本上班的胡女士向单位办理了“病退”,专程来沈租房陪读。胡女士告诉记者,她在东北大学附近租了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套间,月租金1800元。
首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