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水荷香 伊水荷香
关注数: 34 粉丝数: 58 发帖数: 2,234 关注贴吧数: 10
彭店寨村王氏家族告文物部门霸占家传文物 村民王德军向记者展示博物馆颁发的收藏证书 核心提示清朝圣旨一道,圣旨楼一座,红蓝挽幛11幅,目前,这批国家三级文物在洛阳偃师市商城博物馆内,属于登记在册的国家文物。而在洛阳市伊滨区庞村镇彭店寨村王氏家族后人看来,这些应是他们家族的祖传宝贝。为此,王家后人状告偃师市文物部门“霸占”其家传文物,双方4次对簿公堂,争执的焦点一直围绕“12年前这批文物是捐献还是代管”而进行。今年6月1日,洛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做出终审判决,限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在判决生效后90日内对“捐献还是代管”重新作出认定。8月19日,偃师市文物旅游局做出认定,当年王家代表人的行为是捐赠行为,但王家后人拒绝认同此结果。 村民反映 家传文物交文物部门“代管”,却莫名变成了捐赠 在伊滨区庞村镇彭店寨村王氏祠堂内有多块墓碑,其中一块是嘉庆年间所立。据村民王德军说,这块墓碑的主人是王丙耀,清乾隆年间任有官职,族人所保存的文物就是他留下的。 王德军说,2000年,当时庞村镇隶属偃师市,偃师市文物部门到该村考察文物时,建议王氏族人将这些文物交由文物部门代为保管,以避免被盗、霉变、鼠咬、虫蛀等风险。 “起初,族人不愿将这些文物交给文物部门保管。”王德军说,后来经过反复做工作,2003年2月份,交给了文物部门。“其中两套挽幛十二幅,只交过去了十一幅,还有一幅在同族村民家中保存。当时文物部门还出具收条一份,将文物制作了文物入库登记卡,偃师市商城博物馆还为两名族人颁发了两张藏品收藏证。” 2010年10月,王氏族人以祭祖为由,向偃师市商城博物馆索要当年代管文物,但遭到拒绝。王德军说,文物部门告诉他,这批文物是王氏族人捐赠给国家,并办理了捐献手续,发放了奖金,不能随意归还。 “当初这些文物是交由文管部门暂存,并不是捐赠。”王德军说,确实发了钱,但这笔钱是作为修缮王氏祠堂的费用,并非捐献文物奖金。 走访中,王德军的说法得到村民王安详的证实。同时,不少王氏族人认为他们的家传文物被文物部门“霸占”了。 文物部门 文物属村民当年自愿捐赠,“代管”说法无依据 对此,偃师市文物部门提供了多份相关材料。其中一份材料是2015年8月19日,偃师市文物旅游局作出关于王氏族人所交文物属捐赠还是保管的确认说明。该说明称,2003年初,该村村民王应西(现已去世)与偃师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联系,称自家保存有“清朝圣旨”等物品,为防止文物受损和流失,故想捐赠给国家。随后,原文管会和商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到其家中查看。 2003年2月24日,博物馆为其办理了捐赠手续,并分两次为捐赠人颁发奖金3000元。之后,博物馆将该批文物登记造册,入库保存。以上行为表明,该批文物的性质已由“私有”变为国家财产了。 此外,通过对当年经手该文物的相关工作人员走访了解到,“偃师商城博物馆从来没有为民间人士保管文物的先例,所有捐献文物均依据博物馆有关规定进行登记、造册、入库后按照馆藏文物进行保管。”因此,该批文物交给偃师商城博物馆暂存说法没有依据,所以该批文物无法归还王家后人。
石林雪霁 是一个嶙峋耸立,冰雪覆盖,风霜酷寒,别有天地的景致,其位于洛阳东南约30公里伊滨区寇店镇水泉石窟以西的万安山上,这里海拔937.3米,是洛阳附近较高的山峰,为古都之南的天然屏障。这座山巍峨入云,林木葱茏,所谓“皇宫对嵩顶”,“云收中岳近”的诗句,便是指洛阳皇宫遥遥与万安山相对的形势。万安山又称“玉泉山”,《名胜志》说:“玉泉山在洛阳东南三十里,上有泉,水如碧玉色。泉上有白龙祠,祈祷甚应。”今山腰间不仅白龙祠依旧存在,祠侧还有一座玉泉寺,宋代欧阳修就曾游于此寺,并特撰文以记。祠,寺之前有一潭池,水清见底。山顶建有全石结构的祖师庙,其势雄奇难至。不过万安山上最令人惊叹的还是那峻极连天的峰峦,有的挺拔林立,犹如刀削斧劈一般,有的则象斜生的笋尖,可攀缘而上。每至冬季山巅积雪颇厚,犹如批上了一层银白的素装,而当雪住天晴,暖阳的光辉洒遍满山的时候,石林就会反射出绚烂的光彩,与壮丽的古都互相辉映。如果三伏炎夏季节,等上峰顶会使人立刻有“清凉到此顿疑仙”的感觉。 石林雪霁,“洛阳八小景”之一。在洛阳城的东南,有座高大的石山,当地人叫做石林山,又名大石山,玉泉山,黄花山等,通称万安山。此山面对洛阳,居伊阙之东,紧连嵩岳,耸然起于洛(洛龙区)、偃(偃师市)、登(登封市)三县交界处。山上多名胜古迹,昔日为游览胜地。石林雪霁图由于此山是洛阳境内最高之山,每当冬季大雪转晴之后,其他山上的雪都已融化了,唯有此山,皑皑白雪,茫茫一片,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反射出奇异的光彩。特别是在月明风清之夜,皑皑白雪,巍然屹立在银灰色的世界里,远远望去,犹如仙山琼宇,使人有置身于童话世界之感。东都漫士《洛阳赋》:“伊水河畔,午桥碧草;万安山上,石林雪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