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去控制 Shi去控制
关注数: 40 粉丝数: 374 发帖数: 2,358 关注贴吧数: 30
朱俊你都做了点什么?    杜威的转会风波成为上周国内足球新闻的一个焦点,而随着几方博弈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关于申花的一些“内幕”被“气昏了头”的球员所曝光出来。无论是杜威、郜林还是孙吉,再加上此前离开球队的吴伟超、肖战波、张玉宁等等响当当的名字,还有教练吴金贵,他们无一不是带着一股子怨气离开的。      “欠薪”,成为了他们的共同话题,他们讲述起那些“阴谋”“阳谋”,用自己的切身之痛来感觉这家俱乐部的权术高明。而从这些老申花前辈那里,现在的申花球员是不是也应该吸取些教训呢?      阴谋:      1,小心,他的公章没有带      主角:吴金贵等      情况:吴金贵从2007年的下半年重新回到了申花俱乐部,并且在2008年年初和俱乐部签订了3年的工作合同,但是在9月份被俱乐部莫名辞退。当年年底,吴金贵前往浙江绿城俱乐部担任副总经理的时候,申花忽然表示“金贵需要支付违约费10万美元”,由此引发了吴金贵的反击:“他欠我薪水的事情还没完呢!”      吴金贵回忆了当08年年初和朱骏签约时候的场景:      当初我们签订的合同的时候,在朱骏的办公室,我在合同文件上签了字。他说,他没有带俱乐部的印章,说要拿回去盖好章之后给我。俱乐部办公室居然没有印章,后来想想这个事情也很蹊跷。工作合同都应该是一式三份,但是我只签署了两份。现在想想,他们可能会说,“还有一份在金贵那里”。他说后面会让人事经理把工作合同给我,我后来去要,但是一直没有要到。      据悉,大部分球员的手中都没有申花俱乐部的合同,只有少数有个人经纪人的用过据理力争才把合同原本拿到了手中。      2,小心,B合同来自香港”      主角:杜威等情况:      事实上,那些拿着年薪的核心球员,都会遭遇到这样的情况。A合同中,每个球员每月将拿到3万左右的工资;而他们更重要的收入来源来自B合同,那些才是所谈妥的年薪的大部分,甚至占到了八成以上。究其原因,还是源于中国足协自欺欺人的“限薪令”,正是这多此一举的举动,让申花有了新的玩法。      导致申花与杜威发生纠纷的是2007年,一家香港公司(即B合同的甲方)与杜威签订的长达两年的合同,杜威要求申花俱乐部支付余下的98万。但是按照中国足协备案的双方2009年年初签订的工作合同(A合同),申花并没有欠薪。所以申花认为,申花与杜威并无欠薪。“虽然香港公司与申花有关联关系,但他们毕竟是独立法人,与申花无关。”申花人士认为,杜威他们如果要起诉,对象也是那家香港公司。      然而由于地域的特殊性,作为大陆公民来告一家香港公司,在流程上非常复杂。“这本身就是个套,但那个时候不由得你想那么多。”杜威表示,“现在申花既然承认了这份合同,就要履行起责任来,做人应该讲点基本的诚信。”      3,小心,那些字被遮住了      主角:申花球员情况:      文字游戏,这是申花喜欢玩的,因为只要动几个字就能够混淆概念,由此可以省下不小的一笔钱。另一方面,或许也有人在享受这种小聪明带来的成就感,因为这确实让一些天性豪爽的球员目瞪口呆——他们见过不给钱的,还没见过这样不给钱的。      “他在发赢球奖金的时候,会让球员写下收据——‘收到薪水X万元’。到了年底,朱骏让财务部把这些收讫集起来,来抵充他们高额的年薪。”一位球员娓娓道来,甚至有的时候,俱乐部的人会让拿到现钱的人在一张单子上签字,而单子的上的内容是被部分遮住的。“至于奖金,朱骏会说——‘踢得好,有奖金;相应的,踢得不好是不是应该罚款呵?’”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