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叶好龙 鲁叶好龙
关注数: 132 粉丝数: 32 发帖数: 7,646 关注贴吧数: 5
当路德被逆流时 在风起云涌的宗教改革大浪中,马丁.路德再次重申了得救的基本教义,即“因信称义”,把基督教归向了耶稣的教导,为信徒得救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他又提出“信多少,得救就有多少”这一点即明确了人是靠信仰得救,从另一方面也呼应了当时兴起的人文主义的复兴,为人类科学、文学、社会、国家组织等开拓了视野,解放了束缚。 他的思想是荣美的,我们因此而蒙福。 但在另一方面,由于人文主义的过度发酵,使人过于相信人的能力,而轻视了上帝。 在这种情形下,一些人如尼采,他们继续古希腊人的人本思想,认为人的能力是接近无限的,人即是万物之灵,就不受万物限制,高居万物之上。 人类的一时成功,使人类盲目,甚至提出“上帝死了”这一口号。 于是以德国成为二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的 ,思想源头就有狂妄相信人的力量甚至超人,无论德皇威廉二世还是希特勒,都受到这种思潮的影响。 可是“上帝仍活着”,因为他是永恒存在的。他只不过是在按他不变的至高意志决定人类的命运。 而英美国家没跌入这一泥坑,很大程度上是改革宗强调上帝的权威,在欧洲大陆普遍盲目“崇智”“轻神”的情况下,仍独善其身。广大信徒仍坚信上帝的主权与大能,他不是泥娃娃,而是我们的天上的主。 路德的神学家们在反思这一逆流,清洁教会才会发现,上帝并不因人类的成长而改变,他仍是那个上帝,我们祖父的上帝,我们孩子的上帝。 人总要服在上帝的主权之下,才有幸福与安息。 所以我们要尊崇上帝,人类的信心必是神赐的,因为他喜悦人类悔改。 愿他被赞颂。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