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子果 酸桐子果
关注数: 126 粉丝数: 326 发帖数: 1,645 关注贴吧数: 88
车前草,退烧效果好 车前草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淡,无毒。清热利尿,止泻,消炎拔毒。 用途:小便不利,淋浊,血尿,赤尿,热泻,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热咳,皮肤溃疡。 用法用量:鲜草1-2两烳水服,外用适量。 然而,用它作单方治感冒高烧的神奇效用却鲜为人知。  用法如下:    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因鲜品除稍有一点草腥味外,无酸辣苦涩等异味,故很适合小孩服用。  见效速度相当于抗生素,但效果却优于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但副作用大,而且停药后有病情反弹现象。而车前草正好克服了抗生素的不足之处。 这一发现,首先应归功于我的母亲。8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我的外侄突然感冒且烧得十分厉害,我母亲就在院坝边扯了一把车前草,按上述方法让我外侄服用后,大约经过半小时就退烧了。深夜再服一次。次日早晨,我外侄就像没发过病一般。 刚开始听母亲这样说,我还不信。可母亲说,她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几十例(包括我小时候),于是我就有点相信了。 我的儿子小时也易感冒高烧,以前每当发病,就是到隔壁门诊打针(青霉素)、服用西药,主观上总觉得西医药见效快些。每天4针打完后,看似好了,可次日早晨又还原如初。第二天再打4针,看起没问题了,我也以为真的痊愈了,可次日早晨还是还原如初。而小孩最怕打针。有一次,儿子终于横蹦直跳,死活不愿打针了。 没办法,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为他开了中药,才服两次就好了,第三次还是硬逼他喝下去。真的好了,也无反弹现象,足见中草药治病的独特优势。 后来又有一次,我带儿子回乡下老家玩耍,又恰巧是晚上儿子突然感冒高烧,由于离药店较远,我也照母亲的法子为其治疗,果然灵验。而且从此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感冒了。 后来,我又将此法介绍给一些亲友(大约有100多例),均无一失败!
车前草退烧效果好! 此物名为车前草,出直穗状花序,花小,花冠不显著。结蒴果,中含暗褐色种子。 性味功能:性凉,味甘淡,无毒。清热利尿,止泻,消炎拔毒。 用途:小便不利,淋浊,血尿,赤尿,热泻,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热咳,皮肤溃疡。 用法用量:鲜草1-2两烳水服,外用适量。 然而,用它作单方治感冒高烧的神奇效用却鲜为人知。  用法如下:    用鲜品5~8棵(视大小而定),洗净后切段并捣成泥状,再加适量的温开水(热天用冷开水或纯净水、矿泉水)滤渣取汁,再兑入适量的白糖备用。每次服100~200毫升(约半小碗至一小碗,视年龄而定),间隔时间为2小时左右,连服3次左右即可痊愈。 因鲜品除稍有一点草腥味外,无酸辣苦涩等异味,故很适合小孩服用。  见效速度相当于抗生素,但效果却优于抗生素。使用抗生素不但副作用大,而且停药后有病情反弹现象。而车前草正好克服了抗生素的不足之处。 这一发现,首先应归功于我的母亲。80年代初的一个晚上,我的外侄突然感冒且烧得十分厉害,我母亲就在院坝边扯了一把车前草,按上述方法让我外侄服用后,大约经过半小时就退烧了。深夜再服一次。次日早晨,我外侄就像没发过病一般。 刚开始听母亲这样说,我还不信。可母亲说,她用这个方子治好了几十例(包括我小时候),于是我就有点相信了。 我的儿子小时也易感冒高烧,以前每当发病,就是到隔壁门诊打针(青霉素)、服用西药,主观上总觉得西医药见效快些。每天4针打完后,看似好了,可次日早晨又还原如初。第二天再打4针,看起没问题了,我也以为真的痊愈了,可次日早晨还是还原如初。而小孩最怕打针。有一次,儿子终于横蹦直跳,死活不愿打针了。 没办法,我只好抱着试一试的想法,为他开了中药,才服两次就好了,第三次还是硬逼他喝下去。真的好了,也无反弹现象,足见中草药治病的独特优势。 后来又有一次,我带儿子回乡下老家玩耍,又恰巧是晚上儿子突然感冒高烧,由于离药店较远,我也照母亲的法子为其治疗,果然灵验。而且从此也不像以前那么容易感冒了。 后来,我又将此法介绍给一些亲友(大约有100多例),均无一失败!
白马骨草,六月雪,   【性味】苦辛;凉;无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风;利湿;清热;解毒。主感冒;黄疸型肝炎;肾炎水肿;咳嗽;喉痛;角膜炎;肠炎;痢疾;腰腿疼痛;咳血;尿血;妇女闭经;白带;小儿疳积;惊风;风火牙痛;痈疽肿毒;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30-60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涂,煎水洗或捣敷。   【注意】脾胃虚寒慎服。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止水痢。   2.《生草药性备要》:治伤寒,中暑,发狂乱语,火症,亦退身热。   3.《宁乡县志》:节:可治小儿惊风,腹痛;枝:烧灰可点翳。   4.《植物名实图考》:治热证,疮痔,妇女白带。   5.《岭南采药录》:解暑热,消积滞,止痢疾;并治伤寒,时疫,发背疮,消痈疽,拔毒。   6.《南京民间药草》:止吐血。   7.《中医药实验研究》:治目赤肿痛。   8.《安徽药材》:与老母鸡同煮,能治慢性肾炎水肿。   9.《贵州民间药物》:清热解毒,舒经活络。治刀伤,瘫痪,男女弱症,飞疔。   10.《广西中药志》:治喉痛。   11.《四川中药志》:清热,除风。治头晕目眩及胸膈邪热。   12.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治急、慢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伤。   13.《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活血,消肿,祛风,化湿,又有强壮作用。治女子经闭,白带过多,头晕无力。   14.《江苏验方草药选编》:治乳糜尿。和石打穿煎服,治面神经麻痹。   15.《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平肝,利湿,健脾,止泻。   【摘录】《中华本草》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