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飛鳳 不飛鳳
塵世中一件迷途小書僮
关注数: 8 粉丝数: 393 发帖数: 61,062 关注贴吧数: 12
李二流放法琳一案 李二流放法琳一案,最早记载出自唐朝释道宣的《续高僧传》 ,其后彦悰作《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 但彦悰的《法琳别传》的记载明显与《续高僧传‧法琳传》的记载有出入 同样记载,法琳被道士诬陷,李二误信奸言,诏问法琳答辩,但不能辩倒法琳,最后李二兴文字狱以法琳所写『有念观音者,临刃不伤。』要法琳念观音七日看他能否不被处死,期限过法琳说「不念观音,惟念陛下」终虽得李二赦免,然仍被流放 不同的是答辩内容,《续高僧传》中法琳不但没说过李唐是胡族后人,而且是称赞老子,力证「实非谤毁家国」所以理所当然李二无法以此定他罪,而以捉字虱的文字狱方式去刁难他,最后流放死於路上,大家都觉得他受冤,经过其墓「行路望者知便下泪」,所以之后当陷害法琳的秦世英被治罪,「公私怪其死晚」 但到了《法琳别传》的答辩中,法琳却贬低老子以提高佛祖又说李唐是胡族后人,更不可思议的是李唐没对此反辩而以捉字虱的文字狱方式去刁难,等於间接默认了他所说的,导致全文奇怪,也成了唐黑抹黑唐室非汉人论的论据 为什麼记载会如此大分别?《法琳别传》成书较晚,审史不精,《续高僧传》已说过秦世英「阴陈琳论谤讪皇宗」,也就是那些说李唐胡人、贬低老子的话是出自秦世英之口,《法琳别传》误把秦世英所言,套到法琳的答辩,导致出现矛盾
【讨论】《续汉书‧地理志》的顺帝时户口有问题 《续汉书‧地理志》 「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永和五年) 《汉官仪》:「永和中,户至千七十八万,口五千三百八十六万九千五百八十八。」 《续汉书‧地理志》的户口记载一直被批评,主要是不记载最大时户口,一般认为《汉官仪》的永和户口和《续汉书‧地理志》的永和五年户口是不同年份的 我用xl计算《续汉书‧地理志》记载永和五年各州郡的城(县、邑、道、侯国)、户口,发现总和与「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有明显出入(数据核对了几次,跟足《续汉书‧地理志》所载各州郡户口,左边是记载中的户口数,右边是校对过的数据) 一、郡国百五是正确的(105) 二、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是错的,应是千一百八十一(1181),脱了「一」字 三、也是最重要的户口部分 首先《续汉书‧地理志》在几个郡国的户口失去记载,有的是有户数却没口数如酒泉郡,有的索性是连户数口数都失去记载,如上图看到的辽东属国、郁林郡、交趾郡,无论任何情况都应有户口数,翻查《汉书‧地理志》就知这些郡都有户数口数记载 其次,《续汉书‧地理志》在部分户口数的脱字、错字严重(可能是传抄时失误),导致某些郡国的每户均口比数很夸张,有12处明显错误(无论哪个记载的总均口都是每户约5口,低於2.5或高於7.5的都是明显错误) 所以,要把明显错误的较对,看《续汉书‧地理志》容易漏字的、错字的规律(漏了「万」、「百」、「十」字,「一」、「二」、「三」容易的坏字),参考《汉书‧地理志》那些郡国的「每户均口」比例,於是较对出右边的数据,这时那些没写户数、口数的郡国尚没补上数据(如辽东属国、郁林郡、交趾郡都没补上户数口数) 得出来的全国户数比《续汉书‧地理志》所写的9,698,630要高, 户数超过9,916,665户,而口数虽还差10余万,但是别忘了有三个郡的口数没补上,其中两个在南方的郡因为南方开发人口数比西汉增加了很多,即便采用西汉的数据,只交趾一个郡的口数就远超10万了 所以,《续汉书‧地理志》的「民户九百六十九万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万二百二十。」不是正确的数字
【闲聊】东汉有的人说话很有深度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也?」老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慙。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译文如下: 汉阴老父,不知道是哪儿的人。汉桓帝於延熹年间到竟陵,经过云梦,抵达沔水,百姓没有不看的,惟独有位老翁没有停下耕种的活。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奇异,派人问老翁:「别人都来看,惟独您老耕种不停,为什麼?」老翁笑笑,没有回答。张温走下田地小路百步,亲自与老翁说话。老翁说:「我是个草野之人,听不懂这样的话。请问是天下动乱才立天子呢?还是天下大治才立天子呢?立天子是以天下的人作为父亲呢?还是役使天下的人来侍奉天子呢?从前圣明的天子治理天下,以茅草做屋顶,以树木做屋椽,但天下的人得到安宁。现在您的天子,让别人辛劳,自己放纵,安逸游玩,无所顾忌。我替您为他感到羞愧,您怎麼忍心让别人去看他呢!」张温大为惭愧,问老翁的姓名,老翁没告诉他就离开了。 「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子以父天下邪?役天下以奉天子邪?」这句太利害,思想太先进
【讨论】皇帝遣诏责三公等於逼他们自杀的谬论 看到人引翟方进一事说皇帝遣使诏责三公就是逼三公自杀,从而论证刘秀叫人去骂韩歆也是要他自杀,这本身就是一个谬论 首先翟方进的事件是怎麼样的? 资治通鉴: 时荧惑守心,丞相府议曹平陵李寻奏记方进,言:「灾变迫切,大责日加,安得保斥逐之戮!阖府三百余人,唯君侯择其中,与尽节转凶。」方进忧之,不知所出。会郎贲丽善为星,言大臣宜当之。上乃召见方进。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责让以政事不治,灾害并臻,百姓穷困,曰:「欲退君位,尚未忍,使尚书令赐君上尊酒十石,养牛一,君审处焉!」方进卽日自杀。 公元前7年,汉朝衰落,民生困苦,当时天上星象「荧惑守心」(代表灾难大凶之兆),贲丽说大臣应承担责任,汉成帝於是召见当时的丞相翟方进,至於他们说了什麼不知道,只知翟方进回家后,汉成帝看翟方进「未及引决」(还没有自杀),於是「赐册」(简单地来说就是写了封信给他翟方进),信中指责翟方进在位期间社会如何惨呀不好呀(通鉴把这段给吃了,汉书翟方进传可是有的),最后说「我想要你退位又实在不忍心,现在赐你尊酒十石,养牛一头,你自己审判处理」,翟方进那天就自杀了 其实,看见整个事件,汉成帝要翟方进自杀其实是在会面时,於是才有「还归,未及引决,上遂赐册」(引决即自杀),是见他没第一时间自杀然后才再派人把自己写的信交给他,暗示要他自杀,所以是前后两步归纳出皇帝要他自杀,而不是「皇帝遣使诏责三公就是逼三公自杀」 然后再看皇帝遣使诏责三公是不是要逼三公自杀,大家都知东汉以吏事责三公,汉安帝诏书公告天下责三公也没见有哪个三公想不开,远的也不扯了,就看建武年间与韩歆同时期的人物,难道吴汉被骂得少吗?如果皇帝遣使诏责三公,三公就要自杀,那吴汉至少也自杀两次以上,总不能怪吴汉脸皮厚买来撞头的豆腐不够硬吧,所以皇帝遣使诏责三公,其实和其他臣子被诏责是一样的,要不要自杀在於皇帝到底说了什麼 又有说鲍永为韩歆请命於是得出刘秀派人去骂就是要逼他自杀,但原文「后大司徒韩歆坐事,(建武十五年歆坐直言免也。)永固请之不得,以此忤帝意,出为东海相。」根本没说鲍永「固请之不得」是指刘秀派人去骂,反而注中却说刘秀免韩歆时他为韩歆求情,就算退一万步扯到刘秀遣使诏责上,那也要知韩歆「证岁将饥凶」(现代都没能准确预测饥荒,古代就更扯谈了,而作为宰相却大肆宣言)又在皇帝面前「指天画地」(「盖指天画地为皇王之事,非其人而为之,斯为僭越耳。」),韩歆被免了官,应是close file了,而刘秀再派人去骂韩歆就是泄私怨,违君德,大臣去阻止也是正常,根本论证不到「皇帝遣使诏责三公就是逼三公自杀」 最后,没有标明的事,通过一两个事例而去断定为常例本身就是一个谬论,打个比喻,美国人中有人杀了人,犯了杀人罪,於是拿了几个甚至几十个几百个例子来推证「美国人都是杀人犯」,同样例子又能拿到中国来说,当然全世界哪个国家都有杀人犯,直接上到人类层面上,於是论证只要是人类就是杀人犯,只要是某国人就是杀人犯...这种谬误只会是笑话,要判断靠的还是证据的本身
网上戚继光北方战绩的疑问 常见网上流传戚继光镇守北方的战绩如下 隆庆二年,朵颜部酋长董狐狸帅蒙古铁骑30000入寇,戚继光以车营抵挡,自己率8000铳骑突袭董狐狸牙帐,全歼朵颜30000铁骑,俘董狐狸侄子长昂,董狐狸仅以身免,逼董狐狸扣关请罪。 万历三年,长秃帅兀良哈铁骑50000入寇,戚继光又率8000铳骑出塞包抄,全歼50000蒙古军,活捉长秃。 可是这兵力记载、歼敌数在很多史料上都找不到... 看<<明史‧戚继光传>> 万历元年春,二寇谋入犯。驰喜峯口,索赏不得,则肆杀掠,猎傍塞,以诱官军。继光掩击,几获狐狸。其夏,复犯桃林,不得志去。长昂亦犯界岭。官军斩获多,边吏讽之降,狐狸乃款关请贡。廷议给以岁赏。 明年春,长昂复窥诸口不得入,则与狐狸共逼长秃令入寇。继光逐得之以归。长秃者,狐狸之弟,长昂叔父也。於是二寇率部长亲族三百人,叩关请死罪,狐狸服素衣叩头乞赦长秃。继光及总督刘应节等议,遣副将史宸、罗端诣喜峯口受其降。皆罗拜,献还所掠边人,攒刀设誓。乃释长秃,许通贡如故。终继光在镇,二寇不敢犯蓟门。 完全没有杀敌数 再看<<明史纪事本末>> 神宗万历元年,董狐狸索赏喜峰口,启衅。总兵戚继光猝勒兵青山围之,狐狸以身免。寻缚首恶献,予款,治改喜峰口守备为参将,弹压之。三年二月,总兵戚继光追逐长昂坠马,几获之,跳而免,驰去。生缚其叔长秃,羁董家口,昂纳马钻刀盟,乃释之。已长秃复叛,合董狐狸纵掠。 还是没有杀敌数 那麼看看记载戚继光事绩最详细的<<戚少保年谱耆编>>,这书是他儿子戚祚国写的,大家所知戚继光强大的杀伤对比数据多出自这本书(只限那些杀敌数十、百计至数千的) 可是这本书依旧没有写戚继光在北方的强大杀敌数 <<戚少保年谱耆编‧卷七>> 隆庆二年<<戚少保年谱耆编‧卷十一>> 万历元年万历三年不但没有那些强大的杀人数,而且由上面诸史可见,董狐狸差点被捉仅以身免的战争不是在网文的隆庆二年,而应在万历元年,人家儿子也只敢说此战斩夷首十五级 而万历三年活捉长秃一仗,也只是敌来我去,我去敌已跑,追了上去,也就斩首二级和活捉长秃,根本没有杀敌n万
【吧务】更改本吧头衔名称之建议 本吧头衔用光武帝刘秀创造的成语作为称号,但是现时第15级头衔名称「隐若敌国」,不是刘秀所原创,所以建议更改为「千条万端」 整个解释将如下 【贴吧名称】 光武帝吧 【方案名称】 “光武成语”,用光武帝刘秀创造的成语作为称号 【详细头衔】 1级:人各有志 2级:力不从心 3级:束身自修 4级:日复一日 5级:收之桑榆 6级:得陇望蜀 7级:有志竟成 8级:疾风劲草 9级:旗鼓相当 10级:铁中铮铮 11级:披荆斩棘 12级:水火不避 13级:心如金石 14级:举足轻重 15级:千条万端 16级:忧国忘家 17级:乐此不疲 18级:置之度外 【方案说明】 1:人各有志 (一开始人各有志,点了喜欢本吧却不一定会在本吧长留) 2:力不从心 (还停在2级,是不是有点力不从心了?) 3:束身自修 (你开始约束自己让自己在这麼好的贴吧多点逗留) 4:日复一日 (日子就这麼一天天过去了) 5:收之桑榆 (终於可以升到5级了,失去的时间没白费了) 6:得陇望蜀 (升到6级就要向7级出发,得陇望蜀呀) 7:有志竟成 (又成功升级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 8:疾风劲草 (经过那麼久你还在这吧,果然是疾风知劲草) 9:旗鼓相当 (升到这里,你和很多铁杆粉丝旗鼓相当了) 10:铁中铮铮 (你真的是非常不错的人) 11:披荆斩棘 (为了本吧披荆斩棘,你好了不起) 12:水火不避 (水里水里去火里火里去,还有比你更铁杆的粉吗?) 13:心如金石 (对本吧的忠心要和金石比坚硬了) 14:举足轻重 (都这样了,你还能说你不是这吧举足轻重的人吗?) 15:千条万端 (你一定是发了超多贴子才能升到这级) 16:忧国忘家 (为了本吧你是否连家都忘了) 17:乐此不疲 (长驻本吧如此,只能说你乐此不疲) 18:置之度外 (你真的指望还能再升吗?置之度外吧)
【原创旧帖】刘秀无负马援 自刘秀与马援相识后,几乎对马援言听计从,明明不想用老将,却在马援的坚持下让他去了,把4万士兵的生命交到他的手上,就算他和耿舒策略不同,弄到要上书给刘秀,刘秀还是相信他的策略,可结果换来的是「失利」、「军士疫死者太半」,连他自己也因此病死了。他才病死不久,监军宗均不折一兵一卒就把敌人给招降了,原来一场死了两万士兵的战争可以用外交手段处理的,不知是马援贪立军功还是他真的老了把自己曾经用得熟烂的手法给忘了,到底是谁先让谁失望了? 马援军事失利,死了两万人,自己病了,耿弇就立即上奏马援失利的事,马援的其他政敌都蠢蠢欲动了,马援倒好两脚一伸就这样病死了,留下一个炀手山竽让刘秀处理,其他人上奏的是假的,可耿家上奏的战事失利士卒疾疫可是事实呀,就算不给满朝文武交待,也得给两万士兵的家属交待吧,刘秀收回马援新息侯印绶,以夺爵处理。马援一死,除了耿弇、耿舒,梁松、窦固、马武、侯昱都落井下石了,还没算那些不显名的「等」呀、「有上书」呀,马援呀马援你到底有多少仇家?如果没刘秀的夺爵表示,两万士兵家属的怨气,满朝政敌的怨气会发涉在谁的身上?不就是马家吗? 公元49年马援军事失利,损卒二万,马援也病死了,光武夺爵处理 公元52年马家想再兴,请求让马援之女马氏入宫,刘秀决定让她做太子刘庄的妃子 公元57年刘秀病死,太子刘庄登基为帝,亦即汉明帝,封马氏为马贵人,并让她养皇子刘炟 公元60年马氏还是没生下任何皇子,但太后阴丽华却指名让她做皇后,亦即明德马皇后,并让皇子刘炟为太子,於是马家风生水起 马援呀马援,刘秀的苦心你可曾体会?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