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子的微笑 剪子的微笑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1 发帖数: 6,052 关注贴吧数: 0
中国二字,最早出自这件国宝!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 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 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 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 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 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 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 在泱泱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首次崭露。 就是这样一尊称之为“国宝重器”也丝毫不过分的文物,曾经竟沦落废品站与破铜烂铁为伍,饱尝日月风霜的侵蚀,甚至几乎回炉铸铜。 具体怎么回事,还要从1963年说起。 那年6月,宝鸡县贾村镇贾村村民陈堆家老屋住不下,就租了隔壁陈乖善的两间房子住,院子后面是个3米高的土崖。当年8月的一个雨后的上午,陈堆家的后院土崖坍塌了一块,陈堆发现土崖上好像有亮光,于是就和妻子张桂兰用手和小镢头刨,结果在坍塌的土崖上刨出了一个怪模怪样的青铜器,夫妻俩不懂文物鉴定,便暂时将其放在阁楼上装粮食。 第二年,陈堆夫妇因故要去外地,临走时将青铜器交给哥哥陈湖保管。1965年,因生活困难,陈湖将弟弟寄放的青铜器卖到了废品收购站。废品收购站的师傅也不懂文物,便将这个铁疙瘩与其它废铜烂铁存放在一起,准备送冶炼厂。于是,这个没被认出来的“国宝”险些要和废铜烂铁一起回炉熔化。 天佑中华,一个月之后,也即1965年9月,宝鸡市博物馆一位叫佟太放的干部在一个废品站中看到了这件铜器,觉得有一定价值,向领导汇报后,博物馆再以30元的价格将这件青铜器买走。经考古人员初步鉴定,认定这是一尊西周早期时的青铜酒器,高38.8厘米,口径28.8厘米,重14.6公斤,其上的浮雕被称作“饕餮(念作taotie)纹”。 时光荏苒,到了1975年,为纪念中日建交,国家文物局要在日本举办中国出土文物精品展,时任上海博物馆馆长、著名青铜器专家马承源先生赴京组织筹备。经审核后,马承源很快从全国各地调集了100件一级文物,其中就有宝鸡出土的这件饕餮纹铜尊。 马承源过去只听说但没有见过这件铜尊,见到实物后,反复看了好几遍,心中一直纳闷,这么大的器物为什么没有铭文?随即他用手在铜尊内壁、底部反复摩挲,忽然感觉底部某个地方似乎刻有文字。他大为振奋,随即让人送去除锈。 经过清除泥土和锈迹,果然在铜尊底部发现了长篇铭文。马承源高兴至极,马上做了拓片,经研究,隶定出的铭文有122字。这122个字,揭开了3000年前的一段往事: “中国” 周成王五年四月,一位叫“何”的周王室重臣,在刚建成的洛邑(周朝金文称“成周”、“王城”)受到新居那里的王的训诰和赏赐。“何”用得到的赏赐,铸成这件铜尊,记载这一重大殊荣。其中有一句“余其宅兹中国”,意思是“我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这是“中国”二字作为词组首次在器物上出现。 “中 ” “国” 那时,铭文“中”,是一面飘扬的旗帜,高高升起。让人不禁想起今天飘扬在各个重大场合的五星红旗。 那时,铭文“国”,是一个持戈的士兵,昂首屹立。就像今天的共和国士兵在默默守护着和平。 那时的中国,是一个小小的地名。 今天的中国,是十几亿中华儿女共同的家! 事后,马承源将其命名为“何尊”。也因为这一重大发现,国家文物局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1998年,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建成开馆,马承源应邀而来。在新落成的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参观时,听讲解员介绍“何尊是镇馆之宝”时,他当即指出:“它应是镇国之宝,不仅仅是你们的镇馆之宝。”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2002年1月,国家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规定全国有64件国宝此后永久不准出国展出,“何尊”便是其中之一。 时至今日,“何尊”仍保存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供游人观赏。其价值连城,重若千钧,举世瞩目,中国人应该铭记的一件国之重器! “何”以为“尊”,只因家在“中国”! 《何尊》
吃人血馒头的,你的良心被狗吃了? 6月20日3点时分,在甘肃庆阳当地某百货大楼8层的玻璃幕墙外,站着一个十九岁的女孩试图自杀。警方与消防员不断的给女孩安抚,想以此和女孩通过沟通劝导,但遗憾的是最终没能援救成功,女孩从8楼坠下身亡。 后来从女孩家属发布的网上资料获悉,女孩名叫李某奕,十九岁的她曾在庆阳市第六中学读书。因在学校多次受到班主任吴永厚的猥亵,从此埋下了心结,日常里不入精神状态,从而演变成创伤后应激障碍(属于精神抑郁的一种病状),常常有产生自杀的念头,以前有好几次类似的行为被阻止了下来。 为人师表的班主任到底对她都做过多大伤害,让一个芳华正茂的青年走上绝路。据女孩家人叙述,这事还得从2016年9月5日,女孩高三补课期间说起,那天女孩胃病发作,一位补课的老师带她去看病,后来又为她安排好住宿。 晚上九点,班主任吴永厚赶去询问女孩病情,在住宿里,吴永厚强行抱住女孩并吻她的额头,面部和口唇。可能是当时女孩精神上受到刺激,第二天在庆阳市中医院被诊断为抑郁症,在10月7日和12月6日有过两次自杀未遂发生。 之后,班主任吴永厚也被行政拘留十日,因涉嫌到强制猥亵罪,女孩家人要求检察院起诉吴永厚。吴永厚为自己辩解称,用嘴接触女孩身体部位只是想测试体温情况,检查院也觉得说辞不符合常理。受害人诉述的被脱衣服,咬耳朵行为,因证据不够充足,女孩抑郁症与吴永厚行为造成的因果关系难以界定。 按照法规来讲,班主任的行为较为轻微,所以没有通过起诉的标准,显然这次没能把班主任彻底正法,但是他对女孩的伤害是无法抹去的,女孩精神状态逐渐恶化,到2017年6月1日,北京安定区医院的诊断书上,女孩被定性为创伤后应激障碍,或许是造成女孩今天自杀的最大原因。 实际上,在这次事情发生之前,班主任吴永厚利用师生接触的便利,一次又一次的骚扰着女孩。在没人的时候,竟然在教室里摸过她的脸,因为女孩有胃病,吴永厚时不时的假装问候,摸着她的手,突然间紧紧抱着她不放。 以前女孩总是忍气吞声,后来实在受不了,向其他老师有过倾诉,其他的老师也表示,这种事自己管不了。心理上没有依靠的女孩变得身心越来越差。 可见女孩受到的创伤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问题,多时的压积,变得精神健康糟糕恶化。 自杀前,可以看出她对生存的茫然,在8楼足足呆着四个钟头,谁也不知道她在考虑着什么。 令人感到痛心的是,下面的围观群众有人在鼓掌,嘲笑起供,这等于把一个情绪不稳定的人偏离正常状态。 还有叫着“快点跳”的声音,使女孩变得更激动,消防人员试着强行救援,最后只抓到一只手,女孩还是在挣脱中掉了下去。 那个消防员也因为救援失败,内心陷入自责,当场崩溃痛哭起来。
武大的樱花,,一段不为人知的旷世绝恋 “看樱花,到武大。” 为了一睹那玉树琼花,彩云堆雪的容颜,每年三月便有了一个浪漫的约定——来武大赏珞樱。 这是最美人间三月天,在校园漫溯,微风拂来,每一个花开的地方,都成为了藏在眼底风景。 百年学府的深厚底蕴,富有古朴风味的建筑,2000多株樱花迎风绽放。 一片片满是粉白的花瓣映照着阳光,不负这一场盛世春光。 但你可曾想过,日本的国花,为何能在武汉大学盛开得如此绚烂? 个中原委,即使是在以美丽樱花闻名于世的武汉大学,70多年来也鲜为人知。 上世纪30年代,那时国立武汉大学才刚建校不久, 汤商皓,一个武大的新生,被美丽的校园惊艳到了,暗暗下定了决心,以后一定要留在这里任教。 光凭武大的本科学历含金量还不够,必须继续深造。但当时中国的研究生教育非常缺乏,只能去国外培养。 于是,汤商皓便开始了他的日本求学之旅,而那一段凄美又传奇的爱情故事也由此展开。 在日本留学期间,汤商皓寄宿在一个日本人家中。这家人有一个养女名叫铃木光子,出落的亭亭玉立。两个人年龄相仿,志趣相投,颇有相见恨晚之感。 朝夕相处让两个年轻人渐渐心生情愫,不久便在日本结婚了。次年迎来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汤原华,小两口的日子也算幸福美满。 1937年夏,正当他开始准备博士论文时,七七事变发生,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汤商皓无法再继续学业,只好拿着硕士学位准备回国。 这时的铃木光子刚刚为汤商皓生下第二个孩子,因为丈夫要回国,铃木光子只能放弃她在日本的一切,带着两个孩子和汤商皓一起回到中国。 日本人进攻武汉,为保护这批已经成为国家民族瑰宝的校舍,王校长安排了4个校工留守,同时恳请曾留学日本,有一个日本妻子的汤商皓留守武汉,保护学校。汤商皓义不容辞的答应了。 从那一刻起,他不再作为一个普通的讲师,而是作为一个做出特殊贡献的历史人物留在了武大的校史中。 1938年10月,武汉彻底沦陷。此时的汤商皓带着家人和同事正躲在法租界的房子里。 在日军搜查中,汤商皓和同事们全部被日本宪兵逮捕。汤商皓连忙用日语说明自己除了守校,没有别的任务。 眼看着护校任务才刚刚开始,汤商皓和同事就要全部牺牲的关键时刻,铃木光子站了出来,以日本妇女的身份出面营救,很快丈夫和同事都被释放了。 如果说因为铃木光子,汤商皓被王校长改变了命运,那么这次铃木光子直接拯救了他的生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