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在下不去手 实在下不去手
日本真有那么好?
关注数: 535 粉丝数: 2,399 发帖数: 26,129 关注贴吧数: 25
郑州长沙中部第二城之争,听听专家怎么说 喻新安:郑州属于经济高增长型城市 “中部第二城”并非奋斗目标 原创 蓝桥 搜狐城市 今年上半年,郑州在遭遇疫情冲击、经济增速不及长沙的情况下,GDP总量反超长沙28.76亿元。对此,搜狐城市采访了郑州师范学院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院长、河南中原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喻新安,听听他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郑州三次产业结构更优 属于经济高增长型城市 搜狐城市:郑州今年上半年GDP总额达到6740.05亿元,反超长沙28.76亿元。在上半年遭受疫情冲击、各项数据增速不及长沙的情况下,郑州是如何实现反超的? 喻新安:首先,要知道,统计学意义上的GDP增速有两个,一个是名义GDP增速,是指直接按照第二年的市场价格计算的GDP增速;再一个是实际GDP增速,就是不考虑第二年价格发生的变化,而只考虑实际产量的变化情况。统计公报说的GDP数额,一般是用名义增速算出来的GDP,而统计公报描述经济增速时,则一般用实际GDP增速。 长沙与郑州经济增速与GDP总量之间出现的所谓“反差”,就与统计上的名义增速和实际增速有关。也就是说,这个现象说明郑州、长沙实际增速与名义增速之间有差异,而背后反映的,可能是两市产业结构的差异。 其次,要说明,这种情况在2019年就出现过。如郑州2018年GDP为10143.32亿元,2019年增速为6.5%,GDP为11589.70;长沙2018年GDP为11003.41亿元,高于郑州860.09亿元,2019年增速为8.1%,高于郑州1.6个百分点,但GDP为11574.22亿元,低于郑州15.48亿元。 今年上半年的情况也类似。2021年,郑州GDP为12691.00,长沙GDP为13270.70,长沙高于郑州579.7亿元。但根据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郑州GDP增速2.5%,GDP总量6740.05亿元,长沙GDP增速4.3%,高于郑州1.8个百分点,但GDP总量为6711.29亿元,反而低于郑州28.76亿元。 解释这种看似“诡异”的“反超”现象,还要回到统计学上“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不同含义及用途上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无论是2019年还是今年上半年,郑州市名义增速可能高于实际增速,而长沙市名义增速可能低于实际增速,至少就名义增速来看,郑州市是高于长沙市的。 再次,由此可以想到,一个城市GDP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的不一致,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这个城市的产业结构状况。一般来说,高科技产业、服务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名义增速会高于实际增速,因为这些产业的物价上涨较快,财富增值较快,属于经济高增长型城市。就郑州与长沙来看,2021年,郑州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4:39.7:58.9,长沙市的三次产业结构为3.2:39.6:57.2,郑州的三次产业结构明显优于长沙,特别是先进制造业支撑有力,服务业比重高于长沙1.7个百分点。 由此可以推断,长沙发展要更多依赖传统产业,以价格显示的社会财富(名义GDP)增值会比较慢,导致实际增速比较高但名义增速并不高,用名义增速算出来的GDP总量也就不高。郑州是另一种情形,尽管GDP实际增速不高,但由于经济结构中的“高成长性”产业比重较大,升值较快,所以,按照市场价格计算出来的名义增速和GDP总量则比较高。于是,就形成了郑州实际增速低但经济增量反而大的现象。  “中部第二城”之争没有太大意义 两座城市各有独特优势 搜狐城市:近年郑州、长沙的“中部第二城”之争异常激烈,两座城市各自的产业优势是什么?未来的发力点又分别是什么? 喻新安:郑州、长沙两个城市经济实力比较接近。2017年以来,两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呈现胶着和相互超越的情形,长沙多数年份高于郑州,但差距都不是很大。由于两个城市相距遥远,不存在争夺资源和恶性竞争问题,未来还是各自做好自己的事,协力助推中部崛起的伟业。至于“中部第二城”之争,相信不会成为热点话题,中部只有六个省份,“第二城”之争没有太大意义,郑州和长沙都不会把成为“中部第二城”当作自己的奋斗目标。 当然,分析研究两个城市之间出现的经济增速与经济总量之间的“反差”现象是有价值的,我们能从中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对发展高成长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无好处。 至于两个城市各自的优势和未来的发力点,也很有必要做些深度分析。我认为,长沙的优势很多,从地缘上,长沙毗邻珠三角,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得天独厚;在产业和企业发展方面,长沙有很多亮点,如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78家,据中部城市首位,以“三智一芯”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优势明显;长沙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教优势也很突出;长沙的绿色发展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3%,国、省控监测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100%,十分不易;长沙营商环境优越,一个例证是,长沙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总数中的178家投资;长沙在文化发展和改革方面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出了很多经验,还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等。这些方面,都是长沙未来发展的战略支点。 郑州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郑州地处中国地理中心位置,得以承东启西连南贯北,这使得郑州发展具有强大的腹地和空间支撑。二是枢纽地位。郑州是全国最重要的综合交通物流枢纽之一,发展枢纽经济潜力巨大。三是开放平台优势。郑州是内陆地区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种类最全的城市,形成了“空中、陆上、网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使郑州成为我国中西部对外开放门户。四是产业优势,郑州有汽车、装备制造、煤电铝、食品、纺织服装、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产业,郑州制造的影响越来越大。五是1+8郑州都市圈的优势。郑州都市圈有4500多万人口,将对郑州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预期,这些独特的优势,也都是郑州未来大有文章可做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力点。 原标题:《喻新安:郑州属于经济高增长型城市 “中部第二城”并非奋斗目标》
郑州新生入学“子轩”成爆款名字,重名率最高的名字是啥? “名字所取,根于心意,沿于时尚,因时变迁”。每个人的名字都有独特寓意,有的寄托了父母期盼,有的反映出流行文化,有的铭刻着鲜明时代烙印。“子轩和紫轩吵架,一不小心撞上了紫萱和子萱,可欣、可馨和可歆跑来劝架又撞上了若曦、若溪和若熙......”00后的重名率有多高?一段时间以来,一段“告状”视频走红网络。近日,郑州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新生陆续开学,孩子重名成为了家长热议的话题,不少老师也会遇见因重名造成的误会。 孩子重名率高,在学校上课闹出不少误会 “在小班开学前,去街上的饭店里吃饭,老板说她的孩子叫晨雨在我们幼儿园报了名,不知道分到了哪个班。”郑州市郑东新区龙翔第二幼儿园徐老师向记者分享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个故事,“好巧啊!我们小四班有个孩子叫晨雨,后来小一班的老师也去吃饭却告诉老板说晨雨在她们班,结果发现两个班都有晨雨但并不是一个人。” “这些年,我见过很多重名的孩子,我们班级里名字中带有梓、涵、晨、曦等孩子的有点多,这些字已经成为他们这一代人起名的首选字。”郑州黄河路二小张老师告诉记者,“我们班有一个孩子叫刘子皓,一个孩子叫许子皓,有时老师一着急就会出现叫错或者孩子们听错这种情况。孩子们通常会说,老师我是谁谁谁啊,你喊错了,闹出不少的误会来。” 张老师告诉记者,给孩子起名字要简单好写,最好不要随意跟风。有些家长为了避免重名,还会选择一些生僻、晦涩难懂的名字,简单的字看不上,非要选择笔画多、结构复杂的字给孩子起名,这无形之中在学校会给孩子带来了诸多麻烦。 在采访中,多位老师都告诉记者,在今年的新生中“子轩”这个名字出现的最多。记者通过重名查询系统查寻发现,河南起名叫王子轩的就有5453人,张子轩3730人;李子轩2576人;王欣怡4565人,李欣怡6041人,张欣怡4968人;王梓涵4357人,李梓涵2051人,张梓涵2610人;张可欣2052人,王可欣1706人,李可欣1810人;王宇轩2190人,张宇轩2549人,李宇轩2144人;王一诺3355人,李一诺1732人,张一诺1935人;王若曦968人,李若曦732人,张若曦641人。 全国男孩、女孩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这10个名字 不同时代名字的变化,折射了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升和思想观念革新。新中国成立时,为了纪念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时刻,很多男性取名为“建国”“建华”,很多女性选用“英”“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名里“军”“勇”“英”“丽”等比较常见,时代延续性较为突出。八十年代,人名里很多选用“伟”“磊”“静”“丽”,反映人们一心追求简洁、平静、朴实的生活心态;九十年代名字则注入了风雅的文化元素,“杰”“浩”“婷”“雪”等字更多地被选用。进入21世纪后,“涛”“浩宇”“浩然”“婷”“欣怡”“梓涵”等“文艺范儿”的名字大受欢迎。 记者了解到,此前公安部发布了《二〇二〇年全国姓名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名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50个字依次为“梓”“子”“宇”“辰”“一”等。与2019年相比,“玥”“伊”“昕”“可”等字受到新生儿父母的青睐。 在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男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奕辰”“宇轩”“浩宇”“亦辰”“宇辰”“子墨”“宇航”“浩然”“梓豪”“亦宸”。与2019年相比,“奕辰”首次入围并登顶榜首,成为男性新生儿父母起名的首选,“亦辰”“宇辰”“亦宸”也进入前十。 2020年出生并已经进行户籍登记的女性新生儿中,使用频率最高的10个名字依次为:“一诺”“依诺”“欣怡”“梓涵”“语桐”“欣妍”“可欣”“语汐”“雨桐”“梦瑶”。与2019年相比,“一诺”“依诺”“欣怡”依旧位列三甲,“语桐”“可欣”“语汐”“梦瑶”进入前十。 为有效降低重名概率,帮助父母给孩子取名提供参考,近年来,公安部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上推出全国人口姓名查重等便民功能。北京、吉林、黑龙江、江苏、河南、重庆、四川、宁夏等多地公安机关还为群众提供本地姓名查重服务。 专家:孩子的名字要有一定的识别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复率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副所长、研究员李立新表示,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寄托了父母长辈对子女的殷殷期望和美好祝福,古人就很重视起名,有“遗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佳名”的说法,早在战国时期,屈原在《离骚》中就写到:“皇览揆余初度兮,肇赐予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直到今天,长辈对子孙起名仍很重视,但是也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如富贵、建国、跃进、卫东、文革等等,这些曾经很常见的名字都打上明显的时代烙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思想活跃,起名也越来越多元化,起名方法,流行盛行于东南亚的一种起名法:“五格分相法”,把出生年月日时和姓名的笔画数他配成卦象数理。 李立新认为,这些年,起名用字中“梓”“子”“宇”“辰”“一”等字出现频率较高,反映了家长给孩子起名追求高大上的心态,以及对金木水火土生辰五行的关照,也是家长从众心态的映射。大家起名都集中在有限的文字上,容易形成重名,给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大家给孩子起名时,要注意避免重复,一是尽可能起三个字的名字;二是多用古代经典诗文中的字词;三是还要尽量不使用生僻字。 郑州市心理研究会副会长、心能量教研部心理督导组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邱官钦认为,从家长角度来说,这反映的是一种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为孩子起名,往往蕴含着一定的寓意,包含着对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期待,受某个阶段流行文化的影响,大家都赶“新潮”给孩子起名,自己觉得挺新颖和别致,和别人不一样;却没有意识到不仅自己会有这样的想法,很多同时代的家长很多都是这样;因此孩子的名字出现重名的现象可以预见,有时也不可避免。 邱官钦认为,孩子子重名率较高,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家长的文化修养水平和随意心理。从传统的角度来说,我们其实是很重视给下一代起名字的,因为名字不仅饱含民族文化意蕴,还体现家族的价值传承,又隐含对孩子的祝福和期待,同时还具有心理暗示的作用;但局限于文化修养的深度和广度,再加上起名其实挺费脑筋,为了省事,仅根据流行文化,凭感觉起名字,就出现了开学季大量孩子名字类同的现象 因此,每一代孩子的名字都有流行性的特点,这种时代的共性,就使孩子名字的雷同难以避免。但是,我们也需要注意,人的名字不仅是一种饱含寓意的代称,还要有一定的识别率,要体现个性化和独特性,一定程度上降低重复率。(据河南广电融媒体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