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2W93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849 关注贴吧数: 1
韩寒:做郭敬明比超舒马赫还难(转载) (2005-09-26 01:59:49)     9月23日,记者见到了作为赛车手的韩寒,恰巧当天是他23岁生日。他这次是来参加“2005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北京站比赛,之前他的积分排名已经位列全国第二,作为“上海大众”车队明星赛车手,他目前唯一的目标,就是拿到全国冠军。而与此同时,他的赛车随笔集将由接力出版社于11月出版。  我写作,那都是为了赛车    对于韩寒沉寂多时之后再次出书的说法,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说是因为韩寒的赛车快报废了,缺钱花,所以又想到了写书,赚版税。他将爱好转移到赛车之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写作,是为了赛车。写作不过是个挣钱的手段而已。”    2003年,韩寒首次代表北京极速车队参加全国汽车拉力锦标赛上海站比赛,之后,他因为比赛受过伤。今年8月,他获得了全国汽车场地锦标赛珠海站冠军,也是赛车生涯中第一个冠军。    谈到赛车,韩寒在新书的序中写道:“我觉得人若有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必须去做,这怎么都没错。但是做分两种,一种是大张旗鼓地做,一种是偷偷摸摸地做,对我来说,赛车一直是大张旗鼓在做的一件事情,一来因为此事不同写作,赛车是必须有宣传的,二来是坚信自己能够做好,顺便断了退路。”    最讨厌,拿我和那些好学生比    韩寒“发迹”,一度成为一段传奇,当然,这段传奇依旧还在继续,只不过换了一条跑道罢了。    1999年,全国中学生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中,韩寒以《杯中窥人》荣获一等奖。同年,在上海《新民晚报》上发表文章揭露批判他所受的应试教育。    2000年6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1万字的长篇小说《三重门》,成为“80后”代表作家。    2001年至今先后出版散文集《零下一度》,长篇小说《像少年啦飞驰》,作品精选集《毒》,杂文集《通稿2003》,小说《长安乱》等作品。文集《韩寒五年》有法国、韩国、新加坡、日本等版本。    一般来说,韩寒总是回避媒体。因为他最讨厌那些电视台,每次都“别有用心”地请他去做节目,然后事先安排了一些好学生,拿他和好学生比。    要低调,那是好作家的基本素质    好多“80后”作家都把郭敬明视作众矢之的,同仇敌忾地批评他,但好像很少听见他们批评你?    韩寒:郭敬明本身没什么错,他只是把一些事过度商业化了,自己没写的书也挂名卖天价,从市场眼光看似乎也没错,他不过是用自己的知名度赚钱,可这么做跟他的文学太不相称了。他的文字是很纯情的,简直纯情得一塌糊涂,比如“在黑暗的角落里发抖……”而且他打扮和言行都比较高调。 记:你能做到像他那样吗?    韩寒:这太难了,我承认我办不到,在这方面超越他简直比赛车中超过舒马赫还难。他要表达的心情有寂寞又有彷徨,还有孤单和无助,这和他现在的富有生活毫不搭界,我不能想像他写东西的时候,如何一边怒斥代理商“我的书怎么才赚这么点钱”,一边又在角落里瑟瑟发抖。    你对李敖的桀骜不驯评价如何?    韩寒:有这样一个独立特性的人挺好的,不像有些作家多无聊啊,余秋雨等诸老在台上正襟危坐,用北京话说就是“装丫”,余秋雨是在做人上“装丫的”,别的作家是在作文上“装丫的”,中国作家的很多小说,我都不喜欢。    你厌恶什么品质的文字?    韩寒:可能是“乡土文学”吧。很多作家在童年有过农村生活经验,但进入城市后又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同都市生活逻辑,就想办法妖魔化“乡土”,常常把整个民族的、历史的悲剧强加在一个农民或一个农民家族身上。    但很少有乡土作家真正去关注中国农民面临的更为实际的土地政策,信仰危机等问题,他们和美女作家没有实质性的不同,都很功利。    今天是你生日(9月23日),车队要为你庆祝,你高兴吧,会写点什么吗?    韩寒:决不。生日只有一天,就是生下来的那一天,别的都是找借口吃饭。    法国有个文艺片,男主人公的职业是赛车手,导演以此暗示赛车与爱情一样是疯狂且危险的。    韩寒:赛车是安静安全的,爱情也应该是安静安全的,疯狂的人赛不好车。为什么你总和媒体保持不合作的姿态?    韩寒:也没有,我不喜欢当面采访,因为比较费时间,电视节目也不做,因为最近没有什么该说的。对我来说,做一个写字的人要尽量保持低调,这是一个好作家最基本的素质。    (特约记者曹萍 杭州日报)  
[ZT]逍遥游●原作者:耽美狼Libra 楔: 我出生在一个纷乱的时代。国家长年处于战祸之中,再加上天灾,人们长期忍受着饥饿的折磨,许多家庭甚至将没有生产能力的老人和孩子煮着吃了。 所幸的是,我并没有遭到这种被亲生爹妈拿来做成佳肴的待遇。 我只是被遗弃而已。真是幸运得很。 对于五岁时的记忆,我早已模糊了,只隐约记得母亲将正在生病的虚弱的我放在树林里,头也不回地离开。她大概是怕我被别人捡到,变成他人的美餐,才特意背着我走了几里山路,丢到人烟稀少的树林里吧。她真是一个好母亲。 我也不知道自己在树林里待了多久,两日或三日?记不得了,只知道在我快撑不下去时,我遇到我的师父。 当时师父还很年轻很年轻,衣着像个少年侠客。 他走到我面前,喂我喝药,并给我食物,然后问我:你愿意跟着我吗? 我使劲点头。 他笑:好,以后我就是你师父了。你叫什么? 我说:我叫阿花。 他皱皱眉:阿花?怎么像狗的名字? 我说:我娘说的,名字取贱些好养活。 他又笑了:不行不行,以后你就是我的徒弟,怎能叫个狗名字?就算你无所谓,我面子上也过不去。 我看着他。 他沉思片刻:这样吧,我给你取个名字,叫“悠然”,好不好? 我当时没有任何选择,况且,“悠然”这个名字听上去也不坏。 我跟随师父到处漂泊,日子过得还是很苦,但总算饿不死了。 大约两个月后,师父又收养了忘言。 忘言原本也不叫“忘言”,好像是叫“小狗儿”什么的,总之是个比“阿花”更像狗名字的名字。他比我不幸多了,若不是师父及时赶到,他就要变成别人的腹中餐。 师父以两斤白米和一包肉干,换来了忘言。 忘言刚见到师父时,张大嘴巴傻了半晌,吐出一句:大姐姐,你好漂亮啊。 师父差点笑岔气:你这小色狼……我是男的。 当时忘言看上去比我大一些,但因为拜师有先后之别,他还是要尊称我为“师姐”。后来长大了,大抵是觉得吃亏,便直呼我为“悠然”。 有了我和忘言,师父说不再收徒了,但没想到又遇到了未已。 未已本是富商之女,后来被强盗杀了双亲,劫了家财,她拼了命跑出来,遇到了我们。 师父将她的双亲安葬,又为他们报了仇,见未已年幼,索性又收了她。 本来我不知道师父给我们取的名字究竟有什么意义,后来读了书,才渐渐懂得——“悠然”和“忘言”取自陶渊明《饮酒》中的名句;而“未已”则来自《诗经》中的《蒹葭》一诗。 我想,师父一定很喜欢诗词。 师父本是江湖中人,收养我们仨后就隐居起来,将他的一身绝活分别授予我们。 他教忘言使用暗器,教未已如何用毒。至于我,师父说:悠然不需要学杀人的技艺,倘遇到危险,能逃跑保命就行了。 于是,我学了轻功。 对于这一点,我是颇不满的,认为师父偏心眼,将厉害的本领教给忘言和未已,却只教我这种窝囊的本事。但学了两年后,发现自己能轻易跃上屋顶去晒太阳,一纵身就能摘到高大树木上结的美味野果,便也觉得轻功这玩意儿挺不错。 我们三个一天天长大。忘言成了一个俊逸的少年,而未已也出落成美丽少女,我则不在“俊”或“美”的范围内。 换言之,我是美男子的徒弟,是另一位美男和一位美女的师姐,但我自己并不美。 这一点,偶尔会让我觉得沮丧。
我最喜欢庄羽这篇随笔:蝴蝶■ 作者:庄羽 在一个冬天里我住进了外国语学院的简易楼。条件实在差。简易楼的一侧就是一座留学生楼,经常透过茶色玻璃看见美好的灯光,感觉除了住宿费昂贵,那里真是好! 有好几天,失落落的。 简易楼的后面有几棵法国梧桐,还有一大片的草坪,干净的蛹路蜿蜒其中,是个挺不错的小公园。再过去一点就是网球场,经常有英伟的男生和爱运动的女生在其中奔跑。只可惜是冬天,没有生机,四周一片灰蒙蒙,一片病态。我常这样感叹。 我很喜欢在室友们睡觉的时候坐在桌子前写点东西,有时候实在午后,有时候是在午夜。北方冷傲的风吹动干巴巴的树枝嘎吱嘎吱地响个不停,让我感到烦躁,想家。这种临时出现的坏情绪甚至影响了北京首都在我情感中的地位。北京的冬天的确不美。 偶然有一天,在正对者我们窗子的长椅上出现了正在热恋中的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子,他们经常在温和的日子里坐在那里,说着美好的话语。他们说话的时候总是望者彼此的眼睛,神情专注。女孩有一头很黑很长的头发,仿佛花园里一株黑色的郁金香,男孩长的很英俊,他们穿着很厚颜色鲜艳的羽绒衣坐在那里沉浸在明媚的爱情中间,从来也不曾发现在某个房间里的一双注视他们的眼睛。 我经常为他们感到遗憾,如果是在夏日的黄昏,伴着花与鸟,那该有多美妙! 有一天下午,很大的风,男孩和女孩又出现在我的视线里。这次他们手牵着手徘徊在蛹路上。女孩明亮的眼睛被不停摇曳的树枝吸引,有时弯成一个月牙儿。 树上掉下了一片叶子,干巴巴的一片,是大着卷儿落到地上的。女孩快乐地呼喊起来: “ 蝴蝶!看啊,多像蝴蝶! ” “ 蝴蝶 ” 落在了另一棵小树上,男孩跑过去,小心的捡起来交给他的女孩。 女孩的欢喜是难以形容的。是啊,有谁在冬天捉到这么美丽的蝴蝶?连我的终日阴晦的心情也被她的喜悦所感染了。仿佛一块久未擦拭的窗子被人抹去了厚积的存尘,并且射进了明媚的春光,豁然开朗,不知不觉就想象着这个小公园春天的模样:翠绿的树、火红的花儿、树上有唱歌的鸟儿、空中飞旋着五彩的蝴蝶,树下有游戏的孩子…………真美。 于是,尽管仍然在冬日里,我也觉得窗前已经变成了一个挺美的花园了。 原来,美的关键在心中,美就是一种心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