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bobo 活三正对博雅轩
关注数: 21 粉丝数: 81 发帖数: 3,161 关注贴吧数: 4
学院升大选新校名是怎么陷入作死怪圈的? 【长沙文化科技】这个case其实大半年前就公布消息了,当时我在这儿就吐槽过。不管是省教育厅硬给的还是学校自己主动选的都充满了飞叶子飞多了的即视感。最关键的是,【长沙大学】自此废弃,这是犯罪!然而,这样的校名作死并非个例,可以说口罩以来比比皆是。 目前全国公办学院硕士点之首的【中原工学院】目标【河南电子科技】想比早有耳闻。这学校电子通信计算机啥水平?一届毕业生能进几个大厂?【中原】的前缀是不违规能保住的,【中原工业大学】【中原理工大学】,拉风好听牛气同分段考生想不填都难。非得还要花上几十年挑战一下自己的软肋,把在校生当日本人整啊?黔省的贵阳学院和重庆科技同期申硕,硕士点已超,年限明后年即满,本来【贵阳大学】简单直接,去年前年传什么【贵阳数字科技大学】,不过近来没声儿了。还有川省自己的川北医学院,天天就哀叹被泸医锤,谈到【川北医科大学】就顾左右而言他,【南充医科大学】又嫌地方小。拜托,医学院升大从来一路绿灯,升大指标都溢了十年还不动的全西南高教历史就这一个。 其他省是有现成的新名字作死不取,渝市是有条件没名字。自重庆科技大学揭牌以后,现存市内所有公办学院全部面临【取新名难】的困境甚至绝境。三峡学院改【重庆三峡科技】已经超过三个月了。倒是希望路由器事件是久审不下的原因,至少原因是明面上的,还有机会整改。看不见的原因对没权没势的地方学院就是死刑。剩下的等年限甚至还要等申硕,也可视作等政策变化。
2024院系大调整之际,再论改名。 悉闻本学期学校院系大调整,几乎全部文科学院有望回归一切的原点——黄瓜山下星湖校区。最好的校区只留理工科,足见学校向【工业大学】坚定不移进发的钢铁信念,不免令人感动。 2023行至岁末,重庆少了一座学院,多了一所大学。应该说科大的上车正式开启重庆老五院升大的进程。但其实,这个进程本来应该由三峡开启。最近听到一个说法,三峡堂堂2013年就获批正式硕士单位,然而十余年久久无法定夺改名事宜。有个原因是市zf要求必须冠重庆的抬头(省级高校的经费全部来自省zf,懂伐)。而三峡自己更稀罕三峡的名声,而一直以来没有同时保住【重庆】和【三峡】的方案,等于直接卡死。扯兄弟学校这么多闲篇,是因为我们这差不多同样的问题。简而言之,市zf同样要求重庆起头,校领导又心心念念【工业】,【重庆工业】一拍即合。然而原则上【重庆工业】还是违规,如果前面这套逻辑说得通,这个名字就需要重庆那些个大佬出面打点。倘若能做到这点,【重庆工业】我也乐意。或者按我早期的想法,【重庆第二工业】,想要的都能保住,麻烦的都不招惹,名字也不算…难听。 另外分享一些赢麻了的要点。重庆文理应该是全国最先升大的文理学院,不分公办民办。因为其他的文理学院,不是没申硕的,就是有难言之隐的。最后有个转机,那就是本来现在挡在我们升大最无解的阻碍是【五届研究生】的硬门槛,其次是【硕士点10个】,所以再怎么压缩升大的时间是2029。本次硕士点申报文理一次性申报7个,而且市级这一层一个都没刷全交了,硕士点个数早晚不是问题。但是,我们是西部高校,传说升大这种事,西部学校有政策倾斜,满足标准的80%即满足要求(科技升大的硕士点只有9个)。如果是这样,2028有望实现,而且还有机会多一次硕士点扩增申报。
坐拥意甲的意大利都出局,真不能再把青少年成绩不当回事了 如果说【青少年成绩拉胯不影响成年后的实际】有什么成功案例,那毫无疑问最豪门的就是意大利。意大利的国青国少很少出现在世青赛世少赛,欧洲内经常被东欧的青年队暴揍,可能就是因为一个意甲成年国家队还是能维持世界一流的竞争力,国内一些联赛迷如果不是水军也是基于这个理论才经常对国字号青年队这些年的连续成绩下限刷新还振振有词。其实欠薪金元畸形归畸形,毕竟还有那么多人靠这个养家糊口,遮掩什么也能理解。但是随着凌晨意大利出局,该醒悟了!国家队比赛同一批人,所谓青少年不济想靠成年踢职业联赛就能具备冲击世界大赛的竞争力根本站不住!踢本国联赛就具备竞争力更站不住!踢本国一半以上俱乐部欠薪离崩塌仅一步之遥的联赛完全靠不住!亚洲郭嘉本土联赛再有水平有意甲那个水平吗! 我又想起两年前亚少赛抽签的时候,错别亚少赛六年位于末档的中国和日本沙特印尼分到一组。这个分组小组出线的概率是不大的,但是抽签后采访小球员。其中有个球员的一句话我一生难忘:【请相信我们,我们是一支对胜利并不陌生的球队】。【对胜利并不陌生】,这种感觉陌生又熟悉。我不由得想起同时在迪拜征战的U23和成年国家队,从前天踢阿联酋到昨天踢沙特的荣誉之战。不论赛果如何,都对这两支男足国字号序列的精神血性予以肯定。可是有一说一,现在强调精神血性拼命的背后,就是输了太多年的恐惧和无奈。只有像当时国少队那样【对胜利并不陌生】,所以精神血性是不需要时时刻刻的强调的,因为日积月累的胜利下本身气场就在。而目前成年队U23乃至U21高压集训下呈现的精神血性,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总有绷不住的时候,还不算有没有人想做掉教练的歪心思。一支没有打进过世青赛世少赛的队伍,甚至进入亚青赛亚少赛都很艰难的队伍,寄希望长大了就有冲击世界杯的竞争力,这是白日做梦。
从重庆高考看起来的【相对容易】简评重庆高教之颓势 关于昨天新双一流发布后围绕涉及西南大区的所有讨论中,川省坐拥8所双一流,毫无疑问还是西南老大。云南没有什么下降空间(昆明理工估计就这样了),贵州没有什么上升空间(没有人在乎谁是贵州第二)。那么剩余的讨论自然是重庆高教。不熟悉这边情况的便罢,熟悉情况的几乎无一例外指出重庆高教下降明显,而且是没怎么上升就衰的那种。别不高兴,偏偏重庆已经是西南高考录取率最高的地区了。 在我的记忆中,重庆高考总人数从来没有超过25万。如果仅仅计算夏季高考,以2021年为例,也不超过23万。数据上来看,这点考生基数,确实比隔壁好太多。2021年重庆加入新高考改革,物理类不到10万考生约7.5万上本科线,其中我所查到的捡漏奇迹是不高于提档线10分被哈理工录取,非中外合作。历史类本科上线率不到48%,但这个比例在全国来说也不低了。重庆真正的还是那个老问题,公办少且尾巴大,本地考生为了留在本地经常要以上省外【大学】的分数只能上本地的学院。也并非说本地公办学院不好,而根源重庆高教顶层建设出了很大的问题。 即使重大本轮双一流去掉三个自定,【被嫌弃的985的一生】的人设也很难去掉了,兴许搁10年前重大自己也早已不在乎,他自诞生那一刻的使命就是保一方人杰,最低不过回归初心。西南大教书的和种田的发言权毋庸置疑,但也仅仅是这两拨有发言权,这次西南大火急火燎的赶紧让教育学上一流学科,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生物学这种天坑人家脑子有病才慕名而来。这两家里的大哥二姐,不管怎么说,一个直属一个部署,没怎么给市里造成什么经济负担。既然如此,你就不知道重庆市高教的钱到底投哪儿去了!重庆的市属没有一个过15亿预算的,类似重医指望市里早饿死了。再说一个细节,去年学位单位学位点增列评审,重庆新增授予单位博士一个硕士一个没什么特别的,然而其他学位单位的硕士博士点新增,重庆几个老牌前部属几乎是惨败,重邮这么个风口吹了快20年的临界双一流,博士点新增挂0,贴吧直接开团。哦对了说到双一流,又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老早我就说过重庆的硕士博士单位申报新增序列有很大的混乱,昨天双一流直接就把遮羞布扯下来了。反正现在出结果了,我就直说了,重庆市的双一流建设序列两个大槽点:1.不把重交重邮纳入建设序列;2,把重师纳入建设序列。当然,重师前面有西政重医陆医。不知道是不是觉得重交重邮血统不纯正,亏重庆还知道把重医陆医放重师前面,老实说这两个全国享誉的医学院需要这个吗,人家这么多年在市里就是听调不太宣,现在想起来建设个啥。当然也不是针对重师,马上打开短视频平台随便找个全国双非师范大学排名,重师没有哪一次排在第一页的。2018年才成为博士单位,又不是上海科技南方科技那种出身,不是有自二有数学中心就有那个能力知道吧! 综上所述,由于严重跑偏的高层设计,市属大学尤其主城区大学各自出现程度不同的路线困难。除去8+1所博士单位,重庆工商和重庆理工这两个在省外已经有一些口碑的普通大学回到市内还得为了申博挣扎。反而是那几个二本学院是绝地求生,一来不在高校竞争的核心竞争圈,二来起点低,怎么走都是上升。重庆三峡学院经常被叫屈远在万州无人问津,人家预算都9个亿了!重庆科技学院这几年二本出镜率非常高,改名是运气不好,但人家也有近9个亿的预算。但是三峡是找研究院合并,科技是背靠三桶油。重庆大发慈悲给他们加钱,早就饿死了。因为如果说重师是嫡出的大女儿,那么二女儿就是重庆文理长江师范第二师范这些,重庆文理一年就5个亿,还在等硕士单位加强建设,这才是重庆高教投入的真相。长江师范第二师范更是自己搞自己的。接下来就没学校听你的了,市属都不愿意冲双一流了,最后没得推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