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2U65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6 发帖数: 1,888 关注贴吧数: 3
读史:魏晋风流之后,再没有人敢长啸、裸形了(转) 鲁迅先生说:“中国人向来有点自大——只可惜没有‘个人的自大’,都是‘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个人的自大”,便是所谓独立特行。在古代文人之中,鲁迅独心仪嵇康——他苦心收集嵇康文集的版本,并做出迄今为止最完整的校对,便可为明证。嵇康的时代,恰恰便是多“个人的自大”的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恐怕很难找到一个时期,像中古时代的魏晋之交那样,突然涌现那么多独立特行之士。那些谈玄说空的文人们,个个狂妄任诞,唯恐自己与世界上的其他人一样。他们喝酒、长啸、裸形、做青白眼、学驴鸣,把一个残酷惨烈的魏晋时代,搞得有声有色。特别是《世说新语》,还记录下他们的怪诞,更让历史上每一个郁闷时期的人们对之神往不已。  他们的一个本领,便是长啸。长啸据说是音乐形式的一种,但我们现今已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声音。“竹林七贤”里最有名的阮籍,去到苏门山,和那里隐居的孙登盘腿对视,阮籍跟他谈论了很多黄帝神农之道、栖神导气之术,但是孙登像石头一样无动于衷,阮籍索性纵声长啸了一番,然后转头下山,不料途中听到山顶孙登的一声长啸,《世说新语》的描述,是“如数部鼓吹,林谷传响”,《晋书·阮籍传》则说“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听得阮籍呆了,一回去便写了一篇《大人先生传》,直到今天还在我们的教科书里。可惜当时并没有录音机,让这声“鸾凤之音”白白地消失在无尽的山谷中了。  更加过分的是刘伶。喝醉了酒,在屋子里赤身裸体。有人见了便嘲讽他,他居然振振有辞地说:天地是我的房子,屋子就是我的衣服,你们跑到我的屋子里面来干嘛?  他们疯狂,但是他们活得很真实。魏晋崇尚所谓名教,却造成了“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的局面。当皇帝大臣、正人君子们做出一副名教脸、道貌岸然的时候,他们偏搞乱,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皇帝统治的合法性是从名教来的,“越名教”便公然抽空了政权的政治合法性,自然不为当权者所容,于是“名士少有全者”——几乎都被晋朝的司马政权碾碎了。  独立特行的嵇康,被晋文帝杀害;阮籍数次以醉酒避祸,终不免落得一个郁郁而死的结局;与嵇康一同打铁的向秀,在嵇康死后,为避祸不得不去首都洛阳,晋文帝还挑衅说:“你不是想隐居山林吗,干嘛还来这里?”向秀不得不回答:“像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不能理解尧帝的圣贤,不值得羡慕。”通过贬低古代隐士巢父、许由的高节情怀,取悦屠夫皇帝,保得一命。  魏晋风流之后,权力一步步锢紧,风流余韵,亦不复再。再也没有人去学习他们的长啸,因为据说声音也构成环境污染;也没人去学他们的青白眼——以免有斜视的嫌疑;更加没有人去学他们的裸形,否则,宣布某人为疯子然后把他投进监狱——那是魏晋之后权力迫害对手的最高明一招了。
功亏一篑的“飞象”行动计划(zt)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在海外与日本的作战节节胜利。然而,在美国本土的西部森林里却接连不断地出现神秘大火,大火导致大片森林被毁。美国当局误以为是秘密潜入美国本土的日本间谍所为,于是出动了大批人员连续几天进行拉网式大搜捕,可是连日本人的影子都没有发现。无奈之下,美国当局只好选出一批特工人员24小时留在森林中“守株待兔”。经过严密地侦察监视,特工人员发现导致森林大火的“元凶”不是什么日本间谍,而是神秘的“空中怪物”。这种“空中怪物”不知是从哪里飞来,到达森林上空后会自动抛下一个炸弹,爆炸燃烧引发大火。��其实,当时的美国当局主要担心的不是“空中怪物”会给美国森林带来什么灾难,而是担心假如这种“空中怪物”出现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后果会是怎样?果然没过几天,这种可怕的事情就发生了:大量“空中怪物”出现在华盛顿、俄勒冈和蒙大拿州等地区上空,投下的炸弹导致较多人员伤亡。为此,美国当局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包括空军出动大量战斗机进行拦截,但是依然无法有效对付“空中怪物”。因为与普通飞机不同的是,“空中怪物”飞行时没有任何声音,而且出现的时间也毫无规律。面对这种情况,美国当局却毫无办法,一时间,“空中怪物”把整个美国弄得人心惶惶。出于对战争全局的考虑,美国当局对此事进行了严密地消息封锁,不允许美国媒体报道。不过非常令人费解的是,这种“空中怪物”频繁地出现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开始逐渐减少,最后竟然神秘地消失了。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时,美国人才恍然大悟,日本人却追悔莫及。原来这种“空中怪物”是日本当时投入大量心血研制的一种秘密武器——“气球炸弹”。奇思妙想的“气球炸弹”��1944年,美国对日本本土展开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轰炸。美国空军的B-29“超级空中堡垒”重型轰炸机不分昼夜地出入日本列岛,几乎把一座座日本城市夷为平地。面对着浓烟四起、满目废墟的国土,日本军方恼怒万分,恨不得立即对华盛顿和纽约进行同样的毁灭性打击。无奈日本当时生产不出能远渡重洋的远程战略轰炸机,而在东太平洋,美国海军又拥有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日本的航空母舰编队根本无法靠近美国的西海岸。��就在日本举国上下一筹莫展之际,一位名叫荒川秀俊的气象学博士向日本军方献上了一条妙计。他运用自己丰富的气象专业知识,设计出了一个使用超级秘密武器报复美国的惊人计划——“飞象行动计划”。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和制造成千上万个巨大的热氢气球,下面吊装重磅燃烧弹,先在日本本土点火升空,然后借助太平洋上空稳定的东去气流,向东飘过太平洋,到达美国的西北部地区,最后再在这些地区落地爆炸。��日军大本营对这个富有想像力的大胆计划大为赞赏。几个月来一直愁眉不展的军事指挥官们一致认为,这种特殊的武器是美国绝对始料不及的“秘密杀手”。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取得成功的话,不仅可以狠狠地惩罚那些“可恶的美国佬”, 大大地出上一口气,而且还可能扭转整个不利的战局,摆脱日本长期以来的被动局面。��按照设计要求,气球炸弹在日本点火升空后,必需达到并保持在10,058米(33,000英尺)的高度,因为只有在这个高度上,才有一股比较稳定的东去气流,从而借助这一稳定风力顺利飘向美国。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难题,荒川秀俊博士想出了十几种方案,逐个进行试验。最后确定了一种最佳方案,即在每个气球的吊篮里装上30个2~7千克的沙袋,当气球低于10,058米时,由于大气压力的作用,固定沙袋的螺栓自动解脱,沙袋依次脱落,气球升高;而当飞行高度高于10,058米时,气球气囊的一个阀门则会自动打开,排出部分氢气,气囊体积减小,浮力也减小,高度就降低。按照荒川秀俊博士的计算,如果气球炸弹平均以193千米/小时飞行的话,那么经过48小时后就可抵达华盛顿、俄勒冈和蒙大拿州地区上空,然后定时起爆装置引发,燃烧弹抛下爆炸,大功即可告成。很快,荒川秀俊博士就完成了“气球炸弹”的可行性论证和试验,把“气球炸弹”交给了日本当局。
内战决雌雄的亚克兴海战 亚克兴海战发生于公元前31年,是罗马内战中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安东尼在海上的一次决战。罗马终身独裁官凯撒被布鲁图和喀西约阴谋刺杀后,其继承人屋大维,于公元前43年初与安东尼和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进军罗马,改组政府,获五年内处理国家事务的全部权利。他打着“为凯撤复仇”的旗号,处死大批元老和骑士,并于公元前42年秋在菲利皮之战中击败布鲁图和喀西约军。 此后,后三头之间争权夺利。公元前36年,屋大维剥夺李必达的权力。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安东尼公开决裂,公布安东尼关于将东方行省部分地区赠予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公元前37年与安东尼结婚)及其子嗣的遗嘱,并通过公民大会剥夺安东尼的一切权力,宣布安东尼为“公敌”,随即对埃及宣战。 公元前31年,安东尼和埃及女王率军10万人、战船 500艘来到希腊西海岸,将舰队配置在安布拉基亚湾,陆军驻扎在海湾南岸一带。屋大维率军8万、战船400艘渡海东征,以陆军占领科罕岛和莱夫卡斯岛,对安东尼军形成南北夹击态势,以舰队控制安布拉基亚湾出口,并派战船袭扰安东尼的后方补给线。安东尼派步骑兵袭击屋大维军,多次受挫。他面对供给困难,士气低落的不利局面,决心在海上与屋大维决战。 安东尼将舰队分为左、中、右三个编队成一线展开,亲率右翼编队迂回敌方左翼,女王率预备队尾随接应。屋大维针对敌方部署特点,也将舰队分成左、中、右 3个编队,并成一线展开,由海军名将阿格里帕指挥左翼编队迎战安东尼。9月2日,安东尼率舰队进至海湾出口亚克兴角,其右翼编队从上风方向发起进攻。阿格里帕的左翼编队充分发挥船体轻、航速快、机动灵活的优势,避开对方远程矢炮的轰击,运用撞击、火攻、接舷跳帮等战术进行反击。安东尼船大体重,运转不灵,被动挨打,损失惨重。作战中,其中央和右翼编队见势不妙,有的掉头回航。率领预备队的埃及女王,不明真象,也下令其编队挂起风帆脱离战场,驶向埃及。安东尼见大势已去,无心再战,命令战船尾随其后撤退。 此战,安东尼损失战船 300余艘,其陆军全部投降,从而决定了内战的最后胜负。安东尼和女王逃回亚历山大城,此后不久,安东尼迫于军事形势而剖腹自杀,女王也自己让毒蛇咬死。屋大维亲临埃及,结束内战,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罗马帝国。
中国军队历代驻军(古代)(转) 自秦统一中国至唐末的1000多年中,绍兴地处浙东,偏安一隅,历代驻军和军事活动远比中原地区为少。宋以后,随着航海和经济的发展,绍兴在军事上的地位日益提高,驻军和军事活动也逐渐增多。 第一节 宋代驻军 宋代军队有禁军、厢军之分。禁军为京师常备征戍之军,厢军为郡县所有;禁军可降格为厢军,称之“落厢”。熙宁(1068~1077)后,禁军中又有系将和不系将之分。 禁军屯驻 熙宁二年(1069),雄节系将第一指挥营额500名,驻越州州城第五厢秦望门。 大观二年(1108),威捷系将第二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一厢都亭桥。 宣和五年(1123),威果系将第二十二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四厢鲤鱼桥东;威果系将第二十三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三厢水沟坊南;全捷系将第四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五厢秦望门;全捷系将第五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三厢水沟坊南;威果不系将第五十四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五厢卧龙坊;全捷不系将第十三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五厢秦望门。 绍兴二年(1132),防守步军司指挥营额503名,驻会稽县攒宫禁围外(永陵255名,永思陵85名,永崇陵78名,永阜陵85名)。 厢军屯驻 熙宁元年(1068),壮城指挥营驻越州州城第一厢北善法寺侧。二年,崇节第七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五厢秦望门;崇节第八指挥营额500名,驻州城第一厢钱武肃庙东。四年,牢城宁节第二指挥营额250名,驻州城第一厢马坊桥东。 熙宁六年(1073),置堰营、捍江营8所,其中会稽县都泗堰营额25名、曹娥堰营额50名,上虞县梁湖堰营额50名、打竹索营额25名、通明堰营额25名,山阴县钱清南堰营额50名、钱清北堰营额50名,萧山西兴捍江营额200名。并设山阴县三江寨、会稽县曹娥寨、嵊县长乐寨、诸暨县管界寨、紫岩寨及萧山、余姚县,共13寨,驻土军1612名;所在8县,有弓手708名。 第二节 明代驻军 洪武元年(1368),立军卫法,京师、郡县均立卫、所。以5600人为卫,1120人为千户所,112人为百户所。八年,浙江设都指挥使司,绍兴府立绍兴卫、临山卫、观海卫(地属宁波而辖于绍兴府)。永乐元年(1403),设总督备倭都司一员,以浙江都指挥兼任,统辖沿海卫所。嘉靖三十一年(1552),设宁绍参将,先后驻定海、临山,负责宁绍水陆军务。隆庆二年(1568),参将改驻舟山,专统水兵,绍兴则以参议分守。万历十二年(1548),绍兴府之卫、所隶属于临观备倭把总统辖。 洪武初,绍兴府设有3卫、5所,即绍兴卫、临山卫、观海卫和三江所、沥海所、三山所、龙山所、余姚所,额军22400名。后余姚所撤销,减额1120名。 绍兴卫驻府城内,编有指挥15员、镇抚2员、千户16员、百户33员、额军5600名。主要防守府城。下辖三江所。 临山卫编有指挥以下军官91员,额军5600名。军卫驻余姚县庙山,后移驻上虞县故嵩城。下辖沥海所、三山所、罗家山台和赵岙、鸟盆、庙山、荷花池、方家路、道塘、周家路、泗门、夏盖山等9烽堠。庙山设有巡检司,配备弓兵100名。 观海卫配有指挥以下军官95员,额军5704名。下辖龙山所和向头、爪誓、西陇山、新浦、古窑、西龙尾等6烽堠。向头设有巡检司,配备弓兵100名。 三江所编有千户等官21员,额军1352名。下辖蒙池山台和航乌山、马鞍山、乌峰山、宋家、周家墩、桑盆等6烽堠。三江和白洋设有巡检司,分别配备弓兵100名和32名。 沥海所配有千户等官11员,额军1120名。下辖西海塘台和搓浦,胡家池、楝树等3烽堠,黄家堰设有巡检司,配备弓兵100名。 三山所编有千户等官15员,额军1120员。驻余姚县浒山下。下辖历山、眉山、徐家路、撮屿、胜山、蔡山、吴家山、浒山等8烽堠。三山和眉山设有巡检司,各配弓兵34名。
[转帖]15勇士与越军“敢死队”惨烈争夺“李海欣”高地   “十五勇士,和他们的李海欣高地”  “老山主攻团”步兵三连三排的战士们负责196高地的防御任务。  7月12日凌晨4时50分,越军一个步兵营和一个特工连秘密摸到了196高地前沿。当敌人在我主阵地前沿进行排雷破障时,被我警戒阵地的暗兵发现。三排代理排长李海欣接到报告后,立即带领5名战士赶到警戒阵地一侧,埋伏在草丛里,看准时机,向正在开辟通路的越军突然开火,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敌人看偷袭不成,便马上转为强攻。50多个越军在密集的火力、炸药包、手榴弹的掩护下,一次冲锋即攻占我警戒阵地,之后,一窝蜂似的向我主阵地扑来。  李海欣立即按预定方案命令全排各就各位,严阵以待。当越军气喘吁吁地进至我阵地前沿20米时,李海欣大喝一声:“打”,顿时,各种枪弹从上、中、下成立体式,从左、右两侧成交叉式,水柱一般向越军飞泻而去……战斗进行了不到10分钟,越军就丢下20多具尸体撤退了。  这个时候,天色已蒙蒙发亮。李海欣带领全排抓紧时间埋设定向地雷、搬运弹药,等待着天亮后越军的大规模攻击。  6时30分,敌人在极其猛烈的炮火支援下,动用了两个连的兵力,分三路向196高地扑来。这一次,越军采取了相互掩护、梯次进攻的战术,利用其火力和兵力上的优势,特别是充分利用其炮火将我三排的全体战士死死压在战壕里抬不起头来的时间,一鼓作气攻占了我主阵地东、西两侧的三个警戒阵地,使我失去了倚角之势。继而,越军分东、南、西三面将196高地包围起来,先头越军距我第一道战壕只有50米了……196高地的形势已经非常危险。  李海欣很清楚所处的险恶境地,他知道,单靠他们这几个人死拼硬杀是无论如何也打不退越军的。看到这种危险局面,他便用861无线电指挥机和上级沟通了联络,请求我军炮火对196高地前沿50—100米地段实施集中射击……不到一分钟,我军的炮弹就一组一组的呼啸而至……炮弹准确地打在越军的进攻队形里,打得越军鬼哭狼嚎,抱头鼠窜,使其攻击出现了短暂的停顿。李海欣抓住这一难得时机,命令全排立即开火,将靠近前沿的越军消灭掉。在我强大炮火的支援下,越军这第三次进攻又告失败。此时,三排有2人牺牲,5人重伤,2人轻伤,能坚持战斗的人只剩10个人了。  利用这战斗的间隙,李海欣带领战士们将牺牲烈士的遗体和重伤员抬进阵地上的一个坑道里。这个坑道原来是一个小山洞,后经越军改造和我军的加固,已经成为了一个能打、能藏、能生活的藏兵洞。战士们在藏身洞里只要将洞口控制住,即使越军占领了表面阵地,在洞里面坚守一个星期是不成问题的。李海欣仔细将伤员和烈士遗体安顿好,又根据人员的伤亡情况对阵地防御重新进行了分组,尔后,抓紧时间修复被敌人炸毁的工事,埋设地雷,备足弹药,等待着越军的再次攻击……   10时50分,越军集中了一个炮兵旅的炮火,将成百吨的炸弹像冰雹一样砸在196高地上……整个高地烟柱冲天,爆炸声震耳欲聋……刚刚修复的工事被全部炸平,满天的硝烟呛得人喘不过气来。炮火袭击刚过,200多个越军在督战官的带领下,赤裸着上身,全身挂满了子弹和手榴弹,杀气腾腾地喊着口号,向着196高地扑来……  熟悉越军战术的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这就是越军那臭名昭著的“敢死队”。  这些人是越军的骨干分子,作战时凶猛异常,军事素质高,人人怀有必死心,个个都是亡命徒。按照越军几十年的作战“惯例”,只要“敢死队”出战,一般都有取胜的把握。  现在,他们来了……  上午11时,炮火袭击的烟雾尚未散尽,越军便出动了从不轻易出动的“敢死队”,向着196高地——日后的“李海欣高地”——发起了冲锋……   ……望着这黑压压的人群,看着这气势汹汹的敢死队,老战士一般都能沉得住气,新战士可就心慌了……  三排有个纳西族新战士小和,刚刚参军,尚未满18岁。看到越军“敢死队”漫山遍野蜂拥而上……一梭子子弹就打倒一片人……一颗手榴弹就炸翻五六个……心想:照这样打下去,那得打死多少人呀?!越想越不敢开枪,越想心里越发毛,越想越打抖……就偷偷地溜回了坑道……
中国飞机系列型谱  歼击机  歼—5系列  歼—5(DF101)、  歼—5甲(DF106)、  歼教—5系列  歼—6系列  早期型号:  DF102、  歼—6甲(DF103)、  歼—6乙(DF—105)、  歼—6Ⅰ、  歼—6Ⅱ  后期型号:  歼—6Ⅲ、  歼—6Ⅲ改、  歼—6Ⅳ、  歼—6新甲  特种型号:  歼教—6系列、  歼—6(高空侦察)、  歼—6(低空侦察)、  歼侦—6、  歼—6靶、  歼—6改滑跳技术试验机  歼—7系列  早期型号:  原型机、  歼—7、  歼—7改、  歼—7Ⅰ(歼—7A)、  歼—7A(出口型)  Ⅱ(B)系列:  歼—7Ⅱ(歼—7B)、  歼—7ⅡA、  歼—7ⅡH(歼—7H)、  歼—7ⅡN、  歼—7ⅡK、  歼—7B(出口型)  M系列:  歼—7M(出口型)、  歼—7ⅡM(歼—7M国内型)、  歼—7MP(出口型)、  歼—7MB(出口型)、  歼—7N(出口型)、  歼—7P(出口型)、  歼—7PG(出口型)  Ⅲ系列:  歼—7Ⅲ(歼—7C)、  歼—7ⅢA(歼—7D) Ⅳ系列:  歼—7Ⅳ(歼—7E)、  歼—7EB、  歼—7MG(出口型)  F系列:  歼—7FS、  歼—7MF(方案)  特种系列:  歼教—7系列、  歼—7ⅡS(试验机)、  歼—7靶  歼—8系列  早期型号:原型机、  歼—8、  歼—8Ⅰ(歼—8A)、  歼—8E、  歼侦—8   Ⅱ系列:  歼—8Ⅱ(歼—8B)、  歼—8ⅡM、  歼—8Ⅳ/D、  歼轰—8(方案,已下马)、  歼—8ⅡG改舰载技术验证机、  歼—8ⅡACT、  歼—8B升级方案  Ⅲ系列:  歼—8Ⅲ(歼—8C)  歼—9(下马)  歼—10   歼—11(Su-27国产型)  FC—1   歼—12(预研)  歼—13(预研)  DF104/107(方案,已下马)  DF109(方案,已下马)  DF113(方案,已下马)  旧编号歼—9(方案,已下马)  旧编号歼—10垂直起降歼击机(方案,已下马)  旧编号歼—11轻型歼击机(方案,已下马)  旧编号歼—12轻型歼击机(已下马)原型机、改进原型机  旧编号歼—13(方案,已下马)  强击机  强—5系列  早期型号:  原型机、  改进原型机、  预生产型、  强—5、  强—5甲、  强—5乙  第2代:强—5Ⅰ、  强—5ⅠA、  强—5Ⅱ、  强—5Ⅲ、  强—5C(出口型)、  强—5ⅢA   第3代:  强—5K、  强—5M(出口型)、  强—5Ⅳ/D、  强—5ACT、  强电—5 第4代:  强—5Ⅴ/E、  强—5Ⅵ/F、  强—5Ⅶ/G   强—6(方案,已下马)  轰炸机  轰—5系列  原型机、  轰—5、  轰—5甲、  轰—5乙(海军型)、  轰—5丙、  轰—5改(改装涡扇5,样机)  轰侦—5、  轰教—5、  轰电—5、  鹰式武器试验机、  弹射试验机、  无人驾驶试验机  轰—6系列  作战系列:  轰—6、  轰—6甲/A、  轰—6Ⅰ、  轰—6丁/D、轰—6DⅡ(出口型)、  轰—6改(换发方案,已下马)、  轰—6E、  轰—6F   特种系列:  轰侦—6、  轰电侦—6Ⅰ/Ⅱ、  轰电—6、  轰电—6Ⅰ/Ⅱ/Ⅲ、  无人驾驶飞机母机、  226试车台、  轰—6DU(海军改装型加油机)、
美军方评点中国对越作战 (ZT) 1979年2月17日,PLA动用20-30万人的兵力,在772英里的战线上对越南发动了进攻。在两个星期的战斗中,中国军队虽然遭到顽强抵抗,但向越南一方推进约40公里……   同越南的这次冲突,给中国评价自己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自韩战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还从未同一个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敌人发生过大的冲突……   虽然中国宣布对越作战已达到战略目的,但其领导层承认中国军队并不是完全成功的,并就怎样进行现代战争取得了一些深刻教训。   中国承认,在历时两个星期战斗中伤亡20000人--这对于美国军队来说简直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显然,中国的军政领导认真地接受了在对越作战中取得的教训,并尽其所能下令行动起来弥补军队的缺陷。福州军区政委江渭清在谈到这次战争时说,它“比我们过去打过的任何一次战争都要更接近于现代战争,就次而论,这是一次值得大力广泛研究的宝贵经历”。   下面我们根据中国军队在对越作战中的五个主要方面,既理论、战术、组织结构、装备和训练方面做一简要分析。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79年以前遵循的基本理论是打一场消耗的“人民战争”,这在实质上是一套旨在诱敌深入,用游击战术摧毁敌方战斗力的防御理论。这一理论强调防御和游击战,致使中国无以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战与现代化的、装备精良的敌人抗衡。   影响中国军队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支援快速运动长距离进攻作战的后勤供应计划或结构。……在充满敌意的越南,中国军队不可能靠生产来维持,民兵的后勤物资保障也跟不上需要。当作战部队远离非机动的老百姓“支前”组织时,后勤供应能力便迅速恶化。   观察家断言,中国军队没有将初期胜利的势头保持下去,其原因与其说限制冲突扩大的政治考虑,不如说是后勤供应不足所致。   落后的后勤供应也是造成中国军队没有发挥传统的战术优势的原因--“没能够把轻装步兵偷袭战术与已证明有缺陷的后勤供应大队结合起来。”   越南军队最大限度的利用了中国军队战术上的弱点。中国军队的战术不但受到缺乏物资供应的限制,而且受到传统理论的束缚。这一点在其杰出的步兵战术中表现得最为突出。步兵的主要问题是阻碍了要求把步兵、装甲兵、炮兵结合起来的现代化联合兵种作战的发展。关于中越战争的报道指出,中国人曾尝试发动一些联合兵种进攻,但由于训练、协调、后勤跟不上,终于没能成功。这种失败给中国军队在多兵种协同作战方面上了宝贵一课。   中国人民解放军仍然依赖队形密集的步兵,即用“人海战术”冲击敌人的阵地。这种战术在越南付出巨大代价:“在对越作战的头两天里,中国军队伤亡约20000--3000人。”造成这样损失的原因是越军占用炮火上的优势。中国军队在越南学到“这条传统军事准则的真谛:缺乏机动性的密集队形不可能轻易或迅速地到达战争的目标。”   这场战争还暴露了中国军队在组织上的弱点:缺乏联合兵种部队;高级参谋人员年纪较老化;指挥官没有军衔识别符号。……上年纪的参谋军官们不情愿放弃他们信赖的防御战,正因为这样,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未建立起进攻的理论。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