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仔 番禺→仔
我活在梦里
关注数: 189 粉丝数: 1,018 发帖数: 24,857 关注贴吧数: 318
新三镇划入南沙区---广州市番禺区榄核镇简介 榄核镇位于广州市番禺 区的西部,距市桥镇城区7公里,水陆交通方便。容奇水道、沙湾水道环绕西北,广珠东线由镇前经过,公路直通深圳、珠海、广州,分别为90、80、32公里。随着连接榄核镇和区西线公路的北斗大桥正式通车,交通状况进一步得到改善。由榄核镇到南沙 港、莲花山港和顺德容奇港仅在30分钟车程内。    榄核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榄核镇投资环境日趋完善,一、二、三产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共有工商企业1000多家。一批科技含量高、效益大、产品有国际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落户榄核,主要新产品有玩具、模具、珠宝、摩托车、电子、制鞋、汽配、饲料、彩印、木业、铝塑复合管、陶瓷、机械等。榄核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乡”之称,是拓展农业集约化、基地化、商品化的理想之地。    镇内基础设施完备,投资环境优越。电力、自来水充裕,通讯方便快捷;行政、**、工商、税务、金融、国土、城建、保险、教育、卫生等机构健全,为投资者提供高效、优质的“一条龙”服务。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企业家曾多次前来考察,对榄核的软、硬投资环境和经济发展都给予较高评价。   镇域面积45平方米公里,常住人口28509人,外来人口23000人。相传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渔民到此开采蚝壳,把废土弃于滩涂上,经涨退潮水的搬运堆积,在滩涂上分布出一堆堆榄核形,故名。榄核镇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故乡。现辖13个村民委员会,1个居委会,2个农场。   全镇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工业总产值34.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3%;农业总产值2.6亿元;外贸出口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0%。实现财政收入6628亿元。农村人均收入7319元;税收总额9988万元,同比增长18.1%。
新三镇划入南沙区---广州市番禺区东涌镇简介 东涌镇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腹部,广州市番禺 区的东南部,行政区域调整后,原东涌镇、鱼窝头镇、灵山镇的西樵村合并为新的东涌镇。。北距广州市中心城区40公里,距香港91公里,距澳门69公里,距南沙 口岸仅18公里,距莲花山口岸28公里。镇内面积91.66平方公里,2008年,全镇总人口15万多人,其中常住人口7万多人,外来流动人口8万多人。下辖2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均享受珠江三角洲开发区的优惠政策。 东涌镇在区境中部。驻地清雍正年间(1723—1735)建村。1953年设东涌乡。1961年成立东涌公社,1980年改区,1986 年建镇。 番禺区政府于2006年起撤销鱼窝头镇,将其行政区域并入东涌镇。调整后,管辖原东涌镇的石基、大稳、东涌、南涌、东导、官坦、石排、庆盛、三沙、沙公堡、和原鱼窝头镇的鱼窝头的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以及原灵山镇西樵村。 行政区域调整后,原东涌镇、鱼窝头镇、灵山镇的西樵村合并为新的东涌镇。撤并后的东涌镇的地域更广,发展空间更大,可调配的资源更多。东涌镇作为番禺区东南部的发展前沿,番禺区和南沙区的重要接合部,区域优势更加日显凸现。镇域内有南沙大道、市南路两条出入境交通大动脉,有途径的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公路、黄榄快线、地铁四号线以及即将动工的穗港高速客运铁路、南二环高速等,这些交通主干线都在该镇实现枢纽连接,形成该镇的发展优势。   此外,馏岗水道,沙湾水道环绕南北,是穗、港、澳交通枢纽,水陆交通快捷方便。通往各地的均是六车道以上的一级及高速公路,至广州机场只需40分钟、深圳机场30分钟,且每日都有多班快速客轮及大型巴士直通香港及澳门,时间只需1个多小时。东涌镇水上运输发达,有沙湾水道、骝岗水道和蕉门水道,300-500吨级货船均可通航,且不受潮汐限制。 该镇地处美丽富饶的珠江三角洲腹地,属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是广州市无公害生产基地之一,素有“鱼粮糖之乡”美誉。2006年该镇种养总面积7.6万亩,是发展“三高”农业的理想之地。   镇党委、镇政府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坚持走科技兴农、产业化发展之路,按照“稳粮、扩菜、拓花、保蕉、减蔗、优鱼的思路”的发展思路,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以及市场畅销的产品,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花卉、绿化苗木为主的绿色经济带,以水产养殖为主的碧水产业经济带,以蕉蔗为主的果业经济带,以瓜菜为主的蔬菜产业经济带的“三高”农业规模经营新格局,“西樵节瓜”、“公堡水瓜”、“鱼窝头潺菜”、“祥发粉葛”、“细沥珍珠番石榴”、“马克果蔗”、“东涌木瓜”、“长莫对虾”等农业品牌极大地丰富了番禺人和广州人的菜篮子。
新三镇划入南沙区---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简介 大岗镇位于珠三角的中心,番禺 区的西南部,是南番禺的商贸中心,先后由原大岗、潭洲两镇合并及灵山镇部分村、居委并入而成。大岗镇东连番禺区东涌镇、南望南沙 区横沥镇、西邻中山市黄埔镇、北接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2002年成为广东省第一批中心镇。 番禺区大岗镇潭洲新围工业区大岗镇总面积90.07平方公里,辖25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规划城区面积2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4.3平方公里;全镇总人口1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8万人。大岗镇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城区内有一座占地5000亩的十八罗汉山脉。 2007年,全镇实现总产值86.2亿元,同比增长13.4%,实现社会生产总值(GDP)30.5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农业总产值6.7亿元,同比增长5.6%;工业、建筑业总产值为63.2亿元,同比增长14.1%;第三产业总产值16.4亿元,同比增长14.3%;全镇实现税收3.2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22.6%;全镇财政收入2.2亿元,剔除不可比因素,同比增长5.2%;第一、二、三产业GDP比例为12%、54%、34%;全镇职工年平均工资17221元,增长5.3%。   今天的大岗镇已形成了良好的投资环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法治环境。该镇全方位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注重改善软硬件投资环境,积极引进外地的企业前来投资发展,拉动了工业快速发展。2007年工业经济仍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工业总产值实现61.3亿元,同比增长14.2%,销售产值59.9亿元,同比增长11.2 %,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同比增长17.6%,工业出**货值24.1亿元,同比增长1.4%。通过各方面的努力挖潜,新增投资企业52家,投资总额约合计人民币3821.5万元,其中内资企业47家,外资企业5家。该镇坚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设立专门人员,切实做好所有招商项目的报送、审批工作 ,并帮助企业切实解决招工难问题。积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以品牌带动形成产业优势。大力扶持民营企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结构,该镇工业已形成制衣、五金家电、实木家具、珠宝首饰四大支柱行业。   农业方面,大岗镇属于发达的传统农业区。镇内域河网密布,土地肥沃,农民传统的种植和养殖技术精湛,本地农副业收入颇丰。目前,大岗镇已成为广州重要的都市农业区,农业总产值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2005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达到6.7亿元,同比增长5.6%。   随着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大岗镇第三产业也逐渐完善。一直进行五大商业圈(灵岗河沿河商业圈、兴业路豪岗路商业圈、潭大路繁荣路商业圈、欣荣路民生路商业圈、灵山商业圈)的建设,吸引了大批名牌商铺的进驻,商贸流通业保持高速发展态势。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8亿元,比去年增长15.2%。2007年房地产开发步伐有所放缓,但在抓好理顺已有征地手续的基础上稳定房地产开发力度。2007年房地产项目建设和销售得到同步发展,全年销售业绩达1020万元。   该镇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十八罗汉山、大岗园林宾馆、全民健身广场、潭洲公园、 潭洲仙庙 、大岗公园、罉塘、天后宫成为了“大岗镇的八景”。其中十八罗汉山是该镇及周边地区少有的一片森林丘地,目前正着手建设成为人们休闲度假、观光游览、保健娱乐的场所。相信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的建成必将能带动该镇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