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青陈酿 竹叶青陈酿
关注数: 22 粉丝数: 47 发帖数: 1,026 关注贴吧数: 14
转自人民网<<收入分配改革可否终结“八年抗战” >> 此前有媒体报道,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将于今年10月出台。8月29日下午分组审议改革方案时,吴晓灵委员表示,“促进国内消费,应该加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喊了八年了,到现在没有出台。”吴晓灵认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不应该注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结果平等,而是应该注重初次分配时起点的平等,以及公平竞争的环境。(8月30日《新京报》) 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口号喊了八年了,到现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方案,让人不得不怀疑我国改革的目的和出发点了。前几天有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已经完成了《方案》初稿的起草工作,目前正在深入征求部级以上官员对《方案》的意见。发改委征求部级以上官员对《方案》的意见,这是必须的,问题是是否深入征求过民众的意见呢? 其实,中国的改革举步维艰,主要还是太过照顾既得利益群体。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认为,在当前社会环境下,既得利益群体有足够的权力资源,有足够的垄断能力,有影响官方政策制度的渗透力甚至决断力,通过利益形成边界获取集团利益。以此为标准,可以发现中国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 既得利益群体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利益诉求渠道进一步谋求政策的倾斜,阻挠可能有损自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扭曲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在这种权力利益获取和博弈过程中,强势利益部门和一些富人群体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话语越来越多,而普通民众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自然就变得雷声大、雨点小。 应当看到,在中国13亿人中,目前还有一些人温饱问题未解决,更多的人刚刚解决温饱,远未达到小康。中国已成全球贫富两极分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数据表明,中国社会贫富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4.5:1扩大到目前的接近13: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11年的3.13:1。全国收入最高的10%群体和收入最低的10%群体的收入差距,已经从1988年的7.3倍上升到目前的23倍。全国居民基尼系数在1990年就已经达到0.445,接近国际上公认的0.45警戒线,农村居民基尼系数2011年达到0.3949,逼近0.4的警戒线。 正如亚当·斯密所描述的,集体行动所产生的种种好处并没有落到穷人和普通大众手中,往往是在攫取普通居民的情况下,使集体行动产生的好处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占有。我国的改革应是一个不断调节收入分配的过程,逐步走向社会公平。但改革这么多年来,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非但缩小,某种程度上反而有拉大的趋势。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空有楼梯响,不见人下楼”,这让广大人民群众很受伤,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如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不能终结“八年抗战”,如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还为既得利益群体所操控甚至绑架,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还会进一步拉大。其后果,无需赘言。
为何车子不能外借 注 (转帖) 为何车子不能外借 注 (转帖) 买车后很多车友都会碰到亲朋要借车的事,本人也是,遂搜索资料整理成本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和车友们来共同探讨。 前言:如果你碍于面子,更严重或麻烦的事情在后头。不要等发生了之后才想起后悔。 事例一.都是发生在车友身上的,都是真实的借车故事。(引以为戒啊)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福美来车友会的一个DX,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福美来三代,全家人当宝很爱惜,结果1500KM都没开到,一个朋友来借了,答应得稍稍迟缓了一些,那个朋友马上就拉下脸:“不就是一台车么!值当么!撞坏我赔你!”既然胸膛拍得如此山响,于是违心借出,约好第二天归还,结果第二天到时间音信全无,赶紧电话询问,那朋友半天不说话:“出事了,车正在沟里呢........”车主赶到现场一看,车正睡沟里严重损伤,修理费不低于数万。车主心痛不已只好协商让他那朋友把这车买下,结果他那朋友根本没有经济能力赔偿或买下这台车, 只能承诺在保险公司的赔偿之外尽量补偿车主的损失。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保定,一DX把他的车出借给一朋友,结果那朋友在高速上失控肇事,和同车的几人当场死亡, 事故鉴定为当事人负全责,由于这个朋友家境贫寒且已死亡,于是法院判决车主承担连带责任,赔偿同车几人的经济损失。由于赔偿数额巨大,这位DX和那个借车的朋友的家人联系,要求他们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结果人家根本不理他。所谓世态炎凉,莫过于此 这两个故事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善良的车友们,汽车和手机不同,其涉及到复杂的法律和利益问题。借你车的人,如果出了重大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身和财产损失,他又根本没有能力偿付,你就得承担连带责任。 所以,这个不是简单的面子问题。即使是富裕的汽车普及如自行车的西方国家,也是没有人会随意开口借别人的汽车的,西方社会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高度的**意识,决定了这一点。 当朋友有急事时,为他当司机,费用可以自己承担,也可以友好协商。但就是千万不能外借。伤一时的面子,换一世的平安。这是值得的。 还有喜欢跟别人借汽车的DX,你在开口借车之前,先算计一下,自己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赔偿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损失,如果没有,最好免开尊口,利人利已。这个忠告希望你能记住。 事例二.为什么不能借车给别人? 现在有车的人越来越多,可手里拿着驾照的、等着买车的、喜欢开车的也很多。尤其是节假日,出游的、探亲访友的,因为车票紧张,且返程票很难买到,所以,就有越来越多的人想方设法借亲朋好友的车出游或探亲。 可是要知道:谁也不愿意借车给别人: 1、借别人车的人很少有人心疼车,不管什么路况总想快去快回高速驾驶、总想多拉一些人或东西。 2、现在车辆的剧增,使得道路状况更加紧张、拥挤,发生刮蹭、碰撞、托底是常有的事情。 3、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法规,借车的人肇事,虽然有保险公司,但往往只是杯水车薪,还要你这个车主承担责任。再碰上不讲义气的借车人,要钱没有,要命不给的,你就倒大霉了。(我就有一位熟人2004年五一假日期间,把车借给了他的朋友回老家,结果,撞了一位骑三轮的妇女,造成全身瘫痪,他那位朋友开始还挺仗义,拿出6.3万元,到后来手机换号,家里锁门就找不到人了,但车主也就是我的这位熟人,经调解出了38万,他还得到法院起诉那个借车人,可到现在也找不到人啊!这不是倒霉嘛!)。所以,在车友们中间流行这样一句话:老婆与车概不外借。 事例三.借车给人发生交通事故 车主虽然去世家属不能免责!
1 下一页